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機構9元理財課「撈金」億元,線下教培機構能用嗎?

2020-09-08 小塾學伴

雖然許多教培人對低價課存有懷疑之心,但不得不說,「0元」、「9元」的低價課對用戶的吸引著實不小,也是機構實現獲課增長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對於線下機構來說,與其說等著自己的學生被線上低價課吸引走,不如也學一點「套路」,以維護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9塊錢領13節課程」、「19.9教輔大禮包帶回家」、「198學一整個暑假」,2020年的夏天,各機構的價格戰比以往打的更激烈一些。


「如果吸引不來用戶,那麼項目就沒了。」對於在線機構來說,抓住更多的用戶流量是佔據市場的關鍵,因此,在這個暑假,各大機構紛紛降低門檻以獲得更高的關注度。


當在線教育的低價課廣告鋪天蓋地之時,線下機構的心中除了感嘆生存不易外,更多地是對在線教育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行為感到反感。


「9塊錢13節課有學習效果?」「198元學一個暑期,這究竟是暑期託班還是學習輔導?」


然而,當線下機構的校長們還在討論低價課是否有效果之時,有的低價課早已用不到10塊錢的價格,撬動百萬級用戶,達億級營收……因此,想要抓住正在流逝的市場,線下教培機構或不能繼續坐以待斃。今日的這篇文章裡,我跟你聊聊長投學堂的9元課營銷策略,希望線下機構的校長們不僅學得會把線下課堂搬往線上,更能學會線上獲客的方法。


01.

9元營銷戰,究竟是什麼「鬼」?


類似9元的低價課程是在線教育公司常見的營銷套路,如此設置有兩個目的:一是篩選出付費用戶,降低運營成本;二是設計低門檻,便於轉化高客單。


很多客單價高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會採用低價課引流向高客單價轉化的打法,而長投學堂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據悉,在2018年長投學堂通過9元課的模式,估值達10億元,19年將用戶做到了300萬。

當然,想要「撬動百萬級用戶,達億級營收」決非將課程設置為9元,讓學員進群,做一節試聽課,再進行轉化就足夠的。想要提高轉化率,「社群服務」是重要的一步。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了,9元能學十幾天,還有社群服務,這麼好的事,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低價課的核心目的其實是用超預期來解決信任問題。


舉個例子:

購買9塊錢和2000塊錢的東西,哪個你會考慮更長時間?


在市場營銷學裡有一個名詞叫「決策成本」。當你直接看到一個課程賣2000元時,你一定會覺得這個課太貴了!而當你面對的是9塊錢,有課程還有社群服務時,一經對比,你就會覺得這可太「超值」了!


02.

9元理財課營銷戰,如何把「用戶」變成「客戶」?


當然,9元理財課的成功不只是勝於價格優勢,其背後的「社群服務體系」才是重點。接下來編者就向你剖開某機構9元理財課的營銷策略:


1. 開課前的準備(訓練營1~3天)


開課前流程一般分為以下幾步:


①流量獲取:免費流量和付費流量


免費流量即指自己的公眾號、短視頻號、口碑推薦、用戶裂變等


付費流量即指公眾號投放和信息流廣告等,據新榜、西瓜數據估算,長投學堂在一個月內投放了超過300篇軟文,靠著這些渠道,擴大課程影響度,吸引與自己匹配的用戶進入流量池;


②用戶進入,查看詳情頁


課程詳情頁往往是吸引用戶轉化的重中之重,充滿了細節。值得學習的是,長投在詳情頁取消付款時,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其內容也讓轉化率大大地提升。不信你看。



③用戶購買後動作


不同於別的社群,長投學堂在群設置上兩個細節點,也是讓其更快獲得用戶信任的關鍵所在。


其一,9元理財課的社群設為雙群制,包含交流群和學習群。交流群引導用戶打卡交作業,而交流群留給班主任做分享、解答用戶疑惑。這樣一來,既保證了班級群內是乾貨分享的內容,方便用戶爬樓翻閱,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群中反覆傳達更多的信息給用戶,引導用戶打卡學習,營造學習氛圍。


其二是用「貼心」獲取用戶信任。理財課往往涉及到金錢交易,所以在某理財訓練營開營之時,班主任就會貼心地叫大家如何關閉群聊添加。這樣一來,既保證了用戶對班主任「信任度」的快速提升,二來也可以防止競品或「流量黨」私加好友。



