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凱諾老師交流中美教育差異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大三那年,我作為交換生到臺灣學習,在國際金融課上認識了凱諾老師。國際金融課是全英文小班教學,只有7個學生,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凱諾老師則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她是個來了臺灣10年也沒有學會漢語的可愛小老太,性格直爽,講話帶勁,走路帶風。

    凱諾老師的課堂氣氛很輕鬆,討論聲和笑聲不斷,但這並不代表她的課程可以矇混過關。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名詞解釋,你若有半點遲疑,她就會源源不斷地拋來問題。光是在課堂上回答她的問題已經夠讓人焦頭爛額了,更不用說還有每兩周一次的經濟案例分析報告演講。因為人少的緣故,每次演講她都有充分的時間「質詢」一番,其他同學也都可以隨時打斷你的演講發出質疑。

    剛開始,我不斷練習我糟糕的英語口語,吃力地應付著晦澀的報告內容。儘管凱諾老師總是鼓勵我更加自信些,但我仍然擔心臺下同學會投來否定或懷疑的目光。直到有一天,當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述我發現的新論點的時候,我對「表達」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

    時間久了,我慢慢體會到,中式教學和美式教學在本質上是不同的。這並不是兩種教育模式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培養出來的人才都將具有十分明顯的本民族性格特徵。儘管臺灣在過去幾十年不斷摸索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發展,但實際上,臺式教育與大陸的教育模式並沒有質的差別。臺灣教授與大陸教授本質上都是一脈相承的文化傳承者,他們對於學生傳道授業的思維模式是相同的,至少是相近的。

    曾經與凱諾老師討論過大陸學生、臺灣學生與美國學生的課堂表現區別,她嚴肅地搖搖頭:「對來自某一地域的學生做概括性描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不過凱諾老師也告訴我,據她這些年在臺灣的觀察,文化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國學生注重個人修養與外界期許,他們往往去踐行他們「應該」做到的,即使這樣的言行並非出自個人意願。這種責任意識會具體轉化成他們的言行,成為無形的自我道德約束。這是儒家文化所帶來的「君子意識」,集合起來就形成了中華民族沉穩、內斂的性格。美國學生則視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為最高價值。拿凱諾老師來說,她上課時敢光著腳走在教室裡,僅僅是因為那樣使她感覺更舒服。美國學生敢於直言不諱,即使是一些可能體現出本人缺陷的行為也會表現出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表達。

    與凱諾老師的交流加上個人感悟使我覺得,我們是如此的不同,而每一個民族整體或者是獨立的個體,都應當被允許有表達差異的權利。因為,除去黑與白,世界上總會有不那麼顯眼的灰色。黑格爾說,存在即是合理。

    (作者簡介:劉理,上海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四學生。)

