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的「蘇大強」:「老實人」背後的「暗黑人格」

2021-01-10 漫風說教育

01 你的周圍,也有「蘇大強」嗎?

全民熱議的家庭劇《都挺好》,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和原著中的殘酷現實不同,劇版的結尾美好得讓人不舍。曾經水火不容的老爸和三兄妹,終於達成了「都挺好」的人生和解。

但是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姚晨爸」,一輩子窩囊卻又在老婆死後作天作地的「老實人」,蘇大強。

蘇大強的討論熱度,比兒女們可火熱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

他在劇中的種種表現,也讓看劇眾人無不恨得咬牙切齒,紛紛表示要眾籌找人揍他。

為什麼蘇大強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他的四宗罪。

毫無責任感

在明玉媽在世的時候,他就習慣做甩手掌柜、縮頭烏龜,不敢或者說不願為兒女主持公道。

他敢怒卻不敢言說,看見妻子對女兒的不公待遇,從來不敢當面抗爭只是藉口尿遁,或是在四下無人時悄悄勸慰姑娘要隱忍。

在明玉被明城暴打住院後,被兒媳婦逼得不得不去醫院探望,缺又在脆弱的女兒神聖撒下一把鹽,你太像你媽了。

惡意的挑釁

為了讓明哲早日買房,他在兒女面前造謠生事,添油加醋地說明城夫妻倆對自己不好。引起家庭矛盾。

自戀,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認可

一輩子是個人微言輕的圖書管理員,但卻感覺自己的才華沒有被人發現。退休後觸底反彈,以為自己的寫作潛能終於被開發,保姆小蔡誇他幾句就飛上了天,認為自己的魅力無人能擋。

陰沉不樂,永遠沒有開心的時候

「明知道兒子剛換工作,他卻要買房子,還抬手就要500萬,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但凡兒女讓他有點不順心,他就瞬間倒地,兩腿一軟,尋死覓活。」

一個人就成為了一根攪屎棍,把三兄妹的日子攪得雞飛狗跳。

蘇大強最大的特點,就是裝慫,讓人打不得罵不得。縱有一腔怒火,對著一個朝你卑微賠笑的老人,卻感覺是雙拳打在了棉花上,毫無用處。

為什麼蘇大強會讓吃瓜群眾如此怒之恨之?因為這種老實人,在生活中真的是太多了。

隨便翻翻知乎微博,你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留言:

「看著蘇大強就想到我爸,表面與世無爭,實際上自私自利,真的是一模一樣。」

「這個蘇大強和我奶奶一模一樣,滿口謊話,給自己大兒子,就是我爸,潑髒水,我爸媽對她那麼好都沒有用。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尋死覓活。」

為什麼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讓人痛恨卻又無法理解?直到讀了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海倫·麥格拉斯和哈澤爾·愛德華茲的著作《隱形人格:思維和行為背後的人格奧秘》,我才恍然大悟,這看似窩囊的「老實人」,其實就是典型的被動攻擊型人格。

02 如何應對被動攻擊型的人?

有些時候,我們會氣憤、討厭、憎恨或忌妒某些人。但如果對方是工作中的上司或那些掌權的人,我們無法在不損害自己的情況下坦率地表達負面情緒。最終,我們絕大多數人學會了處理負面情緒,堅定而公開地展示它們,為它們找到合適理由,或者把它們隱藏起來。

但是具有被動攻擊型人格的人不同,當他們有這些負面情緒時,但是,他們不願意正面處理或直言相告。「相反地,他們消極抵抗、蓄意破壞,用狡猾隱蔽的方式攻擊報復,或實施控制。這些狡猾隱蔽的行為可以保護他們不被反擊。他們不願意堅決地表達真實感受並承擔後果。」

現實生活中,那些磨蹭著不肯抓緊時間完成作業的孩子,還有嘴上答應得好好但卻不肯去擦地的老公,都屬於這一範疇。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根據書中內容,可以歸納出三點。

