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8歲開始,才是你開始要發力的時刻

2020-12-15 三米河

01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高光時刻」做準備

電影裡通常都會有這樣的橋段:我這一輩子,或許都是在為這一刻做準備。

肖生克的救贖,二十年的計劃,雷雨交加的夜晚,重獲自由後在雨中的暢快淋漓;

荒野獵人,多次錯失奧斯卡金像獎,終於在2016年獲得了發表獲獎感言的機會;

中國機長,劉傳健,拯救了一飛機的乘客後,塵埃落定後艙內全體人員集體鼓掌。

無論是虛擬又或者現實人物,這些都是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

是的,人的一生之所以活的有意義,就是因為在人生的整個過程中,你所有的準備都在做鋪墊,然後終於有一天,迎來你的「高光時刻」。

你或許會說,現實一點,人生不是電影,真實生活中,真正能迎來「高光時刻」的人又能有幾個?

如果你這樣想,可能只是不知道那些已經迎來或者正在迎來「高光時刻」的人是如何做準備的?

所以下面,我就來和你分享我總結的三個階段,期望你也可以通過理解和辨認自己的這三個階段,迎來你人生的高光時刻。

02 第一階段,嘗試各種方向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每個人的智力水平其實都差不多。但你可能不知道另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因為偏好的不同,願意在不同的領域投入的時間會很不一樣。

比如說,有些人不喜歡運動,你讓他每周運動20分鐘都犯難;但有些人就是偏好運動,他每天不運動2小時,身體就難受。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寫作、做表格、繪畫、寫PPT、製圖、成為飛行員等等。

但是在一開始,很少有人會充分的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這就好像你走在一片玉米田,如果你只能只能摘一枚玉米,你不知道到底應該摘哪一枚好。

所以在這個階段,最好的做法就是觀察,觀察自己在各個方向上做嘗試時內心的感受,看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願意在哪方面多做投入,做什麼事情更容易進入心流。

我拿我自己來舉例子,我之前做過半導體生產工程師,做過記者,創過業,當過設計師,也做過計劃經理、培訓經理,運營過社群,也做過一些公司的顧問。

到今天,我馬上就要38歲了,我也很慶幸,自己之前做過那麼多的嘗試,充分理解了自己在進行每一份工作時的內心感受,這為我在下一階段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從38歲這一年開始,一個人就正式進入了「人生選擇」的第二階段。

03第二階段,挑選你的方向

為什麼是38歲呢?你的心中可能會存有這樣一個疑問。

《指導生活的算法》的作者,2009年人工智慧洛伯納大獎得主布萊恩·克裡斯汀和加州大學心理和認知科學教授湯姆·格裡菲斯總結出一個「37%法則」。

什麼是「37%法則」?

它的意思是說:人們在做選擇時,可以設法把觀察和選擇分成兩段,前37%的時間用來觀察,這也是我們第一階段的內容,觀察時記住讓自己最滿意的部分;而在37%的這個時間點過去後,一旦看到了和第一階段滿意情況下差不多的選項,就不要猶豫,立刻去選擇它。

「37%法則」能被使用在擇偶、挑選二手房、選館子吃飯等限定時間的場景中。同樣的,對於人生方向的重大選擇來說,「37%法則」正是能提高人們選擇效率,作出滿意決策的方法。

我們假設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時是25歲,而正常退休為60歲。那麼在35年的職業生涯中,這個37%的時間點恰恰就是工作第13年,((60-25)*37%=12.95),也正是一個人的38歲。

所以,在你第一階段觀察後,從38歲開始,一旦你看到了一個與第一階段滿意程度差不多的選項時,不要猶豫,它極大概率就是你的「滿意選項」。

04第三階段,刻意練習成為高手

我猜你一定聽過安德斯·艾利克森寫的暢銷書《刻意練習》,也知道其中的方法,但以前可能不知道到底該在哪裡用力?

