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2020-12-19 學予明天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

一、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孩子犯錯

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孩子犯錯,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如不講衛生,欺負弱小,不懂得愛護公物等; 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比如如何適應環境、生活、挫折等,對於這樣的「錯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犯。 因為,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往往可以不斷地改正錯誤,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

作為家長,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責罰孩子,而是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犯錯誤,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為只有我們了解孩子犯錯誤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源上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擺脫困境。家長不能見不得孩子犯錯,情緒容易失控,不能冷靜下來處理問題,只是從表面上呵斥或責備孩子,簡單粗暴。要正確看待每一種錯誤的輕重和性質。

二、面對孩子犯錯,一味地指責、吼叫是最無用的

發現孩子犯錯誤後,多數的家長往往選擇喋喋不休地指責:怎麼回事,又幹這樣的事情了……但往往發現效果甚微,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該犯的錯誤一樣沒有少。從事情的起因到讓孩子自己思考給出解決措施,這一整個過程,相信孩子會在父母耐心的引導下,慢慢學會如何應對困難與挫折。 相反,如果是在孩子犯錯時,大聲呵斥或是給予「 說了多少次,叫你不聽媽媽的話」這樣的嘲諷態度,孩子學會的只會是退縮與害怕。孩子本身就會因為做錯事而感到慌亂和不安,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恐懼和害怕,將注意力放在父母的情緒上而不是在錯誤本身,不利於他認識錯誤。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包容,自己和孩子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問題。

