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它們彼此都想爭奪人的靈魂。
弗洛伊德曾經和愛因斯坦通過書信討論關於善惡的問題,他說「人類有兩大本能--- 一是生存和發展的本能,二是摧毀和殺戮的本能。」
生存和發展的本能便是善;摧毀和殺戮的本能便是惡,善和惡在人的心中常常會發生戰鬥,但是在這場戰鬥中,人完全可以擁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自主做出合理的選擇。
這個選擇關鍵取決於我們敢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承受自己應該承受的痛苦。
所以,人是有分善良的人和邪惡的人的區別的。
善良的人心中也會有產生邪惡的念頭,但是他們會感到有罪惡感;邪惡的人心中也會保存有善念的一面,但是因為他們對做壞事沒有罪惡感,善念長久地被掩蓋起來。
因此,有沒有罪惡感,是區分真善和真惡的分水嶺。
關於惡,有兩種。
一種是窮兇極惡之徒,他們邪惡的本性表現得十分明顯,很容易就會被發現,很難逃脫法律的制裁。另一種是偽裝的善良,我們可以稱之為偽善之人,他們往往潛藏的很深,表現的比真正善良的人還要善良,很難從普通大眾之中區分出來。
一個偽善之人,如果通過虛假的善良取得了身邊真正善良的人的完全信任之後,一旦他們開始做起壞事來,往往都是具有非常大的破壞性和震懾力。
古今中外的歷史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偽善之人。
三國時期,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曹操出逃到朋友呂伯奢家避難,只是因為誤解了一句隔門聽到的話,就把呂伯奢的家眷全部殺了,後來看到地上有一頭豬,才明白殺錯了。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呂伯奢,也把他殺了。
曹操知道錯殺了呂伯奢的家眷後,心裡並沒有對朋友呂伯奢有半點罪惡感,反而還連著他一塊全部殺掉,可見是一個十足的偽善之人。
今年上半年,發生的杭州殺妻分屍案的許國利,也是屬於典型的偽善之人。
據報導他平時看上去像個非常老實正派的人,但是為了奪取妻子的財產,他竟然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並分屍處理掉,然後報失蹤,企圖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拿到妻子留下的財產。
「真誠的面具被擊碎,剩下的只有虛偽的面孔」。
「在利益的巨大誘惑面前,人性劣根性終於撕下偽善的面具,深淵般的黑暗顯露無疑」。
偽善之人,偽裝的善是最可怕的惡。
偽善之人就是指那些假裝善良的人,而不是真的善良,實際上他們是比真正邪惡更加可怕,比真正邪惡之人更加邪惡的人!
但是再狡猾的偽善之人,都難逃心理學家的「如來法眼」。
《少有人走的路》書裡面派克告訴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七點,就可以輕鬆識別和遠離身邊隱藏的偽善之人的危害。
1, 偽善之人做好事只是一種偽裝,而真正善良的人,做好事都是出於一種本能。
在他們假裝善良的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強烈的自私自利的目的,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2, 偽善之人最大的問題,是不敢承認自己的不善。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偽善之人,關鍵不是看他犯沒犯過錯誤,而是看他是不是敢於承認自己犯錯。因為邪惡不是起源於有錯,而是開始於想要逃避自己的過錯。
3, 偽善之人很看重自己的形象,總是顯得衣冠楚楚。
「比正常人還正常的人,就很可能是偽善的人,是邪惡的人。」邪惡的人為了掩飾內心的「惡」,往往最在乎外表的「善」。比如,二戰時期的希特勒是最偽善最邪惡的人,但他生活非常的嚴謹,不抽菸,不好色,也沒其他的一些壞習慣。
4, 偽善之人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對倫理道德法律比普通人都還有熟悉和精通。他們總是採取迂迴間接的方式,試圖讓他們幹的每一件事情都顯得合情合理。
5, 偽善之人努力追名逐利,不怕吃苦,而且還會有超強的心理承受力。
6, 偽善之人都是「惡性自戀」的人。
這樣的人,一心考慮的都是自己,他們一般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橫行霸道,總是試圖去控制別人,而根本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也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7,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識別一個人是不是偽善的惡人,還要聽從自己的直覺。
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反感」。「反感」的意思是一般心理健康的人遇到偽善和邪惡的人時有一種本能反感或者想要「逃離」的反應。
偽善之人的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場,籠罩著欺騙和謊言,以及邪惡,令人感到不安和恐懼。
只有那些擁有博大胸懷和大智大愛的人,才不會受到他們的傷害,一般的普通大眾,只能避之唯恐不及。這也是大多數人對偽善之人最明智的選擇。
派克心理醫生建議,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好好識別和遠離生活中偽善的惡人,否則,他們必將扼殺我們生命的活力,很可能讓我們承受無法承受的一些痛苦。
———完結———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望君點讚,歡迎關注百家號作者:夢嫻君,我們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