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直在行善積德的人,為何會口出惡言?

2020-12-23 薛開伍

文/薛開伍

兩次坐在老謝的車上,老謝的言語令我意外。

一次是駕駛在長塘山路上,一小學生從路邊停的車旁串出,跑著橫穿馬路,差點與車相撞。老謝大聲罵道「畜生」。

此情此景,我心為之一顫。

還有一次,也是坐著老謝的車,突遇電動車主橫穿馬路,老謝拉下車窗,頭部伸出車外,吼道「想死啊」。

其實,車主遇到不文明的穿插馬路行為,口出惡言者比比皆是,老謝的所做所為,有何「意外」之處?

老謝在國學研究和實踐方面頗有造詣,且一直倡導行善積德,一直在做行善積德的事。「惡語」出自老謝之口,和老謝平時的所做所為相比,形成了太大的反差。

看著我疑惑的表情,老謝似乎知道我在想什麼。老謝問我,一些溺水者,被人救上來後,為什麼要狠狠打溺水者幾個耳光?

是啊,都已溺水,奄奄一息,好不容易被救上岸,還要吃幾記耳光,讓人費解。

記得小時候,我家三姐到鄉村塘中,玩踩水遊戲,踩著踩著不慎滑倒河塘中央,不會遊泳的她在塘中掙扎,幸虧被老農救起。

我親眼看見老農打了我三姐兩個耳光。

爾後多年,想到這一幕,一直不得其解。然而當時溺水昏迷的三姐,確實是在兩個耳光後,很快甦醒過來。

老謝問我的問題,也是多年來我匪夷所思的問題。

未等到我回答,老謝繼續說道,許多突發事故,無一不是當事人短時意識喪失。從玄學角度分析,無論是溺水者,還是橫穿馬路的人,要麼是短暫「魂魄」漂離身體,靈魂出竅,以致六神無主,喪失判斷能力;要麼是有「鬼魂」等不潔之物附身,招引主人走上邪途。

此時,「以煞制煞」,用「畜生」、「想死啊」等言語、大聲猛烈呵斥,甚至抽幾個耳光,讓當事人驚醒、「魂魄」歸位,驅趕不潔之物,這正是民間常用的驅邪方法。

人吃五穀雜糧,很多時候,人會有短時的思維短路,往往就是這短暫的迷失,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如果有人能及時棒喝,可以讓其六神迅速歸位,進入正常狀態。