那麼經過了第一階段的觀察和嘗試、第二階段的方向挑選。第三階段,就是你持續投入時間,把自己往這個方向上持續推進,直到成為高手的階段。

我還是以自己舉例。經過了13年的觀察和嘗試,我終於發現自己鍾情於寫作,願意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投入時間,也能交付令人相對滿意的結果。

到今天為止,也已經有2本書籍出版,其中的一本還是遠銷日本、韓國、越南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暢銷書。

所以寫作,持續不斷地寫作,就是我從38歲這一年開始選擇,選擇持續投入時間精力去刻意練習的方向。

可以看到,前兩階段如果進展順利,那麼第三階段則是順利成章的一條長長坡道,在這條坡道上持續投入,就和巴菲特老先生說的「滾雪球」模型一樣,會在這條坡道上越滾越大,越來越有價值。

05 最後的話

今天的最後,我們來做一個總結:

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高光時刻」做準備。

為了能真正迎來你的高光時刻,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嘗試各種方向。使用大約37%的時間,嘗試各種可能,找到某些讓你滿意的方向。

第二階段,挑選你的方向。37%時間過後,一旦看到和第一階段滿意情況差不多的選項,立刻去選擇它。

第三階段,刻意練習成為高手。持續地在這個方向上投入時間和精力,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

對你來說,你或許還沒到38歲,那麼,就請繼續嘗試各種可能;

你或許已經超過了38歲,那也不必焦慮,回憶一下你過去的經歷,哪些方向讓你滿意,然後迅速做出決定;

或許你已經做好了選擇,那我要恭喜你!因為你已經踏上了「高光時刻」的鋪墊之路,你終有一天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你今年幾歲,你在第幾階段,你嘗試了多少方向,你選定了自己的方向了嗎?期待你在留言裡分享你的所思所想。

