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首讚美菊花的詩,讓白居易念念不忘!

2020-12-22 最美詩畫

菊花,歷來被視作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與梅、蘭、竹一起被譽為花中「四君子」。前代詩人中吟詠菊花的很多,比如東晉陶淵明尤喜愛菊花,並留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詩人杜甫《雲安九日》云:「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有「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的詩句。這些詩句中,詩人特別歌詠讚嘆菊花能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不畏嚴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機。貞元十八年,元稹在長安待選,躊躇滿志的詩人面對秋冬時節卻春意盎然的菊花,寫下了這首詠菊詩,表達詩人對於菊花的由衷喜愛。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二句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詩人纏綿痴迷於菊花的「愛菊圖」。語言直白淺露,平鋪直敘,卻充分描繪出詩人對菊花流連忘返的痴迷和喜愛。儘管只短短的十四個字,但卻從三個層面表達了詩人的愛菊之心,第一個層面,「秋叢繞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說明詩人宅院周圍菊花盛開的絢麗景象;第二個層面,「遍繞籬邊」四個字表明詩人因陶醉於秋菊的美麗而繞籬欣賞,品頭論足。第三個層面,「日漸斜」三字證明詩人欣賞菊花時間之長,尤其是一「漸」字,充分展現出時間漸漸流逝而詩人渾然不覺的精神狀態,足見詩人愛菊之深。

三四句則為我們揭示出詩人酷愛菊花的緣由。有人因菊花奼紫嫣紅的色彩而愛菊,有人因菊花高雅的香氣而愛菊,那麼詩人愛菊是出於什麼原因呢?答案最終揭曉:原來是「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不是因為菊花的色彩和香氣吸引了我,而是因為深秋時節,除了菊花就沒有其他花朵可以欣賞了啊!在此,詩人緊緊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後凋謝這一自然現象,再一次表達對菊花的喜愛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們可以充分體味到詩人對菊花不畏嚴寒,不屈不饒精神的讚嘆。

同為詠菊詩,元稹這首詩卻能在平常的題材中發掘詩意,看似平淡,卻含蘊極深,不愧為詠菊中的名作。元稹這首詩一出,即廣為傳誦,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對這首詩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對菊花酒憶元九》中寫道:「相思只傍花邊立,盡日吟君詠菊詩。」自此二句,已足見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

