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一本《智囊全集》道盡人生大智慧

2020-12-14 一頁歷史吧

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一本《智囊全集》道盡人生大智慧

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有肚量,看的寬

不要小看這一點,你縱有上億身家,一遇不測變得一無所有。但自身的能耐則不同,只要人還在,能耐就可以給我們創造無窮的財富。

古人說:「肚量如同藏金庫,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萬象天寬大,地藏萬物地無疆。」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裡,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裡,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為什麼?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同樣,人的肚量大,就看得寬,不會被別人一點冒犯和不敬的墨汁染得臉紅脖子粗。

南北朝的沈驎士就是個有肚量的人,凡事看得寬。有一次,鄰人一口咬定沈驎士腳上穿的,正是他早幾天丟失的那雙鞋。

沈驎士說:「是您的鞋嗎?」立即脫下給人家,自己赤著腳。過了不久,鄰人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又將鞋送還沈驎士。

沈驎士說:「不是您的鞋嗎?」又笑著接過來,重新穿在腳上。

蘇東坡對沈驎士的肚量很讚賞,認為「處事當如沈驎士」。

俗話說,「百人百性百脾氣」,人總是有差別的。要求人人都是好樣的,那不現實。所以首先要承認這個現實,這樣也就能夠寬容別人。

有肚量,才有份量。曾國藩說:「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君子為什麼鬥不過小人?因為小人沒有做人的「底線」,處事不擇手段。

有境界,有格局

境界包括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境界越高,看得越遠。境界高,就好像一個人站的位置比別人高,自然能看得遠!

清代名將年羹堯,以平定青海之亂而立下赫赫戰功,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然而他為人驕橫,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也很放肆。

年羹堯在鎮守西安時,曾經廣求天下人才。有個讀書人,名叫蔣衡,去投靠他。

年羹堯很欣賞蔣衡的才華,有一次對他說:「我會讓你成為下一科的狀元。」要是別人聽到這句話,肯定狂喜,但是蔣衡卻感到年羹堯口氣太大,並且不遵守制度,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

蔣衡對一些關係很好的同事說:「年羹堯德不勝威,知進不知退,早晚會受到皇帝的猜忌。年羹堯將來必有大禍,我們應該及早脫身。」

幾個同事都不以為然,當時年羹堯的權勢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能投奔到他門下呢!

蔣衡不顧同事的勸阻,執意稱病回家。年羹堯挽留不住,取1000兩黃金給他,蔣衡不要,最後在年羹堯的堅持下只收了100兩。

蔣衡回家不久,年羹堯果然獲罪,被賜死,牽連了很多人。

年羹堯一向奢侈,送人不到500兩黃金不登記,而蔣衡只要了100兩,在年府的登記簿上根本沒有蔣衡的名字,由此蔣衡得以平安無事。

蔣衡和其他同事的境界不同,並不認為得到利益就是好事,所以他看得遠。

有涵養有知識,看得穿

如果你人到中年,仍然沒有容人的謀略,仍然沒有大的格局,平時可以多讀也一下《智囊全集》,曾國藩每天把它當做枕邊書,紀曉嵐也是日夜捧讀。這本書被稱為「千古第一奇書」!

曾國藩大家都知道,民間也流傳著「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的評價。然而大多數人只看到曾國藩這一身的文韜武略,卻不知影響曾國藩最大的一本書就是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都會反覆品讀這本書,從中汲取入仕以及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曾國藩開始平步青雲,最終成就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更是將《智囊》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的智慧來應對各種問題,同時也對此書倍加珍愛,還只準內部傳閱,不允許外傳。

一代名臣紀曉嵐更將它倒背如流,遂練就了一口鐵齒銅牙,妙語連珠的技能。

中年人都應該讀一讀《智囊》,讓你的下半生逆風翻盤

當代中年人的生活很苦,想要穩定的日子,卻滿心疲憊。一方面要面臨被裁員的風險,另一方面還要和當下的年輕人競爭。

因此很多人都說,人一旦到了中年,就開始走下坡路。

真是這樣嗎?不是。仔細觀察這個時代,你會發現很多人即使到了中年依然順風順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反而厚積薄發。

