「文/豆寶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對於年輕的雙職工家庭來說,帶娃這件事多少還得靠老人們幫忙。
一方面,時下保姆的市場價格不低,如果花錢請保姆帶娃的話,這無疑增加了年輕家庭的開支;而另一方面,保姆虐待幼兒的新聞頻發,這也讓年輕的父母們不大放心,顯然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老人幫忙帶娃成了最「合適」的選擇。
在早前奶奶幫忙帶娃是主流,而在近幾年,姥姥幫忙帶娃的情況變得更為多見了,不過,雖然看起來姥姥帶娃有很多的好處,比如說迴避了尷尬的婆媳矛盾,但是作為過來人的「姥姥」們卻坦言:「幫女兒帶娃是一場空。」
北方姑娘曉楠婚後不久便懷孕了,孕期的她身體異常敏感越發地吃不慣南方的飯菜,曉楠媽心疼女兒吃不好飯,於是決定為了女兒「背井離鄉」,有了親媽的照顧,曉楠的孕期過得非常舒心。
出於對女兒的疼愛,曉楠生產後媽媽也沒有趕回老家:「孩子小累人,媽媽能幫一把是一把。」沒成想曉楠媽這一幫就是3年,眼看著小外孫從襁褓裡的小嬰兒,漸漸地長成了「小皮猴」,都說在女兒家享福,可是幫忙操勞的曉楠媽卻瘦了不少。
同是老人,曉楠的婆婆則因為不用照顧兒媳孕期,也不用幫忙帶孫子,晚年生活過得恣意得多。不過,雖然婆婆沒有在帶孫子的事上費心思,但是小傢伙卻和奶奶很親暱。
小傢伙很調皮,平時曉楠媽帶外孫的時候難免會有管束,而曉楠婆婆平時與孩子接觸少,每次見面的時候都順著孩子來,不管是孩子想吃糖還是買玩具都會有求必應。孩子的想法很直接,自然更偏心於順著自己的奶奶。
周末的時候,曉楠的婆婆給孩子買了塊奶油蛋糕,然後假裝不經意地說道:「寶,你跟奶奶親還是跟姥姥親?」
孩子嘴裡吃著蛋糕大聲地說「我和奶奶親!姥姥平時都不讓我吃奶油蛋糕!」曉楠婆婆聽後哈哈大笑,而曉楠的親媽則有些尷尬地替自己解圍道,「要不老話說呢,姥姥帶娃就是白搭,小白眼狼!」
一、容易「費力不討好」
姥姥帶娃自然是盡心盡力的,但是即便如此也會有顧之不及的地方,如果女兒女婿通情達理還好,不然姥姥最後很容易落得個費力不討好的境地。
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摔跤磕破了,姥姥本身就很心疼,如果此時女兒女婿還埋怨老人照顧不周的話,那想必姥姥的心裡會很委屈。
二、孩子是個「小白眼狼」
孩子的心思很單純,「誰對他好,他就跟誰親」,但是究竟什麼是「好」,孩子的衡量標準卻很片面,比如說,給自己買糖吃就是好。顯然,不「慣著」外孫的姥姥很有可能會被「討孩子歡心」的奶奶比下去。
三、姥姥再多的愛抵不過時間和距離
比如說在孩子小的時候姥姥費心費力地照顧,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後姥姥回了老家,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的疏遠,很有可能孩子就會想不起小時候的親暱時光,而姥姥的付出就這樣被遺忘了。
姥姥帶娃更「不求回報」——
奶奶會認為自己是在幫兒媳帶娃,兒媳理應對自己感恩戴德,所以奶奶帶娃的時候大多會很「硬氣」,稍有不順心就會發起一頓數落,再不然就「撂挑子不管」;而姥姥帶娃則是單純地因為心疼女兒,所以姥姥帶娃即便是受了委屈也甘願往肚子裡咽。
奶奶帶娃更喜歡拿孩子的愛做「比較」——
奶奶帶娃的時候常常會更愛「比較」一些,比如說喜歡詢問孩子,「奶奶和媽媽你更喜歡誰?」奶奶更希望在比較中確定自己獲得了孩子更多的愛,並且更喜歡以此為炫耀,而姥姥則完全不會,畢竟哪有母親吃女兒的「醋」的。
姥姥捨不得女兒多伸手,奶奶害怕兒媳少幹活——
在帶娃這件事上,姥姥帶娃的時候總是擔心女兒太辛勞,她們不想讓女兒吃自己吃過的苦;而奶奶帶娃的時候,則更多地是考慮自己的感受,她們不想讓兒媳落下自己曾吃過的苦。
不管是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身為孩子的父母都應該主動承擔起養娃的重任,不管是對待親媽還是婆婆,心懷感恩才能夠讓帶娃的過程變得溫馨和睦、其樂融融。
留言板話題:你家娃是姥姥帶還是奶奶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