2. 客戶孵化期(訓練營4~10天)


總有不少人說,為什麼我弄社群,人進來後群就「死」了?社群的活躍度一直是社群運營非常頭疼的問題。而長投9元課程的成功就在於這三點。


①高頻內容促活


晨讀、餐前甜點、課前小故事、晚分享等等組合券打法,早中晚覆蓋式轟炸,讓群內用戶能一直保持活躍,而這背後的核心關鍵點就在於培養用戶每天打開群聊、學乾貨、看故事的習慣。


②遊戲化學習體驗


同時為了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加強用戶的學習動力,9元理財課還會將「遊戲化」內容融進社群營銷中。


什麼是「遊戲化」內容?即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神秘獎品的方式,吸引用戶進行群內分享、打卡等行為。同時發布排行榜機制,用排名的方式讓用戶相互「競爭」,變相激勵用戶完成作業。



③群內督學機制


此外,為了和用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促進用戶粘性,每個用戶都會被安排「專屬學長」每天監督學習。他會站在用戶的角度上,讓用戶覺得他的服務很到位,不學習都不好意思。


一來二去,當用戶和班主任建立強信任關係後,對於後期的轉化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3. 客戶轉化期和攻堅期(訓練營11~21天)


通過孵化期的高頻內容分享和運營,用戶早晚打開群的習慣已經養成,並且保證了活躍度和留存,班主任已獲得了用戶的充分信任。此時,很大一部分用戶已順利進入了轉化期。此時,9元理財課最大的「套路」就出現在了「班班講的故事裡」


不得不說,理財訓練營的班班做的最多的就是故事分享,每做一次分享,每講一個故事,都會提升用戶報名高階課程的動力。故事內容很簡單,一般都是以自述過往經歷出發影響用戶。而重點均在於其分享的細節之中,短短幾句話就包含了做轉化的全套技巧:


  • 用自身經歷吸引用戶引發共鳴——我是個不起眼的二本計算機科學系學生,高不成低不就
  • 結果呈現吸引用戶——從負債到賺錢
  • 塑造理想身份給用戶造夢——拓展副業收入,走進富婆行列
  • 指出痛點誤區放大危害,加強用戶改變的原生動力——窮人思維,省錢帶來的危害
  • 引導用戶走出誤區,給解決方案——學理財
  • 強化用戶的理財需求——業餘時間學理財,大學四年和畢業後的道路會很順利



將轉化技巧嵌入到自身經歷,可以引發用戶共鳴,快速佔領用戶心智。試想,當一個成功案例出現在面前時,你會不心動嗎?


03.

這些「套路」線下教培能學嗎?


相較於線上企業來說,線下機構除了要付出房租、水電等固定成本以外,人力也較少,如果要複製這些「套路」也還需要做一些改良


1. 可模仿不可完全抄襲


人員配置:


300人社群線上機構往往需1名班主任加2名助教的運營團隊,但是對於線下機構來說,這樣的人員配置,猶如「天文數字」,不可能實現。那麼其實,對於線下機構來說,可以採用「瘦身政策」,調動授課老師為之。


其優勢在於,授課老師承擔「班班」對於用戶需求點更為清晰,可以將小知識點作為群內互動內容直接分享。二來是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與用戶的粘性,用戶在體驗過課程後,對老師產生信任,也有助於後續的高價課轉化。



課程內容:


相較於線上企業的訓練營模式,線下機構可在日常的授課中選擇一節課程作為引流課。這樣一不會影響機構課程的教學,二是能達到試聽課的效果。


2. 增強線上線下聯動


線下機構較線上機構的不同之處在於,線下機構更易和用戶產生聯繫。所以,線下機構可以通過9元低價課引流用戶進群,然後邀請用戶線下試聽的方式,引導用戶到店。用戶產生到店的行為,對於後續轉化亦有所幫助。



