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守弱學》譯文, 教你大智若愚, 智慧一生

2021-02-07 百家學問

           


千古奇書《守弱學》,只讀一遍,受益一生

千古奇書《守弱學》大智若愚,只讀一遍,受益一生

千古奇書《守弱學》,實為恆強術,讀其一次,受益一生。

這篇三國末期,魏晉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者,杜預所著的《守弱學》,實為人生中很受用的韜略,有緣者讀之,藏之,解之。

敬強篇卷一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強者為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非敬,愛己矣。

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

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

【解讀】

           


世上本來就有強弱之分,弱肉強食是這個世界的秩序。沒他強的時候不要去激怒強的,學會去敬重他,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生存的第一準則,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怕死,而怕一些陳規陋習,不要時刻當君子。小人可以欺瞞上天,躲避實際的災禍,這是需要把握的。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總是寵辱不驚。

由弱致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是必須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以所有人的思維模式產生的行為綜合碰撞產生的。

看不慣的事情,不要多管,咱們要賺錢。

重點在於理解客觀事實,我們要安心做事,才能變強。

而變強不是一下就真正變強了,需要一個過程。讓自己變強,變強了才能賺到錢。

保愚篇卷二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愚以愚勝,愚有餘則逮。

智或難為,愚則克之,得無人者皆愚乎?

           


上不忌愚,忌異志也。下不容詐,容有誠也。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聰而上昏,運必盡。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解讀】

人不知道的事情多了。知道是好事,不知道無所謂。

聰明人用聰明的方法取勝,笨蛋用笨蛋的方法取勝。

再聰明的方法也可能失敗,再笨蛋的方法也能夠獲得成功,最重要是找對方法。

不要向他人展示出你的不忠誠,不要去包容那些背後使手段,不誠信的人。

聰明人和笨人本質上沒有多大差別。

做事目標方向正確而自己再笨蛋,很大可能都能安然度過。

做事情再努力做的再好目標是錯的,都會走向終結。

另外,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小心說自己愚笨的人。

安貧篇卷三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困有心賊,抑之無恙。不惡窘者,知天也。

惰以致貧,羞也。廉以不富,榮也。蹇以無貨,嗟也。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達無直友,難存管鮑。

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解讀】

在自己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不要去直接挑戰比自己強大的力量。

困境容易催生邪念,想辦法遏止它才沒有禍患,不憎恨當下的窘迫,就是一個大的進步。

懶惰導致貧窮,應該羞愧;清廉而不富裕,是一種光榮;有才能但是不會買賣,不會輸出和交換價值,可惜。

富貴之家多有不肖之子孫,貧寒之家常出高官顯貴。而在今天這個高度的文明社會,富貴之家對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的佔有,貧寒家庭現在已經很難出現高官顯貴了。我們要努力在自己這一代強大起來。

           


而發達的人難有直率的朋友,難以存在過硬的感情。

不失去仁愛終究會富有,這來自於上天(你的積累)的酬報。這份仁愛講究的就是吸引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為你付出價值,你就會收到更大的成功。

不訴說苦楚終究會興盛,這源自於人們的敬愛。這話的意思是把痛苦壓在心底,沒有自信的人是做不到的,關鍵是說了沒用;挺直腰杆面對挑戰,最需要一種樂觀精神。

自強先要自立,在任何時候都要做一條硬漢。

抑尊篇卷四

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

不罪於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至善無跡,然惠存也。

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解讀】

位置高的未必是強者,並不是都是相對應的。

現在佔優勢的人一定有弱點,不一定能長久,要善於利用。

顯現弱小可以愚弄強者。

尊奉強者可以損害他,用這個方法能促其出現認知的錯誤。

抓住強者弱點的弱者同樣能取得勝利。

           


無休止的恭維和讚頌,是腐蝕強者的利器,要對人不吝讚美,要小心人對自己的讚美。讚美除了聽著舒服,還有其他作用嗎?除非他向人傳播對你的讚美。

最高貴的人即使沒有威儀,但他能讓人心悅誠服。所以你強大了不需要威嚴,反而需要更多的仁慈,因為你已經在背後給了別人足夠大的壓力。

守卑篇卷五

人卑莫僭,羸馬勿馳。草木同衰,威存其榮。

君不正臣譎,君之過也。上無私下讜,上之功也。功過由人,尊卑守序。

卑不弄權,輕焉。寵不樹敵,絕焉。陋不論道,暴焉。

堪親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恃之者必成矣。

【解讀】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號行事,瘦弱的馬不要拼命奔跑。這是教你不要做那些容易讓自己露餡的事情。

