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評「反核」:核能是必要之惡

2020-12-13 中國臺灣網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文章指出,乾淨的能源在未能完全取代核能發電之前,使用部分核能發電,是人類使用能源的「必要之惡」,一項重大的改革,都必須經過繁複的政策評估,而不是在自己想當然爾的思維中進行改革,這只會讓下一代吃盡這一代錯誤政策的苦頭。

  評論摘編如下:

  林義雄在美麗島事件坐牢時,1980年2月28日發生「林宅血案」,讓他失去了母親和一位雙胞胎女兒,使他在臺灣反對陣營中多了一份悲情,所以只要他站出來反對的事務,就多了一份力量。

  核能是必要之惡

  但是林義雄反對的事務難道都是對的嗎?他在4月22日開始為「反核四」的「禁食」行動前,英國《經濟學人》就報導說,日本3年前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後,日本及德國相繼訂定「廢核」政策;結果卻是兩國大量「燒炭」,增加燃煤電廠的發電量,使二氧化碳及其他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不但使地球的「溫室效應」更加惡化,還加速氣候變遷,而且燃煤電廠的輻射排放量比核電廠更高。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應該不是為了林義雄的「禁食」而跟他唱反調。事實上,使用煤炭發電,不只造成更大的溫室效應。另外,美國的天然氣熱潮,也迫使煤礦業者對外尋找新市場,全球煤價因而重挫。目前德國燃煤電廠的平均發電成本只有天然氣電廠的一半。在這個最重視綠能的歐洲國家,燃煤卻大行其道,實屬矛盾。而日本在福島核災後,也轉用燃煤發電,日本政府4月11日通過的新能源計劃更加重燃煤在長期電力供應上的地位。

  所以,在乾淨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發電,還沒法完全取代核能發電之前,使用部分的核能發電,應該是人類使用能源的「必要之惡」,而不是像洪水猛獸般的可怕。從這裡看來,林義雄畢竟不是核能專家,他以「禁食」的方式來達到他的訴求,這也不見得就是「政治正確」的作法。

  決策錯誤更可怕

  2004年3月時任民進黨主席、臺灣民眾精神領袖的林義雄,就曾在「立法院」門前靜坐逼宮,要求落實改革,希望「『國會』席次減半」,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為此,「立法院」於該年8月倉促表決通過「『國會』減半」修憲案。結果這項小選區的改革,讓民進黨吃盡苦頭。

  因為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裡長都可能變成「立委」,但是在全臺灣民氣很大的政治人物,在缺乏地方經營之下,很可能就此拿不到選票,這也是民進黨感受到很難變成多數黨之因。

  可以理解,民進黨在推動一項改革之前,常常缺乏對制度的長遠思考,才會出現理想眛於現實的作法。

  如今林義雄又在搞「禁食逼宮」的作法,但是這項作法若成功,臺灣的電價勢必要大幅提高,這就可能逼得臺商再次向外移動,屆時臺灣到底剩下什麼,恐怕不是林義雄一個人可以盤算出來的結果。

  所以,林義雄作為綠營的「聖人」,是否能更冷靜思考臺灣未來,讓臺灣不會再出現像「廣設高中、大學」的錯誤教改政策,也不會出現「『國會』減半」讓民進黨永遠當少數的悲情。

