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金融控股集團發展經驗及啟示

2020-12-16 中國金融新聞網

  編者按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標誌著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行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發展後,即將被政府主管部門正式認可,並納入正規金融監管範圍,中國金融控股集團行業也將進入規範發展新時期。

  相比發展了上百年的國外成熟市場,中國金融控股公司行業發展時間還比較短,行業無論在政策監管還是企業經營兩方面,都有很多可借鑑的經驗。為此,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田曉林博士聯合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雷丁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者組成了「大型金融投資機構經營環境和策略課題組」,對中、歐、日、美金融控股集團行業相關領域的監管政策、重點案例和經驗啟示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繼8月12日刊發《日本金融控股集團發展經驗及啟示》、8月26日刊發《美國金融控股集團發展經驗及啟示》之後,本期《理論周刊》與讀者繼續分享他們關於澳大利亞金融控股集團的研究成果。

  澳大利亞地域廣袤,資源豐富,經濟發達,近年來與中國的經貿、投資和人員往來日益密切。作為大英國協重要國家,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體系穩健完備,金融行業發展有不少值得借鑑的特色。

  發展背景

  澳大利亞的金融發展情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第一個階段,1813年前後。當時澳洲產品的海外需求量的逐步增加,推動了澳大利亞各產業的大幅擴張,並帶動了金融服務和穩定貨幣的需求。為此,澳大利亞在1817年組建了首家私有商業銀行——新南威爾斯銀行,用以提供穩定的貨幣,並帶動澳州銀行體系與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第二個階段,1911年至1960年。這是澳大利亞金融與監管體系的重要形成階段。受19世紀末所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影響,為穩定澳洲的金融體系,1911年聯邦政府成立了聯邦銀行作為政府所屬的商業銀行,尚未形成中央銀行的職能。二戰後,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及通貨膨脹,澳大利亞在1959年成立了首家中央銀行——澳儲銀行。

  (三)第三個階段,1960年到1983年。澳大利亞金融體系步入成熟發展階段。為了兼顧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職能間存在的矛盾,聯邦銀行解體,中央銀行正式成立。為確保本國貨幣的穩定性以及充分就業,央行與私有銀行之間的關係逐步調整。上世紀80年代起,澳洲對銀行金融業逐步放鬆管制,鼓勵競爭。如取消了央行存款利率的限制,並開始放寬對於銀行貸款量的限制,並於1983 年正式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四)第四個階段,從1983年至今。這是充分發展階段。於1984年正式取消了對於存款期限和禁止提供支票服務等管制,推動了銀行間的整合,形成了以澳新、澳洲聯邦、澳大利亞國民及西太平洋四大銀行為核心的格局,並出現了麥格理金融集團這樣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監管政策

  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澳大利亞的金融體系基本上沒有受到大的衝擊,沒有出現倒閉或需要政府救援的金融集團。澳大利亞四大商業銀行等也維持了較高的信用評級,在最困難的時期不良貸款率也小於1%。與深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美、歐等國家和地區相比,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更為有效。

  (一)「雙峰監管」結構。雙峰監管的特點是把銀行與保險業統一起來,重視謹慎監管,把證券業監管獨立出來,重視市場行為監管。澳大利亞的金融監管體制最接近「雙峰監管」模式,即所謂的左眼監管安全、右眼監管服務。1997年,澳大利亞政府對本國金融體系進行了全面調查,根據委員會調查報告的建議,澳大利亞政府在1998年成立了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與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的前身——澳大利亞證券委員會共同形成了「雙峰」監管模式並運行至今。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負責對銀行、其他信貸機構、保險和再保險機構、註冊養老金實體等機構進行審慎監管;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負責對市場與投資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並負責金融消費者的保護。「雙峰」模式與央行並立形成了當前澳洲的金融監管核心體系。

  (二)將重要的金融機構納入統一的審慎監管範圍。一系列的金融業監管法案如銀行法、保險法,明確了APRA 可以對受其監管的金融機構及其所有分支機構制定審慎要求。1999年,審慎監管局對吸收存款類金融機構(ADIs Groups)公布了審慎性監管的監管建議草案,這是澳大利亞對以銀行業為主的多元化金融服務業務實施統一審慎監管的首次嘗試。統一監管的優勢在於可以統一監管思路、監管資源和監管標準,從而可以有效實現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監管目標,避免出現監管政策衝突或者監管真空等現象,提高和增強了監管質量和效率;有助於監管機構在監管理論和監管實踐之間取得平衡。統一監管格局是澳大利亞立法機關面對金融混業和金融創新所採取的立場,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完善,目前審慎監管局基本形成了對金融集團或公司集團實施監管的基本原則、方法和內容,並在2010年3月以討論稿的形式,公布了最新的《金融集團監管》方案。由此,APRA 可以將其監管延伸至整個金融集團,如某銀行控股的基金公司、金融諮詢公司等,甚至是非金融機構如能源公司、航空公司等。