其一,他們在衝突中,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或者有部分人也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但是有一些被動攻擊型的人有強勢的、嚴厲的和/或過度控制的父母,而幼年時他們無力反擊。

在長大成人後,在面對類似的情況時,他們用用隱蔽的方式進行了還擊。

其二,他們可能自視甚高,但其實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好。

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是絕不會承認。與此同時,他們又想著在暗中搞破壞打擊別人,但有不想被識破。

其三,他們會在控制他人的生活中,獲得滿足感。

「他們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沾沾自喜,因為他們幹擾影響到你,你卻一無所知」。

大家常說,只提出問題但不提出解決方案的方法論,都是耍流氓。《隱形人格》這本書就做得很好,不僅為我們提出問題、剖析問題,更為關鍵是,為我們給出解決方案。

那麼,如何面對被動攻擊型的人?

如果這類人是你的同事:

如果可能,最好不要與他們共事。如果他們是你的同事,就要保存好與這類人溝通的精確記錄。如果是下級,不用理會他們;有必要的話,就正式投訴或變更他們的職責。

如果這類人是你的家人:

拒絕與他們糾纏,不要信任或者依靠他們。

如果這類人是你的伴侶:

可以嘗試和ta談談,但是也許他們只會暫停一陣子過後有故態復萌。可以和伴侶一起接受婚姻諮詢,正視問題不要逃避。

一定要記住,面對這樣的人,要冷靜不要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溫柔但堅定地表達你的立場,堅持「壞唱片法」,不斷重申,比如「我理解你遇到的問題,你但我們必須在今天完成。」

03 何謂隱形人格?

與一般的心理學科普書籍,空講理論不同,《隱形人格》這本書是2名作者,心理諮詢師海倫·麥格拉斯和哈澤爾·愛德華茲從從業經歷中,接觸和治療了大量的諮詢者的案例出發,將它們歸納並提取普遍規律,將那些令人困擾的「隱形人格」進行了梳理。

這些「隱形人格」中,有令人抓狂的人格類型(消極型人格、自負型人格、專制型型人格),到令人困擾的人格類型(焦慮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傷的人格類型(被動攻擊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會人格),書中都娓娓道來,讓我們讀來不晦澀並從中得到有益指導。

04 人啊!認識你自己「

相傳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這樣一個神諭:「人啊!認識你自己「。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特別愛用這句話來教育他的學生。但是有多少人,能夠認清自我,認清他人呢?

隨著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和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把自己性格中的弱點,歸結為「原生家庭」的影響(關於原生家庭的解讀,可查看我的其他文章:在「有毒」的原生家庭中成長,是人世間最艱難的爬行:https://mp.weixin.qq.com/s/hRpbhzJXeaJ8s5T8z1UawA)。

但是就有人疑惑了,同樣一個家庭中走出來的子女們,他們的性格也是各有不同,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普通人也沒那麼普通」,行為背後的原因從來都不是「單一的」。

對於我們來說,需要清楚的一點是:一個人的人格發展,遺傳基因會有一半的影響;其次是環境因素,而家庭環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本人所處的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社交環境也非常重要。

實際上,面對不同的環境,我們會戴上不同的面具,乃至表現出不同的「隱形人格」。這也是閱讀《隱形人格》這本書的最大意義,了解自己和他人,是構建和諧社會關係、親密關係的基礎,針對不同人採取不同的溝通策略,有助於我們降低交易成本。

05 CAST四步法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決定人的並不是環境,而是如何看待與對待環境的態度與選擇」。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所要面對的人,都是讓人崩潰想要逃離的,那你的心態和行動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隱形人格》中,給出了CAST四步法,分別是Change(改變)、Accept(接受)Stay and suffer(留下受苦)、Take off(承認失敗,然後離開)。

總而言之,就是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要麼忍、要麼狠」了。這不需要正面硬懟或者消極抵抗,我們可以適度地堅持自我,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1) 認識你的權利:在你的心裡,什麼是公平合理並值得你去捍衛的。

(2) 轉變你的想法:有什麼非理性的恐懼心理在阻止你爭取自己的權利嗎?

