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以後難以融入社會?那可能是你沒找對方法

2020-12-14 逆風翻盤的人生

偏癱以後,走路畫圈,手臂挎籃,在外人看來總是奇怪的,所以偏癱人群上街總會被迫承受異樣的眼光,而且因為身體原因,也很難融入社會和集體,但是想要重新回歸生活,就必須要融入社會。

由於偏癱群體的特殊性,所以融入社會比較的艱難,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就是改變自己的外形條件,比如嘴角歪斜、手腳不協調等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鍛鍊,凡事多去進行嘗試,不要覺得害怕,慢慢的實現生活自理。

而走路等問題,除了行走訓練以外,還要學會使用康復器械,如今的康復器械比較多,昂貴的比如助行機器人,便宜的比如斜板,這都是幫助行走的道具,但是利用率比較高的還是足託,因為足託可以穿戴出門,可以說是一件隨身物品。

既然足託的使用率比較高,那麼足託的選擇就很重要,起決定性的因素不在於價格,也不在於材質更不在於評價,而應該在於試穿,因為你只有穿了才知道,這個足託是否適合你,它是不是真的能對你起到一定的幫助。

謝哥曾經也是偏癱的一員,在尋找足託的路上,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去到一個足託的生產廠家,選擇了一款可以單手穿戴的足託,試穿之後發現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本來走路畫圈,穿上足託之後立刻消失了,本來存在的足下垂和足內翻也變得不那麼明顯了,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走路穩了,再也不是當初那種晃晃悠悠的感覺了。

在找到合適的足託以後,謝哥可以說是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借著足託的幫助,他找到了一份房地產中介的工作,雖然需要帶著客戶爬樓梯看房子,但穿著足託的他照樣走得十分順暢,崎嶇山路或者軟軟的沙灘都沒有問題,所以謝哥現在不僅恢復了社會生活能力,而且變得非常的自信,走在路上也敢和人打招呼,再也不是當初低頭走路生怕別人注意到自己的可憐人了。

