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幫」薛氏祖孫三代 半個世紀 「救」了近半蘇州古典園林

2020-12-14 中國江蘇網

  網師園一景

  薛家三代人合作大修一新的玉涵堂(吳一鵬故居)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蘇州修園林。昨日,蘇州市政府官方微信發布的一條名為「致敬!他們祖孫三代人用半個世紀挽救了蘇州近一半的園林」的網帖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網帖描述了這個來自蘇州香山幫的薛家祖孫三代,幾乎參與了包括拙政園、滄浪亭、網師園、耦園等現存蘇州園林的近一半修復工作。

  一步一景,如詩如畫。蘇州古典園林歷經百年風雨,至今卻依舊散發光彩,不就得益於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維護嗎?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記者專門採訪了香山幫傳統建築營建技藝江蘇省非遺傳承人薛林根,聽他講述祖孫三代保護修復甦州園林背後的故事。

  通訊員 杜衡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畢榮

  人物小傳

  位於太湖之濱的蘇州香山一帶人多地少,工匠們擅長複雜精細的中國傳統建築技術,統稱香山幫匠人,史書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的記載。

  三代人匠心傳承,各有一段精彩故事

  蘇州高新區東渚鎮陽山村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蘇州太湖古典園林建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級建築師。設計過美國明軒、江陰徐霞客草堂等中外園林數十座。

  薛老薛福鑫

  1939年,因為日本侵華,11歲的薛福鑫被迫中斷小學學業,跟著哥哥薛鴻興學藝幫工。當時,蘇州東渚陽山村幾乎家家都有香山幫匠人,薛福鑫具備良好的家傳淵源:哥哥薛鴻興的技術傳承自舅舅朱祥慶(曾建設東山雕花樓),朱祥慶學藝於表舅姚承祖(寫作過《營造法原》,至今高校建築系學生重要參考書)。少年薛福鑫具有極強的求知慾,在跟隨哥哥學習的同時,他廣拜名師,學習與古建有關的一切技藝:拜雕塑名家顏根大為師學習泥塑,拜李秀庭為師學習設計畫樣,拜山水畫家王子振為師學習繪畫,拜書畫大家蔣吟秋學習書法。刻苦學習,使薛福鑫練就了一門絕技:能夠用雙手各自同時畫龍,而且兩條龍都一筆畫完。

  高級工程師,江蘇省非遺傳承人(香山幫傳統建築營建技藝),中國園林古建名師,中國營造技術人物傳承獎獲得者。1993年負責修建日本長崎湊公園,獲日本金熊獎。2004年負責的東山凝德堂修復工程獲首屆江蘇省文物保護優秀工程技術獎。

  老薛薛林根

  15歲那年,正讀初二的薛林根輟學了。擅長吹笛子的他被鄉宣傳隊看中,成為文藝宣傳隊員。半年之後,父親薛福鑫說,年輕人總得有個正經職業,勒令他回家跟著自己學習古建。薛林根只好跟著父親到了建築隊,跟隨大伯薛鴻興和父親薛福鑫學習古建技藝。

  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最好。父親的這一觀念,對薛林根影響巨大。當時,薛福鑫是蘇州市園林修建隊技術負責人,薛林根也進了該隊。這支隊伍,集聚了大批蘇州全市古建界的頂級高手。薛林根除了老老實實向大伯和父親學習,遇到問題,也隨時向其他人請教。他至今還記得,當時一位名叫杜雲良的老工匠,在瓦工、龍門雕等方面技藝高超,給過他很大的幫助。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中級工程師,蘇州太湖古典園林建築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其設計的「玉涵堂」項目獲世遺大會特別貢獻獎。負責設計的工程包括:蘇州福園住宅小區整體園林景觀、蘇州山塘街五大節點、浙江省文保單位鍾介福藥店修繕等。

  大薛薛東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的薛東,如今是蘇州太湖古典園林建築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長。薛林根告訴記者,前不久,兒子薛東獲得了江蘇省文物局頒發的兩個優秀設計獎,這讓他感到很高興。

