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2020-12-15 美詩美文

詩歌在唐代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於讀書人來說更是如此,不僅科舉考試中要考,在日常交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

不過要論唐代關係最鐵的詩人友誼,李白和杜甫只能靠邊站,因為還有白居易和元稹這對「鐵哥們」。元稹在通州時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哪怕當時他已然病重臥床,依然立馬起身提筆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思念。而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後對他的思念也從未斷絕,也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深情詩句來悼念好友。本期筆者要介紹的也正是他們之間的兩首有趣唱和詩。

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遇貶謫。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

《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白居易起床後的惆悵,因為昨夜夢到好友元稹,但是醒來後不由想到兩人之間相隔那麼遠,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惆悵。後兩句則是描寫對於元稹的思念,不過白居易顯然是很「傲嬌」的,他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思念,只是說自己昨夜夢到了元稹,不知道元稹是因為什麼事情而思念他。有一說法是你夢到了誰,說明誰正在想你。白居易顯然是思念元稹的,但是他卻不承認,反倒說元稹思念他,讓人捧腹之餘也能感受到好友之間的那種溫情。

元稹在收到白居易這首詩以後,也是回詩一首,不過比起白居易的「傲嬌」,元稹的回詩可謂扎心,尤其是最後7字。

《酬樂天頻夢微之》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

元稹的這首回詩,首句描寫的是兩人相隔千山萬水書信斷絕,今日好不容易收到好友白居易的詩信。次句寫是對白居易詩中內容的簡寫,聽說你在夢中夢見我,在夢中都在關切我的境遇,想要知道我最近發生了什麼。這兩句既表達了被貶後愁苦鬱悶的心情,又有對於好友關心的感激,其中的真摯情感令人感動。

詩的後兩句則是正面回答了白居易詩中的「不知憶我因何事」,元稹說我現在疾病纏身以至於有點神魂顛倒,只夢見一些無關緊要的閒人就是夢不到你。這最後一句,看似是在說「對不起,我沒夢到你」,有點扎心。但是細細品讀我們便能發現元稹文字背後的無奈痛苦和對於白居易的深厚友情。元稹並不是不想夢到白居易,夢到白居易可以聊以慰藉思念之情,但他就是夢不到,這才是讓他痛苦無奈的事情。

白居易的詩是「夢見君」,元稹的回詩是「不夢君」,雖然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截然相反,但是我們細細品讀這兩首詩就會發現,他們其實都表達了詩人對於對方的深情厚誼和無限想念,他們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這也很符合唱和詩遙相呼應的基本要求。

