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
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共10部28卷800餘節。全書可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捷智」、「術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等十大部和「見大」、「知微」、「得情」、「威克」、「委蛇」、「辯才」、「靈變」、「賢哲」、「不戰」等二十八卷。
《智囊全集》是馮夢龍以摘取先秦至明代的歷代正史及民間外史作為參考所寫的讀書筆記。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裡面蘊含的詩句以及所闡述的道理,你一旦看懂了,將會使你終身受用。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
西江的滔滔之水,卻沒有辦法汲取以解除遙遠之地的災禍
②似石而玉,以錞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有言,事可以隱。
看上去像是石頭實際上卻是寶玉,用戈戟的柄套也能作為兵刃;捨棄明顯可見的用途,運用它幽微隱秘的妙處,這是管仲為人處世的謀略。
③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蓮在泥,入垢出潔。先號後笑,吉生兇滅。
逶迤曲折的道路,完滿之中似有缺陷。正如同生長在汙泥中的蓮蓬,經過洗滌才能顯出本來面目。經歷痛苦,最後才能微笑。
④天下亦烏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無智慧這回事呢?
⑤一日百戰,成敗如絲。三年造車,覆於臨時。
一天之中上百次會戰,勝和負往往只是在一線之間。花三年時間所製造的一輛馬車,往往由於剎那間的疏忽而翻覆。
⑥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
成大事的人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時的成敗,卻恰好是千秋成敗的開始。
⑦聖賢之術,無時而窘。
聖賢之人的方法,沒有窮盡的時候。
⑧智者,術所以生也;術者,智所以轉也。
術即方法,真正的方法是從智慧中產生的;而通過適當的方法,智慧才能發揮無比的功用。
⑨或無備而示之有備者,杜其謀也;或有備而示之無備者,消其忌也。
本身沒有實力,卻虛張聲勢顯示自己的武力,是為杜絕對方蠢動的念頭;的確有實力而極力掩飾,表現出毫無防備的樣子,是為消除對方猜忌的心理。
⑩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蓮在泥,入垢出潔。先號後笑,吉生兇滅。
馮夢龍在《智囊敘》中說: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屍。智用於人,猶水行於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意思是說:
人有了智慧,就像大地有了水一樣。地面無水就成為焦土,人無智慧就變成了行屍走肉。智慧用於人類,就像水流淌於地面。如果遇到低洼的地勢,水將會溢滿,人事處於不利的狀態,則會產生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的智慧。縱觀古往今來成敗得失的林立史實,莫不出於此。
馮夢龍想由此總結"古今成敗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謂不深遠。
《智囊全集》在明末時便風靡一時,多次翻印仍洛陽紙貴,供不應求。
清朝時期康熙、乾隆等皇帝對《智囊全集》倍加珍愛,並在治國安邦中對其智慧謀略進行了充分的應用。更為甚者,康熙皇帝視《智囊全集》為「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予以禁錮,故當時此書只能在少數人手中傳閱。
清代李漁評價《智囊全集》「惟恐失一哲人,漏慧語」。
清代學士紀曉嵐對《智囊全集》事例及評語總是熟讀成誦,引經據典能夠信手拈來,從而練就了鐵嘴鋼牙。
中興名將曾國藩也深受《智囊全集》薰陶,步入仕途後平步青雲,他在家中常常提及「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百日維新」時,梁啓超從中偶得一計,遂連夜奮筆疾書,終成《應昭統籌全局折》。
這本《智囊全集》一共6冊,原文+注釋+譯文+夢龍評,,閒暇時光品讀這套《智囊全集》,感受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謀略,做一個有勇有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