    本欄目歡迎讀者投稿,投稿郵箱chinausa@aoyou.com

相關焦點

  • 中美教育標準的差異有哪些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體,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在受到世界矚目,而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會塑造出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角色:一種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另一種則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卓越貢獻者。美國學校要挑選的人,是能夠在異域文化中保持心理健康、在教師指導下善於自省並完善人格、在學術上與美國教育體系能夠接軌的孩子。但是,由於中美兩國的不同教育標準,導致中國孩子若無充分的準備和持久的訓練,普遍不可能達到美國小學畢業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更會導致美國精英中學離他們漸行漸遠。中美教育標準有哪些顯著不同?
  • 一名美國老師眼中的中美學生差異
    中美兩國學生的差異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  很榮幸,我有機會在美國最好的高中之一的菲利普•艾斯特學校接受教育。在艾斯特學校求學期間,我有機會與美國最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交流。艾斯特之所以特殊,不僅因為它的學術聲望,還因為它的討論式課堂,特別是「圓桌教學法」(也叫哈克尼斯方法)。這是一種基於蘇格拉底式提問、以討論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 新東方國際遊學帶你感悟中美教育制度差異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新東方國際遊學帶你感悟中美教育制度差異 2012-07-27 13:55 來源:新東方國際遊學
  • 中美教育差異對比:「翻轉課堂」本土化的變與不變
    對比中美教育差異,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有哪些變與不變呢?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需要適應當地的文化和教育體制,翻轉課堂在中國也同樣面臨這樣一個本土化的過程。  當翻轉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中去,中美教育的差異讓不少人為翻轉課堂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 中美教育專家煙臺暢談 開展國際文化交流
    ,市青少年宮協辦的「中美青少年國際文化交流煙臺論壇會」成功舉辦,美中國際人才交流基金理事、前會長蘇光明先生,美國教育學者約翰?    做客本屆論壇的國內外教育專家及學者,客觀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差異,尤其是中美兩國之間在對待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差異,美中國際人才交流基金理事、前會長蘇光明先生就當前中美兩國政治文化體制下,中美國際文化交流發展狀況、意義和趨勢做了客觀而又深入的解讀。來自美國的教育學者約翰?
  • 2016前程教育ACT中美文化交流團即將拉開帷幕!!!
    始於2012年的前程ACT中美文化交流團,今年暑假繼續帶領孩子們體驗純正的美式留學生活,充實又有趣的活動將成為孩子們難忘的經歷!!!孩子們將與美國學生一起學習、生活、交流、旅遊,建立信心與友誼。經驗豐富的導師與美國學生大使將最大限度為孩子們提供英語實踐機會!!!
  • 破壞中美教育交流是荒誕無理的失信行為
    【鳴鏑】出於汙名化和遏制中國的企圖,美國一些政客竟將反華輿論戰燒到了教育行業,連續對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進行幹擾和阻撓。這些極端錯誤的行徑是中美建交40多年來所罕見的。蓬佩奧之流在教育行業所製造的反華氣氛,不但嚴重幹擾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也不符合美國自身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國眾多公司企業與地方政府一樣,很多美國學校和學術機構依然在持續推進和中國更為深度的交流合作。
  • 教育啟示錄:論中美教育差異
    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對未來的投資。美國之所以成為頭號世界強國,與美國獨特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中國之所以能短時間快速崛起,與中國獨特的教育理念緊密相連。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和美國在教育方面到底有哪些差異呢?也許,了解了美國的教育理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 專家談中美教育差異 美母語教育時間是中國3倍
    專家談中美教育差異 美母語教育時間是中國3倍     3月30日上午,「2013中美比較教育論壇」在青島櫸園學校拉開帷幕,市南區教研員、市南區各中小學校長與來自美國的6位專家共同參加。
  • 孫哲:制度差異是中美交流的最大障礙
    核心提示:現在中美之間最大障礙是中國人不喜歡美國的政治制度,美國人也不太喜歡中國的政治制度,這是中美兩國今後要解決的最大障礙。任韌:最後一分鐘請教一下孫哲教授,我們看到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這次訪美的時候另外一個亞裔的面孔,其實在美國也颳起了旋風,林書豪,這位哈佛大學畢業的NBA的球員讓美國人為之瘋狂,我們知道習近平副主席,他在洛杉磯的時候特別鼓勵當地的華人華僑要為中美之間搭建這種交流的紐帶,怎麼來看林書豪取得成功?