相關焦點

  • 偏癱以後心態不好,我應該怎麼調節?
    前言:偏癱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並不能完全治癒,而是需要經過漫長的康復,才能恢復到和正常人差不多的水平,在這漫長的康復階段,很多人難以調整自己的心態,所以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些病人情緒不穩定,病前病後的性格出現巨大反差,這到底應該怎麼調節呢?
  • 偏癱以後如何快速找到工作?抓住這一點很簡單
    小王自從偏癱以後,整個人就變得非常焦迫,因為他之前是家裡唯一的頂梁柱,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個年邁無力的母親,這都是他必須要扛起的擔子,看著自己倒下以後,妻子日益忙碌漸漸消瘦的身形,他只能一遍遍提醒自己,你得趕緊站起來、動起來、重新把擔子挑起來。
  • 偏癱以後的人生何去何從?只要做對了選擇,你可以「為所欲為」
    偏癱以後,可以做的事情就變得十分單一,因為康復是需要堅持一輩子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生的選擇也變得單一了,因為康復的結果直接決定我們的選擇,康復得不好,就只能承受病痛或者苦難的折磨,可如果康復得很好,那你甚至可以「為所欲為」。
  • Skype教你如何輕鬆融入美國社會
    在美國伊利諾州讀大學的某位同學說,他在美國讀大學的感覺跟沒離開中國一樣。住宿的室友是中國學生,上課周圍坐的是中國學生,不管吃飯、健身等等遇到的幾乎全是中國學生,這樣談何留學呢?中國留學生們的最大弊病:喜歡扎堆,難以融入到美國文化中!有許多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們雖然交了住宿費用,但是依然會出去租房住,這就很不利於學生融入到學校環境中。
  • 偏癱後錯過六個月的最佳康復期還有必要做康復嗎?
    對於偏癱患者而言,偏癱後的六個月內是身體最佳恢復期,但是有些人難免會問,「如果錯過了這六個月的康復期,那之後還有必要做康復嗎?」 我們知道,康復治療對於偏癱的後期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 6年前中風偏癱,他又能走了
    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就診時,在不輕言放棄的醫生團隊的精準治療下,薩叔和他的家人們重新燃起希望之光……6年前的中風,他以為再也無法站起來那是2014年的冬季,退休在家的薩叔突然感到左側手腳乏力,無法行動,言語模糊,小便失禁。
  • 孩子難以融入集體,家長該怎麼辦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讓孩子邀請同學、朋友來到家中一起玩呢?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跟學校的同學加深友情,更好相處。如果孩子在學校無法跟同學友好的相處,將會影響孩子融入集體生活,進而也會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日漸焦慮和不安。
  • 偏癱急性期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偏癱是由於腦部疾患如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等導致的、以一側肢體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症候群。其中腦卒中導致的偏癱最為常見。① 偏癱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間出現難以適應的一側肢體的癱瘓,長年習慣的平衡、對稱性的運動感覺遭到了破壞,因此,患者從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均陷入了極端困難的狀態。
  • 中風引起偏癱有哪些症狀?要怎麼治療康復?一文說清
    2、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的症狀,在初期並不明顯,但到了後期會越來越嚴重,大部分人可能無法將噁心嘔吐和偏癱聯想到一起,其實噁心嘔吐就是偏癱後的常見症狀。在病症發展的後期,這種症狀的影響非常巨大,患者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 中風偏癱後的康復雷區
    最近各大醫院接診了許多中風偏癱的病人,當然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也不例外,但是其中有大部分病人都遇到了中風偏癱後,不知道怎樣康復、什麼時間開始康復訓練等問題,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偏癱之後的康復雷區有那些。
  • 35歲以後找工作是不是沒人要了?那還能做什麼,怎樣提前做好規劃
    最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35歲以後就找不到工作啦,人到中年沒人要」是真的嗎?阿胖只能說不全對,有一部分人35歲之後確實找不到工作,沒人要了,有一部分人哪怕到了40歲,還有人搶著要。本想著可以好好休息了,結果還沒2天,就有獵頭來找她工作,提供的公司也是非常不錯的,在他們當地算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待遇自然不用說,但她給拒絕了,因為她想先休息一段時間,沒想到那個公司竟然願意等她休息好,再來。
  • 腔隙性腦梗死以後會偏癱嗎?醫生告訴您:腔梗和腦梗的區別
    上周有個朋友做了一個腦CT提示腔隙性腦梗死,趕緊給我打電話,問:別人腦梗死都會偏癱、失語、本身不遂等等症狀。可是他現在沒有任何不舒服,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偏癱了? 我告訴他:並不是每個腦梗死都有症狀,且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梗死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如果現在不重視,說不定以後真的會加重。
  • 泰安兩大學生免費護理半年後,偏癱老大爺站起來了
    對於大學生,我們都比較熟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學歷越來越看重,讓很多家長拼盡全力的讓孩子上大學,希望以後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這兩名大學生和老人結緣還要從一次晚歸說起,當時班長王帥之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針灸刮痧到時回學校晚點了,被宿舍管理員發現案例詢問具體情況,沒想到此次晚點,讓李大爺和這兩位大學生結下了很深的情結。宿管員了解情況後,趕忙詢問王帥之「你們還會針灸刮痧?是免費的不?」
  • 在融入美國文化的路上,很多人可能都走錯了方向
    從踏上美國的那一刻開始,如何融入美國社會就成了每個留學黨都無法迴避的問題。然而,面對巨大的文化和習慣上的差異,我們究竟該怎樣定位自己,怎樣立足?看著練了整整初中三年的軟筆書法,說著被聯合國譽為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想著每次去南灣嘗盡川菜湘菜火鍋的大快朵頤,我不得不屢屢掙扎在接受了中國傳統教育十八年的自己,如何去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的問題中。像會三腳貓功夫的潛水愛好者,既上不來,又下不去。頑抗的用盡了各種狗刨可能的姿勢,卻陷在不深不淺的位置,把自己憋了個半死。我開始認真考慮「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文化」的意義。
  • 偏癱老人與三隻小狗相依為命,同吃同睡,還幫主人穿衣服
    10年前因患上半身不遂(偏癱)的老人趙建國因為沒人照顧,加上喪失了語音功能,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先後買了一雌(豆豆)一雄(龍龍)兩隻貴賓犬,並有了它們的後代(嬌嬌),打那以後,趙建國不僅不再孤獨和寂寞,還逐漸恢復了語音功能
  • 卻找不到源頭,其實那是你的馬桶沒裝好
    卻找不到源頭,其實那是你的馬桶沒裝好現在人們特別在乎家裡裝修質量問題,而且現在大多數的人也特別的追求生活品質,因為現在社會時代都在不斷的發展,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大家的思想也都在變得更加潮流,所以說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新家在裝修的時候能夠特別的完美,在以後的入住上能夠特別的舒服。可是我們家房子在裝修以後。
  • 你了解嗎,公安消防部門發生重大改革了,網友:那以後有火情找誰
    讓部分群眾難以辨識。讓兄弟部隊經常搞錯。所以國家最近決定改變這一狀況,請看新聞:近日相關部門發布公告稱:根據《機構改革方案》,我國的公安部消防部隊和武警林業部隊退出現役,組建規劃為緊急處理部門,並且建立國家管理的消防搶險隊伍。從今年10月中旬開始實施,在新的服裝發放之前,統一著武警官兵的作訓服,並為了明確身份在服裝上配有身份標識牌。
  • 那可能是你的方法沒有找到
    可是誰又能夠想到當時在吃的時候的確會感到很開心,卻沒有想到在以後的生活中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夠讓自己擁有曾經苗條的身材。隨著體重的不斷增加,有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的懊悔,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因為貪吃,會讓自己的體重增加這麼多。當你發現自己變胖之後,才注意到原來瘦是這麼美,可是這個時候卻已經為時已晚,而你已經屬於胖子類型。
  • 那是你沒找對方法,電飯煲做的饅頭白白胖胖好吃
    那是你沒找對方法,電飯煲做的饅頭白白胖胖好吃自從沒有讀書以後,小編是沒有時間在家裡做上一頓豐富的早餐。,但是從小家長都教育我,早餐很重要,每天的早餐是一定要吃好的,所以早餐只能去街上買。為了省時間都是買些包子油條饅頭什麼的。
  • 找不著調,找不著北,科學家說這可能是一回事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張旻璐 朱心宇最近,騰訊獨播的選秀節目《創造101》引發滔天的口水戰,就算你一集也沒看過,肯定也被朋友和網絡強行灌輸了無數觀點。其中,選手楊超越的實力,是個絕對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