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匠人學問很高。」
不到園林,枉來蘇州。蘇州的園林,不論在哪個角度觀賞,都像是一幅布局精美的畫作。它們的古色古香,清奇秀麗,在蘇州這個柔軟的城市間,綻放著自身的魅力。殊不知,這些令人稱奇的園林,是一群巧奪天工的園林建築匠人的傑作。要說到蘇州的園林設計建造,不得不提一個著名的「幫派」——香山幫。
聽起來似乎很氣勢洶洶的香山幫,實則是一群勤懇敬業的匠人組成的。這些工匠大師不僅懂得設計藝術,技術也十分出色。不論是布局規劃,還是雕鏤堆砌,每一處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再用手藝將這些思緒化為現實。
香山幫的鼻祖蒯祥,出生於明代。在朱棣遷都北京時,蒯祥被招去參與重要建築的建設。精通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的蒯祥,在建設天安門、午門等工程中脫穎而出。據說蒯祥隨手畫的稿,就能拿來施工。且每次建造完的成果,都能讓皇帝讚嘆不絕。
後來,從事建築的匠人在蒯祥的帶領下變得越來越多。到如今,數不清的頂尖匠人匯聚香山幫,在蘇州以及其他城市和國家,都出過卓越的傑作。這些手藝人,不僅技術精湛,而且很懂學問。
國家級傳承人陸耀祖的太公,曾讀過十年私塾。本是做了考取功名的打算,卻因時至晚清沒考成,便選擇做了木匠。做木匠雖是因為「時不利」的無奈之舉,但陸耀祖的太公,幹一行便做到精,在木匠行業奉獻一生。修建獅子林時,陸耀祖的太公已經六十多歲。
老匠人薛福鑫,11歲時由於日本侵華,被迫中斷小學的學業。自此,他便跟著哥哥學藝幫工。薛福鑫的學習能力極強,求知慾也十分旺盛。在同哥哥學習的同時,還四處廣拜師傅。先後學習古建、泥塑、設計、繪畫和書法,可以兩手同時開工一筆畫完一條龍。
1963年,薛福鑫負責修復拙政園的「遠香堂」,當時還造成了一場不小的誤會。原因是,遠香堂的屋脊豎帶上的麒麟,已經面貌全非。薛福鑫當即就把麒麟給鋸了下來,被人寫了投訴信,指控他破壞文物。國家文物局特地派了一位老專家到蘇州來查看情況,聽得薛福鑫的一番解釋和計劃後,對其大加讚賞。
薛福鑫認為麒麟是祥瑞的象徵,威而不猛,貴而不俗。原先的麒麟是臥著的姿勢,體態不夠莊嚴,很難突出它的氣勢。薛福鑫改好的麒麟,是站姿,並將其安置在了最符合遊客觀賞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釋放它的價值。
薛福鑫的兒子薛林根,15歲時被鄉宣傳隊看中,成為宣傳隊員。父親認為年輕人就要有一份踏實的工作,便在他參與宣傳隊半年之後,讓他回家同自己學習古建。山塘街的五大節點,便出自薛林根的設計。
香山幫以「匠人匠心」,呈現了無數讓人驚嘆的建築作品。這樣的工匠精神,依舊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