看似不文明的訓斥方法,實則一語驚醒迷途之人,化解當事人的災難,不失為另外意義上的「行善積德」。

相關焦點

  • 行善積德的人,生死的恐懼就少
    有些老人家,一輩子辛苦過來,養兒育女的任務都完成,他覺得自己盡責了,心安了,念念觀音菩薩,病了也不怕,死也不怕,死了再來過,因為他行善積德後,靈性就產生這個光芒,生死無懼的光芒。  法華經講,人都是死不了的,死了再來,因為壽命無量啊。你想死,都困難。羅漢才是真的死,入涅槃。其他都是假死。但你明白了,如果功德不夠,行善能力不夠,你還是會有恐懼。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總有好事之徒或閒著沒事之人譏諷念佛人,說有念佛的工夫還不如去行善。他們哪裡知道,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所以說念佛是積德,積的不是小德,而是像虛空法界那麼廣闊的大德。有好事不能一人獨享,而要與眾人分享。教人念佛,就是幫助他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因而是在行善,行的不是小善,而是像須彌山一樣高廣的大善。
  • 積德行善有用嗎?我行善有用,你行善沒用,掌握規律,才能飛黃騰達
    直到警察救護車來到我才走,這算積德行善嗎?可為什麼我的人生卻過得那麼悽慘?我不信了,真的!我46歲了,殺雞都不敢,救過幾個落水的人,05年大年初三兩臺摩託車相撞6個人躺在路中間,好多人圍觀就沒人救人,最後我和侄兒一齊全送醫院,後來聽說兩父子沒搶救過來,同年8月11日我自己車禍雙腿斷了。
  • 佛說: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隨緣行善,方能收穫大福報
    佛說:「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行善是可以為我們積累功德福報的。但是,很多人卻不了解因為我們行善的方式方法不同,最後得到的功德福報也會有所不同。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做了善事之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態產生,但是這些心態也就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做了善事,不求人知,是發自內心中的善;第二種,做了善事,喜歡廣而告之,希望所有人都知道。
  • 上輩子行善積德,今生佛祖保佑,一輩子福報連連的三大生肖
    如果上輩子是行善積德的人,在今生會有很多福報的。所以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好,什麼之類的話。其實往往很多的是你前世沒行善積德,所以並沒有彰顯出來該有的福報。而下面要說到的這三個生肖的人,前世積福,今生得報,上輩子是做了大好事的善人,到了這輩子之後有福有貴,一輩子不愁吃穿,不愁富貴。
  • 佛說「行善積德」,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下一句,跟家族興衰有關
    佛說「行善積德」,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下一句,跟家族興衰有關 | 文 三隻眼讀史佛學經典中,有一部三世因果經,又叫三世因果文,其內容是勸人向善,主要講「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怎樣為自己造一個好命;行善積德與行兇作惡的因果循環報應。」
  • 西善橋姚氏家族:崇德孝義、行善積德
    &nbsp&nbsp&nbsp&nbsp[家訓解讀]&nbsp&nbsp&nbsp&nbsp明清以來,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姚村之姚氏家族,遵循「崇德孝義、行善積德」之家訓,修德養性,敦厚重義,在當地救窮濟困、樂善好施。數百年來,其家族事跡被廣為傳頌。
  • 行善積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 百萬善款迷霧背後,中華兒慈會是行善積德,還是欺天瞞地?
    為什麼中華兒慈會如此熱心地去救助本不屬於他們救助的對象呢?是不是離開中華兒慈會的救助,吳花燕就沒有別的救濟渠道了呢?第二,從需求上看,吳花燕根本就不需要中華兒慈會的救助。鄉政府有能力阻攔中華兒慈會的善款嗎?第三,從實際效果看,中華兒慈會急匆匆籌集的善款趴成了理財基金。100多萬救命錢,只花出去2萬,剩下的就只能趴在中華兒慈會的帳戶上。放在那幹什麼用呢?
  • 人類圖|智慧|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人的一生一世,底層設計是固定的,是你沒有辦法改變的出廠設計。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是沒法改命的。那麼我們真正能改變的是什麼?是「運」。漢字是非常精妙的。大家可以看「運」字的寫法,是一個雲字,在一個走字底上的。
  • 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但卻人人喜歡行善積德,被譽為最虔誠佛教國家
    但當你走入這個最不發達國家緬甸當中,你會發現這個國家並非是真的「貧窮」。當地人人都喜歡行善積德,被譽為是最虔誠的佛教國家。緬甸距離我們並不遠,是我國眾多個鄰國之一。迄今為止,緬甸已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時期叫做洪沙瓦底。這個國家一路走來並不是特別的順利,先後成為了多個國家的殖民地。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一 * 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被批評的。二 *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 行善積德100句
    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35.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 積德行善,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風水
    老王三層豪宅落成,全村人被邀喝喜酒祝賀。20年前的老王,風生水起,人見人愛,與人友善。時代變遷,眼看他人高樓起,一棟比一棟高,老王急紅了雙眼。「李家窮鬼,竟將房子建在我家後面,擋風水啊!」老王找村委理論,沒人搭理他。
  • 佛學:敬佛無定法,積德行善就是佛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有一個乞丐來找李當心禪師哭訴:「大師,我的妻兒已多日粒米未進。我想盡我的一切努力給他們溫飽,可是始終無法辦到。連日來的霜雪使我舊病復發,我現在實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妻兒都會餓死。大師!請您幫幫我們吧!」
  • 禮佛就是行善事,孫莘老巧借禮佛,為百姓行善
    窮人不知自己為何貧窮,所以常常算命問前途;而富人本就富貴,手有餘錢,所以願意去做那些被世人看重的「積德行善」之事。禮佛就是行善事,孫莘老巧借禮佛,為百姓行善其實窮人算命也沒有錯,富人禮佛也並非不好。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所求的,不過是為了一福報而已。
  • 「最美天使」王琴:這個職業是在積德行善
    王琴:我一直記得這個老太,給我太深太深的震撼和感受。是她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是她讓我知道,應該要用心對待逝者,用心尊重逝者。之後的工作中,我一直以這件事來勉勵自己。包括碰到非正常死亡,有的人吊死,有的孤寡老人死在家裡沒人知道,等民政幹部發現已經嚴重腐爛,都是我們第一時間衝進去處理。
  • 「行善積德」洗滌「 心識之流」,踏上解脫之道!
    行善積德能獲得健康、財富、長壽、美貌和好人緣, 因此,積功德行善常被視作經濟投資,是求得回報來滿足行善者世俗欲望的宗教事務。事實上,行善積德是修行的方法,也是「靈性增長和提升心靈」過程必要的墊腳石。功德會刷走內心較粗淺的煩垢,減輕一向以來牢抓著我們的不善根,並同時鞏固一切善所發揮的力量。功德逐漸累積的力量,奠定了讓正智最後衝越有為、投向無為之境的基礎。其實,功德可以說是助長智慧超凡入聖的燃料。正如要登陸月球的火箭,初期要發力加強速度,才能在後階段衝入無引力的太空。功德也同樣能帶給精神靈性那衝出重圍的力量,把智慧的能力推往超越世俗的真諦,讓我們能夠遠離世法凡塵的牽引。
  • 珍惜當下,珍惜善緣,摒棄惡緣,積德行善,但求福報
    失去了,又會後悔。人活著為了是什麼?當然是開心最重要。生命有長短,快樂無止境。四季輪迴,風景各不同。周而復始。在挫折中成長,在困難中磨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風涼冬有雪。失去夏日花的絢麗,必將會走進秋葉的靜美。人間美好時節,需要慢慢的學會享受,在無聲的天地裡接受燦爛的陽光。
  • 一般而言,預測之術有三類人不看.第一類,行善積德之人,第二類,奸邪無良之人,第三類,修行之人.
    那麼我們所預測的事情為什麼會有不靈驗的時候呢?這裡和大家提出一個概念,叫做「三不看」。一般而言,預測之術有三類人不看。第一類,行善積德之人,第二類,奸邪無良之人,第三類,修行之人。在道家的思想當中,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佛家把這叫做因果,我們道家把這稱為承負。名詞不同,但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