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大學政治學系、拉脫維亞-中國學術交流中心講師西吉塔...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人文交流是各國間交流的基礎,教育和科技之間的交流又是其中很重要一個部分。拉脫維亞大學政治學系、拉脫維亞-中國學術交流中心講師西吉塔?施特魯伯加認為,對於中東歐國家而言,應該利用"一帶一路"以及17+1機制,抓住相關機會打造更高水平的教育,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

施特魯伯加認為,「17+1」模式的合作對於教育交流是一個更加廣泛的平臺,中東歐國家和中國可以在更加制度化的平臺上進行更加頻繁的互動和交流。一些制度化做法和倡議,也都是在「17+1」的模式之下進行和布局的。比如教育政策的對話等交流,顯示出各方有決心加深互相之間在科學教育方面的合作,而且期待更加透明的互信的交流,推動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我們也看到了有很多聯合科研項目的好方式,包括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合作,NGO和智囊團之間的合作。我們期待合作更加雙向並且密集。我們關注到,中國在本科生的出國生源方面是非常大的貢獻力量,他們可以選擇的中東歐國家也是非常豐富的,而且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施特魯伯加認為,邁出教育交流新步伐,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加深相互了解。為了能夠實現平衡和長期的戰略合作,中東歐各國與中國應該在語言文化、社會背景、思維觀念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進一步加深相互了解。二是制訂有效措施便利跨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教育管理和程序方面的巨大差異,阻礙了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和溝通。例如,在學位制度方面,應該制訂更多的舉措對歐盟和中國的法律進行講解。三是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戰略性部署。中東歐國家需要明確的政府支持和教育專項支持,需要與中國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交流和溝通,構建共同願景,以期長久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渠麗華)