你和他們的區別在哪?難道真是他們比你更努力工作嗎?不是。這些人之所以能持續精進,在於他們好學,有著充足的閱歷和智慧。

他們都愛看書,喜歡把書中的智慧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牛頓說這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智囊全集》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非常適合中年人閱讀。這些小故事有大謀略,也有小把戲,也有才華,有內涵,也有機敏,在你閱讀的過程中越琢磨越入味,會讓你有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的感覺。

如此智囊寶典,推薦給所有人閱讀:

《智囊》雖然年代久遠,甚至網友都認為它很老套。但認真閱讀你會發現書中的智慧在當代依然適用,有時候只不過是更加學術化了。

雖然很多人都說看不下去,其實是沒有靜下心來。對於書中的故事,作者馮夢龍都詳細進行點評,非常的直白有趣,只要細細品讀就能發現其中的樂趣。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逐漸學會了明辨是非、識人用人的智慧,同時這本書還帶給我足夠的自信。

《智囊》分上、下兩冊,推薦的這一版有文言文與現代文對照,讀起來絲毫不費力。原價118元,現在活動期間優惠只要75元,也就是兩包煙的錢,卻可以購買一套智慧之書,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曾國藩一生的大智慧讓你終身受益
    人要有大肚量,才能謀事易成,曾國藩一生的大智慧讓你終身受益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融入了所有的智慧,品讀後找到正確的自己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融入了所有的智慧,品讀後找到正確的自己說到《智囊全集》這本書,我們可能對此並不了解。本書的全名是馮夢龍寫的《智囊全集》,它融合了世界上所有的智慧。自古以來,許多浪漫人物都喜歡這本書。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西江的滔滔之水,卻沒有辦法汲取以解除遙遠之地的災禍②似石而玉,以錞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有言,事可以隱。正如同生長在汙泥中的蓮蓬,經過洗滌才能顯出本來面目。經歷痛苦,最後才能微笑。④天下亦烏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無智慧這回事呢?⑤一日百戰,成敗如絲。三年造車,覆於臨時。
  • 老人家常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竟道盡人生智慧!
    在《智囊全集》這本書中點明了促使這件事發生的源頭——「頭七」。在中國有頭七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是不會下葬的,而要停屍三日甚至七日。這是為了避免病人處於假死的狀態,所以,用七天作為緩衝,在確定死亡後,才下葬入墓。在這期間,棺材最上面一塊板是不會合上的。
  • 智囊全集:真正有城府的人,都不做這3件事,做得越少混得越好
    所謂城府,並不是說你一定要用陰謀詭計去攻擊別人,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這樣讓你在職場中不至於毫無防備,關鍵的時候你可以捍衛自己的利益。有時候我們形容一個人的喜怒不形於色,讓人看不懂,就會說他城府深,其實城府深不僅僅有這些表現。
  • 曾國藩如何成為「千古第一完人」,為何把《智囊全集》當作「枕邊書」
    那天晚上,有一個小偷坐在他房屋的橫梁上。偷東西,但是要等左右,小曾就是背不出。這位小偷忍無可忍,跳下來大罵:"這種笨腦殼,還讀什麼書!"罵完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誦一遍,揚長而去!這本《智囊全集》是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裡面有1000多個智慧故事,看完之後頗有啟發,適合反覆閱讀,增長人生的智慧,曾國藩把他當做"枕邊書",大才子紀曉嵐也是日夜捧讀,感嘆不已。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 《智囊全集》:不經打擊老天真,人這一生四大關,都過了才算成人
    小時候媽媽常說,這人生啊,就跟你學騎自行車是一個樣的,總是要摔幾個跟頭,才能學會。那是不懂事,只覺得媽媽說的太誇張了,畢竟我學自行車沒摔跟頭也一樣學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媽媽的話是至理名言。就像《智囊全集》裡說的一樣,「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必然要經歷這幾個難關,只有,這幾關安然度過了,才能浴火重生,鳳凰涅槃,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人生的低谷每個人都一生之中,總會經歷一個低谷期。
  • 智囊: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老祖宗教你如何逃離偽善的陷阱
    說起《智囊》這本書,一般人不太熟悉,因為這本書全名是《智囊全集》,這本書裡面記載的是無數古人智慧,堪稱人生智囊。現在有很多的慈善家,他們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總之做了什麼好事就一定要大張旗鼓,好像非要別人看到才能證明自己做過這件事一樣。
