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教你如何正確積德行善

2020-12-20 史學花館

古人留下的智慧,時刻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中國文學的歷史寶藏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每一次閱讀都能夠重新懂得如何做一個三觀正,懂大是非的人。如《智囊全集》這本書一樣,歷史刻本記錄了很多古人的生活趣事,以及當代的文化習俗和各地風情,不僅能夠豐富我們對古人的認知,還能學會個中智慧。

比如書中的"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這句話就通過一個故事表達出了祖先們對於人初性善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深意?

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一座七層塔,供有善意的人們和一心向佛的人們來參拜、祈福。

諺語中後半句的"不如暗處一燈",意思就是說,不如在某一個貧困家庭中,為其點亮一盞燈,帶來真正的溫暖。古人的普通家庭中,夜晚裡只能挑燈,燒燈油,而一貧如洗的家庭根本買不起燈油,所以他們的夜晚永遠都只有黑暗,而這樣的家庭中也無法學習功課,家中貧窮狀況一直都無法改變。

古代家底雄厚的富商大多信佛,他們願意花大量的銀錢來為鎮上的人們建造一個能夠供奉的佛塔。由此可見,他們建塔的本意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自己普度眾生般的善意,他們認為這是做好事,可真正的佛祖卻並不能夠幫助人們解決溫飽,改善生活狀態,一心向佛修的是心性,而不是真正可以改變什麼,此舉就顯得有些膚淺,真正的善意要有人受惠才算得上積德行善。

《智囊全集》中有寫道,"善欲人知"就不是真正的善意。這說明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會刻意展現自己的行為,而是低調行事,所以這種點塔行為只是偽善罷了。事實證明,古人對於偽善的人早已經有了深刻的見解!世上沒有人能夠十分完美,但是想要做好事,卻可以完美地做好一件能幫助他人的事情。

所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很精準地告訴我們善良的品行,並不是一種不明就裡的人給予的評價,而是某一個人滿懷感激的尊敬。

其實,富人們與其用大量的人力財力建造一座虛有圖表的塔,不如真正把錢財幫助每一戶窮苦人家買一盞油燈。一座塔,換一眾人沒有實質的讚賞和憧憬,富人得到的也只是沒有實質的廢話;換一盞燈,能得到每一戶人家的忠誠守護和尊敬。這種精神果實勝過一切虛名,就像雷鋒,他的默默付出成就了眾人為其留於後世的美名。

《智囊全集》中"積善成名"就說明了,一個人只要能夠幫助他人,那麼眾口鑠金,受惠的人自然會助他成名。

古代的朝堂之上就有一位大善人,比如曾國藩他一生都在為民造福,卻從未張揚,那麼多的讚美和感恩都是來自於一件件實事,他為國家貢獻過力量的同時為普通人的生活也帶來了巨大改善。因此事到如今他的生命依舊讓人讚嘆。

而曾國藩如何能夠懂得人們的需求呢?他對於普通人的需求和深刻見解都來自於馮夢龍的《智囊全集》,通過對這本故事集的反覆鑽研,他學到非常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生活的艱難!

古代知名人物康熙、乾隆皇帝、都非常推崇《智囊全集》這本書,他們深覺此書飽含著大徹大悟,又能讓人體味不同階級人們的思想。曾國潘甚至都把《智囊全集》抱著睡覺從不離身直到去世,而一本好書的確能夠讓人受惠一生。

《智囊全集》放在對於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富豪王健林把故事集《智囊》推薦給各大高層閱讀,對於古人智慧的學習永遠不會隨著時代而被淘汰!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流傳至今,隨著時代也出版過不同的刻本和編纂,但是大多數版本都是文言文形式的文字表達方式,對於現代人來說晦澀難懂!

因此分享給你們這本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這個版本的書將原版故事完整收錄,同時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處,都有馮夢龍的深刻評語,絕對讓你眼前一亮。

總敘、分敘之後的評語和見解,都最直觀淺顯易懂的表達出馮夢龍的思想角度、人生價值和愛憎分明

《智囊全集》作為一本故事集它的生活氣息十足,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仿佛置身於古代社會背景下欣賞著人們的生活。了解古人前輩的生活,同時還能受益匪淺。

讀此書,你可以收穫的東西從為人處世到職場策略都行得通。

這樣一本古人智慧的精華書籍,能夠讓你對於人生的困惑逐漸明朗,強烈建議大家認真閱讀白話版的《智囊全集》!