  (三)審慎監管框架的主要內容。第一,金融機構的財務健康狀況,包括銀行的風險資本水平、保險公司的負債估值等;第二,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包括要求獨立董事人數超過非獨立董事;第三,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包括監管措施的風險衡量指標和金融機構內部的風險管理有效性評估等;第四,金融機構的外部監督管理,比如要求外部精算師對保險公司的財務情況進行獨立報告,鼓勵提出危險信號等。

  2010年審慎監管局公布了最新的《金融集團監管》討論文件,制訂了針對被監管者三個層級的劃分方法,即「三級監管架構」。將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金融集團劃分為不同的監管層級,給予不同的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等監管要求。第一級是指由審慎監管局負責監管,獨立從事金融業務的單個企業法人,如ADIs、普通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公司和經註冊持有金融牌照的超級年金;第二級是指主要從事一種專門業務經營的金融集團,但是不包括超級年金作為母公司的金融集團;第三級是指採用控股公司結構,其子公司包括了從事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的子公司和非金融行業從事實體經濟的子公司。

  典型案例

  (一)澳州聯邦銀行。澳洲聯邦銀行是澳洲的一家主要銀行,位列澳洲四大銀行之一,總部位於雪梨。1991年澳洲聯邦銀行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1、組織架構。集團董事會負責任命CEO、根據管理層的意見制定集團的戰略目標和監督集團的管理、績效、薪酬和治理框架。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和風險委員會等四個專門委員會。2017年集團成立了金融犯罪審查委員會,委員會負責完善「反洗錢」流程和控制的行動計劃。在營銷管理方面,在其總行的「國內金融服務部」下設「新產品研究開發中心」,負責全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該中心負責人可依據授權,在全行範圍內跨部門、跨地區、跨專業進行產品信息搜集和新產品推廣及後續跟蹤監督。

  2、經營情況。2018年澳洲聯邦銀行集團持有及管理總資產約9751億澳元(約合47425億元人民幣),總收入173億澳元(約合840億元人民幣)。澳洲聯邦銀行是澳洲最大的金融服務提供商,有52000名員工,提供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全方面的金融服務,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業務。澳洲聯邦銀行素以經營穩健著稱,是全球長期信用評級在AA以上的8家銀行之一。在中國香港、上海、北京等地已設立了分行,例如集團積極參與中國商業銀行業改革,先後成功參股了齊魯銀行和杭州銀行。2006年澳洲聯邦銀行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了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佔股46%),之後又於2010年與交通銀行合資成立了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佔股37.5%)。

  3、參控股情況。澳洲聯邦銀行集團的投資領域主要涉及銀行、保險及基金管理領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海外其他地區有多家100%控股的子公司。在中國持有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8%的股份,持有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38%的股份。

  (二)澳新銀行集團。澳新銀行成立於1835年,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四大商業銀行之一,總資產9426億澳元(約合53138億元人民幣)。在澳大利亞有781個分支機構, 在全球共有1265個代表處,參股我國天津商業銀行,並擬參股上海農村商業銀行。

  1、組織架構。澳新銀行認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尤其是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於業務成功非常重要。澳新銀行的風險職能獨立於業務部門,明確由董事會授權,在一個完善的框架內運作。在人力管理方面,澳新銀行的人事政策有極高的透明度, 所有的人事政策都在網上, 還專設了一個人力自助中心, 專門為員工就職務升遷、勞資問題等人事政策進行諮詢服務。

  2、經營情況。澳新銀行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並在澳大利亞連續6年獲得年度最佳銀行獎,2018年澳新銀行集團總收入達到356億澳元(約合2009億元人民幣)。在中國,2009年澳新銀行設立廣州分行,從而可以向珠江三角洲擴展業務。2010年澳新銀行在成都建立了一個中文運營中心。2011年澳新銀行在重慶設立中國西部首家分行,致力於支持重慶發展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的金融中心。2012年1月,澳新銀行杭州分行開業,杭州分行的業務範圍覆蓋整個浙江地區。澳新銀行集團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和越南也都有投資。

  3、參控股情況。集團的投資領域主要涉及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及基金管理等領域。在投資服務方面,對ANZ Investment Services (New Zealand) Limited持有100%的股份。集團還在澳大利亞擁有股票網絡交易公司Share Investing Limited。