白居易和元稹的這兩首詩,通篇運用簡易直白的文字,沒有太多修辭手法,就是白描,但卻描繪出兩個珍惜友情的生動人物形象,他們的友誼哪怕時隔千年依舊感人肺腑,讓人羨慕。

對於白居易和元稹的這兩首詩和他們的友情,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當年元稹喬遷越州,便寫了首妙詩給白居易,目的是為了誇自己的新居如何好。只是沒想到白居易不但不以為然,還回了首妙詩給他,讀完只能說:詩魔這是真損友。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元稹的詩:《以州宅誇於樂天》州城迥繞拂雲堆,鏡水稽山滿眼來。四面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臺。
  • 九首白居易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情書」
    公元 801年貞元中,白居易出仕為官的第七年,三十歲的白樂天在長安結識了二十三歲的元稹,「俱授秘書省校書郎,始相識也」。兩人的友誼持續了一生,他們相知相親,互相唱和,元稹字微之,在族中排行第九,白居易在詩中,經常稱元稹為「微之」、「元九」,可見白居易對元稹的感情,真是不一般。下面十首詩,全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箇中感情,詩友們自己體會吧!
  • 白居易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暗合元稹之夢,當真是心有靈犀
    當時的元稹奉命出使東川,而白居易在長安。那一日,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好友李杓直外出春遊,最後又到了李杓直家飲酒作樂,在席上他想起遠在千裡之外的元稹,於是便寫下一首詩。而巧的是,元稹在梁州的時候,夢到了白居易和白行簡、李杓直去承恩寺遊玩,醒後也寫下一首詩。這首詩名為《梁州夢》,全文如下: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直到他生亦相覓,不能空記樹中環。其實白居易也很風流,同樣辜負過初戀湘靈,但對於元稹,也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來澆灌友誼之樹。即便是因為元稹在太和五年去世,讓這段友誼戛然而止,白居易也始終不能忘卻。他經常在夢中記起,也時常作詩紀念。雖然再也得不到元稹的回作,白居易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 元稹一首讚美菊花的詩,讓白居易念念不忘!
    」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有「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的詩句。這些詩句中,詩人特別歌詠讚嘆菊花能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不畏嚴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機。貞元十八年,元稹在長安待選,躊躇滿志的詩人面對秋冬時節卻春意盎然的菊花,寫下了這首詠菊詩,表達詩人對於菊花的由衷喜愛。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28字,讀後讓很多人落淚!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便與真摯的友情相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之手,是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友情,又說到元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與他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的白居易。元稹這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便是他得知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後所寫。而元稹早在元和五年(810年),就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蒙冤被貶。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行宮》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的大文豪,一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寫得頂呱呱;另一位號稱詩王,多少青年才俊都崇敬他。韓愈與柳宗元關係密切,而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來往頻繁,韓愈和白居易兩人雖然都相互尊重對方,卻始終未能成為知己。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或許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吧,但是對於古時候的大文豪來說,表達這種感情卻並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白居易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也曾在午夜夢回之間夢到自己的好友,於是他便將自己心中噴湧的情緒化作為一首詩,言語雖然不華麗,可是情感卻最為真摯動人,直觸人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就是這樣的如膠似漆,就是這樣的目眩神迷,那麼我們幻想一下,倘若白居易另外找到了一位摯友,日夜與他在一起,那元稹心裡會怎麼想,他的醋罈子得憋多大呢?唐元和四年,元稹於外地任監察御史,在梁州留宿時他夢到了白居易,頓時老淚橫流,寫下了這一首感傷之作。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提起元稹,大家很自然地想起他流傳千古的愛情詩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詩中描述了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悽美愛情。然而我們今天介紹的是他的另一篇七言絕句《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字微之,漢族,唐朝洛陽人。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故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十首白居易詩,你最愛哪一首?
    白居易是唐朝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而就是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白居易見人打枝頭鳥,一怒之下寫這首詩,最後7個字直擊人心
    看到賣炭的老人家,他寫下「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千年經典,為苦命人鳴不平;聽女子彈琵琶,他寫下「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為姑娘的身世感動落淚;看到池塘上孩子偷偷採蓮子,他寫下「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為孩子不慎留下蹤跡著急。愛詩的朋友們很多應該猜到了,沒錯!這個可愛的小老頭兒就是白居易。
  • 白居易在橋上與一位女子分別,多年後念念不忘,寫下一首經典的詩
    白居易也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其實他與元稹一樣,無論是現實中的他,還是他的那些經典的愛情詩,那都是情意綿綿,這也難怪兩人最終能夠成為好友,不僅僅只是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同時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是同樣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 「渣男」元稹的一首詩,只有4句20個字,卻足與《長恨歌》媲美
    說起唐代詩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他為亡妻韋氏所寫的悼亡詩,絕美深情,千百年來徵服了無數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詩及與白居易的酬唱詩,悼亡詩如《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離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白居易的這首詩很少有人知道,卻能讓你明白友情的可貴,值得一讀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就有不少詩是抒寫友情的可貴。如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藍橋驛見元九詩》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寫於公元815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期間。題中所說的「藍橋驛」,即古代驛站名,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元九」,則是唐代詩人元稹的別稱,因為他排行第九,故稱之。元稹是白居易的摯交,常有詩歌往來。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唐朝新樂府運動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叫白居易,和他齊名的那個詩人就是元稹。兩人和張籍王建一起為唐朝詩歌開創了新樂府的流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