相關焦點

  • 元稹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堪比白居易的《長恨歌》
    《行宮》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元稹借宮女的無窮哀怨之情,抒發了自己的盛衰之感,以小見大的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這首詩也以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具有深邃的意境,歷來評價很高,併入選《唐詩三百首》。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本期筆者要介紹的也正是他們之間的兩首有趣唱和詩。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遇貶謫。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 白居易在橋上與一位女子分別,多年後念念不忘,寫下一首經典的詩
    白居易也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其實他與元稹一樣,無論是現實中的他,還是他的那些經典的愛情詩,那都是情意綿綿,這也難怪兩人最終能夠成為好友,不僅僅只是在文學上惺惺相惜,同時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是同樣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就是這樣的如膠似漆,就是這樣的目眩神迷,那麼我們幻想一下,倘若白居易另外找到了一位摯友,日夜與他在一起,那元稹心裡會怎麼想,他的醋罈子得憋多大呢?唐元和四年,元稹於外地任監察御史,在梁州留宿時他夢到了白居易,頓時老淚橫流,寫下了這一首感傷之作。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或許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吧,但是對於古時候的大文豪來說,表達這種感情卻並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白居易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也曾在午夜夢回之間夢到自己的好友,於是他便將自己心中噴湧的情緒化作為一首詩,言語雖然不華麗,可是情感卻最為真摯動人,直觸人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一首不讀就讀不懂的菊花詩,他很漂亮,筆觸很輕
    菊花不同於其他花,他具有與眾不同個性和獨特的氣質,其他花都在春天中開花,不過,菊花不同,他選擇在秋天開花,這個季節,大地在殺戮,菊花與眾不同。許多古代文人都喜歡寫讚美菊花,其中最經典的一首是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其中有這樣一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元稹最深情的一首詩,驚豔世人,堪稱唐朝最經典的悼亡詩歌!
    因為懷念,所以古人慣常以詩歌寄相思,這就是悼亡詩最初的來歷,早在春秋時期,《詩經》裡就出現了悼亡這一題材,但自西晉潘安用一首悼亡詩懷念妻子之後,悼亡詩一般就專指丈夫追悼亡妻之作了。潘安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雖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各有,但不得不說的是,他的確是一位深情的好丈夫,哪怕放到現在來說,也絕對是痴情男子一枚。
  • 白居易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讓人感嘆杯酒見真情
    李白的豪放不羈以及他平日裡酣暢淋漓喝酒的恣意灑脫讓他廣結好友,一首《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成為遠近聞名的佳作,杜甫也是李白人生路上的摯友。但除了李白的圈子很廣之外,白居易也有很多朋友,他的真誠和率真吸引了很多的人與他結識,在白居易的眾多好友之中,元稹便是其中之一。
  • 詩人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那晚元稹夢見白居易與他人同遊慈恩寺,醒來後題詩一首: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裡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而巧合地是當日白居易恰好和弟弟白行簡等一干人去曲江慈恩寺遊玩。遊玩中憶起遠方的元微之,賦詩一首《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 白居易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暗合元稹之夢,當真是心有靈犀
    當時的元稹奉命出使東川,而白居易在長安。那一日,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好友李杓直外出春遊,最後又到了李杓直家飲酒作樂,在席上他想起遠在千裡之外的元稹,於是便寫下一首詩。而巧的是,元稹在梁州的時候,夢到了白居易和白行簡、李杓直去承恩寺遊玩,醒後也寫下一首詩。這首詩名為《梁州夢》,全文如下: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 白居易與元稹感天動地兄弟情
    夢微之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注釋 微之: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摯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為悼念亡友之辭。 阿衛:微之的小兒子。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28字,讀後讓很多人落淚!
    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之手,是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說到友情,又說到元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與他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的白居易。元稹這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便是他得知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後所寫。而元稹早在元和五年(810年),就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蒙冤被貶。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唐朝詩人喜歡以詩傳情,元白之間的贈詩是排名第一的。要知道,元稹被後世詬病為大唐第一渣男,用情極為不專,先後交往拋棄的女子,數得上名字的就有崔鶯鶯、薛濤等等。但對於白居易,卻是始終如一,即便是在病重的時候,他也寫下了《寄樂天》,既對朋友的前途擔心,又表達了來生願意繼續為友的願望: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詩壇知己早期交往的日常,我們可以在白居易的詩作中窺見一斑,「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講述了他們飲酒賞花時的酣暢;「秋風拂琴匣,夜雪卷書帷」,記錄了他們聽風賞雪時的愜意。
  •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他的詩通俗易懂,於平實之處更顯深情,因此有「詩魔」之稱。又因白居易詩歌數量為唐代最多,因此被稱為「詩王」。白居易一生朋友眾多,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元稹了,在元稹死後,白居易肝腸寸斷、傷心欲絕,在思念的纏繞下,白居易寫出了其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令人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全詩如下:《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元稹半夜不眠,寄贈白居易一首七律,如敘家常,尾聯更是發自肺腑
    元稹與白居易都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們之間親密的友誼也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兩人同時登科,還同授秘書省校書郎,從初識開始就誼同金石,愛等弟兄。此後他們也多次被貶,卻在一生中相互扶持,自始至終保持了深厚和純真的友誼。
  • 白居易與元稹的情誼之一證
    其中,讓筆者始終嚮往,難以忘卻的友情,當屬中唐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交往。白居易、元稹都是比較重情的人,他們與很多人保持著良好的人際交往,比如和劉禹錫、比如和楊虞卿、比如和韓愈,等等。但通觀元、白二氏文集,不難發現元稹與白居易的關係最貼心的,是堅實的,是難以超越的。元白二人文集特別是憲宗元和、穆宗長慶年間的詩文書信往來之頻繁,語言之真摯親密,真的是難找第二。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當年元稹喬遷越州,便寫了首妙詩給白居易,目的是為了誇自己的新居如何好。只是沒想到白居易不但不以為然,還回了首妙詩給他,讀完只能說:詩魔這是真損友。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元稹的詩:《以州宅誇於樂天》州城迥繞拂雲堆,鏡水稽山滿眼來。四面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臺。
  • 白居易一首經典唯美的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驚豔了整個秋天
    白居易的詩看似很簡練,但是又充滿趣味,特別是他的詠物詩,意境高遠,還充滿了詩情畫意;以他的這首《詠菊》來說,那就是寫得生動有趣,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驚豔了整個秋天。菊花也是文人的最愛,本身就很有趣味性,還與梅花、蘭花、竹子並稱為四君子,所以也有著君子之花的美譽。白居易正是把自己比喻成君子,同時也讚美了菊花高尚的品格,還有頑強的生命力。秋天到了,儘管百花全部都凋謝了,可是菊花依舊開出了世間最豔麗的花朵,成為了人們爭相欣賞的佳品。
  • 看了白居易的這首「得意忘形」的七律,元稹、李紳也表示心服口服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司馬。到江州後,他將自己過去寫的詩整理後,編成了十五卷詩集,近八百首詩。集成,詩人心裡很高興,就在卷末題了一首非常有趣的七律: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