  • 古人云:「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老祖宗的識人術深藏大智慧
    曾國藩所說的「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不就是常人說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嘛。而且曾國藩多次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們要「舉止穩重」。」曾國藩認為大兒子言行舉止輕浮,是個大毛病,以後要多留心,走路或者坐下的時候,都要容止厚重。其實了解曾國藩的人可能知道,他其實並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後來之所以能有如此智慧,離不開他的勤奮好學,日夜苦讀經典。這其中有一本書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這就是明代文學大師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 關母親10天,不如關老婆1夜,馮夢龍:《智囊》讓你懂人性的可怕
    他和大多數古代文人一樣,從小就定下了要走科舉入仕的目標。可惜他生逢亂世,清兵南下,故國戰火四起,本身又沒有穩打穩紮的學識,直到57歲時,才考取貢生,61歲才當上福建壽寧縣令,那會他們的朝廷已經被清兵佔領了,70多歲還在反清。馮夢龍寫過很多歷史跟言情小說,其中讓他聲名大噪的就是《智囊全集》,因為魏忠賢專權,東廠大興冤獄,當時的官商百姓,處在比較黑暗的特殊時代。
  • 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表面不顯山露水,但身上這兩個特徵騙不了人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曾國藩這個人物,其實他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起初七次科舉不中,但在那個時代,唯有走上仕途,才能有所成就。於是,心有不甘的曾國藩堅持不懈,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回看曾國藩的經歷,他從被人嘲笑的鄉下的土包子到朝廷重臣,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到手握重兵的大總督。人們常說,官場就如戰場,旦夕禍福。一不小心就會丟了性命!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馮夢龍《智囊全集》——悅壁洹水,淄青軍其左,恆冀軍其右
    人這一輩子,一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表裡如一,有的人表裡不一,有的人大愚若智,有的人以誠相待,有的人精於算計。僅憑一個人的外表,我們無法得知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許一場遇見,有可能被貴人相助,也可能栽進小人坑裡。
  • 曾國藩:人到四十,4不動,3不換,2不碰!中年要謹記了
    為了中科舉考上官職,連續考了七次,要知道這麼多次不僅本人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力,還要忍受住周圍的誘惑以及閒言碎語,而他能夠忍受這些都是來自《智囊全集》,從這本書裡面,他學到了很多,並且用在了他身上,所以最後他完成了他的夢想。
  • 智謀奇書《智囊全集》,毛先生多次點評,即使只讀一遍也受益終生
    所以後世之人,凡是要混跡官場,想要有所一番作為,都沒有方法繞開他的為官之道。但正如你所見,曾國藩的文武方略離不開一位好教師:歷代戰略第一書——《智囊全集》。他會在夜深人靜時一遍又一遍地讀這本書,從中學習做官和處世之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才開端有了長足的進步,最終取得了「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人到五十要知道:對小人不要硬碰硬,教你一個「軟招式」,很管用
    第二招:拉攏對於小人,我們開始的時候一定不要有太多的敵意,還是試圖用拉攏的方法,與他進行溝通和交流,要尋找到他之所以刁難你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是她看不慣你做事的風格,或許是他就是心裡不平衡,找到了這個癥結之後,才能夠採取下一步的措施。
  • 老祖宗交代:不好惹的人,往往都有3個特點,發現了要小心
    在現在這個社會,人際交往的好壞對我們的發展影響特別大,都說「朋友多事不愁」,每個人一生要認識特別多的人,性格人品脾氣做人做事都不一樣,如何判斷一些對自己有幫助,好相處的人,需要的識人的眼裡!老人都交代,看對眼!就是講結交朋友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好惹的人,往往有三個特點,發現了要小心,不要觸犯別人的底線!
  • 千古權謀高手馮夢龍,《智囊》寫盡職場智謀,康熙視為國之利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用妄自菲薄,去尋找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而作為領導同樣要懂得因材任能,根據下屬不同的才能來安排合適的工作,能否安排好下屬做合適的工作也是檢查領導能力的關鍵環節。三、捐款修廟不如助人還債:轉換思維反而能出奇效宋神宗時,福州監獄關押了很多在買賣中欠了債的老百姓,讓知州孫覺很頭疼。此時有富翁要出錢五百萬修繕寺廟。孫覺勸之將錢用於幫助獄中老百姓還債,解脫枷鎖之苦,也是一種大福報,結果監獄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