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居然是一堂」幸福課「?

2021-03-02 旅美華裔信息直通車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本-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侯。」 

本-沙哈爾成了「哈佛紅人」。校刊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課」為何會在哈佛大受歡迎?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

「我曾不快樂了30年。」本-沙哈爾這樣說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畢業生,從本科讀到博士。在哈佛,作為三名優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進行交換學習。他還是個一流的運動員,在社團活動方面也很活躍。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



「最初,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興趣的是我的經歷。我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對幸福感更重要。通過研究這門學科,我受益匪淺。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於是,我決定做一名教師。」 

在本-沙哈爾第二次開設「幸福課」的2004年,哈佛校報上有一篇報導:《學校面臨心理健康危機》,標題下的導語說:在過去的一年,絕大多數學生感到過沮喪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學校舍區輔導員寫給舍區主管的信。 

「我快覆沒了。」這位輔導員寫道。在他分管的舍區內,有20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一個學生因為嚴重焦慮而無法完成學期作業;另一個學生因為精神崩潰而錯過三門考試……舍區主管把這封信轉給了哈佛校長,並強調該舍區的問題並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嚴重焦慮和情緒紊亂的哈佛畢業生說:大多數哈佛學生還沒意識到,即使那些表面看來很積極、很棒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著,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識到他有心理問題。 

「在內心深處,我經常覺得自己會窒息或者死去。」這名學生說。她時常不明原由地哭泣,總要把自己關起來才能睡覺。她看過幾個心理醫生,試過6種藥物,休學兩個月,來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我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這樣描述自己。 

有個名叫瑪麗亞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內自殺,年僅19歲。她的室友回憶說:就在自殺前一晚,瑪麗亞和班裡同學談論天氣時,還表現得十分開心的樣子。「她看起來很好。她在聽音樂,調子好像還很歡快。」 

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學生正面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調查稱: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 

「我們越來越富有,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這是令許多美國人深感困惑的問題。據統計,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抑鬱症的發病年齡,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而許多國家,也正在步美國後塵。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這段時間裡,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爾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長期的抑鬱,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情感破產』。整個社會,也有可能面臨這種問題,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蕭條』。」 

一項有關「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3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而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活得更快樂、更充實。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 

本-沙哈爾說:「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為,它已深深地幫助了我。」

我們的很多課,都在教學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閱讀、更好地寫作,可是為什麼就不該有人教學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艱深的積極心理學學術成果簡約化、實用化,教學生懂得自我幫助,這是本-沙哈爾開設「幸福課」的初衷。 


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讓本-沙哈爾對幸福的理解,發生根本轉變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經歷。

16歲那年,在以色列長大的本-沙哈爾,獲得了全國壁球賽的冠軍。在長達5年的訓練中,空虛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覺得生命中缺少了什麼。雖為此悶悶不樂,但他仍堅信:無論身體或心理都要堅強,才能最終取勝;而勝利,一定會帶來充實感,也能讓自己最終幸福。 

終於,本-沙哈爾如願以償,奪冠後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舉行了隆重的慶賀。那時,他對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帶來快樂,過去所受的種種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試著再回味一下無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間,那種勝利的感覺,那種夢想成真的喜悅,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內心,忽然又變得很空虛,只有迷惘和恐懼。淚水湧出,不再是喜極而泣,而是傷心難過。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話,那我將到何處,去尋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極力讓自己鎮定,並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神經過敏。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仍沒有找回快樂;相反,內心的空虛感越來越重。慢慢地他發現:勝利,並沒為他帶來任何幸福,他所依賴的邏輯徹底被打破。「從那時起,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沙哈爾注意觀察周圍的人,誰看起來幸福,他就向誰請教。他讀有關幸福的書,從亞里斯多德到孔子,從古代哲學到現代心理學,從學術研究到自助書籍等等。最後他決定去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 

他的幸福觀,逐漸清晰起來: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本-沙哈爾竟然從漢堡裡,總結出了4種人生模式。 

當年,為了準備重要賽事,除了苦練外,他須嚴格節制飲食。開賽前一個月,只能吃最瘦的肉類,全麥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發誓,一旦賽事完了,一定要大吃兩天「垃圾食品」。比賽一結束,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隻漢堡。當他急不可待地撕開紙包,把漢堡放在嘴邊的剎那,卻停住了。因為他意識到,上個月,因為健康的飲食,自己體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漢堡的美味,很可能會後悔,並影響自己的健康。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可以說,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種漢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第二種漢堡,口味很差,裡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他稱之為「忙碌奔波型」;第三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是「虛無主義型」;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不幸的是,據本-沙哈爾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屬於「忙碌奔波型」。 

