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句以易懂著名,這一首謎語詩無解,至今沒人看懂其中所指
唐宋時期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這個時期發展衍生出來的文人墨客那是相當的多的,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等等,這個時期的書法家、文學家、詩人等是整個歷史的一個巔峰的時期。我們國家一直以來就是特別的注重文化建設,中國能夠作為這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顯然並不是有多大的資源,多麼強大的一個軍事力量,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文化的一個積累。有了文化,有了內涵的國家,在這個世界上的競爭力才能凸顯出來,如果是光靠著武力來解決,永遠是出現不了長治久安。
詩詞曲賦在整個的一個文學當中是佔據了重要的位置的,他不似那些個長篇大作,他的一個優勢便是在於他的短小,而這樣對於我們的普通大眾來說就能夠很直觀的看到這其中的含義,每一個字的運用都是那般的一個恰到好處的,充分運用了漢子的魅力,這詩詞的意境就意境是展示出來啦。而在這滿是才子的詩詞作者當中,白居易這位大才子可算是其中的一個特殊例子,他生於大唐盛世,世人都稱他為「詩王」,在整個的唐朝時代,這位才子也可謂是春風得意,當初也是一直為朝廷效力。
白居易的詩一直以來就是以簡約著稱,他為我們後世留下來了很多的優秀的作品。傳說當時的白居易作詩,那是完全就是照著最為普通的大眾的閱讀標準來作詩,他曾經往往在作詩之後,於是就找來一個老婦人解答,如果她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那麼這首詩就算是自己的成功創作,如果不然,這個作品那便就是失敗的。他作詩的唯一標準,那便是力求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畢竟自己的作品並不是為了能夠讓那一部分人看懂,應該是能夠達到普及才好。
但是就在這樣的一個創作背景之下,他的大量的作品已經是呈現出來了這樣的一個標準,不過其中難免也有一些個例外,這一首詩的風格可是格外的不同。他在詩句中的描寫是相當的動人,意境之高遠令人如痴如醉,但是這首詩卻是相當的難以理解,雲霧當中至今沒有答案。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那便是上面所展示的這一首詩,題目《花非花》這一上來就給了我們一個難題,這樣的一個主體的宗旨,顯然已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白話的詩句,這其中的真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這「花非花、霧非霧」就是總體的一個大格調,讓我們讀來這是什麼樣的意思呢,本以為是花花世界,但是真正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而花朵也不再是大家所認識的那個花朵了。著這兩句詩總共就6個字,但是他同時否定了花、霧這兩種的東西,此時他給出了我們一個定論,這兩種物質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當中的物質。而我認為他真正想要表達的一個意思那便是相似這個道理,似花、似霧才是真正的含義所在。
緊接著那便是這夜與明的對比,在白居易的筆下,這顯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來來去去便和上面的似有了一定的關聯。當初的他其實是並沒有確定這到底是什麼,而來去自然也就沒有那樣的一個定論。此時的白居易用這樣的一個描寫方式,充分是證明了他對於這樣的事物的不能完全的掌控。這來來去去的,就像是夢一場,這其中究竟是描述的怎麼樣的一個情景呢?此時的他也沒有了定論,無覓處既是表達的一個場景的真實性,也印證了此時他心中的疑惑,這個東西哪哈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面目呢?
對於這首詩想要表達的一個意思,至今也並沒有一個定論,而我覺得這首先講到的便是對於人生的一個表達,這對於詩人們來說,藉助自己的一個詩詞來表達這樣的一個觀點,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人生對於白居易來說並沒有荒廢,自己為大唐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對於整個的人生,他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掌控,這一生完全就是在雲霧當中度過,美好總是轉瞬即逝的,好比那盛開一時的花朵,一場春夢過後,整個人生從此便沒有了痕跡。
而還有一個觀點那便是這首詩是詠頌的官妓,要說這花和霧可都是可以形容美女的詞語,這在整個的一個形象之上是完完全全可以表達的。而夜來明歸也完全是體現了這樣的一個意思表述。對於當時的整個的大唐來說,這樣的描述實際上是相當的合理的,那些個賣唱的女子在社會當中的地位雖說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對於像白居易這樣的文人來說,他們之間是一種藝術性的相同,借這樣的描述來表達也是再恰當不過的。
申明:本文章由《樂影流年聲聲響》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