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二村幼兒園孩子在區域活動中製作手工藝品。(圖片由幼兒園提供)
「桌子用英語該怎麼說?」家長鄭女士總是習慣在女兒放學回家後,檢驗一下孩子掌握了哪些單詞。其實,鄭女士和大多數家長一樣,過於心急地希望孩子掌握英語單詞,陷入了功利性學習的誤區。昨日,記者從蓮花二村幼兒園了解到,國家英語浸入式教育專家趙琳教授到幼兒園進行督導後指出,幼兒學習英語要貼近生活,在情境中開展。不少家長強制性灌輸,中英混搭的教育方式並不可取。
「Who can help me?」昨日下午在蓮花二村幼兒園,記者聽到老師和孩子們都用英語進行自由的交流。在一個大班門口,許多孩子脫口而出地呼喚小夥伴過來幫忙,將小方巾塞到背後衣服裡面,女孩子們聊天也是用英語,甚至連鬥嘴,孩子們嘴裡面念念有詞的也是英語。
小朋友既沒有學習英語單詞,也沒有學習語法,是如何學會用英語交流的呢?蓮花二村幼兒園何老師解釋說,從孩子們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每天下午老師都用英語開展各項活動,與孩子進行交流。幼兒園每個班除了配有兩名老師和1名保育員以外,還專門配有1名外語老師。
「孩子們在英語環境中成長,每天沉浸其中,在環境中習得、理解英語,慢慢的,就像說中文一樣自然。」何老師說,幼兒園倡導每位英語教師成為孩子的最愛,讓愛陪伴孩子,孩子們以為英語老師聽不懂中文,為了與自己最喜歡的老師交流,發自內心地學習、運用英語。
蓮花二村幼兒園園長王微麗說,如果家長不理解這種理念,讓放學回到家裡面的孩子生硬地將中文翻譯成英文,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形成思維二次轉換。浸入式教育切忌過於功利,要讓孩子在情境中自然習得並運用英語,培養他們的英語直接思維能力與直接交流能力。
記者隨後在幼兒園小班看到,孩子們剛剛接觸到全英文環境,並不懂得表達,老師並不是生硬地向孩子們教授英語單詞或句子,而是在生活情境中反覆與孩子用英語交流。比如,發書的時候,跟每個孩子都說「Here you are」,老師鼓勵孩子們回答「Thank you」。一會兒,有的孩子就用「Thank you」回應老師了。「家長看到的是孩子一年以後會講英語了,實際上是孩子每天『浸泡』在全英文環境中慢慢習得的結果。」何老師說。
(記者鄭思)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