最後附上《哈佛幸福課——愛情與自尊》視頻給大家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就是幸福;有人說有吃有喝、衣食無憂就是幸福;有人說有車有房就是幸福。那麼到底什麼是幸福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哈佛這堂幸福課怎麼講。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而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塔爾賓-夏哈爾,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夏哈爾教授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 【冰點】:哈佛的幸福課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本-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一生推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哈佛大學的一門公開課,有關於心理學的。但很多的內容和話題都是值得我們一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哈佛大學公開課網易公開課訪問地址: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positivepsychology.html原文連結打開也可訪問。
  • 哈佛大學幸福課講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哈佛學生選修此課?
    20年前,一位名叫 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任教的心理學教授打造了哈佛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如今每年都有上千的哈佛學生會選修這門課。如今這門課程也成為了公開課,而且足足有23集這麼多。每集長度約75分鐘。
  • 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如何把痛苦變成幸福?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的教授本·沙哈爾患有注意力缺損症,這讓他在學習的時候專注度和專注時間都比普通人要差很多,所以他總是跟不上學習的進度,甚至一度產生抑鬱。但是這種病症沒有治療的方法,再痛苦也沒用,後來他決定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幸福課(積極心理學)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幸福課(積極心理學)》導讀:幸福是什麼?「哈佛幸福課」,值得那些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學習幸福之道,因為,要這樣的人,簡單的幸福,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成功、驕傲、智商高,常常因為知識而「油蒙了心」,希望他們在探索幸福之路上,能少了很多挫折和彎曲。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感同深受。願上帝祝福您!出人意料,從前年開始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 最受歡迎的哈佛公開課,為何成為名校生的必讀課?
    此課程不僅連續多年成為哈佛大學註冊人數最多的課程,也曾創下了哈佛大學的歷史紀錄,被評為哈佛新生最歡迎的公開課。這堂人氣超高的公開課的主講人是著名的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 哈佛幸福課教授來京講幸福
    (資料圖)    主題:中信書院大講堂——沙哈爾:從幸福到更幸福  時間:8月22日15:30  地點: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報告廳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
  • 《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領導課》序:教育改變命運,我們改變教育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營創學院院長鄭毓煌為《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領導課》寫的推薦序,全文如下。因為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和創辦網際網路商學院營創學院的原因,我經常獲得一份特殊的「福利」:每當有商業類的新書問世,中信出版集團就會經常把新書寄給我,並邀請我提前閱讀並為新書寫推薦文字。
  •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快樂與意義才是生活的真諦
    現在過得一點都不幸福」。小帥畢業後父母通過關係進了一家合資企業,結婚後還給他買了房和車。按理說他應該是我們當中最幸福的,現在卻說自己一點都不幸福。為什麼物質條件如此豐厚的小帥,現如今卻感受不到一點的幸福呢?這個問題縈繞在腦海中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得到答案。
  • 沒有人可以教我們快樂,但《哈佛幸福課》可以!
    成年人的崩潰,可能不是工作的壓力,不是單身的孤獨,不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更不是看不到的希望,而是在面對父母或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的人,關於你為什麼沒有錢,為什麼沒能像別人一樣結婚生子,為什麼人到三十還是今天這副德行的追問。
  • 哈佛幸福課1:四種幸福模型,你是哪種?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的教授—泰勒·本·沙哈爾,用四種模型來解讀人生。 第一種,即時享樂型,追求當下的享受,不顧長遠的幸福。這種是比較常見的。第二種,吃苦耐勞型,為了一個長遠的目標,願意犧牲當下的快樂。這種是我們傳統文化鼓勵的,但是很少人能做到。比如「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這種觀念的體現。第三種,感受幸福型,既追求長遠的幸福,也享受當下的快樂。這種我們應該追求的。
  • 哈佛幸福課:讓我們更加幸福的五個簡單方法
  • 新課丨最受歡迎的哈佛公開課,為何成為名校生的必讀課?
    此課程不僅連續多年成為哈佛大學註冊人數最多的課程,也曾創下了哈佛大學的歷史紀錄,被評為哈佛新生最歡迎的公開課。每周都有超過1,000名哈佛大學的學生擠在哈佛曆史悠久的桑德斯劇院,聆聽麥可·桑德爾教授的這門課,藉此擴
  • 為什麼「東方文明史」這門課在哈佛大學堂堂爆滿
    一位美國在哈佛大學教授類似「東方文明史」的老師告訴我他的課在學校很受歡迎,堂堂爆滿。我聽了之後很詫異,心想,這門課如果在中國大學,估計沒有多少聽眾。我問他,為什麼他的課在哈佛如此受歡迎,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告訴我,除了他本身的魅力之外,最主要就是那些學生們被東方古老的哲學和文明所吸引,同時他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中,東方國家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大學的年輕人,他們夢想是要建立跨國公司,或者成為外交官,政治家,因此,必須了解東方文明。
  •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來了!這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一堂教師育人示範...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採用了「雲課堂」的形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三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都是以「老師」的身份,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 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 哈佛大學唯一的必修課是寫作課
    記者了解到,在美國,有一所名氣不亞於哈佛、耶魯的大學--深泉學院。雖然這所學校學制兩年,只能頒發副學士學位,又位於偏遠的沙漠地區,但是入學門檻可不低。  目前,該學院只接受男生,每年有150到200人申請入學,但是,只有15個學生能被錄取。  就讀於深泉學院的瓊斯告訴記者,對於申請要求,學校沒有嚴格的限制。
  • 課程預告丨《哈佛幸福課》一起見證什麼是幸福
    打造管理精英,振興海南經濟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5月16日15:00—16:30海大總裁班第2期在線課程《哈佛幸福課》一起見證什麼是幸福主講嘉賓翟新兵——著名實戰派管理專家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海南大學等多所名校總裁班主講專家課程大綱幸福是什麼?
  • 哈佛公開課積極心理學 幸福課 第一講
    我1992年來到哈佛求學,大二期間,突然頓悟了,我意識到我身處讓人神往大學校園,周圍都是出色的同學,優秀的導師,我成績優異,擅長體育運動,那時壁球打得不錯,社交也遊刃有餘。一切都很順利除了一點,我不快樂,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也就是在那時,我決定要找出原因,變得快樂,於是我將研究方向,從計算機科學轉向了哲學及心理系,目標只有一個,如何變得更快樂?漸漸地,我的確變得更快樂了。
  • 《哈佛幸福課》教授泰勒·本·沙哈爾:獲得幸福的12個思維方式...
    在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沙哈爾博士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