總的而言,9元低價課的模式對於線上線下機構來說是不錯的引流方式。然而,想要通過社群營銷達成高轉化率,其本質依舊在於「超預期」。優越和卓越的差距往往在於細節。對於機構來說,想要獲得用戶信任,獲得更多的客戶,實現9元「撈金」億元的遠大理想,耐心做好課程,用心做好服務,將細節做到位,或許才是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9元理財課「撈金」億元,線下教培機構能用嗎?
    「198元學一個暑期,這究竟是暑期託班還是學習輔導?」然而,當線下機構的校長們還在討論低價課是否有效果之時,有的低價課早已用不到10塊錢的價格,撬動百萬級用戶,達億級營收……因此,想要抓住正在流逝的市場,線下教培機構或不能繼續坐以待斃。
  • 9元課「撈金」億元,在線教育低價課「套路」,線下教培能用嗎?
    來源:院校橋 編輯:楠春整理來源:運營研究社、陳俊達Junday 雖然許多教培人對低價課存有懷疑之心,但不得不說,「0元」、「9元」的低價課對用戶的吸引著實不小,也是機構實現獲客增長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對於線下機構來說,與其說等著自己的學生被線上低價課吸引走,不如也學一點「套路」,以維護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 疫情過後,線下教培機構就能安穩嗎?
    ……」、「你們學生要求退費了嗎?……」原本該是教培行業收穫的季節一夜入冬。 2、聘請的老師接受度差,怕被線上老師取代,怕教培機構對他們的依賴性降低,使用意願是關鍵。 3、從傳統線下教培過度到純線上教學跨度大,中間環節確實,轉換成本大。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諸多線下教培機構在緊急關頭選擇線上,或藉助外力合作,或自主研發探索,進行轉型,踏入了自己原本不熟悉的線上培訓領域。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條別無選擇的路,卻能帶來新的希望。在這過程中,線上線下融合逐漸成為一部分業內人士的共識,或許,也將成為下一個新風向。
  • 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的聯合運營?
    2020年受疫情影響,教育行業是受到衝擊的行業之一,線下教培機構紛紛被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逆勢上揚,視頻課、音頻課、直播課等在線教育場景受到家長、學生、職場人士等群體的認可和喜愛,線下教培機構轉型線上成了教育行業發展的趨勢。
  • 教培機構線上團隊搭建指南
    現階段,尤其是受疫情的影響,線下教培機構面臨著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雙重挑戰,教培機構需要處亂不驚,從容面對,見招拆招,真正利用組織變革,不斷保存、發揚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01區域線下教培機構,在組織上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全國性龍機構退班率整體可控此次疫情,對於全國性龍頭而言
  • 新知雲助力教培機構輕鬆實現線上教育
    原標題:新知雲助力教培機構輕鬆實現線上教育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營業變得非常艱難,而在線教育卻因疫情快速滲透普及開來,大多數學校和教育機構的課堂都在網上進行
  • 在線教育集體漲價,線下機構逐漸複課,教培行業全面復甦
    行業觀察 | 在線教育集體漲價,線下機構逐漸複課,教培行業全面復甦8月9日下午,北京線下教育機構迎來了可以恢復線下教學的官方通知。根據各地區教育局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全國有將近60%的教培機構也已經復工複課。與線下機構「戰戰兢兢」複課形成鮮明對比,線上教育平臺正式續約課程價格全面上漲。
  • 釘釘發布教培新產品 發放億元補貼 賦能萬家教培機構
    同時,釘釘聯合支付寶等阿里經濟體成員提供價值億元補貼,賦能10000家教培機構在後疫情時期擺脫困境,實現業務新增長。受疫情影響,教培機構不得不把業務搬到了線上,老師和學生也已適應了線上教學模式。「但對於中小教培機構而言,他們沒有產品研發能力,需要額外支付高額的費用去購買直播軟體、教學管理系統來支撐線上教學。同時,招生引流也成了教培機構生存下去的一大難題。
  • 教培機構疫後重生:線下教學仍是首選,線上融合也不可阻擋
    每經記者:劉春山 宋可嘉 每經編輯:陳俊傑全國中小學9月份秋季複課在即讓魏霞看到了希望,她所在的線下教育培訓機構「活下去」的概率又增加了。春節後,這家輔導學校面臨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線下課長期開不了,新生招不到,暑假上課率僅有以往的三成。魏霞所在的機構是幸運的,至少活了下來,更多的中小教培機構已經倒下。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對於教育機構而言,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教培機構傳遞內容和服務的方式,關鍵是要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中,更好地與用戶實現教學、教務以及情感上及時有效的互動。同時,這也對教培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培機構積累一套圍繞用戶的數據體系。
