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一點關愛,這樣孩子才能親近你,那些對孩子冷淡、不耐煩的父母,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大多孤僻自卑。
在孩子小的時候更需要的是陪伴,有的父母會陪孩子一起睡覺;而有些父母下班回家晚,會讓老人陪孩子睡覺;還有的孩子很早就自己睡了。
但大家知道嗎,不同人陪孩子睡覺,對他們的性格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你家屬於哪一種?此外,孩子多大就要分床睡,父母又該如何讓孩子自己睡呢?
不同家庭人員陪睡,會給孩子性格帶來這些影響
1. 自己睡覺
孩子很小的時候其實更需要的是關心和陪伴,如果此時他們只能自己睡覺,會無形中讓他們認為自己不受到重視,他們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所以不容易和父母親近。從而產生距離感,長大以後也很難和父母和諧的相處。
2. 父母陪睡
由父母陪睡的孩子更能感覺到父母的關愛,從而在心理上更依賴父母。他們的安全感更強,跟父母的關係更好,長大後也不會出現自卑的性格。不過父母也不能一直陪孩子睡覺,到了一定年齡,還是要跟孩子分床睡,不然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
3. 老人陪睡
有些家長沒有時間,只能讓家裡的老人陪伴孩子睡覺,而且老人們往往比新手父母更有經驗去處理一些常見的問題。
可是老人有時候比較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總是毫不猶豫地滿足,這就容易讓孩子被寵壞,以後太過於自我,不容易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
孩子多大需要分房睡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有一個依戀父母過渡到獨立的狀態,父母和孩子分開睡就是一個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的方式。
在孩子一歲之前最好都是有家庭成員陪著睡,在1到3歲之間,家長依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就可以開始讓孩子慢慢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了。
父母如何讓孩子更快適應分房睡?
1. 給孩子一個玩偶陪伴
很多孩子喜歡在床頭放一個玩偶,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寄託。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玩偶會陪伴著他們睡覺,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孩子內心的恐懼,孩子可以睡得更安心。
這款安撫玩偶就很適合陪伴孩子睡覺,白天可以給孩子唱兒歌,互動遊戲,晚上又能安撫哄睡,功能非常多樣,我家孩子每天睡覺都要抱著它呢。
2. 睡前跟孩子交流、互動
在孩子入睡前,父母最好要跟孩子多一些互動。比如說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跟孩子聊一聊天……在孩子有了困意或者已經入睡以後再離開房間,不少西方國家的父母都會在睡前給孩子一個親吻,對孩子說一句我愛你,一些比較開明的家長也可以效仿西方父母的做法,建立睡前儀式,用行動來為孩子加油打氣。
總的來說,年齡小的寶寶最好有大人陪著一起睡,如果家長實在沒時間,老人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法,不能什麼都依著孩子。不過等寶寶到3歲左右時,家長就要培養他們獨自睡覺的能力了,不然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