這本書只要59元,點擊下方連結,跟著祖先學一學做人的真智慧,保證你不虛此行!

讀人生智慧,這一本足矣。

相關焦點

  • 智囊: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老祖宗教你如何逃離偽善的陷阱
    比如,《智囊全集》中的這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就是老祖宗用他們的智慧來教我們如何正確的行善積德來獲得福報。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一座七層塔,供有善意的人們和一心向佛的人們來參拜、祈福。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總有好事之徒或閒著沒事之人譏諷念佛人,說有念佛的工夫還不如去行善。他們哪裡知道,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念一佛就等於念一切佛。十方諸佛做榜樣,都稱讚阿彌陀佛的功德。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就是跟十方諸佛學習,也是稱讚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所以說念佛是積德,積的不是小德,而是像虛空法界那麼廣闊的大德。有好事不能一人獨享,而要與眾人分享。
  • 行善積德的人,生死的恐懼就少
    但現在整個佛教教育系統中,這個了生死,以及怎麼了生死的方法,就教的不多了。甚至了病苦,你都很難學到。懂得很多佛理很好,也算種種善根而已。但要了生死,就來真的。  一般把了生死想的很困難,以為是羅漢才有的境界。但你還是可以了部分生死,或者說,對生死不再恐懼。這個是標準。心經中說,"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先對死亡,病苦不再恐懼,是我們目前要努力的。
  • 積德行善有用嗎?我行善有用,你行善沒用,掌握規律,才能飛黃騰達
    直到警察救護車來到我才走,這算積德行善嗎?可為什麼我的人生卻過得那麼悽慘?我不信了,真的!我46歲了,殺雞都不敢,救過幾個落水的人,05年大年初三兩臺摩託車相撞6個人躺在路中間,好多人圍觀就沒人救人,最後我和侄兒一齊全送醫院,後來聽說兩父子沒搶救過來,同年8月11日我自己車禍雙腿斷了。
  • 佛說「行善積德」,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下一句,跟家族興衰有關
    佛說「行善積德」,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下一句,跟家族興衰有關 | 文 三隻眼讀史佛學經典中,有一部三世因果經,又叫三世因果文,其內容是勸人向善,主要講「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怎樣為自己造一個好命;行善積德與行兇作惡的因果循環報應。」
  • 人類圖|智慧|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有的顯示著無法能通過正確的方式發起,整天活在憤怒之中。因而,非常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各種各樣的制約中,而且有些是非常深刻的制約。因為,當你脫離了大多數人的那種制約狀態之後,活出自己、綻放自己的方式有千千萬萬,是不可限量也是無法預測的。而且這恰恰是我們這一生來到這世界重要的使命,就是「活出我們天賦,活出我們設計得更高的版本。」下面我們談更重要的問題,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 行善積德100句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 佛說: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隨緣行善,方能收穫大福報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行善是可以為我們積累功德福報的。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因為我們行善的方式方法不同,最後得到的功德福報也會有所不同。從古至今,我們都在主張行善不為人知。如果你做了善事,不求回報,不求名聲遠揚,那麼你就是在為自己積累陰德。《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中說:「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 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但卻人人喜歡行善積德,被譽為最虔誠佛教國家
    在你的印象當中,不發達是怎樣的呢?是國民生活窮困潦倒,又或是連簡單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但當你走入這個最不發達國家緬甸當中,你會發現這個國家並非是真的「貧窮」。當地人人都喜歡行善積德,被譽為是最虔誠的佛教國家。緬甸距離我們並不遠,是我國眾多個鄰國之一。迄今為止,緬甸已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時期叫做洪沙瓦底。
