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八歲多的女兒從內地的一所國際學校轉而就讀於香港的一所知名的本地學校。我們這一年的小學教育體驗為例,真是糟糕得令人震驚。
先說三年級的英文課。第一周上學,這群八歲的孩子每人收到老師給的一張紙,上面列有70-75個單詞,分別按照「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動詞」、等滿滿一大張紙。孩子們需要背下來,若干天后要聽寫。
如何讓孩子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死記硬背這70多個英文單詞?我當然希望女兒儘快背英文單詞,她非常不情願。
學校居然用如此原始的方式教英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太陳舊、太不適合7、8歲的兒童了吧?當我跟英文老師當面溝通時,老師說這是學校的傳統!
中文課的教學如何呢?我印象中,中文老師對我女兒永遠是不滿意的,建議她去補習班。老師這樣說,讓我提心弔膽。我每天都要第一時間查看她的作業和試卷。我的發現是中文老師有奇怪的標準!比如,我女兒用「探望」一詞造句:「媽媽帶著月餅去探望奶奶」,這樣的句子有什麼錯?老師給她打叉,並糾正說句子應當是:「今天媽媽帶著月餅去探望奶奶」。
中文課的功夫主要在背,幾乎每天都有默寫、聽寫中文單詞和段落聽寫。她曾經背默了寫一段課文,錯了一個字,得了71分。為什麼錯一個字要扣29分?別的家長告訴我,如果書寫不夠工整,也要扣分,總之,老師是絕對不讓孩子得滿分的。
憑心而論,比較起來,香港本地學校的常識課內容最好,內容豐富而實用,比如教育孩子們如何保護環境,為減少碳排放,出門應當儘量坐公交車、教育孩子們如何不要浪費食物等等。
小學時事通識教材
當初我還不知道常識課是主課之一,以為她理解了課本裡面的內容就可以了,孩子們還需要一字都不能錯的背誦和默寫常識課本上每一章的小結的內容,如果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是不正確的。
拖著沉重的書包的香港小學生和幫忙背著書包的家長
學校裡幾乎天天考試,老師通過考試進行教學。老師上課就髮捲子,考完了,提供標準答案,讓同學們互相批改。孩子們對考試永遠憂心忡忡,而且家長也認為孩子功課不好,會給孩子施加很大心理壓力。我:「老師為啥不先教再考呢?」,孩子說不知道。我又問她:「其他同學知道答案嗎?」,她說大部分知道,因為他們在補習班學過了。
為什麼香港的本地學校與香港的國際學校如此不同?
香港的國際學校
香港式的有標準答案的考試方式,老師吹毛求疵的對小學生進行長期負面的評判,如何指望孩子們會熱愛學習、自我學習並且心理健康?那麼香港公立小學和直資小學為什麼沒有研究與借鑑國際學校的優點,尤其是考察流行國際的IB學校的優點,取長補短?
孩子們都被要求做題不可以出現錯誤,如果他們出現錯誤他們的名字就要被寫在黑板上進行羞辱,怎麼可能培養出批判性思考能力?
為什麼大部分香港孩子都需要上補習班?
據我觀察我女兒就讀的這所香港小學(我相信絕非例外),老師們關心的只有學生的考試成績;老師的全部精力,就是通過訓斥學生和儘量給學生們打低的分數來向家長施壓,讓家長把孩子們送去補習學校。
通過觀察,我認為我發現了香港小學老師的行業秘密:
香港社會長期允許、變相鼓勵各類語文、數學、英文和常識等跟學校的教學內容完全相同的補習學校的存在,教育局、學校和家長們,是不是該進行反思?
為什麼公立學校學生的自殺高?
據說2015年到2016年香港已經有二十名學生因為不堪功課壓力、家庭壓力,導致情緒失控而跳樓自殺!
數據來源:香港01
大部分香港公立和直資小學的學童們在老師、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再加上補習班的壓力,走過幾乎自殺的邊緣。所以,我認為公立老師們用吹毛求疵的方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家長與孩子的對立,才是最終導致孩子跳樓自殺的真正原因!
香港納稅人看到香港政府的教育經費年年增加,但家長們付出的補習班的費用也年年增加,為什麼優秀的老師不在學校任教?而是去開補習班?
為什麼香港的國際學校,科學課和語文課的老師會給小學生一個題目,讓同學們自己回家收集資料,寫成報告,回來跟同學們分享;而香港的本地小學,比如常識課的考試,還要求學生對信息死記硬背?
為什麼從2015年開始,北京的小學不再給小學三年級和三年前以下的學童每天布置家庭作業,鼓勵孩子們用互動的方式多閱讀課外書;而香港的小學,小學三年級或以下的孩子每天還有家庭作業?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網站
香港如果繼續按照原有的教育傳統,只能培養出是一大群沒有思辨能力的「很乖」的孩子,將來變成一大群沒有思辨能力的「很乖」的大人:他們是如此的害怕犯錯、如此的聽話,哪裡談得上有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現在的香港人都擔心香港的未來。但擔心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是不是應當認識到,最終導致香港前途不保的,正是香港落後的教育制度!
香港的未來,應當從香港的小學教育開始全面檢討,改變與提升:
建議一:
建議儘快考慮在全港公立和直資的小學教室安裝錄像設備,監督老師的教學。堅決反對老師對小學生的任何形式的體罰和使用語言暴力,阻止任何以教育之名對兒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傷害。
建議二:
檢討香港公立和直資學校的老師薪酬,儘快建立像國外那樣的從最優秀的人員中選拔出老師的制度。
建議三:
應當全面評估香港補習業的存在。香港的公立教育客觀上已經導致了老師將自己的教學責任實際上推卸給補習班老師的問題,所以應該評估補習業對香港教育體制產生的有害影響。
建議四:
多考察。建議政府到上海進行全面考察。上海市政府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裡,統一全面提高全市小學老師的教學水平,統一全面提高所有小學的管理水平。
因此,在上海不存在「名校」與「非名校」之間的巨大差別。兒童都就近入學,家長並不需要為小學兒童的入學像其他城市那樣去「擇校」、買學區房、搬家等等。
建議五:
建議香港教育局檢討香港小學教材的內容與水平、教學的方式,考慮哪些方面可以向國際IB系統學習;孩子們不僅學習知識,更要進行行為規範的學習,包括寬容、承擔責任,學會相互尊重,學習如何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等等。
建議六:
考慮立法,如果有兒童因學業壓力跳樓自殺,應當向學校和老師追責;
上面的這些要求高嗎?香港人做得到嗎?做得到!據說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就是一所按照國際IB系統設立的學校。而這樣的學校,廣受歡迎,一位難求。這不正說明社會有巨大的需求嗎?精明的香港人,包括香港教育局的人,教育經費應當如何花,答案是不是已經非常明顯了嗎?
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ID:gangpiaoquan)特約原創,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轉載請聯絡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