三、抓住犯錯的機會教孩子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最該反思的是父母
    當孩子犯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原地爆炸?言語辱罵挖苦?還是冷暴力處理?可想而知,這些處理方法都是不正確的。可恰好,這些都是父母們慣用的解決辦法。孩子們常常在犯錯後,被指責,也被懲罰,可偏偏就是沒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錯誤是解決辦法,只是讓父母發洩了自己糟糕的情緒,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
  • 孩子犯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心智不夠成熟時,無可避免的會犯各種錯誤,而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需要學會這些做法:傾聽孩子的想法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不分青紅皂白臭罵甚至痛打一頓孩子,當時覺得很解氣,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大於錯誤本身。
  • 總結:關於孩子犯錯,你怎麼處理,直接決定孩子以後的成長方式
    大多數父母認為,錯誤是不可以原諒的。我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錯誤也意味著你不夠認真,不思進取,所以必須受到懲罰。成人喜歡用懲罰、指責的方式去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避免再犯。當孩子做一件事需要自己思考時,我們就立刻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我們總是優越於為孩子傳授「經驗」,並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讓他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讓他輕鬆順利地過好我們為他鋪好的所有路。然而,孩子並不是從「父母傳授的經驗裡」獲得成長,他們需要通過雙手去觸摸,眼睛去觀察,身體去感知,通過一次次的犯錯,從體驗中得到學習,從試錯中得以成長。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在正確的引導下,每次犯錯對於孩子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態度今年7月,寧夏永寧縣公安局發布了一則讓人觸目驚心的通報——12歲男孩打死一名6歲小女孩,只因害怕被家長懲罰。12歲的小男孩,帶著6歲的小妹妹一起玩耍,在爬木架時,小女孩不小心摔了下去,當場昏迷。男孩慌張地從木架上爬下來,看著躺在地上的小妹妹,心裡十分害怕,害怕回家被父母懲罰。
  • 放手讓孩子去犯錯,是孩子快速成長的秘訣
    父母是否想過,當孩子一開始犯錯的時候,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也會努力的想要改正呢,成長中的孩子沒有太多經驗,遇到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之後,他們在新事物面前總會表現出不知所措,孩子帶著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卻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怎樣處理。
  •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重要,說對了不傷娃
    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斥責、貶低、諷刺挖苦,至於孩子錯在哪裡,該怎麼改正,一概不知。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犯過的錯還是會繼續犯,這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那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大人都避免不了會犯錯,何況是小孩子呢。犯錯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而且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成長。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就當做是麻煩、闖禍,只會對孩子發脾氣,那錯誤就只是錯誤。而父母如果能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學會如何改正,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 《學習的格局》:讓孩子學會「有效犯錯」,比不讓孩子犯錯更重要
    「有效失敗」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受益。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父母常常忽略了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的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學習的格局》就是一本講述關於孩子犯錯的育兒書籍,作者以小兒子為書中的案例中心人物,圍繞孩子學習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給父母提出很多關於育兒的建議。
  • 孩子犯錯後,父母只會發脾氣?看看陶虹的做法,讓娃減少犯錯頻率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影響力的,有時候孩子犯錯後父母勃然大怒,只會讓孩子更加害怕。不僅害怕做錯事,更加害怕父母,這對孩子的成長不是有利的。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和態度,最後的結果也是不相同的。陶虹也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而且情緒控制好以後對家庭其他成員也會帶來好處。
  • 孩子犯錯不一定是壞事,家長巧用「有效失敗」,助寶貝更快成長
    為此,有的家長甚至奉行著不打孩子,孩子就無法成材的觀念,只要孩子一犯下錯誤,不管這個錯誤是大是小,只要孩子犯錯就要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要是打了一次孩子還沒有把這個壞毛病改掉,那家長就對孩子進行&34;。家長為了預防孩子下次犯錯,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就在孩子每一次錯誤出現的時候抓住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進行嚴肅處理,但是家長這種不允許孩子犯錯的行為是否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孩子呢?
  • 孩子犯錯時,比講道理、發脾氣都管用的4句話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但是相當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麼跟孩子去講大道理,要麼直接衝著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細心的家長朋友們肯定已經發現,這兩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用。
  • 《陪孩子終身成長》允許孩子「犯錯」:3招幫助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現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對教育孩子的認知都有了很大提高。比如,經常學習如何傾聽孩子,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等等。而一聽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又會立刻頭皮發麻,不知所措。
  •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①父母高興時:「不知什麼時候你長這麼大了」。②父母不高興時:"辛辛苦苦把你帶大,一把屎一把尿的」。其實每當孩子聽到這兩句話都會覺得很可笑。但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這兩種有矛盾的語言,實際上都是實話。孩子的發育就是這樣,他們在克服各種「危機」中不斷地成長,這是正常現象。
  • 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
    批評孩子直到他感到內疚,可是孩子在你的嘮叨聲中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樣的低級錯誤,在你的教訓聲中故意頂嘴或做出不在乎的樣子。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行為是在阻礙孩子通過體驗失敗的過程中自然學習經驗,孩子在你的苛責中更多的是感受到羞辱和痛苦。甚至一些太追求完美的父母,特別注意孩子的每一個細節,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就想立即幫助孩子做出改變,往往採用的辦法是告訴孩子你應該如何做,喜歡幫孩子做決定。
  • 孩子犯錯先別批評,8個問題讓孩子知錯就改
    有了孩子之後,本來紳士的男士和優雅的女士都被孩子逼成了咆哮王。孩子這個生物個體就像是一個犯錯機器,剛剛處理完這個事情那個事情又會犯錯,一點一點把父母的耐心消耗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批評,問這個幾個問題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一、發生了什麼情況?孩子犯錯之後如果父母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孩子會覺得很委屈,然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闡述事件的過程,知道孩子在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心理想法和事情本身的原委。
  • 孩子犯錯,父母該如何教育?善用「自然法則」,孩子成長更優秀
    除了對孩子一頓痛罵痛打,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久而久之,對於孩子她越來越容易動怒,有時候還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牽扯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形成兩母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直到有一次孩子突然幾天對她不理不睬,她才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有問題。
  • 孩子犯錯,父母該如何教育?用好「自然法則」,讓孩子成長更優秀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學生,都是要不斷地學習怎樣去做好一個好父母,教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反之你打罵孩子,不僅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有逆反心理,還會和你的關係變得僵持不下。聽了我的話小美想了想也說道:確實,他現在對我真的是愛搭不理的,那我到底該怎麼做啊!我就向小美介紹了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
  • 「成長型心智」的孩子,犯錯時能立馬改正,家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最主要是和父母的批評方式有關係。在父母心中認為孩子犯了錯,自己批評一下,孩子就應該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夠立馬改正,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孩子。這種孩子是屬於成長型心智模式的孩子,他們才能在批評中更快的成長,但是要想有這種模式的孩子,那就需要父母學會批評自己的孩子了。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但總還是有少數父母,能夠用平和的方式讓孩子和他們達成共識,參考他們的建議順利成長。蘿拉•馬卡姆博士在她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分析了父母的情緒來源,並提供了正確控制情緒的方法。這就是本文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 當孩子犯錯時與其打罵呵斥,倒不如做好三點,讓孩子終身受益
    從長遠來看,呵斥打罵孩子,不僅對孩子的行為起不到任何正面的結果,而且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這種育兒方式,還有可能像基因一樣遺傳,影響下一代孩子的成長。那麼,如果不用呵斥打罵來懲罰孩子,當孩子犯錯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做好以下三點,讓孩子終身受益。一:表達同理心,讓孩子堅定我們愛他的心。
  • 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就是平時我們會給孩子樹立很多『規矩』,所以他心裡很有譜,很少做錯事情。」班主任嘆了口氣:「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被你們壓抑住了。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其中原因你知道嗎?誰都會犯錯,孩子更會,孩子犯錯父母不要罵,孩子的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孩子只有試錯才能懂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這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