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心育兒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336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各位有女兒的寶媽有這個感受了嗎?而且女兒和媽媽性別相同,有時候還會差別對待爸爸和媽媽,真是叫人忍俊不禁。有時候女兒太貼媽媽的心,簡直就像是棉大衣了。
之前網上有這樣一段視頻,一對年輕夫婦正和女兒坐在一起玩兒,中間父親趁女兒不注意偷親了妻子一口,沒想到女兒卻直接推開了爸爸並翻臉道:「別欺負媽媽」。原來女兒以為是爸爸要咬媽媽,這才對爸爸「動粗」。
儘管視頻中女孩還非常的小,但是卻能這麼勇敢地維護媽媽,真是太暖心了。不少網友在看完視頻後紛紛也表示被戳到了,更有網友調侃道,這哪是小棉襖,這是棉大衣。孩子能夠反過來對家長好,不就是家長一直以來的期待嗎?
像之前出去吃飯時,朋友和自己的姐姐搶著買單,拉扯爭搶了好一陣兒,結果朋友的兒子上完衛生間回來這一幕,直接就上去「動手了」,並大喊道,媽媽別怕,我來保護你。這一下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但也十分感動。而孩子的大姨則表示很無奈,只恨自己的孩子沒在這裡呀,說自己這是被孩子「殺熟」了。
儘管孩子在外面很安分,但是在自己比較親近熟識的人面前卻敢動手動腳的,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嗎?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孩子的行為背後可能還有更複雜的原因。
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
對於寶寶來說,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就連自己和父母的身體也是如此。所以很多寶寶之所以會「動手」打人其實也是在熟練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同時增強對對方的認識。至於為什麼是對自己最親的人,這也是因為孩子比較信任像父母或者家裡老人的一種表現吧。
孩子想和對方互動玩耍的表現
孩子在打人的時候一般都是快速出手,然後又收回,瞪著大眼睛等待著對方的回應,愛逗孩子的人還能和孩子你一拳我一拳的互動起來,寶寶很容易被逗得哈哈大笑。這時候其實就是孩子在向對方發出互動玩耍的邀約,是一種完全沒有惡意的行為。相反,要是寶寶邀約成功了,那大人孩子都會開心地玩一陣。
孩子有恃無恐
最後一種情況就需要嚴肅對待了,那就是大家所說的「窩裡橫」,對寶寶最好的人反而容易被寶寶欺負。儘管寶寶心裡並沒有明確的欺軟怕硬的概念,但是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大概摸清對方的脾氣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對方一直比較寵溺自己的話,有時候寶寶可能就會掌握不好度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更容易叛逆自私,家長最好還是不要溺愛孩子,否則最後的惡果還是會回到孩子和家長的身上。
和孩子的小打小鬧其實也是一種有趣的遊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是親,罵是愛。如果孩子在你面前太拘謹,有時候反而代表孩子沒有接納你,或者比較怕你。
不過如果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孩子不小心下了重手,家長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不悅,或者表現出「NO」的態度,不然孩子的打人可能就要變味了。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認為除了孩子的小拳拳,還有哪些行為可以表現對家長的接納和親近呢?又或者孩子有了哪些行為,說明心裡與家長是有距離的呢?
我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如果您對「育兒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小心育兒說 會持續為大家提供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