無論尊卑貴賤,人生都是極短暫的。和生命的意義相比,人們實在不該為自己的卑微而煩惱,小人物同樣可以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拋棄自卑則是成功者的首要前提。

君子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詐他,這是君主的過錯。我們不要去挑戰法律,我們要學會理解法律,運用法律,即使行政錯了,也要學會迂迴。

上司沒有私心才能使下屬對他直言,這是上司的功德。

功過是由人來爭取的,尊卑是靠秩序來維護,要讀懂秩序。秩序是維護穩定的,不是維護公平的。

卑微的人不會玩弄權力,因此人們輕視他,他除了卑微什麼都沒有了。

受寵信的人不要樹立強敵,這是一條絕路,所以不要過度的炫耀。

知識淺薄的人不要談論大道,因為這會顯露自己的無知,要學會隱藏。

可以親近的不是達官貴人,遠離他們能免遭羞辱。而要接近,就要讓自己顯貴,讓人覺得自己有利用價值,去嘗試,承受羞辱其實不可怕。

堅守氣節的卑微者是最可敬的,是最有骨氣的,他們經受住了風雨的考驗,不屈不撓,任何難題也不會難倒他們。我們要自強,這樣才能成功。

示缺篇卷六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求人休言吾能。悅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奪其功。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不測之人,高士也。

內不避害,害止於內焉。外不就禍,禍拒於外哉。

【解讀】

有缺陷是世界的本相,這就決定了追求完美不僅不智,而且不會成功。

求助他人不要說自己很有才能。當然也不要低聲下氣。

使上司高興要故意顯示自己的表面不足,能讓他卸下防備。

管理下屬不能奪取他們的功勞,要與他們一起分享。

君子一言顯現他和短處,不顯現他的長處。太耿直沒有好處。

小人使用他的聰慧,不使用他的笨拙。你要如此,也要利用如此。

看不清的人,才是最需要小心的。

對內不迴避害處,害處便會在內部得到解決了。

對外不接近禍亂,禍亂就會被阻擋在外面了。這也是我說為什麼不低三下四求人的主旨。因為低三下四你可能就會成為被禍亂的目標。

忍辱篇卷七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君子不怨人,怨天也。

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鑑焉。強而無仁,天辱之。

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滅人,滅於縱怒。

大辱加於智者,寡焉。大難止於忍者,息焉。

【解讀】

最大的恥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傷害。所以不要自我設限。

最大的忍讓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諒自己。

君子不怨恨小人,要怨恨自己的思維方式。

不要局限於什麼君子和小人,這是本書應該進步的。

弱者不能振作,人們會侮辱他。所以要強起來。

有智慧的人常常要承受大的侮辱,因為能理解他們的人很少。

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過大的災難,因為他們使敵手缺失進攻的快感,而停止進攻。

恕人篇卷八

天威貴德,非罰也。人望貴量,非顯也。

恕人恕己,愈蹙愈為。君子可恕,其心善焉。

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

富而憐貧,莫損其富。貧而助人,堪脫其貧。

人不恕吾,非人過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解讀】

上天的威嚴以仁德為貴,而不是懲罰。我們若是領導也要這樣。

人的聲望以器量為貴,而不是名聲顯赫。這樣忠心於你的人會多。

寬恕他人就是寬恕自己,形勢越是困難越是要這樣做。不然你也沒辦法。

君子可以寬恕,因為他們心地善良。但不要隨隨便便當君子。

小人可以寬恕,因為他們很危險。要不就斬草除根,要不就小心防備。

不能寬恕的只是具體事情。處理事情一定要有結果。

富人憐惜窮人,不要去損害他們的富有。要利用和藉助。

窮人幫助他人,可使他擺脫貧窮。遇到這種要提攜,自己也要這樣。

他人不寬恕自己,不是他人的過錯。不要去糾纏什麼。

自己不寬恕他人,是自己的罪過。寬不寬恕,有意義嗎?