(3) 運用非語言的堅持自我技巧:比如運用眼神交流、「挺直身體」、說話堅決流暢、不要微笑等。

(4) 使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我-信息「就是讓你」保留「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而不是將它當作包袱甩給他人。如下圖:

(5) 運用「壞唱片法「的技巧

就是冷靜地用第一人稱的陳述(我-信息)反覆表明你想要什麼,就是「壞唱片法「的技巧。比如針對被動攻擊型的同事,跟他反覆說明」如果不完成這項工作,那麼就無法下班「。

(6) 在重要的私人關係中運用保護性的自我主張

比如陳述問題時維護對方的顏面,不要太直接。

(7) 提出申訴和/或要求

這一點和《非暴力溝通》中的原則很像,就是客觀地、不帶偏見地描述令你煩惱的行為帶給你的感受,避免誇張,不要附上自己的主管感受。

例如,「你能不能把記得鎖門當作晚上要做的最後一件事?「要好過」我希望你更細心些「。

(8) 當某人要求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時,說「不」

其實《隱形人格:思維和行為背後的人格奧秘》書中,一直在傳遞這樣一種觀點,就是「人格無好壞之分,不同人格類型的人思考和處事方式不同,但都是合理正當的。」

面對那些讓我們惱火的人時,要思考他們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我們需要一雙看穿別人表演的慧眼,也需要一顆能夠堅守純我的初心。這才是我們探究「隱形人格」面具下的用意。畢竟,用力愛、好好生活的前提,是理解別人的行為後,做出只屬於自己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都挺好》都說蘇大強「作」,其實,他「作」的背後另有隱情
    電視劇《都挺好》自開播以來,一直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熱度也是蹭蹭蹭地不斷往上長。看了這部劇的網友都說蘇大強「作」,我覺得他「作」的背後另有隱情。那麼,為什麼小編會這麼說呢?作為一個父親,對蘇母的決定他也只能默默地看著,他沒有發言的權利,一切都是蘇母做的住。甚至於上桌用餐,母親偏心地只把雞腿夾給了大哥,二哥,當蘇大強把雞腿小心翼翼地夾給明玉的時候,明玉卻不領情地偏向一邊。蘇大強內心也是五味雜陳,可是他卻從來不敢表現出來,更不敢說出來。直到蘇母去世,蘇大強使出渾身解數是各種地「作」。
  • 蘇大強為什麼那麼討厭?都挺好中父親蘇大強的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都挺好已經播出了大半,劇中倪大紅扮演的父親蘇大強兼職成了新時代無能父親的標杆。接下來我們來細數蘇達強的幾宗罪。1、工作上無能。蘇大強首先在工作中不思進取,這麼多年一直是單位的圖書管理員,直到退休。當然不是說圖書管理員職位卑賤,但是從現實來說,一直在單位的這樣一個崗位沒有長進,可以說是能力非常平庸了。2、在家撐不起來家庭。當然,蘇大強遇到了一個強勢的妻子,但是一個家庭當中,妻子的強勢必然是因為蘇大強的軟弱,男人在家裡撐不起來,就只有女人去撐起來了。
  • 《都挺好》大結局了,那些現實生活中的蘇大強怎麼樣了?
    近日,熱播家庭倫理劇《都挺好》迎來了催淚大結局。《都挺好》大團圓結局,觀眾齊流淚從劇集播出到現在,蘇大強是被罵得最慘的一個,自私、情感綁架兒女、不作為、父不慈還望子孝。但也就是這麼一個人,在知道自己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之後,立下的遺囑也還是處處為子女著想。
  • 《都挺好》中的蘇大強為什麼如此多事
    恨他恨的咬的自己後槽牙都疼。用現在流行的詞語說,他是「小作精」本精。劇中的蘇大強喜歡記帳,任何一分錢的花費都逃不過他的小本本。蘇母生前對他各種管制,蘇母過世後,蘇大強心性就徹底暴露了。他先是攪擾了老大的生活。
