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喝匯源,才算過年」這些廣告語令很多人耳熟能詳。可是,如今的匯源果汁正面臨著困境,從當年市值300億美元,到如今負債纍纍,甚至面臨著清盤危機。
12月2日,匯源果汁發布公告,公司謹告知股東清盤呈請及臨時清盤人申請已於2019年12月2日於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進行聆訊。公司於聆訊時對清盤呈請及臨時清盤人申請表示反對。於聽取各方的陳詞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下令將清盤呈請及臨時清盤人申請的聆訊押後至2020年3月13日。
圖片來源:匯源官網
此外,根據公司日期為2019年11月8日的公告所披露2億美元於2020年到期年息6.5%的優先票據的條款,由於清盤呈請或臨時清盤人申請於連續60日屆滿後仍未被解除及未被暫緩,其將構成該票據的違約事件,並或會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在定於2020年3月舉行的聆訊對清盤呈請及臨時清盤人申請提出強烈反對及抗辯。
連續6年虧損
匯源集團的債務危機,早從2017年就已經顯現。
2018年3月29日,匯源集團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公司向匯源集團提供短期貸款,金額高達42.82億元。
根據港交所相關規定,這一行為構成關聯交易,且貸款數額巨大,應提前申報、公告並獲得獨立股東批准,而匯源果汁並沒有按照規定申報。儘管事後匯源集團歸還了這筆借款並支付了利息,但仍然造成嚴重違規。
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發布停牌公告,正式停牌,停牌前股價2.02港元。時至今日,匯源果汁仍然未能復牌,而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果匯源果汁未能於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復牌條件,將被啟動退市程序。
圖片來源:匯源官網
事實上,匯源集團的危機,比想像中來得更早。
12年前,匯源果汁登陸港交所,創下最大規模IPO紀錄,上市當日漲幅就達66%,市值一度超過313億港元,盛極一時。與當時12.2港元的股價相比,匯源果汁停牌前的跌幅已超80%,市值蒸發200多億港元。
如今,匯源果汁已經很久沒有發布財報,最新的一份財報,還是2017年中期報告。但從已經發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匯源果汁不僅盈利堪憂,而且巨債壓頂。
2009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營收規模從28億元上升至57億元,但淨利潤巔峰時也只有3.1億元。
而匯源果汁的利潤中,還有相當大的部分來自政府補貼和出售資產。
2011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其他收入」分別為2.6億、2.8億、3.4億、1.1億、2.2億、1.45億。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其他收入主要是政府補貼。
2013年,匯源果汁就開始通過出售資產來回籠資金,當年出售了成都和上海的兩家工廠,換來6.5億元,用作營運資金和下一步償債。
這就導致匯源果汁的扣非淨利十分難看,從2011年起,匯源果汁的扣非淨利已經連續6年為負。
2014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負債分別為65.35億元、76.62億元、99.95億元。而2017年中報中,其總負債已達到115.18億元,1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為55.79億元,佔總債務的65%。
2018年4月,匯源果汁發布了未經審核的業績顯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匯源果汁負債規模高達114.02億元。
兩次「賣身」均未成功
2008年,朱新禮想把匯源果汁賣給可口可樂。當時,可口可樂給出了179億港元的收購價,其CEO穆泰康評價匯源:「匯源在中國是一個發展已久並且成功的果汁品牌。」
朱新禮覺得,「如果收購成功,我一下子就跟著它進入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去了,靠我自己做是很難的,10年,甚至一輩子我都打不進這世界170多個國家。」
然而這筆生意被商務部否決,2009年3月18日,商務部發布2009年第22號公告,禁止可口可樂收購中國匯源。但此時的匯源集團,已經為此次收購做出了諸多調整。