弱勝篇卷九

名弱者,實大用也。致勝者,未必優也。

弱而人憐,憐則助。劣而人恕,恕則幸。庸而人納,納則遇。

以賤為恥,其人方奮。以拙為憾,其人乃進。

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賢以義勝,義不容惡也。忠以誠歸,誠不輸奸也。

【解讀】

被人稱為弱處的東西,實際上是有大的用處的。要抓住敵人的弱點利用。

能導致勝利的東西,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表面優勢。而要找到左右勝負的關鍵。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強大的助力。要注意利用好同情之心。

處於劣勢者人們會寬恕他,寬恕就是難得的幸運。上卷有對應的意思。

顯示平庸給人,人就不會防備他,甚至接納,這就是就是難逢的機遇。

把地位低下視為恥辱,人們才能奮發有為。就是這個道理。

把自己的不足視為遺憾,人們才能不斷進取。你懂了嗎?

沒有依靠的人會自我圖強,這是形勢逼迫的結果。不要過度去依靠別人,這樣會桎梏你的成長。(文圖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千古奇書《古文觀止》是文言文的高境界,堪稱現實生活指南
    千古奇書《古文觀止》是文言文的最高境界,堪稱現實生活指南在過去的裡,無數的作家和名人為幾代人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經典作品。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哪一個更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奇書,每一部都是千古經典,都是智慧結晶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 千古奇書《窮通寶鑑》,八字象法千古奇書
    但會「易」的,你肯定會算命理,至少當你想學命理時,會學的很快。子平八字,其實還是屬於「術數」,是「易」的表層,主要是應用領域,也就是說一定要實踐為主,你可能大字都不識幾個,但你算的準,在別人看來,你就是易學高手。反之,你講起理論來,一套一套的,結果真算起來,都不中,這就尷尬了,即使你的理論確實是正確的,但不好意思,大家不信啊。
  • 千古奇書《古文觀止》,是文言文最高水平,堪稱真正的人生指南
    千古奇書《古文觀止》,是文言文最高水平,堪稱真正的人生指南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的文人墨客,名人大家,給後代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經典作品。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大師巴金,在回顧自己一生的創作道路時,多次坦誠地說:《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實在是終身難忘之啟蒙導師。他在《談我的散文》中說:我後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係。像《桃花源記》《赤壁賦》等文章。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 人一生必讀的25部經典,你看過幾部?
    推薦一套人生必讀的國學智慧書,性價比超高。一部經典才11元多人一生必讀的25部經典超高性價比藏書這套書幾乎涵蓋人生一定要讀的經典著作。包含哪幾本?它包藏權謀心計,像一柄尖刀直剜人性最深處的弱點,「千古禁書」《鬼谷子》。
  •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有感,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並不是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成功,也並不是努力的人會成功,那到底是哪種人最有可能成功呢?如果你努力觀察社會,你會發現,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懂得社會潛規則,懂得人性,會將人性的弱點發揮到極致的人!
  • 千古奇書《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行了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人,有好有壞,有真心有假意,但更多情況是,人們往往深陷算計之中而不自知,識人不清,看人不明,因此也容易吃很多虧。所以我們需要去提高自己的識人辨人的能力,避免遠君子而親小人。而若是想鑽研人心,這裡就有一本千古奇書——《羅織經》。它是唐代酷吏來俊臣和其黨羽一同編著的,他深入剖析了人性中的種種惡與弱點,專門是用來製造冤假錯案。書裡的三句話揭露了世俗的險惡,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三點就夠了。
  • 3位神秘高人,留下「奇書、神書、天書」各一本,分別是指什麼?
    歷史也回不到昨天,但對於他們的事跡,史書也是有著明確記載,包括其智慧也是後人所不能及的。為了證明他們獨特魅力,我特意選擇了三本書籍,分別被稱為「奇書」、「神書」和「天書。」《推背圖》在當今社會中,「未來」兩個字成為人們繞不開的話題。
  • 千古奇書《金瓶梅》中的5句俗語,本意令人害臊,如今卻育人無數
    有人奉它為千古奇書,有人卻認為它是汙穢書籍,在人們的印象中,《金瓶梅》這本書充滿著害臊、令人面紅耳赤的場景,然而它卻又被認為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這本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書籍,究竟是好是壞?如今仍然褒貶不一。
  • 千古奇書《剪燈新話》