  而在薛東看來,自己「一開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所指的巨人,既包括爺爺薛福鑫所承襲而光大的千年古建技藝,也包括父親薛林根所集聚、培養的人才團隊。沒有爺爺的傾囊相授,自己就得多摸索幾十年也未必能形成今天的古建理念;沒有父親形成的人才團隊,自己的設計理念也難以完全落實為現實的建築藝術。

  時至今日,香山幫匠人薪火相傳,不僅弘揚古建築藝術,而且把蘇州園林建到了海外。

  修復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園木結構都爛了,大半年後重放光彩

  位於蘇州古城區的網師園是蘇州典型的府宅園林。全園布局緊湊,建築精巧,空間尺度比例協調,以精緻的造園布局,深蘊的文化內涵,典雅的園林氣息,成為江南中小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然而,沒有修復之前,網師園幾乎已經破損不堪,屋脊上的瓦片許多都已經壞掉了,大部分木結構已經腐爛,薛林根和父親薛福鑫花了大半年的時間進行修復。

  在修復過程中,薛福鑫最大的傑作是座精美絕倫的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被稱為江南第一門樓,是因為該磚雕門樓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及藝術價值。當時,磚雕掛落都已經壞掉了,薛福鑫通過技巧的磚雕技藝,用鑿子和刨子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磚雕藝術手法雕鑿出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飛禽走獸和花卉圖案,看上去非常形象逼真。雕刻藝術的神韻和歷史故事的風韻,二者相互滲透,莊重而古雅,閃爍著吳地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燦爛光芒,不愧為傳統磚雕藝術中的精品。

  網師園裡的一座已經廢棄的亭子則由薛林根負責修復,這座飛角半亭經過修復後,重新建造了單簷歇山卷棚頂,戧角起翹,採用了黛色小瓦覆蓋,造型輕巧別致,挺拔俊秀,富有靈氣。屋簷下枋庫門系四方青磚拼砌在木板門上而成,並以梅花形銅質鉚釘嵌飾,看上去既美觀大方,又牢固實用。

  鋸掉臥麒麟,重做了個站著的

  1963年10月,薛福鑫負責拙政園「遠香堂」的大修工程,「遠香堂」是拙政園的主體建築,四面都有落地長窗,嵌以彩色玻璃,曾一度破壞嚴重。在修復中如何保持原來取名遠香堂「香遠益清」的含義,難度較大,單是屋脊豎帶上殘缺不全的臥式麒麟的修復處理,就招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爭議。

  泥塑是薛福鑫的絕技之一,他大膽地把臥麒麟鋸了下來,重新塑成了一對「立式」麒麟。當年就有人寫信到國務院文物管理局,指控他破壞國家一級文物。為此,國家文物局特派人來蘇州處理,來人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專家,當他看了現場,又聽取了薛福鑫的詳細匯報後,對薛福鑫大加讚賞,認為這樣改得好,塑得妙!真是藝高人膽大。那位老專家對薛福鑫說:「你年紀不大,卻身懷絕技,沒有見到你時,我只以為你和我年紀相仿呢。再過十年,你不得了。」

  其實薛福鑫這樣的改動有他創新的構思:原來的臥麒麟造型不僅顯得臃腫,更重要的是薛福鑫熟知:麒麟是吉祥物,只能威風地站而根本不能臥!為此,他把已改好的站麒麟在安放時向上移五寸,這更符合了遊人觀賞的視角,這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下來。

  前些年拙政園遠香堂的落地門窗上,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戲文木雕,用木板反釘保護了下來,這也是薛福鑫在那個特殊年代採取的保護措施。

  三代人參與修復24座蘇州園林

  在半個多世紀中,薛福鑫親自設計的各種古典建築不下二百餘處,參加修復的蘇州園林有24座。

  1960年,蘇州耦園進行大修,當時邀請全國各地建築專家商討大修方案。薛福鑫在討論中大膽提出:蘇州園林是香山幫匠人建造的,只有香山匠人接手重修,才能更好恢復耦園原貌。他的意見被最終採納。他精心設計了李白醉酒、林和靖踏雪尋梅等20多個形態各異的花漏窗。由於施工難度大,工人們無法完成圖紙要求,他就親自動手製作。經過薛福鑫的努力,重修後的耦園「蘇味」濃鬱,重新煥發出光彩。

