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智囊》這本書,一般人不太熟悉,因為這本書全名是《智囊全集》,這本書裡面記載的是無數古人智慧,堪稱人生智囊。
很多名人都看過這本書,近代的曾國藩,曾經夜以繼日的捧讀《智囊》,他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將它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愛,只準內部傳閱。
咱們作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可以借鑑書中很多智慧,讓自己活得更加明白通透。
比如,《智囊全集》中的這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就是老祖宗用他們的智慧來教我們如何正確的行善積德來獲得福報。
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
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一座七層塔,供有善意的人們和一心向佛的人們來參拜、祈福。
諺語中後半句的"不如暗處一燈",意思就是說,不如在某一個貧困家庭中,為其點亮一盞燈,帶來真正的溫暖。
古人的普通家庭中,夜晚裡只能挑燈,燒燈油,而一貧如洗的家庭根本買不起燈油,所以他們的夜晚永遠都只有黑暗,而這樣的家庭中也無法學習功課,家中貧窮狀況一直都無法改變。
古代家底雄厚的富商大多信佛,他們願意花大量的銀錢來為鎮上的人們建造一個能夠供奉的佛塔。由此可見,他們建塔的本意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自己普度眾生般的善意,他們認為這是做好事,可真正的佛祖卻並不能夠幫助人們解決溫飽,改善生活狀態,一心向佛修的是心性,而不是真正可以改變什麼,此舉就顯得有些膚淺,真正的善意要有人受惠才算得上積德行善。
現在有很多的慈善家,他們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總之做了什麼好事就一定要大張旗鼓,好像非要別人看到才能證明自己做過這件事一樣。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應該就是前幾年那個「光碟行動」的所謂老總陳光標了吧,他做慈善,那就更像是在做宣傳,一個小小的舉動能夠讓全中國的人都慘遭「刷屏」,一個不起眼的瞬間卻總是讓整個慈善界都知曉。
這樣的人實在是過於高調,讓人很難接受。古話就說做好事不留名才是真正的慈善,雷鋒同志幫助了那麼多人都沒幾個人知曉,直到後來他寫的雷鋒日記出版,這件事情才進入了公眾的視線。相比之下陳光標的高調就更像是一場「作秀」而絕非慈善了。
《智囊全集》中有寫道,"善欲人知"並非真善。這說明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會刻意展現自己的行為,而是低調行事,所以這種點塔行為只是偽善罷了。而這樣的偽善,並不會給你帶來福報。
《智囊全集》有「千古第一謀略書」之稱,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
《智囊》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講到了大人物,也講到了小人物;既講了男性智慧,也講了女性智慧,事例鮮活,觀點清晰。
王健林曾說,它不僅適用於過去政權紛爭,更適用於現實職場和生活,它如提升智慧和情商的鑰匙,上至治國安邦的經國大略、治軍作戰的用兵良策,下至治家處世的生活錦囊……並推薦給各大高層閱讀。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流傳至今,隨著時代也出版過不同的刻本和編纂,但是大多數版本都是文言文形式的文字表達方式,對於現代人來說晦澀難懂!
因此分享給你們這本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這個版本的書將原版故事完整收錄,同時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處,都有馮夢龍的深刻評語,絕對讓你眼前一亮。
總敘、分敘之後的評語和見解,都最直觀且淺顯易懂的表達出馮夢龍的思想角度、人生價值和愛憎分明。
《智囊全集》作為一本故事集它的生活氣息十足,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仿佛置身於古代社會背景下欣賞著人們的生活。了解古人前輩的生活,同時還能受益匪淺。
讀此書,你可以收穫的東西從為人處世到職場策略都行得通。
這本書整整六冊價格才79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自己讀還是送朋友都是不錯的選擇。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