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 來源:網絡
越來越多的媽媽在休完產假之後,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而上一輩傳統觀念,大多數孩子在出生之後,父母在外打工,一般都交由奶奶看管。而現在在公園或者小區看到不少老人帶孩子,孩子嘴裡都是喊著"姥姥""外婆",尤其是聽到很多媽媽在打電話的時候"豆豆,聽姥姥話,趕緊吃飯""瓜瓜,讓外公幫媽媽拿個快遞"。現在老一輩的帶娃大軍已經由傳統的」爺爺奶奶「變成了"姥姥姥爺"。
曬太陽 | 來源:網絡
夏夏是一位公司職員,在休完產假之後公司便打電話讓她快點回來上班。但是,剛剛6個月的寶寶就給誰來照顧,成為了夏夏和老公之間的難題。
夏夏老公建議把孩子奶奶從鄉下接過來照顧孩子和小兩口的生活,但是夏夏在坐月子期間因為奶奶不同的育兒觀念,而生了好幾次悶氣,後來滿月之後就說自己可以帶娃讓奶奶回家了。
開心 | 來源:網絡
夏夏和老公思來想去,最後只有兩種方案:夏夏辭職當全職媽媽;把孩子姥姥接過來。最後徵得孩子姥姥的同意,夏夏就把孩子交給姥姥帶,這樣溝通起來更方便,夏夏也總覺得交給姥姥更放心
新一代的年輕媽媽喜歡獨立自由的生活,因此婚後很少跟公婆生活在一起。在有了孩子之後,也不願意交給公婆看管,對公婆畢竟不了解,孩子交給他們也不放心。尤其是平時溝通起來總是小心翼翼,很多話不敢直說,放在心裡時間久了就生悶氣,其中最為難的還是孩子爸爸。為了避免這種矛盾,讓姥姥帶娃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帶娃 | 來源:網絡
婆媳關係便一直是許多家庭的難題,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之後,之前"親媽""親女兒"的和諧畫面消失了,婆婆變成了"出力不討好"的角色,兒媳婦變成了刁蠻任性不講理的"變臉大王"。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因為生活年代、教育背景等原因導致在育兒觀念上的很多分歧,長期以往,既不利於小孩子的成長,也會對家庭和諧帶來威脅。
因此,在有了孩子後,新一代的母親往往更傾向於讓姥姥姥爺去帶孩子,畢竟母女之間更容易溝通,姥姥比婆婆更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即使是有分歧,說出來也更容易接受,也不會經常有誤會。
婆媳 | 來源:網絡
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更容易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一哭就指責媽媽這裡不對那裡沒做好,有的奶奶把孩子從媽媽這裡搶走,不讓孩子跟媽媽親近,還當著孩子面說媽媽的壞話。教孩子說話,也是先叫"爸爸""爺爺"這些稱呼,對於有關媽媽的教育則是從不提起。
而姥姥帶孩子會更理智,聽從孩子媽媽的方法。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是第一時間跟媽媽商量。姥姥帶孩子還會主動承擔更多家務瑣事,重心在整個家庭,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輕鬆一些。
母女 | 來源:網絡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教育成本也越來越高,媽媽在家全職帶娃會讓很多家庭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只要是有條件的奶奶或者姥姥,都會主動幫忙照顧孩子。
但是奶奶更多地是考慮兒子兒媳婦都能出去掙錢,家裡經濟條件會比較寬裕。而姥姥選擇幫忙帶孩子,更多地是希望女兒過得舒適,不用面對婆家事務,少一些煩惱。
看娃 | 來源:網絡
孩子到底是交給姥姥帶還是奶奶帶,每個家裡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奶奶非常能幹,把孩子個小兩口的生活照顧的非常妥帖,有的姥姥過來帶娃反而經常會和女兒鬧矛盾。其實,任何時候,不管是奶奶帶娃,還是姥姥帶娃,都不容易,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注意與老人的說話方式,即使是親生父母,也不能肆無忌憚,亂發脾氣。我們不能要求奶奶或者姥姥跟我們一樣科學育兒,老一輩的經驗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能夠簡單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已經很不容易了。對老人多一點關愛,理解萬歲。
回憶 | 來源:網絡
十二媽媽寄語:老人沒有給我們看孩子的義務,他們原本可以享受安逸的老年生活,因為愛,才選擇跟我們在一起過雞飛狗跳的生活。其實,3歲之前的孩子是非常難帶的,很辛苦的。年輕父母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孩子身上,我們的父母也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