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贈詩,以樂景訴哀情,希望友情就像山枇杷花

2020-12-12 品詩賞詞

唐代兩位著名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可謂至交好友,他們不僅是同科進士,而且同時被授予校書郎的職務,後來又先後被貶。兩人詩書往來將近三十年,彼此之間有近千首的唱和詩篇,其中有不少流傳久遠。下面這首詩就是在元稹出使東川,白居易非常懷念元稹,便寫了一首贈詩,以樂景訴哀情,希望友情就像山枇杷花。

山枇杷花

唐代:白居易

萬重青嶂蜀門口,一樹紅花山頂頭。

春盡憶家歸未得,低紅如解替君愁。

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

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

這首詩情真意切,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一番深情。相處多年的老朋友離開長安到外地出差,詩人一時間很難適應,有時看書寫詩不自覺地想起,曾經一起切磋歡笑的場面。他們剛被授予校書郎的職務時比較空閒,於是就經常相邀出遊。他們徜徉在山水樓臺,暢遊於名勝古蹟,「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

白居易獨自留在長安任翰林,卻想像著元稹在東川所處的環境,「萬重青嶂蜀門口,一樹紅花山頂頭。」 蜀地的門前是萬重的青山,峰巒疊嶂,山頂開滿了一樹樹的紅花。白居易當然讀過李白的蜀道難,他知道元稹路途上的艱辛,更懂得羈旅生涯的心理負擔。「萬重青嶂」形容各種艱難,而「一樹紅花」又代表著一種希望,他希望朋友安全達到目的地。

枇杷花生長範圍廣闊,適應性強,而且可以當中藥。白居易希望元稹也能像它那樣適應當地的生活,入鄉隨俗,並發揮出自己的才華。「春盡憶家歸未得,低紅如解替君愁」,春天將盡,想回家卻無法實現,繁盛低垂的紅花卻替朋友愁苦。作者非常心細,知道詩人都多情善感,暮春時節看見鮮花凋零必然百感交集,而琵琶花的花期長、花色鮮豔,於是設想讓山花為其分憂。

「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頸聯描繪琵琶花的外形和色澤。詩人把葉色比作碧絲裙的顏色,但如果此裙是碧綃做的,其色仍嫌淺了些,從而突出了葉色的蔥綠;枇杷花的顏色濃豔,詩人又把它比作芙蓉,但芙蓉花色粉紅偏淡,不及此花色深,從而突出了山枇杷花的濃豔。

白居易將枇杷花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讀者眼前花枝招展。不僅如此,作者還希望它能善解人意,「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假如再讓這花能解語,那麼朋友一定會非常留戀和憐愛它,推遲原來的行程。推囚是指審問犯人,違程是指耽誤行程。

這首詩以樂景訴哀情,通過對山枇杷花的描寫,將春意濃厚與元稹身處異鄉的孤寂作了強烈對比,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切和思念。讀完這首詩,我們深深地感到,友誼好像一棵可以庇蔭的大樹,也似一個可以避風的港灣;友誼又仿佛一個溫暖的懷抱,也如一個堅實的臂彎,但友情似乎更像白居易筆下的山枇杷花。