  一項重大的改革,都必須經過繁複的政策評估,而不是在自己想當然爾的思維中進行改革,這只會讓下一代吃盡這一代錯誤政策的苦頭。(王昆義,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臺藝人小S、蔡康永拍短片聲援反核(圖)
    臺藝人小S、蔡康永拍短片聲援反核(圖) 2013年03月07日 06: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反核的代價是流汗,「臺獨」的代價呢?
    近日,臺當局下令公務機構在中午不得使用冷氣,更加暴露了臺當局沒有配套、不顧一切反核到底的荒謬性。臺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眾所周知,反核和「臺獨」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無疑地,反核是在強行推進了,縱使造成工商企業界為此出走、重挫臺灣經濟,也在所不惜,「臺獨」亦不遑多讓,然而,民眾必須認清的是,反核的代價是流汗,「臺獨」的代價更恐怕是流血。
  • 評論:反核的代價是流汗,「臺獨」的代價呢?
    近日,臺當局下令公務機構在中午不得使用冷氣,更加暴露了臺當局沒有配套、不顧一切反核到底的荒謬性。臺灣《中央網絡報》今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眾所周知,反核和「臺獨」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無疑地,反核是在強行推進了,縱使造成工商企業界為此出走、重挫臺灣經濟,也在所不惜,「臺獨」亦不遑多讓,然而,民眾必須認清的是,反核的代價是流汗,「臺獨」的代價更恐怕是流血。
  • 蔡英文稱核廢料無解所以核電很貴 臺核四前廠長:您錯了!
    臺灣核四電廠。(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7月1日訊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6月28日出席公開活動時,對於中小企業呼籲當局要穩健供應水、電的訴求,蔡回應,臺灣過去仰賴核電,但核廢料處理價格昂貴,因此核能並不便宜,並大談能源改革要趕快做。
  • 大陸學生在臺灣參加核能安全校外教學活動
    大陸學生在臺灣參加核能安全校外教學活動 2012年10月29日 07: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立法院」刪廢核條文 網友諷:蔡英文剛去遊行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臺「立法院」刪廢核條文,網友諷:蔡英文不是剛參加廢核遊行嗎[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臺「立法院」7日通過一項「電業法」修正條文,將其中廢止核能發電(下稱「廢核」)的相關條文刪除。然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十天前剛參加完「廢核」遊行,有島內網友驚訝發現蔡英文前後不一的行為,痛批其說的話都是「廢」話,而參加遊行只是為了騙選票。
  • 蔡英文食言重啟核電 此前「反核」是為撈選票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蔡食言重啟核電  「反核」與「臺獨」一樣都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清楚寫在民進黨黨綱中。過去,民進黨靠「反核」與島內環保團體走到一起,爭取了許多支持者。有民進黨精神領袖之稱的前黨主席林義雄上世紀90年代更以「核四公投」之名「全島苦行」,爭取了一批擁躉,也為民進黨推動「公投立法」擴大了社會基礎。
  • 原本只能和平使用核能的伊朗突然想擁核了
    物極必反,原本只能和平使用核能的伊朗突然想擁有核武器了!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11月29日當天,伊朗議會通過了一項名為「解除制裁戰略措施」的法案。「解除制裁戰略措施」法案生效後,伊朗將提供濃縮鈾將把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或90%以上。
  • 朋友圈裡大熱的北大教授挺核反核19問,都有哪些錯誤?
    雷奕安在文中多次強調自己不反核,但在表述上、佐證材料的甄選上,卻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另外,《挺核反核雙方的19個問題》對某些問題的闡述客觀準確,但在一些關鍵問題的舉例與類比中,卻又出現不少錯誤。有核電業內人士對評論直言,「(該文)像拼湊出來似的。」那麼,這篇文章到底出現了哪些錯誤?
  • 核能老專家撰文批評科研「忽悠」,「核5G」再受質疑
    他特別強調,自己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並沒有別人的主意,就是因為核行業近年出現不少不正之風,出於一輩子搞核反應堆產生的感情,儘管已經退休多年,忍不住想說幾句。「現在的風氣不僅不利於事業發展,還會害了很多年輕人。」第一財經記者聯繫到陳叔平後得知,今年86歲的陳叔平曾擔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
  • 反核食"公投" 國民黨啟動全臺聯署
    華夏經緯網12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反對日本核災食品解禁,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與臺「立法院」黨團啟動「公投」聯署活動。國民黨多管齊下,黨中央日前委託民調公司針對反核食等「公投」進行全臺民調,調查結果指出,近六成民眾同意以「公投」方式決定是否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輸臺。
  • 日本的女性歧視與「必要之惡」
    日語中所謂的「必要惡」,意為:雖然希望沒有,但由於組織等運作上或社會生活上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的事物。中文可直譯為「必要惡」,亦謂「必要之惡」或「必要的惡」。其所對應的英語表述為:necessary evil。當今世界,女性在求學與就職等方面,遭受歧視的例子並不鮮見。
  • 開放美國萊豬是「必要之惡」嗎?
    但即使開放美萊豬進口,也不意味著美臺立即能展開經貿協議之商議。       再者,臺灣民眾本就不贊成以開放美國萊豬進口,而以犧牲「民眾身體健康」為代價,藉此換取「臺灣國際空間」。而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對民意衝擊力度更大,其在政治上引發抗爭高於開放美萊豬。
  • 蔡英文當局執意通過「反滲透法」 臺學者諷別留下千古罵名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意在跨年夜三圖通過「反滲透法」,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撰文表示,民進黨當局準備以天羅地網切斷兩岸的交流,期期以為不可,並請民進黨立即懸崖勒馬,不要留下千古罵名。
  • 蔡英文又要反核遊行,臺網友懵了:現在誰執政?
    也有網友質疑民進黨,一邊執政繼續運轉核電,一邊遊行要求廢核,精神分裂了?沒精神分裂,只是要選票,有網友在下方作出解釋↓「我是人我反核」、「用愛發電」……「反核」作為民進黨選舉的「神主牌」之一,早在2014年就發揮過「功效」。當年,民進黨和蔡英文發動聲勢浩大的「反核大遊行」,並打上述標語。
  • 德國人痛恨核能?
    本報記者 韓瑋德國人「痛恨」核能?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核能的利用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核輻射對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告訴時代周報。核洩漏沒有如果上世紀70年代,維爾(Wyhl)默默無名。這是德國西南端一個靠近瑞士及法國邊境的小村莊,保守的村民每日打理葡萄園、釀製葡萄酒,生活平靜。
  • 中國人造太陽:聚變能源和核能的區別
    人造太陽是人類研究和嘗試掌握核聚變能源(聚變能)的裝置,聚變能比傳統核能更為強大,卻沒有核能的壞處,有望一舉解決人類今後多年能源需求。那麼聚變能與核能有何分別?聚變能又有否引發類似氫彈爆炸的風險?
  • 國內那些核能相關的研究院所
    核專業畢業生一般本科生去核電站多一些,研究生去核能研究院所多一些,下面將國內核能相關的研究院所進行介紹(排名不分先後),供廣大畢業生參考。業務範圍涵蓋民用核設施安全審評與監督技術支持、輻射環境安全審評與監督技術支持、核事故與輻射環境事故應急響應與評價、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政策規劃與法規標準研究、核與輻射安全科學研究、相關技術諮詢與信息服務等領域。
  • 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封存「核四」臺電恐破產
    不解為何此時老抗議張家祝昨在臺灣清大工科系(原核工系)專題演講,提到核四存廢議題,直言核四完工封存,是指核四1號機完工後不運轉,不是蘇貞昌所說尚須要追加400多億才能完成。他不懂為何反核人士在此時抗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