  在修復滄浪亭的過程中,薛福鑫在牆壁上發現了一對石獅子殘留的「尾巴」,於是他根據這對「尾巴」的構造重新復原了一對石獅子,它們看起來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修復屋頂上的龍形雕塑時,薛福鑫畫了張簡單的草圖給薛林根,沒想到,薛林根根據這張草圖很快就把龍形雕塑給復原了。

  薛東開始與蘇州古建打交道是在2002年,這一年,玉涵堂(吳一鵬故居)大修。一生主持過數百個古典建築修建的薛福鑫稱這個工程「是個大工程,也是難活」,前後歷經一年多時間。整個工程,由薛家三代通力合作:薛福鑫負責整體設計,薛林根負責施工管理,薛東則貫徹爺爺的理念並通過電腦繪圖將之呈現出來。吳一鵬故居修復工程完工後,社會反響巨大,貝聿銘也對此給予極高評價,人們把這一工程看作是薛家三代合作的典範。

  ◎除了修,還會保護

  鬥智鬥勇,薛老當年護古蹟也很有故事

  1966年到1976年間,破「四舊」席捲祖國大地。蘇州古典園林亦難逃浩劫!有一批從天津來的紅衛兵把「滄浪亭」五百名賢祠也看作是破「四舊」的對象。薛福鑫獲悉後,急忙趕赴現場,因為他最了解:滄浪亭的五百名賢祠,裡面有專門用來紀念對蘇州地區有傑出貢獻的從春秋時期至清代594位人物的頭像和事跡,全部是鑲嵌在該廳堂牆壁上的平雕石刻,為清代名家顧湘舟所雕刻而成,極為珍貴,舉世無雙。要是被「破」了,再也無法修復。薛福鑫為此焦慮萬分,先向園林修建隊隊長徐漢衝匯報,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他向隊長建議,採用紙筋將石雕全部塗抹,再刷上一層石灰水,然後寫上幾條革命語錄,廳內再堆放大量雜物,鎖上大門……他的建議被採納了。就這樣,總算把五百名賢祠保存了下來。

  虎丘山上「冷香閣」三個桌子般大的字,是清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那時也有人要將它敲掉,薛福鑫得知後,站出來加以勸阻說:「毒草除掉可以作肥料,為啥一定要把它敲掉呢?鋪在地上還可以走路,讓眾人把它踏在腳底下令它永世不得翻身就是了。」因為薛福鑫的機智,這三個大字終於保護了下來。劍池旁的摩崖石刻「風壑雲泉」四個大字,是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墨寶,也成為破「四舊」的對象。有一天,有人正打算拿鋼釺敲掉,薛福鑫急中生智,告訴那人:「慢慢動手,這石壁龜裂得厲害,用鋼釺一撬,萬一引起巖石崩潰,你豈不是要倒黴嗎?」一句話嚇住了那個人。接著薛福鑫又提出不妨乾脆用東西把它覆蓋起來,最後一致同意用「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覆蓋四字之上。

  天平山大修也適逢「文革」時期,有人要將「御碑亭」砸掉,薛福鑫得知後極力反對。由此曾被多人斥罵,說他是「封建遺老遺少」、「四舊的衛道士」,但薛福鑫並不屈服,堅持與他們爭辯,並且提出:「為什麼北京的故宮至今沒有拆掉,而天平山的『御碑亭』一定要破之,這座亭子難道不是我們香山幫後人的勞動成果嗎?我們為什麼不珍惜我們前輩的功績呢?可以把它改為迎賓亭嘛。」薛福鑫終於說服了這批人,並且把乾隆御碑也埋進東北角距亭20米的泥土中,使之得以保存下來。前些年拙政園遠香堂的落地門窗上,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戲文木雕,用木板反釘保護了下來,這也是薛福鑫在那個特殊年代採取的保護措施。