  (三)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成立於1858年,在自然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農業領域的金融服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479位。

  1、組織架構。在組織架構上,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對風險管理非常重視,建立了以風險管理體系為核心的公司組織架構。銀行在集團層面設置了集團首席風險官,同時在集團層面也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執行總裁以支持、配合集團首席風險官開展工作,主要有首席信貸官、操作風險執行總裁、企業風險執行總裁、人員和文化總裁以及各業務支持單元的財務長。在集團的各成員企業又分別設置了首席風險官,主要有商業銀行、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批發銀行等首席風險官以及紐西蘭、英國地區的首席風險官。

  2、經營情況。2018年,集團總收入為341億澳元(約合192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8065億澳元(約合45465億元人民幣),僱傭員工超過3.8萬人。集團主要以集團控股的形式運營包括銀行、投資銀行、保險、財富管理公司等在內的諸多分支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集團的風險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層級、各類型的委員會和首席風險官等構成。集團層面的各委員會主要負責設定寬泛的風險管理框架以及各類型風險的偏好決策和管理政策,而各業務單元,如商業銀行、個人銀行、批發銀行、紐西蘭銀行等主要負責執行其業務單元層面的風險框架。通過「從上至下」的風險決策和「從下至上」的風險執行取得經營結果。

  3、參控股情況。集團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於銀行、財富管理、國際基金等領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有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imited、National Equities Limited、National Australia Group (NZ) Limited、Bank of New Zealand等。

  啟示

  (一)分類監管是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有益嘗試。金融控股公司行業是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產物,既有金融機構的共性,又有各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背景,各金融集團自身業務上也具有較多複雜性。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型複雜經濟體,按照規模、業務範圍、管理能力等指標進行分類對金融集團進行監管,不失為一種既管控風險,又鼓勵合規發展的監管思路。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既有標準指標的監管,也有彈性監管機制的設計,其經驗值得借鑑。在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對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團)的分級監管中,並不是所有的金融控股公司都要納入三級監管範圍,二級類別僅接受並表監管,三級類別則有額外較為嚴格的監管規定。在標準指標監管方面,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都對金融集團實行並表監管,確定了資本充足率、風險敞口限額等指標標準。在彈性監管方面,一是對監管對象確定採用彈性原則。例如,在美國,需要受到美聯儲嚴格監管的是金融穩定監管理事會指定的系統重要性集團公司。二是對金融控股公司實行不同的監管標準。在美國,美聯儲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分行業子公司實行不同的監管標準。英國審慎監管委員會根據「圍欄法則」對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集團進行審慎監管。

  (二)圍繞風險管理構建金融控股集團經營策略。金融集團的風險管理體制與水平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穩定經營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麥格理集團強化風險管理,建立了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業務管理體系。例如,麥格理集團對打算購買的資產或項目進行詳細的評估,一旦發現現金流問題,則會相應地調整價格或不參與競價;集團建立員工激勵約束機制,每一個員工和管理者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利潤/虧損帳戶;集團也謹慎對待新業務領域的擴展,一個項目的批准需要200多位銀行風險管理部門專家達到一定數量的認可。總之,麥格理會對每一個項目進行風險控制,包括價值評估、風險管理、現金流管理、資金的籌集和發放等環節。隨著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我國金融服務的總體市場也將越來越飽和,金融機構業務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使得業務的邊際收益與風險出現不對稱;隨著宏觀經濟槓桿率的提高,金融市場內在不穩定性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機構從過去以謀求規模擴張轉向謀求「不輸」的以風險管理為前置的業務流程和架構,體現了金融業「經營風險」的本質,也是金融業精益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體現。

  (三)全員營銷、渠道下沉,提高金融集團服務粘性。金融市場的競爭為客戶提供了大量可供選擇的對象和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要搶佔市場先機,必須在管理體制機制上推陳出新,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挖掘金融集團組織模式和客戶服務模式創新。例如澳洲聯邦銀行的「關係經理制」,體現出現代銀行不僅注重客戶服務,更注重銀企長期關係的維繫和加強。這種制度不僅要保證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服務,更注重深入研究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發展策略,為企業發展提供顧問服務,並根據企業的發展方向分析客戶潛在的金融需求,及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可以看到澳洲聯邦銀行以「全員營銷」為商業銀行營銷模式的指導思想,即全行每一位員工均是兼職營銷員,每當銀行推出新產品,各部門都要組織本單位員工觀看新產品的介紹和演示,以儘快熟悉新產品並能迅速有效地推薦給客戶,充分發揮全行員工的營銷潛能。通過渠道下沉和全員營銷,金融集團內部的經營行為導向發生變化,對客戶的粘性更加增強,企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將得到更多提升。