相關焦點

  • 拉脫維亞裡加斯特拉迪什大學校史簡介
    該大學名稱中的Stradiņš(發音為[ˈstradiɲʃ])名稱應歸功於Stradiņš家族的成員,這些家族成員對拉脫維亞的社區和學術生活進程具有重大影響。裡加斯特拉迪什大學1950年,在拉脫維亞國立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裡加醫學院。
  • 拉脫維亞大學​留學招生簡章
    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化學家保羅·瓦爾登(Paul Walden)。1923年,該校經拉脫維亞大學(UniversitasLatviensis)的憲法批准,更名為現名。在1919年至1940年之間,拉脫維亞大學是拉脫維亞共和國的主要高等教育,科學和文化中心。
  • 拉脫維亞裡加技術大學校史簡介
    它位於拉脫維亞的裡加,以前被稱為裡加工業學院和裡加工業學院。歷史裡加工業學院(1862-1918)裡加理工學院成立於1862年,是俄羅斯帝國第一所理工學院。它提供農業,化學,工程,機械,貿易和建築學位,並提供德語教育。 除了四個技術學院(建築,工程,機械工程,化學),該理工學院還包括農業和商業學院。首批講師來自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匈牙利。教學語言為德語。
  • 通訊:中國企業在拉脫維亞的拓荒者——訪通宇通訊拉脫維亞有限公司
    新華社裡加4月13日電 通訊:中國企業在拉脫維亞的拓荒者——訪通宇通訊拉脫維亞有限公司新華社記者郭群 李德萍總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的通宇通訊是中國知名的天線生產商。作為在拉脫維亞創辦的第一家中資生產企業,通宇通訊拉脫維亞有限公司是中國企業在拉脫維亞的拓荒者,企業創辦3年多來取得不俗的業績。
  • 拉脫維亞國家概況
    畢業於漢堡大學法律學院並就職德國東歐問題研究所。歷任拉駐德國等大使、副總理兼司法部長、議員、歐洲人權法院法官。2019年5月29日當選拉新一任總統,7月8日宣誓就職。  總理:克裡什亞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男,1964年出生於美國。先後就讀於美國聖約翰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1994年移居拉脫維亞後長期從事經商活動。
  • 拉脫維亞裡加技術大學留學教育招生簡章
    裡加技術大學拉脫維亞裡加技術大學始建於1862年,是東歐最古老最著名的公立大學之一(,致力於培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建築方面的高級人才,擁有拉脫維亞最著名的工程與科技學院及專家教授。大學從1991年起開始教授英語課程。從建校起,裡加技術大學就是一所世界性高等學府,許多德國、波蘭、瑞典、俄羅斯的科學家都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拉脫維亞獨立後,為了符合歐盟關於教育、科研的標準,大學徹底改變了教育程序,現在裡加工業大學的學歷得到世界廣泛認可,大學還積極參與德國、英國、瑞典等國家合作的歐洲教育科研項目。
  • 拉脫維亞漢學家貝德高:「我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資料圖片拉脫維亞裡加一景。影像中國拉脫維亞漢學家、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拉方院長貝德高教授是一位經歷豐富的傳奇老人。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他熱愛教學,育人無數,是拉脫維亞漢語教學事業的奠基者;他潛心鑽研,編纂詞典,是漢語拉脫維亞語工具書出版的開拓者;他善思善斷,身體力行,是中拉建交的親歷者。
  • 「靈魂之聲」中國古典音樂會在拉脫維亞上演
    「靈魂之聲」中國古典音樂會在拉脫維亞上演 2015年05月14日 14:38   來源:新華網
  • 拉脫維亞概況(組圖)
    [與中國關係]#####24-#####  觀賞中國工藝品的拉脫維亞小學生1991年9月12日,拉脫維亞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992年1月4日,中國在拉設立大使館。同年1月29日,拉政府與臺灣當局籤署所謂「建立領事關係的聯合聲明」,拉方不顧中國的嚴正交涉,於2月上旬允許臺在裡加開設「總領事館」。中國政府被迫決定從拉撤出大使館。
  • 拉脫維亞陶格夫匹爾斯大學校史簡介
    陶格夫匹爾斯大學是在拉脫維亞,陶格夫匹爾斯一所公立大學,並在國內最大的地區性大學。它已成為拉脫維亞東部最大的公共教育機構,並且是歐洲大學協會和歐盟小成員國大學協會 EU²S²的成員。 陶格夫匹爾斯醫學院(lv)於2018年3月1日作為自治機構併入大學。該學院提供護理,醫療,社會護理和社會康複方面的教育。
  • 拉脫維亞漢學家貝德高新書發布會在裡加舉行
    12月18日,在拉脫維亞裡加的拉脫維亞大學禮堂, 《我的中國故事》作者、拉脫維亞漢學家貝德高教授(左)向來賓贈書。新華社記者 郭群 攝   新華社裡加12月18日電(記者郭群 李德萍)由拉脫維亞漢學家貝德高教授撰寫的《我的中國故事》一書拉文版發布會18日在拉脫維亞大學大禮堂舉行,拉政府官員、學界代表、高校師生等百餘人出席活動。
  • 拉脫維亞漢語師生歡天喜地鬧元宵
    新華社裡加2月11日電  通訊:拉脫維亞漢語師生歡天喜地鬧元宵  新華社記者郭群 李德萍  踢毽子、夾紅棗、猜漢字……11日,拉脫維亞大學禮堂裡加油、叫好聲不斷,來自拉脫維亞全國15個漢語教學點的100多名師生正在這裡歡天喜地鬧元宵。
  • 拉脫維亞生命科學與技術大學校史簡介
    生命科學和技術拉脫維亞大學以前,農業拉脫維亞大學是拉脫維亞,葉爾加瓦一所大學,專門從事農業科技歷史該大學最初是裡加工業學院的農業系,1863年成立,1919年成為拉脫維亞大學的農業系。它於1939年成為獨立機構,在Jelgava Palace成立為農業學院時,為此進行了翻新。1990年更名為拉脫維亞農業大學,並於2018年3月6日更名為拉脫維亞生命科學與技術大學。
  • 拉脫維亞在哪裡?移民拉脫維亞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個國家
    拉脫維亞位於歐洲大陸,佔地62,249平方公裡,水域2,340平方公裡,是世界第125大國家,總面積64,589平方公裡。拉脫維亞在哪裡?具體位置是什麼地方?移民拉脫維亞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個國家。
  • 那個叫「碧海」的拉脫維亞姑娘 已是寧波人的媳婦
    拉脫維亞姑娘碧海。  在2015年的首屆中東歐博覽會上,還在寧波大學攻讀MBA的拉脫維亞姑娘Helena以一口流利的漢語,被選中為拉脫維亞形象代表。  來到寧波大學後,碧海成了不折不扣的「活動積極分子」:她曾和一些國際學生去北侖九峰山做環境保護志願者,還參加過「夢行浙江」外國留學生才藝表演。後來,她喜歡上了中國的國畫和旗袍,還成了「世界華人旗袍總會寧波分會」的成員。  充實的學生生活也將迎來畢業的考驗:碧海的不少外籍同學,畢業後選擇了返回家鄉。而碧海想繼續留在中國。
  • 拉脫維亞旅遊簡介
    (三)籤證  拉脫維亞於2004年加入歐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協定。籤證分為個人和團體籤證,包括一次、兩次或多次的過境籤證、短期籤證和長期籤證。  (四)交通  拉脫維亞和中國尚未開通直航,但裡加機場有航班直達莫斯科、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華沙、法蘭克福等歐洲各大城市。
  • 特寫:中國夢·我的夢——記拉脫維亞"漢語橋"比賽
    我愛中國、我愛中國人!」拉脫維亞姑娘安內亞在「漢語橋」比賽上努力用漢語描述她的中國夢。   拉脫維亞「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預選賽25日在拉脫維亞大學小禮堂舉行,比賽主題為「夢想點亮未來」。   70歲的瑪格麗特是這次「漢語橋」比賽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參賽者,她也講述了自己的中國夢。   「我來自葉爾加瓦市,是一名退休人員。
  • 「北方巴黎」——拉脫維亞經濟到底多發達?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制國家,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國家結構形式也都採用單一制,如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韓國、西班牙、朝鮮等都是單一制國家。拉脫維亞原來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獨立。2004年5月1日,拉脫維亞正式加入歐盟。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約成員國,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成員國。
  • 拉脫維亞大學孔院外方院長:當地漢語教學點增至9個
    :拉脫維亞漢語教學點增至9個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姚瑤 實習生/黃倩欣 通訊員/李宇紅 楊柳青)「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歡迎你們!」近日,華南師範大學(下稱「華師」)與拉脫維亞大學合作共建的孔子學院在華師招募了新一批學生志願者,他們將在2018年暑假將飛赴拉脫維亞教授中文和中國文化。  志願者見面會上,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貝德高,這位79歲的老人一開口,標準的中文引得學生們非常驚訝。原來,貝德高是拉脫維亞首批駐華外交官、拉脫維亞第一批漢學家,曾擔任新華社記者,深入了解中國農業、醫學、經濟和民生等方面。
  • 通訊:漢語熱促民心通——拉脫維亞幾代漢學人的故事
    臺上一位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鑠的老人引人注目,他便是拉脫維亞大學孔子學院拉方院長、致力於對華友好事業長達半個世紀的彼得裡斯·貝德高教授。  說起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訪問拉脫維亞,貝德高激動不已。他高興地向大家宣布,由他編纂、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精選漢拉拉漢詞典》已經完成印刷並面世,「我希望把這本詞典親自送給李克強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