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自祝融氏
[尋宗探源]
1.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的後裔,以國為氏。據《說文通訓定聲》、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等載,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祝融的後裔分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八姓,史稱「祝融八姓」。周時,有妘姓子孫匡正被封在羅水畔的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建立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羅」為氏,史稱羅氏正宗。此支羅氏,至今已傳承了2700多年。
2.出自賜姓。隋、唐,明時有賜姓羅者。
3.出自改姓或少數民族固有姓氏。據《魏書·官氏志》、 《通志·氏族略》、《賴氏族譜》等載,春秋戰國時,賴氏族人有被楚靈王所害,改姓羅、傅者;魏晉南北朝時,北魏漢化,鮮卑族複姓破多羅氏,叱羅氏皆集體改單姓羅;唐朝西域有突厥人進人中原,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後簡為羅姓;另進入中國的天竺人、曹國人等,也以羅為姓;清代滿洲八旗姓薩各達氏、羅佳氏、鄂穆綽氏、愛新覺羅氏等氏族的全部或部分改姓羅;今苗、布依、彝、土家等民族及臺灣土著人(高山族)中均有羅姓。
[郡望堂號]
郡望
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漢時置郡。
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秦時置郡。
堂號:尊堯堂,豫章堂。宋朝時,大儒程頤,程顥的再傳弟子羅山彥,遵從老師的教誨,隱居傳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人社「豫章先生」,因有此二堂號。
[宗族特徵]
歷代羅姓人均具有鮮明開放的性格,善於探索求知。羅姓是名民族融合發展的姓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也是一些少數民族中的大姓。羅姓族人熱衷於研修家譜,從而使羅姓家譜嚴謹、完整,各支羅姓人的字行輩分排列有序。
[名人薈萃]
羅靖:宋代著名學者之一,長於二程理學,被後人尊稱為「四先生」之一。
羅貫中:太原(今屬山西)人,元末明初傑出的小說家。相傳一生著有「十七史」演義,其代表作《三國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重要的裡程碑。
羅士琳:甘泉(今屬江蘇)人,清代著名數學家。早年精通天文數算,遂以天文生人欽天監推算天曆,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遺》、《四元玉鑑細草》、《增廣新術》等一大批著作。
[繁衍變遷]
羅姓起源於今湖北宜城縣。 春秋戰國時期,羅國為楚國所滅,羅姓人便逐漸由原聚集地向南遷移,周末時遷至今湖南長沙。三國內晉南北朝時,羅姓族人大舉南遷,至今江西,廣東,福建等省,成為南方一大姓氏。唐宋時,羅姓發展進人鼎盛期。元明清時,羅姓人迫於戰亂又一次遷徙,並通過各民族間的融合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且成為一些少數民族的重要姓氏。羅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姓氏,總人口約有1000多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81%
作者:百家姓大典 校稿:遊金地
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