數據顯示,2007年年底,匯源員工總數還有9200多人,2008年年末,只剩下不到5000人。
十幾年後,面對一系列債務危機,匯源果汁曾嘗試與新三板上市公司天地壹號進行合作。
圖片來源:匯源官網
2019年4月26日,匯源果汁宣布與天地壹號成立合資公司。根據公布的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佔股60%;匯源果汁則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其中就包括匯源果汁的商標,佔股40%。
也就是說,併購完成後,匯源果汁的商標將屬於天地壹號。
本以為朱新禮終於能夠實現「果農夢」,但沒想到7月16日,匯源果汁與天地壹號同時宣布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終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匯源與網信
7月5日,網信集團在官方微信中發布說明稱,由於大額企業標的無法及時還款、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原因,集團部分產品出現逾期情況。
有消息稱,網信集團的債務逾期可能與匯源集團有關。對此,7月29日,匯源集團發布公開聲明稱:
我司與網信集團屬於長期合作關係。2013年至今,我司與網信集團陸續就我司主導的5個農業項目展開金融合作,此合作與匯源果汁及上市公司無關,雙方一直處於平等互利的合作中。
由於合作項目均為農業項目,具有回報期較長等特點。截至7月28日,我司逾期款項為4900萬元,僅僅佔據網信集團逾期總金額的一小部分,就網信集團逾期負債的規模來說,無法成為網信集團負債逾期事件的主導。
8月28日,網信官微公布了一份《逾期企業及相關各方名單》,其中匯源集團赫然在列,且逾期總金額超出了匯源集團此前聲明的4900萬。
圖片來源:網信官微
9月9日,「先鋒系」旗下的另一家P2P平臺工場微金,在其官方微信上披露了平臺四家借款企業的情況,分別為伊春源原商貿有限公司、伊春匯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虎林匯源新生態乳業有限公司、虎林匯源新生態牧業有限公司。
查詢企查查得知,這四家企業均屬於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匯源」),實控人正是朱新禮。
圖片來源:企查查
工場微金在情況說明中表示,這四家公司的借款項目總金額為400萬元,還款日為8月初至8月中旬,此時均已逾期。為了償還債務,四家公司選擇以匯源果汁抵債。
未來走向何處?
匯源果汁其實一直在盡力扭轉局面。
2009年,匯源果汁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先後推出「檸檬me」、「果汁果樂」等低濃度果汁和碳酸飲料新品,進軍不佔優勢的低濃度果汁市場。但彼時的低濃度果汁市場已被農夫果園、統一、康師傅等品牌佔領,因此,新品皆未得到市場較大反應。
圖片來源:匯源官網
隨後,匯源又試圖研發多元化產品線,先後收購冰茶品牌「旭日升」和主打烏龍茶飲的「三得利」中國。「旭日升」在被收購後不到兩年便被停產。至於原因,匯源果汁表示因為市場策略的再次調整,要重新聚焦果汁業務。而「三得利」則傳聞與匯源果汁理念不合。
在管理模式上,匯源果汁也似乎一直努力打破被外界所詬病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2013年,朱新禮卸任,在前李錦記醬料集團CEO蘇盈福接任匯源果汁行政總裁一職後,開始大刀闊斧的變革。2014年8月底,蘇盈福離任。隨後,前百事大中華區飲料運營副總裁梁家祥、原常務副總裁於洪莉先後出任匯源果汁高級副總裁、執行總裁。2017年,崔現國接任執行總裁一職。
2018年7月,吳曉鵬委任為行政總裁,此前,吳曉鵬先後任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中國五礦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等。值得一提的是,匯源果汁還在公告中提到,「吳曉鵬在內部控制、財務金融、企業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也許才是目前已負債百億元的匯源果汁最需要的。
但事實證明,想打破其管理模式也有困難。自2019年1月13日到2月3日的短短22天內,匯源果汁已有6名高管相繼離職,其中包括吳曉鵬和崔現國。
天眼查顯示,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中的五位高管中,三位皆是朱姓。
未來,匯源果汁是會清盤還是會翻盤,一切交給時間來回答。
作者:桌球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