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小實驗越來越受到園所的重視。在教學中,老師們也常常為實驗素材而煩惱,在此小豆苗為老師整理了8個簡單、有趣、易操作的科學小實驗,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
材料準備:水、一包彩虹糖和一個盤子
操作步驟:
1、把彩虹糖按不同顏色放到盤子上,糖與糖之間間隔相近,相鄰兩顆顏色不同;
2、緩緩倒水,沒過彩虹糖一半的高度;
3、稍等片刻,彩虹旋渦出現了!
科學原理:由於彩虹糖的色素和水相融,糖周圍水的密度增大,溶液向周圍密度小的地方擴散,相鄰兩顆糖色素溶於水後密度相似,它們會向盤子中央密度更小的區域擴散,於是形成彩虹漩渦。
材料準備:瓶子、泡騰片、食用色素(或彩色墨水)、食用油、光源
操作步驟:
1、向瓶子裡倒入一些水,加入食用色素,將水變成你喜歡的顏色;
2、倒入食用油,稍等片刻,讓水油自行分層;
3、放入一片泡騰片,然後記得最關鍵的一步,將手機或手電筒等光源放在瓶子底部;
4、泡騰片沉入水裡,放出大量氣泡,下層帶色素的水會隨之浮到上層,之後又落下來。這就是熔巖燈啦!想一直欣賞熔巖燈,再加入泡騰片就可以了。
實驗原理:泡騰片遇水產生的大量氣泡,會把一些含色素的水帶到上面。但是由於水密度比油大,兩者不相溶,於是彩色的水又落下來,就形成了這種奇妙的效果。
材料準備:清水、蠟燭、玻璃杯、水槽
操作步驟:
1、先準備一個透明的玻璃水槽,在水槽裡注入約三分之二容積的清水,將一段短而粗的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會漂浮在水面上;
2、再取一隻透明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水面上的蠟燭,然後小心緩慢地垂直向下壓;
3、隨著杯子漸漸下降,杯內的水面也在降低,蠟燭也跟著往下沉,等到杯口碰到水槽底部時,蠟燭也幾乎沉到槽底了。
實驗原理:這是依靠空氣壓力幫助而實現的。當杯口水平壓到水面時,杯子裡面的空氣不會跑出來,所以水也擠不進去。當杯子繼續下壓,杯內空氣的體積縮小,它的壓強就增大,一直到杯口觸及水槽底部。所以浮在水面上的蠟燭也就豎直下降,沉到水底。
材料準備:玻璃杯、水、畫上箭頭的紙
操作方法:只要將裝滿水的玻璃杯,放到箭頭與視線的中央,就會成功翻轉箭頭了!
實驗原理:水杯就像是凸透鏡一樣,水杯經過時,如同通過凸透鏡看對面的畫面,此時形成的像便是相反的,倒立的。自然箭頭也就反過來了!
材料準備:2個紙盤、一塊乾燥毛巾
操作步驟:
1、用乾燥毛巾在2個紙盤上快速摩擦,以產生靜電。
2、把2個紙盤背靠背疊加在一起時,把手按在上面的紙盤上,紙盤看上去就像吸附在手上啦!
實驗原理:乾燥毛巾和紙盤摩擦產生了靜電,2個紙盤背靠背疊加在一起時,會產生相斥的效果。
材料準備:生雞蛋、玻璃杯、白醋
操作步驟:
1、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將雞蛋放入玻璃杯中,等待反應。過一會,雞蛋表面冒出了許多小氣泡;
3、1-2天後,拿出雞蛋,用水衝洗乾淨,觀察雞蛋的變化。(雞蛋外殼已經沒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黃也發生了變化,就像一個彈球一樣,富有彈性)。
實驗原理: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遇到白醋後,二者發生反應,蛋殼變成了可以溶解的物質,水一衝洗就溶解了。而蛋清中富含蛋白質,遇到酸會發生變性,於是就產生了彈性。
這些科學小實驗是不是超有趣、超好玩呢?我仿佛已經聽了到孩子們驚喜的尖叫聲~科學小實驗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萌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