  • K12在線教育持續升溫,創客匠人助力教培機構加速線上線下融合
    二、線下教育機構轉型OMO模式隨著K12在線教育用戶滲透率逐年增長,線下教培機構會逐步遷移到線上,OMO模式會受到更多教育企業的重視。俞敏洪也曾表示過: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新模式將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釘釘發布教培新產品,發放億元補貼,賦能10000家教培機構
    同時,釘釘聯合支付寶等阿里經濟體成員提供價值億元補貼,賦能10000家教培機構在後疫情時期擺脫困境,實現業務新增長。受疫情影響,教培機構不得不把業務搬到了線上,老師和學生也已適應了線上教學模式。「但對於中小教培機構而言,他們沒有產品研發能力,需要額外支付高額的費用去購買直播軟體、教學管理系統來支撐線上教學。同時,招生引流也成了教培機構生存下去的一大難題。
  • 教培機構這半年:20%破產,41%裁員,60%發力線上,42%線下複課
    ,但轉移線上的實際情況是:1、只有60%的教培機構轉移並發力線上;2、線上招生、線上教學、線上管理成為轉移線上後最大的壓力;3、20%家長/學生對線上非常滿意,48%機構表示將轉回線下,仍有34%的家長和機構處於猶豫和嘗試的階段。
  • 漫長「休工期」下的線下教培機構何去何從?
    不受疫情影響的線下美術機構按照慣例,年底就到了春季續班的時間,疫情期間無限期停課嚴重影響來年續班率,沒有現金流轉,教培機構已然寸步難行。亟需預繳的場地、人工等費用令教培機構雪上加霜,教育部發布的開學通知,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數月內倒閉、轉讓的機構不計其數。這個節骨眼上,廣東惠州一家美術機構卻絲毫不受疫情影響,續班率不減反增,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
  • 武漢重啟,大連暫停,線下教培機構該何去何從?
    相反,6月30日,武漢市政府宣布,即日起,校外合規教育培訓機構經屬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評估認定通過後,可有序線下複課。武漢重啟,大連暫停,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線下教培該何去何從?就存活下來的機構來說,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去年相比,有大約70%的機構都減少了50%—100%的收入,能保持營收增長的僅有1%的機構。而那些存活下來並且有營收的機構,多是從年初開始就轉戰線上。受疫情影響,全國至少3億教育人群全面完成觸網,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疫情為在線教育注入了一支催化劑,線下機構在疫情的面前,誰都無能為力。
  • 線下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私域」增長體系
    >是利用線下「存量」帶來線上新的增長。由於疫情的衝擊,對於今年的線下教培機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黑天鵝」事件,直營學校開始思考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課程營銷抓緊轉移到線上。多數的素質教培機構,不得不將「營銷「轉移到了線上,轉移到線上不僅僅是朋友圈營銷,那麼在轉移的同時對於傳統機構來說也是一種新認知的挑戰,如何搭建完成的一套素質教育門店私域運營模式成了一大核心問題。01.「什麼是教培門店私域」。
  • 41%的機構裁員,線下機構的線上遷徙有多難?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90%的教培機構採取了降薪,41%的教培機構進行了裁員。其中很多校長表示線下轉線上模式不適應,傳統老師也無法快速適應線上工作,因此出現了降薪和大批裁員。但是在線教育的處境真的這麼難嗎?39.78%的家長願意選擇在線教育疫情爆發後,教育行業對於線下機構在線化的探索達到了高峰。
  • 教培機構加速線上線下融合 錄播雙師或是K12下沉最優解
    以樂樂課堂、未來魔法學校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綜合類供給平臺崛起,他們通過提供教育內容、個性化課堂解決方案及教育教學技術等賦能下沉市場的教培機構。以樂樂課堂為例,其旗下樂樂輕課在行業內首創錄播雙師模式,以極致接近線下課堂的體驗,解決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縣鄉鎮中小培訓機構「缺老師、不提分」的痛點。與直播課相比,錄播模式可以讓名師始終是以最佳的狀態授課;線下的老師承擔著情感溝通和正向激勵、管理課堂進度的核心任務,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保證課堂上始終有好的互動、氛圍,讓學生們真正提升學習效率。
  • 如何度過線下教培行業寒冬?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型校外培訓機構約有90萬家,佔2019年教培行業市場份額的95%,這些中小型教培機構大多缺乏數位化人才及平臺的支持。經過一次課件亂碼的打擊後,魏坤重新開始篩選在線學習的平臺,對每一款應用都進行多方試驗,最後選擇在釘釘上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