    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                                                         中國一本千古奇書,國人認為它「淫穢」,日本卻奉為房中啟蒙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特別封建保守的國家,上到國家政策,下到民眾思想,
  • 400年前的處世奇書,僅在皇宮傳閱:它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戳心
    曾國藩深諳處世之道,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後人卻無法繞過他來學習官場智慧。曾國藩的文武謀略,機智機智,都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本書收集歷代智慧故事1238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它匯集了各種智慧。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慧解決問題、戰勝敵人的奇書。置身於當今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如魚得水,混跡名利場卻片葉不沾身就一定要時刻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嗅覺。
  • 扶不起的阿鬥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帶你了解大智若愚的劉禪
    扶不起的阿鬥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帶你了解大智若愚的劉禪說到劉禪,大多數人會想到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劉禪也成了對一事無成的庸人的代表性人物,成為歷史名人中扶不起的典型,劉禪聽信讒言這時司馬昭突然對劉禪發問:「你想念蜀地嗎」,誰知阿鬥說到:「此間樂,不思蜀。」這件事使劉禪成了千古笑柄甚至於罵柄,許多人士指責劉禪的不成器。但是,就這麼不成器的人,在當時年代,竟安穩度過了一生。因為不「不思蜀」這件事還有下文,沒過不久,司馬昭又問劉禪,想念蜀地嗎?
  • 千古奇書《鬱離子》:七句天機之言,洞悉天下古今至理!
    此書深刻反映出劉伯溫的政治主張、哲學思想、以及其深厚的文學功力及其淵博的學識,《鬱離子》是一本寓言體散文著作,寓意深刻令人拍案叫絕,是一代奇人劉伯溫具體思想的體現和主張表達,是一本不世奇書不朽名作,本文查引七句妙語金言與君品評,忘得所悟。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鬱離子·小人猶膏》釋義:小人在沒有得到重視和重用的時候,總是表現的唯唯諾諾垂頭喪氣。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共10部28卷800餘節。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裡面蘊含的詩句以及所闡述的道理,你一旦看懂了,將會使你終身受用。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
  • 中國有3本奇書,在世界各國被大力研究,至今尚未參透奧秘
    歷史不能回到昨天,但對於他們的事跡,史書上也有清晰的記載,其中包括他們的智慧是後人無法企及的。為了證明它們的獨特魅力,我特意挑選了三本書,分別是「奇書」、「神書」和「天書」《山海經》第一部是《山海經》。這是一本奇怪的書,記錄了各種大小的珍稀動物。這本書的作者不詳。寫於戰國晚期至漢初。
  • 「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3種人韜光養晦,不露鋒芒,你是這樣嗎
    「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3種人韜光養晦,不露鋒芒,你是這樣嗎?低層次的人是不會理解「大智若愚」這個詞的,甚至還會有很多誤解。大智若愚,「若愚」只是一種表象,不是缺心眼,不是裝瘋賣傻,也不是裝腔作勢,更不是故作深沉,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學問、大智慧。
  • 3位神秘高人,留下一本「奇書」,一本「神書」,一本「天書」
    為了紀念他們,他們寫了三部畢生所學的著作,分別被人稱為是《奇書》、《神書》、《天書》。一是鬼谷子·捭闔策鬼谷子,真名王詡。因此,鬼谷子的《捭闔策》被稱為千古奇書。二是李耳·道德經李耳是周代晚期的人物,比鬼谷子早了300多年。李耳被後人稱為「老子」。至於他為什麼被稱為「老子」,大概有兩種傳說。首先,李耳出生時,頭髮和頭髮都是白色的,所以他的綽號叫老子。二是李二的真姓是「老」。為了表達他的敬意,他被稱為「老子」。
  • 千古奇書《羅織經》
    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為何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 武則天稱帝以後,仍然保持著強烈的防範心理,酷吏政治在武周初期以更大規模迅速發展,甚至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 中宗復位後,在神龍元年(705年)三月八日的詔書中,開列了一張二十七人的酷吏名單。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一氣呵成這首流傳千古的詩,而馬還沒有跑了一百步。曹丕看到三弟曹植竟然在百步內做出這足以流傳千古的四十言詩,認為是天意,只能放棄除掉曹植的打算。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正因為曹植的智慧,才免去了自己哥哥的殺意,能安然生存下去。所以說,智慧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