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
一、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孩子犯錯
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孩子犯錯,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如不講衛生,欺負弱小,不懂得愛護公物等; 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比如如何適應環境、生活、挫折等,對於這樣的「錯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犯。 因為,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往往可以不斷地改正錯誤,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
作為家長,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責罰孩子,而是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為只有我們了解孩子犯錯誤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源上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擺脫困境。家長不能見不得孩子犯錯,情緒容易失控,不能冷靜下來處理問題,只是從表面上呵斥或責備孩子,簡單粗暴。要正確看待每一種錯誤的輕重和性質。
二、面對孩子犯錯,一味地指責、吼叫是最無用的
發現孩子犯錯誤後,多數的家長往往選擇喋喋不休地指責:怎麼回事,又幹這樣的事情了……但往往發現效果甚微,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該犯的錯誤一樣沒有少。從事情的起因到讓孩子自己思考給出解決措施,這一整個過程,相信孩子會在父母耐心的引導下,慢慢學會如何應對困難與挫折。 相反,如果是在孩子犯錯時,大聲呵斥或是給予「 說了多少次,叫你不聽媽媽的話」這樣的嘲諷態度,孩子學會的只會是退縮與害怕。孩子本身就會因為做錯事而感到慌亂和不安,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恐懼和害怕,將注意力放在父母的情緒上而不是在錯誤本身,不利於他認識錯誤。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包容,自己和孩子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問題。
三、抓住犯錯的機會教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