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在哈佛大學教授類似「東方文明史」的老師告訴我他的課在學校很受歡迎,堂堂爆滿。我聽了之後很詫異,心想,這門課如果在中國大學,估計沒有多少聽眾。我問他,為什麼他的課在哈佛如此受歡迎,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告訴我,除了他本身的魅力之外,最主要就是那些學生們被東方古老的哲學和文明所吸引,同時他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中,東方國家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大學的年輕人,他們夢想是要建立跨國公司,或者成為外交官,政治家,因此,必須了解東方文明。
距今兩千多年前,儒家思想三位最重要人物之一的荀子就指出,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組織。若沒有在社會組織中的合作和相互支持,人不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國富》篇中,關於個體日如何生存,他說:」百計所成,所以養一人也。而人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離居不相待則窮。「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生存,需要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是最為個體,不可能樣樣都自己幹,什麼事情都自己管,不相互幫助,就不可能生存。
至於人如何在競爭中生存,他指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荀子.王制》。「 人比力量不如牛,比行走不如馬,但是,牛馬為人服務,原因就是,人的組織比牛馬的組織強大。
當今社會,每個人首先作為家庭成員之一,每一行為處事的出發點都是基於對家庭其他成員有利去考慮,都是無私的奉獻。危急關頭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家庭才和睦美滿。中國人在照顧自己家庭尊老愛幼受傳統觀念影響,非常到位。特別是長輩對孩子的愛護,有時候甚至有些過頭成為溺愛。
但是在工作單位,往往容易陷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複雜人際關係,不能自拔,非常苦惱。其實在單位只要擺正心態,如同對待家人一樣,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發自內心地去尊重每一位同事,如同包容家人的過失一樣去包容一些不超越道德底線的錯誤,這樣你每天上班的心情會很愉快,同時單位的同事和領導都會喜歡與你共事。同樣如果是自己創業,以「我為人人」的心態去對待客戶和合作夥伴,比如「海底撈「火鍋,真心地為客戶考慮,處處體現對員工和客戶的人文關懷,公司的業務一定會蒸蒸日上。
同樣,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要有公德心,要有社會責任感。 不要往車窗外丟垃圾,注意力鄰裡關係,樓上不要敲打地板,不要高空拋物,垃圾要儘可能分類。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不要破壞小區公共衛生,出門遛狗要注意衛生。要見義勇為,敢於向不良行為作鬥爭。
對於當今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中國領導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哲學思想的發揚光大。
儒家經典著作《禮記.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理念。當今的中國每位公民抱有這樣的心胸,中華民族必將興旺發達,屹立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