  • 二刷《都挺好》:其實蘇大強才是那個最可憐的人
    然而第二次再看蘇大強,發現他其實是可憐的,在「寧可打地鋪也不用舊家具」的堅決中,我看到了蘇大強內心的恐懼,也在他瞪大的雙眼和頓首垂足的動作中,看到這個被觀眾恨得牙痒痒的人物角色的可憐之處。超我(superego):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於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人格結構中的三個層次相互交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都挺好》蘇大強最疼愛的孩子是誰?
    說起《都挺好》這部劇,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是一部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開播的影視劇,距離我們現在並不遠,不過,依然有不少觀眾將這部劇視為一部經典劇,甚至是老劇來看,因為這部劇在播出之後,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無論是劇中的蘇大強,還是蘇明玉,或是蘇明成等角色,都給觀眾帶來了笑點和淚點,可以說,這部劇,是在近幾年以來,可以排到觀眾心中前幾名的一部現代都市家庭劇,但凡是看過這部劇的朋友
  • 都挺好蘇大強扮演者是誰 蘇大強扮演者倪大紅個人資料
    電視劇《都挺好》正在熱播中,劇中蘇大強是蘇明哲、蘇明成、蘇明玉的父親,蘇大強是誰扮演的呢?蘇大強扮演者個人資料介紹,來看看!  都挺好蘇大強扮演者是誰  《都挺好》中,蘇大強扮演者是倪大紅。
  • 《都挺好》蘇大強花費多少,最後咋讓兒子徹底寒心?
    電視劇《都挺好》中,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成功稱為網友深惡痛絕的代表。甚至跟謝廣坤、樊勝美媽媽榮升為影視劇中最極品的作妖長輩代表,甚至有網友列出了長長的不想回家名單:如果謝廣坤是你公公,蘇大強是你爸爸,樊勝美媽媽是你媽媽,林品如婆婆是你婆婆的極品家庭。
  • 電視劇都挺好迎來大結局,你會選擇原諒蘇大強嗎?
    最近持續刷屏的家庭情感劇《都挺好》迎來了大結局,你們看了嗎?水火不容的蘇明成和蘇明玉兄妹倆終於和解,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蘇大強在大年三十走失,被明玉找到時懷裡揣著一本習題集,忘了一切的他只記得給女兒買習題集想要彌補自己對女兒的愛。
  • 《都挺好》:蘇大強需要的並不是愛情,他只是渴望一個「蔡根花」
    導語:《都挺好》:蘇大強需要的並不是愛情,他只是渴望一個「蔡根花」 《都挺好》在去年火爆全網,成為2019年國產電視劇的佼佼者,劇中倪大紅老師扮演的蘇大強這個角色也是讓人哭笑不得,「蔡根花小寶貝兒」和「我想喝手磨咖啡」成為至今還在流傳的熱梗。
  • 《都挺好》裡的父親蘇大強怎麼這麼讓人討厭?
    自從今年上半年的《都挺好》播出後,一直都是熱議中的電視劇,每個角色都是熱議的對象,而劇中的父親蘇大強也不在話下。《都挺好》劇照工作上的平庸直到退休,也從生活中看到了他的自私,但又一直好面子,哪怕是退休後也總希望在老友、共事的同事面前爭強好勝。
  • 評《都挺好》:中國式孝道如何面對蘇大強式的父親
    面對蘇大強式父親和趙美蘭式母親,傳統的孝道文化該何去何從?近期播出的電視劇《都挺好》算是一部比較受觀眾喜愛的文藝作品。順便囉嗦一下,在電視劇的開頭,該劇的名字《都挺好》被同步翻譯為英文:All is well,這是劇名的英文直譯,可以解釋為「都是很好的」或者「都是滿意的」。
  • 《都挺好》:蘇明哲名牌大學畢業,為何給蘇大強買房首付都為難?