相關焦點

  • 持全面金融牌照資質,艾德控股集團布局環球金融框架
    而在這場真正實力的角逐中,金融牌照資質可以稱之為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它不僅是專業金融機構開展不同金融業務的「敲門磚」,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奠基石」,唯有持牌合規經營,方能讓業務有更強的拓展性。作為國際化的金融投資集團,艾德控股集團更是深諳此理,堅持在合規經營中長效發展。
  • 朱碧新會見北京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範文仲
    12月14日上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碧新在集團總部會見北京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範文仲一行,雙方就全面深入合作進行交流
  • 中糧集團控股澳大利亞Tully糖業公司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麗 7月5日,中糧集團宣布已經持有澳大利亞糖業公司Tully Sugar 61.25%的股權,這其中包括競購公司邦吉出售給中糧的6.91%的股權。實現對Tully Sugar 的控股將使得中糧能更好地履行在此次併購交易中所做出的承諾。
  • 北京大學法學院與福州金融控股集團開展共建合作
    12月5日,北京大學法學院赴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洽商共建合作。   5日上午,法學院一行與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層開展交流座談。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秦凡,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斌及集團部分高管、部分子公司負責人參加座談。雙方就落實北京大學法學院與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開展課題研究、戰略諮詢、學生就業實習與實踐、法律與金融大數據業務等相關領域合作展開充分討論。
  • 變局·未來掌控者 ——訪亨德金融控股集團女掌門徐帆
    以夢為帆 全力打造金融控股平臺我們亨德的使命就是利用智慧與專業工具、利用科學與財富管理經驗、利用亨德金控的全平臺優勢,幫助國人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直至富傳三代。而現在,徐帆正著手將她的「亨德號」艦隊升級成為由亨德億盈資產、亨德金融服務、亨德在線、亨德控股(海外)、德隆基金、德斐商務服務、亨德智慧商學院、德尚薈俱樂部、克卜勒文化傳媒所組成的專注於財富管理的金融控股集團。目前,亨德金融控股旗下的各個板塊都由專業團隊運作,各自的主營業務、盈利方式不盡相同,但又環環相扣、相輔相成。而徐帆也將上述各個板塊進行了全新的定位與設置。
  • 海墾控股集團與匯力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金融等領域合作進行座談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7月1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7月12日,匯力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海墾控股集團在海墾國際金融中心舉行座談會,雙方就未來在保險、金融、大健康等領域合作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海墾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對匯力基金董事長孟曉蘇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同時介紹了海南農墾的發展歷程、資源優勢、未來發展方向等。楊思濤說,匯力基金在保險、基金等金融領域有實力、有先進的管理經驗、有人才,海墾控股集團願意和匯力基金在保險、基金等領域進行合作。海墾控股集團的南平醫療養生產業園區有著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希望和匯力基金未來共同發展大健康產業。
  •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正式成立 確立四大目標!
    北京日報記者剛剛獲悉,近日,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金控集團」)正式成立,原銀保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金融控股集團北京市組建金融控股集團,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發展方針,積極推動「四個中心」建設的重大舉措。
  • 興銘控股宣布更名為溫莎金融科技集團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港股上市公司興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8425.HK)4月17日發布消息表示,該公司已於4月16日正式更名為「溫莎金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此次更名,表明興銘控股從原有船舶租賃業務轉型到金融科技領域,並進一步完成集團化經營。
  • 未來金融科技集團進軍印尼,收購亞森投資控股公司
    紐約2020年12月18日 /美通社/ -- 未來金融科技集團,一家領先的區塊鏈電子商務與金融技術服務提供商(納斯達克股票交易代碼:FTFT)(以下簡稱「未來金融科技」,"FTFT"或「該公司」)今天宣布:公司已與亞森策略集團,一家根據英屬維京群島法律組建的有限公司(「賣方」),
  • 華葉控股有限公司入駐泰富重裝集團進行戰略重組,劍指...
    今年10月,華葉控股有限公司入駐泰富重裝集團進行戰略重組,在工業工程系統總包、高端裝備製造、運營管理、投融資服務等多個方面達成一致。華葉控股將投入財力、人才、技術,為泰富注入活力。後續將進一步整合泰富優質資源,加強在業務、項目及市場領域的深度合作,並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 中環控股攜手正奇金融 以產融結合助力實體經濟
    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融結合,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6月4日下午3時,中環控股與正奇金融在中環控股大廈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環控股董事長餘竹雲、正奇金融總裁李德和共同出席,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 世茂集團與奧山控股強強聯合布局長三角 開啟高質量發展