相關焦點

  • 工匠傳奇 | 香山幫的三個「看家本領」
    我們知道,香山幫的特點是集合了多種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在術業有專攻上做到了「專」與「精」,而這也正是香山幫匠人們留下的作品至今能夠為人稱讚的原因——其建築作品的高質量,這種高質量尤其體現在建築細節上。史書曾記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由此可以見得世人對於香山幫的高度評價。
  • 香山幫-中國歷史上皇家大工匠群.蘇州香山幫的華麗轉身!
    香山幫傳統建築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是以木工領銜,集漆工、雕工等建築工種於一體的中國古典建築營造工藝。香山幫建築香山幫歷史悠久,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漢晉,發展於唐宋,繁盛於明清。北京故宮、天安門、蘇州園林等建築均是以蒯祥、姚承祖等為傑出代表的蘇州香山幫匠人完成的。
  • 工匠傳奇 | 溯源香山幫
    蘇州範圍內的胥口鎮,依山傍水,景色優美是悠久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裡也孕育了一大批能工巧匠——香山幫。香山幫,即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
  • Apple園林下午茶之耦園——香山幫(視頻版)
    除了以上的中國文化元素,其實大都會博物館裡有一座中式園林——明軒。這座園林跟蘇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出自蘇州香山幫之手。當時是1979年,鄧小平副總理訪問美國,這次出訪中,鄧小平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決定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造蘇州園林明軒。明軒的建築材料在蘇州加工好,再運到美國安裝。年底的時候我們一共27人去美國進行施工,我當時是負責大木作。按照中美雙方合同面規定,同樣的工程要做兩套,第一套作為實樣,建造在蘇州東園,1979年4月落成。
  • 傳承了600多年的蘇州香山幫,如何成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代表?
    ◆香山幫的傳承,不能空喊口號,更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融入市場的大浪大潮中。正解局出品北京故宮,中國遺存至今最大的古代建築群。蘇州園林,中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二者從時空距離到感官都似乎都找不出任何關聯,但是它們背後,卻都閃現著同一個身影,那就是有600多年歷史的「香山幫」。
  • 蘇州「香山幫」是個什麼幫派?
    不到園林,枉來蘇州。蘇州的園林,不論在哪個角度觀賞,都像是一幅布局精美的畫作。它們的古色古香,清奇秀麗,在蘇州這個柔軟的城市間,綻放著自身的魅力。殊不知,這些令人稱奇的園林,是一群巧奪天工的園林建築匠人的傑作。要說到蘇州的園林設計建造,不得不提一個著名的「幫派」——香山幫。聽起來似乎很氣勢洶洶的香山幫,實則是一群勤懇敬業的匠人組成的。
  • 香山幫,蘇州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幫派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誰能想到,在世人眼裡儒雅溫和的江南古城蘇州,也能誕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幫派。當然,這不是我們電影裡所看到的什麼青幫、白幫、神龍幫,而是一群能工巧匠組成的「香山幫」。有人說,蘇州的建築師,除了貝聿銘,還有一個歷史更悠久的群體,也許他們在這個時代已經不那麼搶眼,但是他們的成就卻是無可匹敵,他們曾經代表了蘇式建築的最高峰,他們將蘇式建築工藝帶到了全國乃至全球,他們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大工,他們就是香山幫!提起香山幫,蘇州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蒯祥,出生於明代洪武年間的蒯祥是吳縣香山人,也就是現在的胥口鎮。
  • 「香山幫」有多牛?讓常熟人告訴你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他們從香山,走去了世界各地。▼前幾年,有國外媒體評選全球最貴的房產,位列第一名的,是蘇州一處叫做「桃花源」的中式建築。這套建築價值達10億元,建造者正是「香山幫」。蘇州「桃花源」上世紀,香山幫向國外「出口」園林、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打造「明軒」的往事仍被津津樂道。
  • 蘇州這些園林小歸小,卻各有各的精緻,更重要的是,不要錢
    蘇州城內園林遍布。要說出名的,有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四大名園」。但名園人也多,特別到了節假日,那叫人山人海。其實蘇州也有很多免費開放,小而美的園林,各有各的精緻和特色,想要來一程私享、輕鬆的園林之旅,可以來這裡!
  • 重慶融創桃花源|楊根興:香山幫守望者
    楊根興,香山幫營造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蘇州蒯祥古建公司董事長。主持和參與大量古建築保護修繕工程,如南京夫子廟、朝天宮、雞鳴寺寶塔古建築群等地建築修復。主持建設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唐人街牌樓、澳大利亞國際村蘇州園林等海外項目。相關項目榮獲國家魯班獎、金質獎。
  • 非遺瑰寶,「香山幫」新生代成長記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香山幫」傳統營造技藝也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今年4月,蘇州園林集團啟動了「香山人才計劃」,曹文韜、李嘉寅等不少90後大學畢業生,成為「香山幫」新生代力量,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打上了「香山幫」的標籤。古建營造於這些學徒來說將是終生的事業,蘊含了幾代人匠心獨運的非遺瑰寶,將在他們身上得到接續和傳承。
