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
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還有人笑出了眼淚,但也有人是真的心酸不已。
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天津有一大怪現象,那就是「姥姥帶孩子」。
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姥姥,那句打油詩可以說是非常貼切。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對於姥姥們而言,女兒是一輩子的牽掛,是從小寵到大的小公主。都說嫁出去姑娘潑出去的水,正是因為這水潑出去了,才更加牽掛和不放心。再加上多少年來重男輕女的思想,生怕自己的閨女去別人家會受苦,所以姥姥們心甘情願地去給女兒帶孩子。
其次,對於女兒來說,姥姥帶孩子會比奶奶帶孩子讓這個家更和諧。畢竟兩代人的代溝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自己的親媽說兩句也無所謂,但換成了婆婆,一個不消息就是矛盾升級,輕則讓老公左右為難,重了就是離婚。
尤其是對於那些又生了女孩的家庭來說,姥姥帶女孩子怎麼也比婆婆有經驗。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很難搞,丈母娘看女婿卻是越看越順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姥姥帶孩子似乎都挺合適,也利於家庭團結。
前陣子看到一個帖子,就是關於「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的科學排序」,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這個帖子中的排序是:姥姥愛孩子>奶奶愛孩子>姥爺愛孩子>爺爺愛孩子
給出的理由是:
1、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就是媽媽對女兒愛,兒子可以撒手去讓他闖,但女兒永遠不會讓父母放心,因為她們屬於弱勢群體,姥姥會愛屋及烏對外孫更偏愛,所以姥姥隔代的愛最真切。
2、奶奶們大部分都沒有在帶娃,一是尊重兒媳婦的選擇,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她們也會因為孩子的事情和兒媳婦鬧彆扭,但對孩子還是很盡心盡力的,所以奶奶的愛也很深。
3、閨女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姥爺對自己的小情人自然會給予超多寵愛,而姥姥幫忙帶孩子,姥爺也不可能閒著,會把女兒的孩子當成小小情人更加寵溺,因此,姥爺的愛不會少。
4、中國的傳統教育就是慈母嚴父,爺爺的愛表達的是最少的,不是不愛,是不善於言辭,實際上他們的愛很深沉,但因為跟奶奶是一起的,不帶孩子的接觸孩子就少,因此,爺爺的愛排在最後。
這個論斷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有的說,一派胡言,外婆和奶奶都一樣疼愛,現在年輕人都會惦量,哪邊條件好小孩就放在哪邊帶,相處久了自然更親切些,並不代表沒帶的就不疼愛,有些家庭本來就婆媳關係不好,跟孩子無關;有的說,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姥姥姥爺更愛孩子,還是爺爺奶奶更愛孩子?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況,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更愛孩子,有的家庭則是姥姥姥爺更愛孩子。總之,作為老人對隔輩孩子應該都是愛得,不要人為的硬要區分遠近;有的說,很多兒媳婦煩婆婆,和婆婆關係不好,孩子讓媽帶,奶奶想看看都難,另外一些兒媳婦怕媽媽挨累,孩子讓奶奶帶。不管誰帶,只要兒媳婦把良心安正,誰有時間都能幫忙,何況都是自己的孩子和雙方父母;還有的說,現在的媳婦有幾個喜歡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塊兒的,都是想自己當家作主,想和他們的娘家人在一起,把公公婆婆家當成外人家。可是孫子是有血緣關係的,媳婦就是不喜歡和公公婆婆在一起,孫子還是和爺爺奶奶很親的。這是事實,誰也改變不了,這就叫血源關係。你姥姥姥爺再親,他也是外星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最後這條評論我不敢苟同,也馬上被其他網友回懟了過去,這個網友表示:
你說的太迂腐,孩子和姥姥姥爺、奶奶爺爺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從古到今就是孩子的姓氏要隨男方姓,那樣奶奶爺爺就覺得比姥姥姥爺家硬氣,所以他們大多數是不願意帶孩子的。他們就是想,我不帶孩子能咋地?反正隨我家姓,跑到天邊也改變不了。
再說丈母娘把女婿當半個兒子對待,當親媽的就放心的下,可婆家呢,把兒媳婦當外人,特別是那些惡婆婆家的媳婦,日子是最難過的。作為娘家媽,疼自己的女兒,只好幫女兒外孫、外孫女,免得女兒在婆家受惡氣,姥姥帶外孫(女)是實實在在、無怨無悔的,可奶奶帶孫子時,怨言和抱怨是沒完沒了的,總是要找藉口把孩子送到姥姥家去。
看到這個反對意見,再想想天津的姥姥們,確實心酸了。
其實,不管爺爺奶奶還是姥爺姥姥,都要盡到責任和義務,幫兒女度過這個坎。至於對誰親不對誰親,沒有實際意義,而配合默契,對誰都有好處,自己家還是以和為貴,都不要強勢,也就好了。
只有農村人才喜歡說姥姥帶大的孩子也是跟奶奶親,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根據,孩子跟誰近不是因為跟誰血緣關係近,而是誰對她好,誰為她付出的多,她就在心裡跟誰近,孩子們都不傻,你說呢?
今日話題:你認為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你覺得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幫小兩口帶孩子更合適?對於此類問題,你家是怎麼解決的呢?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