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製藥跳樓董事長揭開的天價營銷貓膩

2020-12-11 騰訊網

劉存在著巨無霸營銷費問題,可能是醫療反腐的又一典型

劉佔濱

先看大背景:劉佔濱被查只是中國醫藥反腐風潮中的一例

葛蘭素史克的商業賄賂風暴拉開了新一輪醫藥反腐風暴的序幕。這股浪潮不僅僅針對跨國巨頭們。隨後燒到了正大天晴等重點國有藥企。今年1月,國內最大的醫藥分銷商國藥股份的兩位前高管也被調查。

據報導劉佔濱是在春節前後被立案調查的,也與經濟問題有關。

特殊之處在於:劉佔濱的被查很可能代表著「天價營銷貓膩」這種腐敗模式開始被注意

葛蘭素史克行賄事件,代表著藥企向醫療系統行賄,也就是醫院醫生吃回扣的問題,這個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

本次醫療行業反腐始於葛蘭素史克

國藥是另一個維度。它是醫藥銷售商,網絡遍布全國,直接客戶包括10692家醫院。也就是說,國藥掌握著通向醫院終端的重要渠道。查處其前高管的腐敗問題,是在查醫院銷售渠道的腐敗問題。…[詳細]

那麼,三精製藥呢?這是一家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屬於著名的哈藥系。它的主力產品是OTC藥品(也就是非處方藥)。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三精雙黃連、三精葡萄糖口服液等等藥物和處方藥不同,更多的是直接通過零售終端銷售給消費者。既然如此,營銷攻勢也就很猛,也就是不停地做廣告。這和葛蘭素史克、國藥兩個案例中的腐敗問題又截然不同。有業內人士就直言,在廣告投放環節的貓膩很多,這意味著劉佔濱這樣的企業負責人尋租的空間非常大。…[詳細]

巨無霸營銷模式的貪腐、尋租空間巨大

主要模式是狂撒廣告費,動輒砸上好幾億的廣告費讓企業高層可以尋租

中國的OTC市場就像一個快速消費品市場,通過砸廣告去獲取知名度很重要,業內人士也非常迷信廣告效應。當然,這也和實踐有關。一個常被業界提到的經典案例是,某感冒藥在1994年末上市時,康泰克、泰諾這兩大品牌已經佔據了國內市場絕大多數份額。但巧妙的營銷思路和巨額廣告投放,使該品牌在上市僅180天銷售額就突破1.6億元,迅速分得感冒藥市場15%的市場份額。

哈藥就是這其中的大行家了,甚至被視作「祖師爺」。據報導,2000年,哈藥集團砸出了18億元人民幣的廣告,獲益很大,從此,哈藥系就在砸廣告搶佔OTC市場的道路上狂奔了。

那麼,三精製藥的廣告費有多嚇人呢?據媒體報導,2013年,由於哈藥高層變動,劉佔濱已經被「杯酒釋兵權」了。他正式掌管三精製藥是在2009年到2012年間。根據三精的年報,2009年,三精製藥廣告費是4億元,2010年為4.61億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別是5.10億元和5.06億元,連年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就分析說,「廣告投哪家媒體與公司的一把手有著密切的關係。劉佔濱此前就曾被內部人士發傳單舉報。」所以,這裡有著很大的尋租空間。…[詳細]

劉佔濱掌權期間三精的廣告費開支(據三精財報)

次要模式是開「學術會議」,這是「新方向」,上億的會議費也很容易有貓膩

本來,賣OTC靠的就是廣告去狂轟濫炸消費者,倡導消費者對小病小痛的「自我醫療」,和在醫院藥品銷售渠道有本質不同。不過劉佔濱是09年履新的,而也是這一年,因為新醫改的關係,社區醫院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基本藥物,OTC市場受到重挫,營銷更不容易了。另一方面是,隨著人們收視習慣的改變和分流,去電視臺做廣告效果不再那麼好,但花費還更高。所以,儘管OTC產品的整體市場容量在不斷增加,但其年增長率卻日趨緩慢。一篇名為《OTC的壞時代:政策不利成本大幅上漲》的業界文章給出了一個數據,從2009年~2012年,OTC產品的年銷售額增長率從17.2%降到了15.1%。