  •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教材配套題庫——才聰學習網
    【答案】建章宮;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一池三山查看答案【解析】建章宮是上林苑十二宮之一,漢武帝在其西北部開鑿大池,名為太液池,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太液池中堆砌三個島嶼建築物均為遊賞性的,沒有朝會、儀典或居住的建築,園林的東半部以山為主,西半部以水為主,大體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體從北、東、南三面包圍著水體。3王維設計的風景園林名為______,關於其詩畫作品有______和______。
  • 神秘國匠傳人首次入渝,香山幫為何而來?
    昨日,融創中國TOP系產品——重慶融創桃花源,首次對外發布一組以「香山幫首次入渝,非遺傳承國匠技藝」為主題的九宮格刷屏稿,這組刷屏稿證實了,重慶融創桃花源將由蘇州桃花源的原班人馬「香山幫」傾力打造。這一消息在業界引發廣泛討論。
  • 保齡球 祖孫三代的情感紐帶
    祖孫三代因保齡球跨越了代溝,一大家子人也因保齡球而變得更加親密和融洽。保齡球運動將祖孫三代凝聚在一起,「當家人」虞永俊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正是他與保齡球的結緣,開啟了這個大家庭子子孫孫與保齡球的一份長情……古稀老人虞永俊1946年生。1993年,他辭去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人民政府的公職,下海創業,創辦了蘇州全城軸承有限公司。
  • 塔影園將重現虎丘,中式營造「公益反哺」蘇州園林
    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翹楚,蘇州園林是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傳統建築工藝的巔峰之一。隨著蘇州成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批蘇州古典園林得到修復。2018年,蘇州市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天堂蘇州·百園之城」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修復包括塔影園在內的12處重點園林。湮沒於近代的塔影園,歷史上分為明朝的文氏塔影園和清乾隆年間的蔣氏塔影園。
  • 蘇州園林丨東方造夢空間
    >而剩下的筆畫則如石如木一個字就概括了構成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要素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宅園合一的建築形態「可賞、可遊、可居」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其造園精髓在於在有限的空間裡隨著造園和建築產業蓬勃興旺產生了以「香山幫」為代表的建築工匠組織數百年來蘇州的造園技藝、建築工匠都世代相傳
  • 蘇州博物館3件「國家寶藏」 帶你體驗蘇州古典園林之美
    來自蘇州博物館的三件「國寶」也將在本季亮相,揚子晚報記者和大家一起來揭秘拍攝花絮,以及國寶背後的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展現蘇州園林的壯志風雅《國家寶藏》前兩季獲得熱烈反響,讓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生動述說過去,影響當下和未來。
  • 欣賞中國十大園林,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
    現代人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就會對那些有著悠久人文歷史、景色典雅秀麗的園林景觀格外喜愛。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園林,包括頤和園、蘇州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等。一起來欣賞,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吧!(一)蘇州拙政園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 我國十大古典園林
    蘇州拙政園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指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園(江蘇南京的瞻園、蘇州的留園、拙政園、無錫的寄暢園)之一,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 拙政園又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 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
    說起中國古典園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江南園林,說到江南園林,很多人想到的是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哪座園林是甲江南?蘇州的四大庭園,其中蘇州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園林之首,同時也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因此,中國的庭園被稱為「政園」,中國的古典庭園在國內外很有名,世界園林派主要有三個派別,其中以中國古典庭園為首,蘇州拙政園也被稱為「世界庭園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