  • 看看這份珍貴的民意吧 照塔層層不如暗處一燈
    一、 助力健康社會、期盼人性回歸與護法善舉伴隨始終的,不僅有《法海你不懂愛》歌者淪喪底線的變本加厲,更有「忍辱」旗號下的牽制與掣肘。一些惡意誹謗佛教的人,動輒祭出「忍辱」話語,一再要求佛弟子面對侵犯、只準麻木、不許反彈,並企圖以此滋育默許縱容、助紂為虐的幫閒或幫兇。
  • 「行善積德」洗滌「 心識之流」,踏上解脫之道!
    行善積德能獲得健康、財富、長壽、美貌和好人緣, 因此,積功德行善常被視作經濟投資,是求得回報來滿足行善者世俗欲望的宗教事務。事實上,行善積德是修行的方法,也是「靈性增長和提升心靈」過程必要的墊腳石。其實,功德可以說是助長智慧超凡入聖的燃料。正如要登陸月球的火箭,初期要發力加強速度,才能在後階段衝入無引力的太空。功德也同樣能帶給精神靈性那衝出重圍的力量,把智慧的能力推往超越世俗的真諦,讓我們能夠遠離世法凡塵的牽引。當古典的佛教論者給功德釋義為「那替心識之流洗滌和淨化的」時,功德能滌垢心田的效用便很明確地被肯定了。
  • 一個一直在行善積德的人,為何會口出惡言?
    一次是駕駛在長塘山路上,一小學生從路邊停的車旁串出,跑著橫穿馬路,差點與車相撞。老謝大聲罵道「畜生」。此情此景,我心為之一顫。還有一次,也是坐著老謝的車,突遇電動車主橫穿馬路,老謝拉下車窗,頭部伸出車外,吼道「想死啊」。
  • 行善積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作者:京博國學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1.棺不離八寓意:積德行善是給兒孫積福。過去的木匠打棺材,不管去世的人有多高多矮,棺材一律是八尺,不能多也不能少。「八」作為數字,屬於坤卦,坤卦代表大地,厚德以載物。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積累的財富反而會讓後代好逸惡勞,帶來災禍,所以人活著,不如積德行善,可以給子孫帶來福報。
  • 西善橋姚氏家族:崇德孝義、行善積德
    &nbsp&nbsp&nbsp&nbsp[家訓解讀]&nbsp&nbsp&nbsp&nbsp明清以來,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姚村之姚氏家族,遵循「崇德孝義、行善積德」之家訓,修德養性,敦厚重義,在當地救窮濟困、樂善好施。數百年來,其家族事跡被廣為傳頌。
  • 老祖宗留下的育兒智慧,教子「七不責」,批評孩子,你犯過哪條?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寶貴智慧和育兒經驗,教子「七不責」,就是老祖宗總結流傳下來的批評七條原則老祖宗留下的育兒智慧,教子「七不責」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娃考試成績差,一些家長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雖然家長說的是氣話,但是非常傷孩子的心與自信的,父母記得要對事不對人哦!2. 告訴孩子錯在哪、如何改正當孩子犯錯後,很多家長都會強制性讓孩子改正或者安靜,而不告訴孩子具體錯哪,如何改正,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哪,也不知道改進的空間,下次孩子依舊會我行我素。
  • 佛學:敬佛無定法,積德行善就是佛
    李當心禪師聽後頗為同情,但是身邊既無錢財,又無食物,如何幫他呢?不得已只好拿出準備裝飾佛像的金箔說道:「把這些金箔拿去換錢應急吧!」聽到李當心禪師的這個決定,弟子們都很驚訝,紛紛表示抗議:「師父!那些金箔是替佛像裝金用的,您怎麼能輕易地送給別人?」
  • 行善積德100句,請大量傳播此文,無量功德!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 【每日故事】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行善積德,自得天佑
    ,現在一個人來到了嘉義,不知道如何尋找筆者的住址。筆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積極從事行善,他說他雖然讀書不多,可是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家人近年來所做所為以及後來所獲得的報應,便是一種最好的理由,這些寶貴而真實的教訓使他深深感到一個人無論如何還是『走正途』『作善事』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 《增廣賢文》精華150句,字字璣珠,老祖宗的人生大智慧!
    現選取《增廣賢文》中150句精華,一起感受老祖宗的人生大智慧。1.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釋】知道自己怎麼想的,也應該知道別人是怎樣想的;要用自己的心,體諒別人的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29.積金千兩,不如多買經書。【釋】積蓄千兩黃金,不如多買書籍傳給後代。30.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釋】養兒子不教育和養驢沒有區別,養女兒不教育和養豬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