每次為你凝結一個知識結晶,每次都讓你進步一點點。

我是行為心理的研究者和踐行者,我是何聖君,我會經常撰寫我的心得和你分享,為了不錯過對你有用的內容,請你關注我,讓我們保持連接,一起擁有睿智的靈魂。我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體溫計為什麼要甩 溫度計甩到什麼地方才開始量
    杭州網綜合導語: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清楚,在我們量體溫的時候總要先把體溫計甩一甩才能用,直到體溫計裡面的刻度在體溫計刻度以下再開始測量。為什麼要這麼做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清楚,在我們量體溫的時候總要先把體溫計甩一甩才能用,直到體溫計裡面的刻度在體溫計刻度以下再開始測量。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中國第一探險畫家,38歲才開始學畫,首作就被大師譽為天才!
    劉其偉,1912年出生在中國福建,38歲才開始學畫,首作就被大師譽為天才,被稱中國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他的一生真的宛若傳奇一般精彩。1.靠自己的力量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劉其偉1912年出生在中國福建,他是家中的獨生子,但是出生不久之後,母親就過世了。
  • 40歲,才是你人生真正的開始,勿要頹廢
    衛東今年40歲,知道發愁了,愁的都開始掉頭髮了。愁啥呢?上有老,下有小,都得靠自己養活。人到中年,衛東才覺得肩上的壓力好大,才深刻理解「人到中年兩不堪,生不容易死不甘」的無奈。問我,是不是上了40歲,夫妻倆都要分房睡?這有啥奇怪的?上40歲還沒分房睡才奇怪嘛。調侃衛東,十幾年都睡在一張床上,多少就沒有審美疲勞?衛東說,哪裡呀。有時候壓力大了,想找媳婦說說話,如果分房睡,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
  • 為什麼男人到30歲就開始禿頂之路?為什麼60%的男人基本禿頂?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製造一個人要花多少錢?為什麼60%的男人,不到50歲就基本禿頂?為什麼1/5的男人到了30歲,就開始禿頂之路?為什麼只有人有下巴?為什麼人在床上睡覺不會掉下來?沒有頭的人能活多久?為什麼只有人選擇直立行走?1、其實你的身體30億歲了從30億年前漂浮在淺海裡的單細胞斑點開始,製造你身體的基因就已經存在了。
  • 38歲開始備孕,40歲生下雙胞胎兒子
    作者:寶寶知道 龍風雨澤陽媽媽我38歲開始備孕,由於兩地分居所以需要檢測卵泡要寶寶 ,2014年11月去醫院檢測卵泡,檢測到優勢卵泡後同房,當月就懷孕了,但hcg檢測只有一百多,特別低。由於是春節,忙著走親戚,又出了一趟遠門,回來後見紅了,結果自然流產了。
  • 36歲還想學一門外語,38歲才開始學吉他,晚了嗎?
    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你也能像兒童一樣學習。 如果你已經36歲,你很可能喜歡收集上好的葡萄酒、唱片或者體育比賽紀念品。但對於理察 西姆考特(Richard Simcott)來說,他的收藏品是語言。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學會了30多種外語,而且他還不打算就此收手。
  • 四十歲以後,最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四十歲的當口,大家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不一樣的領悟。 或許,有人會感慨時光飛逝,歲月流轉,容顏老去;但也或許會有人感恩現在,珍惜當下,展望未來…… 所處的境界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自然不同。但不論此刻的你屬於哪一種,想來對於這四十歲的年紀,還是應該保持一份樂觀的態度。
  • 「40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十幾歲的年齡是幼稚而懵懂的,二十幾歲的年齡是蓬勃而又衝動的,三十幾歲的年齡是茫然而又無措的,當時光輪轉,四十歲的年齡轉瞬即至,此時的你經過了世事的歷練,脫離了曾經的懵懂和衝動,一切開始走向了正軌。四十歲的人在家庭和事業雙重的歷練下,一步一步開始走向了成熟,脫離了曾經對於生命的迷茫和無知,更多的是一種來自歲月的沉澱。
  • 孩子6歲才開始學英語怎麼辦?
    公號後臺留言中經常有很多媽媽問我:孩子6歲才開始學英語,南南阿姨能不能幫孩子規劃一下學習路徑?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0歲、3歲、6歲開始學英語,到底有什麼不同?6歲之後,英語要像語文、數學、生物等一樣,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也就是說:6歲孩子不能照搬3歲小朋友的浸潤式啟蒙方式,而要面對實用英語和應試英語的雙重壓力。
  • 40歲才開始結婚生子,結果會是怎樣?
    還有年輕恢復好等等確實現在很多爸媽越來越年輕有的95後都開始當爸媽了而40歲才當爸媽的那些人結果會是怎樣呢? 第一天我們一家人下海,看著這個爸爸在岸邊帶小孩玩漿板,小孩曬得很黑,大人也曬得很黑,當時我還在感慨,爸爸帶孩子到底不一樣,在我的時刻留意下,艾文始終帶著一頂大大的太陽帽。第二天發現爸爸帶小孩,和媽媽帶小孩其實是一樣的,四十多歲的老父親,喝了半瓶啤酒,開始絮絮叨叨說,唉,真不容易。
  • 40歲,才是人生的開始!(句句在理)
    四十歲的人,深沉了。如果二十歲的心像小溪,三十歲的心像小河,那麼,四十歲的心就是大海。它含笑別人,也嘲笑自已過往的膚淺與輕浮,只有時間,才讓四十歲真正懂得生命的含義,以及擔當與擔當。四十歲的人,心寬了。