這時候怎麼辦呢?進入到基本藥物目錄中的OTC藥物也是可以由醫院終端來賣的。一個數字是,2009年新醫改實施以來,OTC藥物在醫療終端的銷售佔比逐年提高,已經由2009年的40.27%上升至2011年的40.67%,並且還在攀升。而相應的是三精的營銷策略也有調整。在2010年的年報中提到,「三大終端網絡即醫療市場、基層醫療市場和零售連鎖市場。公司將通過學術會議和新藥的招商工作提高處方藥品在醫療終端的銷售;通過基本藥物集中採購工作、地辦建設工作和社區學術推廣工作提高普藥在基層醫療的市場份額;通過與零售連鎖藥店的戰略合作,做好主導產品的終端維護和二線產品的推廣工作。」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提法。2009到2012年,這幾年間,三精的會議費分別為:4107萬、6850萬、1.25億、1.69億元,呈現出火箭般的增速。

當然,在藥企,一般打著學術藉口的「會議」,就是一種營銷手段。這其中,也不乏可操作的空間。而且,看起來似乎三精沒有必要開那麼多會。去年7月就有媒體報導過,三精製藥官方網站顯示,三精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三精雙黃連口服液、三精司樂平等是其主要產品。上述產品中除三精司樂平外,均為非處方藥,其中僅葡萄糖酸鈣入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詳細]

劉佔濱掌權期間三精的會議費開支(據三精財報)

通過天價營銷費獲取貓膩、好處,當然還可能是群體尋租行為、窩案

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到的一位業內人士就提到,「劉佔濱在三精製藥實施的營銷為王法則並不是其首創的,而是在整個哈藥體系內部一以貫之的。劉的經濟問題是否會牽涉到更廣大層面,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藉此契機對哈藥這個巨無霸的銷售模式進行反思,卻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而在醫藥企業又或者國企,貪腐「窩案」的存在就不是不可能了。尤其是劉佔濱的縱身一跳,更讓許多評論都在猜測他到底是在保護誰?…[詳細]

值得警惕是貪腐可能大量存在於類似國有藥企中並形成惡性循環

典型的中國式廣告藥企都走巨無霸營銷的模式,這也是中國OTC市場的獨特「風景」

三精及其所屬的哈藥系只是巨無霸營銷模式的一個典型縮影。這樣的拿錢砸印象、砸銷量,普遍存在於中國的藥企中。廣州日報的記者在前幾天就通過整理藥企財報發現,67家已公布財務報表的藥企2013年會議費合計花費超過26億元。廣告費就更不用說了,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醫藥生物板塊公布的108家公司支出的廣告費總額為68.76億元,而2011年該值為57.46億元。

問題在於,巨無霸營銷往往對應著高投入、低回報,許多企業都為此叫苦不迭。另外,還滋生出其他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虛假醫療廣告;二是把錢都投入到營銷中,就可能輕研發、輕質量。最後,藥企都在進行低層次的競爭。…[詳細]

這樣「風景」早就被詬病,持續存在、越演越烈很可能與貪腐問題有關

其實,這個問題藥企心知肚明,媒體和相關專業人士也呼籲已久。比砸錢的營銷模式是非常不健康,也是不可持續的。然而,狀況卻從未好轉。就拿三精製藥來說,在其2008年的年報就提到,「公司所處醫藥行業,且非處方藥(OTC)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目前主導產品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雙黃連口服液定位於消費用藥,市場容量大,營銷方式主要為引導消費方式的廣告拉動策略,其營銷模式容易被競爭者模仿,隨時要應對競爭對手在療效、品牌影響、概念挖掘、模式推廣等方面的競爭衝擊。」而根據當年媒體的報導,劉佔濱在2009年上任的時候,正是肩負改善三精業績頹勢的使命。沒想到的是,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

劉佔濱的問題爆發,也讓人想到,這樣整個行業不健康的砸錢模式的持續存在,是否跟其中巨大的貪腐空間有關?