相關焦點

  • 小樓譚詩|(讀詩心解之八)「對面寫來」與「樂景寫哀」【譚汝為】
    以樂景寫喜,以哀景寫悲,乃是常情常理。如宋人徐元傑《湖上》:西湖溫馨和樂的景象正表現出遊人歡樂酣暢的心情。又如唐人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邊陲荒涼的夜色、悽清的笛聲與徵人望鄉思歸之情融洽為一。以上二例是以樂景寫喜、以悲景寫哀的通常寫法。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行宮》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年近古稀的白居易寫下一詩,卻道出了友情的真諦,令人嚮往
    無論是先秦《詩經》中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還是北魏詩人陸凱《贈範曄詩》中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亦或是唐代詩人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無不向我們展現了友情的真摯、坦率、忠誠。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關於友情的佳作。
  • 白居易的這首詩很少有人知道,卻能讓你明白友情的可貴,值得一讀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就有不少詩是抒寫友情的可貴。如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藍橋驛見元九詩》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寫於公元815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期間。題中所說的「藍橋驛」,即古代驛站名,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元九」,則是唐代詩人元稹的別稱,因為他排行第九,故稱之。元稹是白居易的摯交,常有詩歌往來。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言絕句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 十首白居易詩,你最愛哪一首?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而就是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讓人感嘆杯酒見真情
    李白的豪放不羈以及他平日裡酣暢淋漓喝酒的恣意灑脫讓他廣結好友,一首《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佳作,杜甫也是李白人生路上的摯友。但除了李白的圈子很廣之外,白居易也有很多朋友,他的真誠和率真吸引了很多的人與他結識,在白居易的眾多好友之中,元稹便是其中之一。
  • 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
    唐代有很多詩人一生境遇悲催,但是他們卻一直在苦中作樂,甚至在詩書贈答中相互調侃。下面介紹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贈王建唐代:張籍白君去後交遊少,東野亡來篋笥貧。張籍、王建都是新樂府運動的中堅,他們年少時就曾相識,兩人曾在鵲山漳水之間,同窗共讀,研經賦詩。張籍告別王建後,就西赴長安、尋求仕進,卻苦於無人引薦而失意。此後奔走四方,終於無功而返,卻憔悴至極。張籍還曾與孟郊有過很深厚的交情,後來孟郊還向好友韓愈推薦他,終於讓張籍得到提拔,從此擺脫了四處漂泊的困境。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每一個人物的名字不僅好聽易記,而且還蘊含深意。再如文學作品中描寫美景,有時卻是彰顯悲情;禪詩中不見禪字,卻句句有禪意。讀者可以循著詩句的導引,探幽燭微,體察詩人的深衷曲意,才更有一種發現的快樂和神奇的感受。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 白居易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以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歷來為人所稱道。不過相較於就像大白話的詩歌語言,白居易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閒適思想,以及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基本吻合而影響更為深遠。
  •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一首詩見證了深深的友情
    《贈汪倫》這送君遠行的一刻,成為古時候送別的經典一幕,以及古人友情的美好見證,那首七絕也因此成為後人爭相傳唱的名篇。這就是詩仙李白創作的詩歌《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朝詩人輩出,從初唐四傑到盛唐的山水詩人,再到中唐的韓柳元白和晚唐的小李杜,他們像眾星捧月一般,襯託出詩仙李白出神入化的詩歌造詣。李白,是歷史上罕見的兼擅古體詩、絕句、律詩、詞,並達到最高水平的大詩人。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 冬至日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公元804年歲末冬至日這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宦遊在外,恰好客宿邯鄲一站,孤單寂寞之時中想起家中熱鬧的場景,一家人圍著燈火的樣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了一首詩,全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濃濃的思念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席間,白居易先寫了首詩送給劉禹錫:《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此詩,一方面表達了對劉禹錫才華的肯定,認為他「詩稱國手」;也表達了對他的多次被貶官的同情,稱他「被才名折」。特別是「命壓人頭不奈何」一句,充滿了對劉禹錫的同情,對不公平世道的憤恨和對命運的無奈。劉禹錫看了這首詩,當即寫了另一首回贈白居易,這一首詩就是鼎鼎大名的千古絕唱。
  • 讀《寄韜光禪師》,原來白居易的禪學素養這麼高,一首詩說透楞嚴妙理
    唐代的白居易是大家很熟悉的大詩人了。今天讀到他一首詩《寄韜光禪師》,從詩裡看,白居易的悟道境界相當高。從很多詩中,我們也能看出白居易是一個很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許與他較高的禪學素養有一定的關係。說真的,要想生活得好,真要學點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