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後,生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了,年輕人要上班,很多時候都不能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孩子身上,這個時候,奶奶或者姥姥就成了看孩子的最佳人選。但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幫年輕人帶娃的,一般都是姥姥,奶奶帶娃的情況非常少,這是為什麼呢?
賈女士一直都想要個二胎,但是因為自己和丈夫平時工作太忙,沒精力再照顧第二個孩子,這時候,孩子的奶奶提出來,說到時候有了孩子可以幫他們看著,緩解一下小兩口的壓力,於是兩人順利要上了二胎。懷孕的時候,一開始是孩子的奶奶幫賈女士做飯,但孩子奶奶思想比較封建,認為懷孕就要多吃,絕對不能吃外賣。
可賈女士懷孕的時候孕吐比較嚴重,根本見不得葷腥,平日裡也更愛清淡的食物,再加上醫生說了,不能吃太多的飯,否則孩子太大不好生。所以,在生孩子之前,就跟婆婆鬧了不少矛盾,沒辦法,賈女士只能把自己的媽媽接過來,讓她照顧自己。就這樣,第二個寶寶順利出生了,但沒想到,賈女士坐月子的時候又跟婆婆鬧了矛盾。三四十度的天氣,賈女士熱得渾身是汗,但婆婆就是不讓開空調,這下賈女士不幹了,一氣之下竟然說出了「以後孩子只讓姥姥帶」這樣的話,因為和婆婆的觀念實在不和。
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其中這兩種原因是最根本的:
1. 減少日常矛盾
婆媳關係一直是熱門話題,幾乎很少有跟自己婆婆相處融洽的媳婦,當婆婆帶孩子的時候,少不了在育兒觀念上和兒媳產生矛盾。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但是很多婆婆還抱著固有的老思想,覺得孩子需要嚼著喂,長得胖才健康,兩代人因此起爭執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姥姥帶孩子就不一樣,很多話媽媽不能跟婆婆直接說,但是跟孩子姥姥可以,帶孩子的時候,當孩子的姥姥出現錯誤孩子媽媽也可以當場指正,不用有什麼顧忌。
2. 有助於產婦心理健康
奶奶帶孩子的時候,永遠將孩子放在第一位,覺得只要對孩子好就行,一味的寵溺孩子,不聽孩子爸媽的意見,只照顧孩子,這不僅容易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還會讓生產後的媽媽受累。很多產婦就是因為生完孩子以後,家裡的人只關注孩子而忽略了她而得了抑鬱症。而姥姥帶孩子,不僅能照顧孩子,也能處處考慮女兒的狀況,這樣有助於女兒的產後恢復。
3. 平分壓力
姥姥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分擔奶奶的壓力,帶孩子不再只是奶奶的責任,如今帶孩子跟以前是不一樣的,以前只要放養孩子就可以。而如今需要科學帶娃,即使是年輕人,一個人帶孩子也會很疲憊,何況老年人。
老人年紀大了,將帶孩子的壓力壓在她一個人身上是不正確的,這樣也不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但是姥姥也參與帶孩子就可以分擔奶奶的壓力,兩個人一人一個月,都不會很累,這樣也會減少很多的矛盾。
不管誰帶孩子,都要平衡好各方的壓力,不要讓帶孩子的重擔壓在一個人身上,要視情況而定,誰有時間就誰來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