    文/羅小可《都挺好》是一部現代家庭情感劇,由姚晨、倪大紅、高露、李念等領銜主演,講述了蘇明玉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蛻變成為職場女強人的故事。雖然早已完美收官,但關於重男輕女、啃老、贍養等話題依然擁有一定的熱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看到些自己的影子。
  • 《都挺好》蘇大強三番兩次「作妖」刁難兩個兒子是為了什麼?
    《都挺好》中蘇家有三個孩子,蘇母去世後,蘇大強不斷「作妖」刁難兩個兒子,卻不敢招惹蘇明玉,原因有二:一、他一直虧欠蘇明玉,沒臉去找蘇明玉鬧;二、蘇明玉最像蘇母趙美蘭,蘇大強很害怕。那為什麼蘇大強就能理直氣壯地要求兩個兒子呢?接下來我來簡要分析。
  • 都挺好:蘇大強意外摔倒,忘記臺詞現編了句,結果火了
    都挺好:蘇大強意外摔倒,忘記臺詞現編了句,結果火了《都挺好》已經完結了,從觀眾們的評價來看,可以說是口碑不錯的,也有很多觀眾接著回來品味。裡面的蘇大強可以說是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在平日裡對自己的老婆唯唯諾諾,是一位典型的妻管嚴,即便是心裡一百個不情願,但還是聽著他的吩咐來做事,畢竟現在很多人都不喜歡自己被老婆管著,一直想去反抗她們,由此可以看出,蘇大強真是個不錯的男人。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 《都挺好》中蘇大強為何這麼「作」?生活需警惕「狄德羅效應」
    《都挺好》火了,一部家庭生活劇,人物刻畫鮮明、個性突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家四人各有千秋,蘇大強的「作」、蘇明哲的「愚」、蘇明成的「莽」和蘇明玉的「精」。不過要說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要數當父親的蘇大強了。
  • 當年那個《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回歸現實生活後變成什麼樣了?
    在整個娛樂圈裡,有演技有實力的演員多如牛毛,就像大海中的一粒塵沙,而再加上名氣高這個特徵,那就沒幾個了,現在的娛樂圈現狀,只要你有流量,只要你有強大的粉絲基礎,你就能火,這種病態的圈內文化,真希望能好好的整治一下,那些演技不好的明星,人品不行的明星,擁有著虛高的片酬卻做不出事,那些演技好人品好不鬧事的演員卻得不到應有的
  • 《都挺好》蘇大強,給我買房給我錢,有事別找我,別人與我無關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都挺好》蘇大強,給我錢給我買房有事別找我,別人與我無關蘇大強如果看過原著,就該知道他的本性,根本不是在老婆的壓制下變成這樣,而是這個人他天生就是這樣。而且他為了在他老婆面前過的舒服,就需要人格分裂,世界上幾乎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蘇明玉回憶中也有母親偏向老二時蘇大強的表現。他是知道老婆的性格的,所以也知道自己管不了家裡的這些事情。包括妻子讓他轉交給明玉錢的時候他也是時刻把錢放在懷中。
  • 《都挺好》再看全家福,有誰注意蘇大強的手?父愛其實一直都在
    自從《都挺好》都播完了一段時間,話題依然是有的,姚晨和郭京飛還有倪大紅等人也因這部劇又一次火了起來,劇中的幾位主角的演技可是深深的讓觀眾折服啊,今天關於這部劇的話題是在劇中拍全家福時,注意看蘇大強和明成手的姿勢,明玉是被愛的。
  • 《都挺好》愛情誠可貴房子價更高 蘇大強失戀 小石成蘇明哲第二
    《都挺好》老年突發少年狂,變成狂野BOY的蘇大強最終還是失戀了,他提著行李帶著賣房後的三十萬追隨著他的蔡根花寶貝,一片真心卻因為沒有房子被趕出來了,在愛情誠可貴房子價更高的現實面前,儘管有著30萬存款,陷入黃昏戀的蘇大強終究還是失去了他的蔡根花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