一邊拿著巨額補貼,一邊可能存在著巨大腐敗黑洞,醫藥國企值得注意

不得不提的是,央廣網財經記者就調查發現,三精公司連續多年獲得政府巨額財政補貼,去年達到6087.66萬元。在醫藥行業有很多這樣的國企、一份研究報告就稱,國有企業在醫藥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經營效率較低:國有企業在上市公司中約佔1/3數量和市值,且在醫藥商業、中藥中的市值佔比較高,在化學製劑、生物製品中的市值比較低。而正是「財大氣粗」的醫藥國企的砸錢模式率先砸出了個惡性循環。最後演變成為全行業的大問題,要想競爭就都得搞這套,最後當然是全行業的腐爛、不健康。

三精這樣的國資背景藥企一邊砸錢營銷一邊又拿著巨額補貼

結語

劉佔濱之死背後很可能是醫藥腐敗中的又一新模式,即整個中國OTC天價營銷市場的腐敗問題寫照。

相關焦點

  • 放心,因為三精---三精製藥服務人類健康,傾情回報社會
    截止目前,三精製藥已經發展成為擁有28家控股和參股子三精製藥,資產總額33億元,年銷售額超過36億元的大型集團式醫藥類上市公司。  2011年是三精製藥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六十多年來,三精人秉承「精益求精做人,精益求精做事,精益求精做藥」的精神,專注品牌管理,鑄就「放心」品質,三精製藥專注於醫藥企業的安全責任,以卓越品質回報廣大消費者。
  • 三精製藥改名 「藍瓶的」將消失
    原標題:三精製藥改名 「藍瓶的」將消失   新京報訊 (記者張泉薇)4月16日,三精製藥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公司名稱工商變更手續,即將更名為哈藥集團人民同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不再從事醫藥工業業務   據了解,在公布該事項之前,三精製藥已與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置出了其全部醫藥工業類資產及負債,轉型成為醫藥商業公司。而醫藥工業類資產及負債全部由哈藥股份或承接公司承接後,三精製藥不再從事醫藥工業業務。
  • 卸任中國生物製藥CEO 正大製藥董事長退位?
    卸任中國生物製藥CEO 正大製藥董事長退位?1千億市值藥企,掌舵人卸任近日,中國生物製藥發布公告,公司首席執行長謝炳卸任,並獲調任為公司董事會資深副主席。謝炳將留任公司執行董事以及執行董事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董事會同時宣布,李一獲委任為本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長(CEO)。資料顯示,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是一家綜合性兼集團化的製藥企業。
  • 上海華與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楠
    我們都是人類,做營銷傳播的時候,我們永遠在思考一個問題,人們創造了詞語和符號,又甘心被它控制,所以我們接下來看一下詞語和符號、企業戰略的問題,我們先看一個廣告。    大家非常熟悉藍瓶是一個廣告符號,不僅是廣告符號還是一個戰略支點,裡面裝的不僅是我們的各種產品,還裝著三精製藥的企業戰略,我們稱之為藍瓶戰略。其次,藍瓶是產品戰略,圍繞口服液開發有層次、有梯隊的藍瓶產品群。
  • 無毒染髮劑,竟可以喝 三精植物染髮劑展示非凡功力
        哈藥集團是國內有名的營銷廣告大王,8月21日下午,其下屬企業三精國藥日化在其新產品———三精植物染髮劑的青島上市會上,也展示了其非凡的功力。公司老總王俊文為證明其產品的安全無毒,竟當眾將一瓶染髮劑喝掉一半。
  • 唐山設立40個回收點 邀市民"送三精藍瓶回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趙麗輝 楊星星) 日前,中國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三精製藥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送三精藍瓶回家」大型環保公益項目,唐山市環保局誠邀廣大市民參與。    「送三精藍瓶回家」大型環保公益項目於3月17日面向少年兒童在全國範圍內發起。
  • 步長製藥再涉行賄案,5年來第8起,銷售費用上半年超35億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相關報導後發現,這已經是步長製藥自2015年來至少第8次被曝涉行賄案。此前,步長製藥曾先後因前任董事長趙步長行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時任局長鄭筱萸案件,以及後任董事長趙濤行賄美國相關人員付650萬美元為其女兒被錄取斯坦福提供便利被媒體曝光而輿論大譁。這反映的是步長製藥「銷售先行」的模式。
  • 方盛製藥實控人:董事長被調查 經營正常
    《投資者網》劉思思 談子璇對於股民來說,最悲慘的遭遇莫過於所持股票因暴雷出現跌停;而這是方盛製藥股民最近的經歷。6月6日晚,方盛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暨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慶華因涉嫌內幕交易公司股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 茅臺集團營銷公司董事長向平調任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茅臺集團營銷公司董事長向平調任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隨著茅臺集團內部一系列貪腐案件浮出水面,在過渡時期被調至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下稱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崗位的人選也宣告使命完成
