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市琺瑯廠珍寶館裡流光溢彩!近百件景泰藍藝術精品在這裡展出。特別的是,這些作品並不是來自藝術名家,而是一批「學員」的作品。
展覽現場
這裡面有一個故事,今年的4月份,來自全國各地的35名學員在北京市琺瑯廠參加了為期6個月的免費培訓。這個「學習班」可了不得,是由國家藝術基金贊助的「景泰藍藝術創作人才培養」項目。
展覽現場
培訓期間,國內多所高等藝術院校的學者、教授,景泰藍行業內國家級大師、國家級傳承人等22位名師集中授課30天,學員們更是遠赴敦煌、河北易縣及各專業博物館進行考察研學,深入系統學習了景泰藍製作技藝及相關藝術門類。之後,學員們利用2個多月的時間,在北京市琺瑯廠大師、高級技師的指導下設計創作了自已的結業作品。這才有了這個特別的展覽。
展覽現場
別小瞧這些「學員作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的相互借鑑與融合,勇敢地在造型、紋飾、功能上,均進行了探索創新。
充滿現代設計風格的景泰藍作品
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關方,作品《絲路華光》以「一帶一路」為創作主題,選擇了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代表性紋樣作為裝飾,包括敦煌、絲綢與陶瓷紋樣,並與沙漠、海洋的線條融合到一起。整體色調為暖黃色,輝煌壯美,展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絲路盛世。
《絲路華光》
而自內蒙古的學員布日古德,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琺瑯工藝」傳承人,他將銅胎掐絲琺瑯和蒙古族琺瑯工藝融會貫通,創作了馬鐙《登高》, 具有很濃的地域特色。
《登高》
現代創意和古老工藝之間碰撞和融合,把景泰藍延續數百年的傳統之美,用更接近時代的方式傳承下來,讓景泰藍藝術發揚光大。
《年年有餘》
《時光記憶》
《銅胎掐絲琺瑯仿古尊牛駕車》
《草木菩提》
《鳳舞鸞翔》「鸞翔」捧盒
《幸福美好》系列
看這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藝術精品,觀者不由得讚嘆中國景泰藍藝術之美的感染力、穿透力與強大的生命力。
景泰藍等中華古老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展現大國工匠精神,是很多人的共同願望,也是時代召喚。未來的景泰藍藝術大師,或將在這裡誕生!
---------------- The End -----------------
攝影:和小欣
編輯:和小欣
監製:李繼輝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和冠欣
除註明外,本號內容均為京呈原創
轉載請後臺徵得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