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雅然攝影記者趙曉明
女報記者 劉雅然 攝影 記者 趙曉明
早上8點半,家長們將孩子稚嫩的小手,從一雙大手交到另一雙大手中——— 這或許是多數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時的情景。在濟南市天橋區鶴琴英華幼兒園裡卻看不到這樣的場景。每天早上,家長們必須止步於幼兒園大廳。而孩子們也迫不及待地鬆開大人的手,奔向屬於他們的「體驗王國」。
上百個體驗角「藏」園中
在天橋區標山南路上,遠遠地就能看到一棟五顏六色的樓,這就是鶴琴英華幼兒園。該園佔地面積不大,在三層的教學樓上,卻「藏」著上百個體驗角。
教學樓陽面全部為綜合教學區,每個班級的教學都在這裡進行。在另一面有著不一樣的風景,Babyfamily(娃娃屋)、神秘探險室、魔幻城堡、小工具機、藝術坊……女報記者走進了一樓一個名叫「Babyfamily」的體驗室,兩間縮小版的臥室便映入眼帘。仔細一看,從房間的布置到擺放的物品,原來這兩間分別是男生和女生的臥室。縮小版的女生臥室,以粉紅色為主,hallokitty的地毯、公主風格的梳妝檯,甜美可愛。男生臥室裡擺著小汽車,小衣櫥裡的幾件球衣仿佛告訴大家,這裡住著一個小運動健將。幼兒園園長許蓓介紹,孩子們來到這個體驗室,看似是過家家,從中卻了解了男女生的性別特點。男女生可以互相請對方來自己的小屋做客,加深了彼此交流。
該園共有17個體驗室,每個體驗室都有個好聽的名字,代表著不同功能。神秘探險體驗室最受孩子們歡迎,裡面布滿沙子,孩子可以在幹沙區體驗「考古」樂趣,也可以在溼沙區享受「海岸風情」。魔幻城堡中,各式各樣的積木、樂高玩具,孩子們在其中變身小小建築家……
每個體驗室內又包含多個體驗角,如藝術工坊裡不僅可以製作紙花,還可以插花、品茶。數學體驗室裡既能認識數字,還能逛模擬超市,了解理財知識。森林劇場、美術館……走廊開放區也隱藏多個體
驗角,這讓小小的幼兒園裡有了上
百 個體驗角,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以及孩子們感興趣的各種知識,儼然是一個「小社會」。
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體驗室
該園園長許蓓幼師畢業後,當了10多年小學教師。後因喜歡幼兒教育,主動請纓,通過競聘來到鶴琴英華幼兒園擔任園長。她曾看到過太多小學生,因為幼兒園時期的錯誤引導,上了小學依然不夠獨立,過於依賴父母。「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就是由家長手裡交到老師手裡了。三年只進『三個教室』——— 小班、中班、大班教室。」在許蓓看來,幼兒園是孩子另一個家,他們應該熟知家的每個角落,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
鶴琴英華幼兒園每天7:50開園,孩子們8:15吃早餐,中間的25分鐘就是他們的「體驗時間」。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必須止步於幼兒園大廳,讓孩子自己走進教室。「他們自己換上體驗室胸卡,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體驗室了。」許蓓說,老師們也被分成兩隊,一隊在班裡迎接孩子,另一隊被安排到每個體驗室等待孩子。孩子自由選擇就意味著每個體驗室的孩子不一定同齡,老師也
不一定是本班老師。來到神
秘探險體驗室,裡面有
中一班和小二班
的孩子在一
起活動。
中班的大孩子彎下腰看著弟弟妹妹說話;在沙池中移動時,大孩子動作輕柔,以免碰到弟弟妹妹;換鞋時還不忘先幫弟弟妹妹拍打幹淨腳底的沙子。「通過混齡活動,孩子們實現了自我管理,老師成了『服務員』。大年齡班的孩子責任感更強,小年齡班的孩子社交能力提高了。」
打造有溫度的校園
幼兒園於2012年建園,目前45名在園教師,70%是「80後」。不少年輕老師是與幼兒園一起成長的,趙娜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8月14日,趙娜首次來到該園時,它還是個工地。施工的滴滴答答、噼啪噼啪省成了她與幼兒園初次見面的有聲印象。
趙娜回憶,建園之初,教學樓的牆壁上空空如也,體驗室也是由一個個空教室「變」的。所有教室和體驗室的主題、風格、圖案設計,空中的掛飾,甚至每一筆線條勾勒,都是老師們搜集資料、合作的結果。老師之間逐漸形成了大小適宜共同商榷、共同協作的模式。許蓓並不像園長,更像一個大團隊的隊長。她對環境創設有一個「苛刻」的要求:每個教室都要是美術室。
在趙娜眼中,一年時間,幼兒園慢慢有了溫度。園內的很多細節也在「訴說」老師的用心。一進幼兒園大廳,右手邊的牆上嵌著一高一低兩個魚缸。原來,老師是想讓孩子們在矮魚缸前看魚的樣子,在高魚缸前觀察魚遊動的形態。「有人說,教多大的孩子,老師的智商就應該相當於多大,這樣才能與孩子相處。我
們老師的智商可不僅僅只能停留在大
班,每一位老師都要努力提供給
孩子一個源於生活,高於生
活,有意識進行培養的
活動空間,促進他
們的全面發
展。」許蓓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