    近日,世茂集團與奧山控股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等。世茂集團副總裁謝琨,奧山集團董事長、奧山控股董事局主席鄔劍剛等人出席了會議。世茂控股是具有國際化、綜合性的大型投資集團,旗下包括世茂集團和世茂國際兩大核心模塊,其中世茂集團涉及地產、酒店、商業、主題娛樂、物管、文化、金融、教育、健康、高科技等產業領域,世茂國際負責在香港和海外的投資業務。
  •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創新港口經營發展模式 助推「五大發展示範市」建設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提供)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文/通訊員 謝漪 湯鷺紅 本報記者 徐景明)市黨代會勝利閉幕後,廈門港務控股集團黨委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擴大會,學習傳達貫徹市黨代會精神。為了更好地踐行黨代會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標、新任務,結合企業實際,港務控股集團提出了初步貫徹意見,具體包括七大方面舉措,奮力書寫「五大發展示範市」的港口篇章。
  • 澳大利亞TAFE職業教育模式及啟示
    TAFE(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是三級教育中最大的部門,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主力軍,給澳大利亞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為澳大利亞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TAFE的專業及其課程是根據社會發展、行業需要、社區需求開設的,其中有金融、銀行、貿易、商業、信息工程、建築、旅遊、烹飪、縫紉、營銷、娛樂、汽修、交通運輸、媒體、藝術、室內裝潢等,範圍之廣是任何培訓團體所不能比擬的,學生可註冊的課程達近千種。每年可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提供約450門課程進行選修,每年有56 000名不同年齡、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國家的學生在TAFE註冊。
  • 劉根森: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簡介
    劉根森,1990年出生,廣東深圳人,美國波士頓大學留學歸來,香江集團少帥,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的董事長。[1]寫提案充分利用自己的商業朋友圈成為一位政協後, 劉根森開始充分利用自己的商業朋友圈,向業內人士了解深圳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新問題。確定主題後,劉根森組建了一個由律師、金融、經濟人士組成的「專業團隊」,將主題進行系統深化,從而形成提案。
  • 香港金融集團(00007)終止出售新粵商投資控股全部股權 將繼續發展...
    智通財經訊,香港金融集團(00007)發布公告,就出售新粵商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賣方獲買方告知,其相關融資未能達至預期條件,故將無法於買賣協議所載的時限內支付約定的相關款項。據公告披露,目標公司為該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透過新粵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廣東港粵金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該公司擁有位於中國廣東省湛江市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東海大道的五幅土地的土地使用權,總地盤面積及總規劃建築面積分別約為26.6萬平方米及130萬平方米。
  • 洛陽市與河南能化集團、中譽控股公司
    11日上午,我市與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譽控股有限公司籤訂關於成立河南能源交易中心及推進能源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市委書記陳雪楓出席籤約儀式,並會見了中譽控股公司董事長溫永琳。  協議載明,籤約三方共同發起並註冊河南能源交易中心,從事能源產品的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及與能源供應鏈相關的信息、物流和金融服務。
  • 轉型升級,走多元化發展之路——訪北京住總科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
    1  做精主業  「事實上,從住總科貿控股集團一亮相,它的跨越式發展就開始起步了。」北京住總科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北京住總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呂仁紅告訴記者,近年來,針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頻繁的行情波動,作為北京住總集團注資2億元組建的大型國有企業,住總科貿控股根據國家政策及住總集團的戰略要求,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在「城鄉建設、城鄉生活供應、城鄉運營服務」三大業務框架內,成立了涉及多個行業的十幾家分子公司,走向了全面轉型發展之路。
  • 綜合型企業樂成集團控股豐豐金融,平臺規模再上新臺階!
    2018年7月,安徽樂成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豐豐網絡科技(攸縣)有限公司,佔股51%成為豐豐金融最大股東。  樂成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於2018年正式走向品牌化,集團實施總部經濟戰略,形成以巢湖為中心,以商業、金融、農業、健康、教育等多產業並行輻射發展的綜合型集團公司。
  • 四川旅投集團控股思美傳媒 譜寫產業發展新篇章
    旅投集團將成為思美傳媒控股股東,四川省國資委進而為其實控人。(周樂天 攝)  據了解,思美傳媒公司實控人朱明虯已與旅投集團籤署《表決權委託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19.60%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旅投集團行使,並承諾不可撤銷地放棄剩餘9.27%股份對應的表決權。上述協議完成後,旅投集團直接持有公司6039.88萬股,持股比例升至10.39%,擁有表決權的股份佔總股本比例達29.99%,成為公司控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