  • 心理測試:選一道家常菜,測你何時開始享福,我55歲以後才……
    心理測試:選一道家常菜,測你何時開始享福,我55歲以後才......A:B:C:D:A:你45歲以後開始享福。你是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你從來都不會感到迷茫,因為你早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規劃好了一切,你現在所做的是慢慢去實行你的計劃,讓你的每個計劃都能夠成功。
  • 我的人生,從二十歲才開始|渡過
    我的人生,從二十歲開始。這句話的意思是,回望從前,我會有這樣的主觀感受:我並不是一歲一歲成長起來的,曾經的歲月如同浮雲一般,我好像什麼都沒經歷過,一下就成為了一個青年。五歲的時候,父親就給我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每半個小時要做什麼都規劃好。我過早地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傀儡。幾乎沒有任何生活的實感,我行屍走肉地活著。如果爭取一些自我意識,迎來的只有更大的窒息,但如果放棄自己的思維,生活反而少了一些阻礙。從七歲開始,我就有了自殺的想法;到了初二,我開始有了非常嚴重的抑鬱。
  • 38歲張歆藝,產後瘦38斤,被老公寵的前提是要美美的
    起因是袁弘,每天早上主動起床做早餐,老婆吃完之後他才開心的吃剩飯,吃完飯自覺收拾碗筷,自覺去哄孩子。問題在於,看他做家務的熟練程度,根本一點都不像是作秀,明顯就是經常幹的樣子!當其他人問張歆藝,老公做家務會不會讓她忐忑的時候,張歆藝理所當然的認為:老公不都應該這樣嗎?這是一個標配吧!當時想成的幾個女嘉賓都羨慕的要哭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老公?
  • 騰訊勸退35歲「高齡」員工:中年人的崩潰,從被裁開始
    其實,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 20 周年會議上就曾表示:在未來一年內,有 10% 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此次調整,是騰訊在幹部體系上的調整,騰訊希望藉此讓幹部體系「年輕化」。 簡言之,如果你今年35歲了,能力與職位卻不匹配,那麼你就是他們勸退的對象。
  • 99%健身小白的抗阻訓練從一開始就做錯了,怎樣才科學,你要知道
    但很多剛開始健身的人做抗阻訓練時,會馬上去嘗試深蹲、臥推、硬拉等訓練動作,或者很多的健身教練會讓你去針對不同肌肉在不同的固定器械上去訓練,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訓練方式,不但不能讓你很快的進步,而且還有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
  • 鄭欣宜自曝想凍卵,渴望結婚生孩子,但要到38歲才實現
    她和其中一位男友還曾經要談婚論嫁了,卻因為一個誤會而分手,至今仍讓她覺得遺憾。被問到想幾時結婚的時候,鄭欣宜說自己以前希望在25歲結婚,但沒結成,但其實她一直都渴望結婚生子,她認為結婚生子是女人的使命,她現在覺得自己則要38歲才能結婚。
  • 你身邊有沒有小學成績一般,中學開始發力,最終逆襲的例子?
    昨天,一個論壇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則高回帖率的問題:你身邊有沒有小學成績一般,中學開始發力,最終逆襲的例子?小學成績一般,初中開始發力,高中逐漸拔尖,高考升入重點,這樣的例子我見過不少。高中後,他遇到了一個比較牛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影響下,他開始努力學習,結果成績突飛猛進,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還有幾個類似的例子,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不過,他們大都是男孩子。(這不是性別歧視,我個人見到的類似例子基本上都是男孩子,可能男孩子比較頑皮,在心理上成熟較晚吧)要說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學習方法,我還真沒發現。
  • 三十五歲之後,人生的黃金時候才正式開始
    也有人說,過了三十五歲,人生就已經到達了尾巴,剩下的年華是等待慢慢變老的過程,沒有青春時候那般的美好,沒有青春時候上下課,就已經老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三十五歲之後,人生的黃金時候才慢慢開始。眾所周知,黃忠六十歲跟劉備打天下,姜子牙八十拜相,佘太君百歲掛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歲才下山談戀愛。黃忠年輕的時候默默無聞,直到六十歲才尋得明主劉備,可謂厚積薄發而一戰成名,成為「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 為什麼小孩子要從小開始學習英語?
    你可以不出國,不留學,但不可以不會,不可以不學。像平時,某些資料,就還是英文的,畢竟是人家著作的,你看不懂,也就沒辦法啦,所以,英語學習,有多重要!為什麼?第一:3-6歲是孩子的語感啟蒙期,此年齡段激發孩子語言覺醒,可以初步建立語感和思維,能夠用英文聽、說、讀簡單的常用詞/語,如家庭、季節、身體、節日等,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初步培養孩子演示演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