  • 姜有為會見三生製藥董事長
    2月23日,瀋陽市長姜有為會見了瀋陽三生製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婁競一行。  瀋陽三生製藥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具有國際水平的重組蛋白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也是瀋陽市納稅百強企業之一。
  • 步長製藥新加坡籍董事長:27歲被譽神醫,家族擁有財富320億
    對於上述報導,步長製藥回應稱,正在研究此事。步長製藥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則對此表示,步長製藥「是一家正常經營的公司,大股東和我們關聯性不是很強的,上交所還沒有問詢我們,一切以公告為準」。捨得花650萬美元讓女兒上斯坦福,那麼,趙濤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
  • 步長製藥董事長回應:女兒留學資金來源與步長製藥無關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史凱 5月3日晚,就近日媒體報導的「花650萬美元買學送女兒上斯坦福」一事件,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在其公司官網發布聲明稱,「本人的女兒在美國留學事宜,屬個人及家庭行為,資金來源與步長製藥無關,對步長製藥財務狀況不構成任何影響。」
  • 正大製藥集團董事長:謝炳
    憑藉多年來在正大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他把研發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融於企業的合資合作進程,不僅為患者帶來了解除病痛的良藥,也為傳統製藥企業的改造和整合開出了一劑良方
  • 全球製藥巨頭,超2500億天價收購!只為一款孤兒藥?
    臨近年底,這一天價收購引發醫藥圈關注:亞力兄是幹什麼的?阿斯利康看中了他什麼,捨得花這麼多錢買下它? 一款年銷售近40億美金的「孤兒藥」 這要從一款罕見病藥物說起。
  • 品牌聚焦:為何三精口服液總是強調藍瓶的
    經常看到三精口服液的電視廣告有這樣的情節:一個女人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進門高叫:「媽,我給他買了三精口服液」,她媽媽一臉階級鬥爭像:「三精口服液?是藍瓶的嗎?」,這個女人特神氣地說:「當然了!三精口服液,都是藍瓶的!」  為什麼三精口服液的廣告一定要說:「藍瓶的」呢?
  • 茅臺酒渠道重洗牌,集團營銷公司交易額首次揭開面紗
    從業績增速上看並無多大懸念,但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與茅臺集團營銷公司的關聯交易額情況首次揭開面紗。貴州茅臺的報表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54.30億元,同比增長 16.10%;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412.06億元,同比增長 17.05%。三個月前,貴州茅臺一度也披露過業績,彼時公司預計2019年營收以及淨利潤增速均在15%左右。
  • 83億美元天價罰款背後:一粒止痛片奧施康定 擊倒美國普渡製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解藥|83億美元天價罰款背後:一粒止痛片「擊倒」一家製藥巨頭作者:唐唯珂,陳靜 藥物上癮一直是美國影視劇中表達的重點,一旦接觸到阿片類藥物,就會很難控制這種癮。據報導該公司作為阿片類藥物生產商普渡製藥的管理諮詢方,曾提出過多條惡劣的建議,成為普渡製藥在美國阿片藥物濫用如此嚴重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奧施康定」銷量的幕後推手。
  • 河南伏牛山麓下的雙黃連品牌:從礦工到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商業傳奇
    伏牛山麓的雙黃連品牌:從礦工到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商業傳奇福森藥業由於雙黃連口服液是家庭常備藥,生產雙黃連口服液的國內品牌也特別多,如福森、三精、太龍等,另外還有哈爾濱中藥四廠的蘭河等製藥廠商。河南福森實業集團董事長曹長城河南淅川縣,以南水北調渠首而出名,可說起本土企業家、福森實業的董事長曹長城,可謂家喻戶曉。福森實業掌門人曹長城,是河南南陽淅川縣人,他初中未畢業當老師,後來放棄鄉政府工作,扛起鋼釺上山採礦,卻挖出了淅川的第一桶黃金。
  • 鈣劑品牌深掘線上經濟,振東製藥借營銷創新穩接需求放量
    近期,國內鈣劑市場領軍品牌朗迪在創新營銷方面動作頻頻,業內人士分析朗迪品牌勢力的不斷輸出將賦能振東製藥拓展發展邊界,拉動多產品銷售增長。膳食補充劑成疫情後黑馬,政策環境利好持續作用鈣劑領域疫情黑天鵝突襲全球經濟後,隨著中國情勢趨緩,大健康行業率先迎來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