  • 情系桑梓十二載 ,中美(順德)教育交流碩果累!
    大家有沒有發現,近日,順德正在掀起一股中美教育交流熱潮?十年來,吳國寶帶回的外籍老師培訓了近千名順德教師,使上萬名順德學生受益。2016年,項目拓寬了培訓對象,不僅限於英語教師,美籍教師進課堂與順德教師同課異構;還舉辦了教育管理、家庭教育專題系列講座及交流活動,形式新穎多樣,受眾面廣,掀起了一股中美教育交流熱潮。今年是美籍教師培訓項目的第十二年,吳先生再度帶領三位美籍專家來順德為師生、家長帶來精彩的講座和交流活動。
  • 知己知彼促進中美教育交流與對話
    沒有太多寒暄,我們從大家關心的中美高等教育交流現狀開始對話。美教育界擔憂中美教育交流遇阻《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說剛去斯坦福參加了一個會議,是個什麼會議?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之後,雙方的一些教育交流遲滯,有些學術活動延遲或者取消,比如2019年波士頓學院本來要組織去一次香港,但是貿易摩擦之後我們就沒有辦法繼續這個活動。所以史丹福大學舉辦的這個會議,旨在討論未來5年或10年當中,我們如何加強中美兩國高等教育界的高層管理以及學生互訪、互動,包括項目交流。在我看來,美國有很多資源不假,但是中國也有一些很好的資源,雙方都可以共享。
  • 中美的教育差異,孩子讀書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中美的教育差異孩子讀書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從小學開始,美國教育就會引導孩子們通過大量的資料閱讀,然後通過自己的理解,寫出各種有意思的「作品」。在美國的歷史課上:上課開始,老師便會給大家發一張任務卡。任務卡的內容包括:1、以下三個角度中,選一個角度,寫一首歌,或是說唱樂,或是一首詩。2、從國王妻子的角度,寫六篇日誌。
  • 中美文化的差異
    而這兩大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很大。為什麼會有文化上的差異,當然這有很多原因,比如地理原因,氣候原因,民族原因,地緣政治等等。但實際上,這些都可以算作次要原因,而中美文化的差異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就是本文今天要為大家分析與介紹的話題。首先,中美文化最大的一點差異,就是對誠信與謊言的態度。
  • 中美教育差異背後的制度焦慮
    撰文 | 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博士候選人)  ● ● ●  旅美作家張立珩女士有關中美教育差距的文章(見《旅美作家張立珩:中美教育的四點差異》)讀來讓人深思。  中美教育異與同  關注美國教育的中國家長,大都會注意到其教育環境的寬鬆、友善的教師以及對個性化教育的鼓勵。除此之外,張立珩女士也提到,中式教育的設計基本上是以培養精英為目的,但往往並不適合大多數學生。  這些生動的觀察都很準確,但造成中美兩國在這些方面不同的原因卻並不僅僅是由於教育目的的不同。
  • 第五屆中美體育教育峰會:體育合作是為認識共性,而非差異
    易體網11月8日消息,第五屆中美大學體育教育峰會在上海財經大學創業中心舉行,中國大體協主席、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Pac-12聯盟主席拉瑞·斯科特,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長麥可·克羅博士,阿里體育營運長餘星宇等來自教育界、體育界的嘉賓就體育的角色展開討論。
  • 中美教育差別到底有多大?
    這樣一位在中外教育屆深耕多年且成績斐然的著名教授,對中美教育、英語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陳春安教授用其在中國以及美國五十餘年的教學經歷,為家長們直觀的展示了中美教育的差異化及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少家長關注的英式發音與美式發音問題。中美教育的差異在哪裡?
  • 威斯康星州立大學與賽爾教育共促中美教育交流
    2011年12月6日,北京已經是深冬時節,空氣中的寒意卻影響不了中美雙方在教育領域開展交流合作的熱情。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東路賽爾大廈28層,從大洋彼岸遠道而來的威斯康星州立政府及教育界代表正與賽爾教育舉行一場隆重的籤約儀式。
  • 外交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互利共贏 光明磊落
    來源:央視原標題:外交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互利共贏 光明磊落在今天(1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攻擊中方「毒害」美高等教育等有關言論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蓬佩奧有關攻擊行為完全錯誤
  • 百年滄桑 中美教育從「單向輸出」到「雙向交流」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百年滄桑 中美教育從「單向輸出」到「雙向交流」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1909年,中國向美國派遣首批「庚款留美學生」50人。2011年1月,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透露,目前有12萬中國人在美留學。同時,美國來華學生也由零增至2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