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2011稅務信息化優秀論文頒獎典禮>>稅務信息化優秀作品>>業務管理類>>業務管理類二等獎 >> 正文
2012-01-17 18:02:50 | 來源: | 作者:陳建萍 張一意 司馬軍 周潔 梅瑞華
內容提要:本文寫於上海市虹口區稅務局探索多元化辦稅格局、構建「網上辦稅服務廳」項目調研過程中,探索通過網絡技術、活用納稅人稅控發票報稅信息,經由發票信息的自動比對、自動生成和保存發票驗舊數據,以達到發票驗舊準確、便捷、高效的目的,解決發票驗舊過程中造成納稅人攜帶資料多、往返次數頻、排隊等候時間長等突出問題;同時,本文還在發票網上銷售方面做了適當探索,設計了發票網絡銷售系統架構。希望通過努力和實踐,優化稅控類發票驗舊、銷售業務,節約納稅人成本、減輕納稅人的負擔,提升稅務機關的辦稅效率,提高納稅人的滿意度和遵從度,為構建和諧的徵納關係貢獻應有的力量。
關鍵詞:網絡技術稅控發票發票驗舊發票銷售
一、項目背景
為了拓展多元化辦稅格局、滿足納稅人便捷辦稅的需求,虹口稅務局於2011年初成立了「網上辦稅服務廳」項目組,探索通過網上信息交互實現納稅人常用項目辦理,以利於節省納稅人成本,提高稅務機關的辦稅效率,提高納稅人的滿意度和遵從度。
「稅控發票網絡驗舊、網絡銷售項目」是構建「網上辦稅服務廳」項目的一部分,是發票管理由「以票控稅」向「信息管稅」方向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夠通過項目的調研來理清發票驗舊、銷售現狀,通過研討來解決發票驗舊、銷售中造成納稅人多次往返、提供多項資料等突出問題,通過開發來拓展和實現網上發票驗舊、銷售的新途徑,滿足納稅人足不出戶便捷辦稅的需要,同時提升稅務機關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納稅服務和稅收徵管水平,達到「納稅服務效能有效提升,納稅人辦稅負擔明顯減輕,納稅人稅務遵從度和滿意度持續提高」的工作目標。
本文所指的稅控發票,包括經由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增值稅專用(普通)發票,經由稅控收款機、稅控收款機器開具的各類稅控發票,以及經由稅控盤開具的公路內河貨物運輸發票和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
二、項目現狀
(一)本市A區網絡發票調研情況
1、基本情況:本市A區稅務局試行發票網絡開具和網絡銷售系統。發票網絡開具系統目前可開具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汽車維修統一發票和商業零售統一發票三種電腦版發票,並對開具的發票提供查詢功能;發票網絡銷售系統目前依託第三方進行發票工本費的收取,採用上門取票和郵寄的方式為納稅人提供發票,其利用率在10%左右。
2、優點:(1)納稅人費用較低,只需採用網上開票軟體和列印控制項,即可完成發票開具。(2)納稅人開票數據相對便於稅務機關掌握,納稅人的開票權限稅務機關可控。
3、缺點:(1)核心是發票開票軟體,管理鏈條還不夠完整;(2)對應的發票種類還比較少。
(二)本市B區網上辦稅調研情況
1、基本情況:本市B區稅務局網上辦稅模塊含稅企互動、網上涉稅事項受理功能,目前覆蓋面還不是很廣,網上受理戶次還不是很多。該網上辦稅模塊使電子申報企業可以進行網上涉稅事項的申請和受理,通過設立人工預審崗,在確認附件資料完整的基礎上,將網上涉稅受理事項納入症候群管系統。
2、優點:(1)減少至辦稅服務廳的多次往返;(2)一定程度上減輕納稅人與辦稅服務廳窗口的矛盾;(3)實現涉稅審批資料無紙化,減少資料傳遞和資料歸檔的工作量。
3、缺點:(1)受到信息技術手段的制約,存在附件資料多、傳送速度慢,自動斷線的現象;(2)對納稅人素質能力有要求,需對上傳附件進行圖片處理、壓縮等;(3)對資料原件審核的法律責任歸屬方面缺少法律依據;(4)稅收管理員變審核實物資料為審核圖片文件,操作上需要轉變適應。
(三)外省C市地稅網絡發票調研情況
1、基本情況:C市地稅從2009年8月開始進行普通發票網絡管理,即以在線應用系統(以下簡稱「開票系統」)為核心,進行普通發票的網絡開具、自動驗銷、網絡查詢、網絡監控等工作。至2011年5月已有6萬多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納稅開票系統管理,累計開具發票5種、5000多萬份、金額7000多億元,平均每天開具20萬份;普通發票經過減並,由原來的60多種、變為10多種,定額發票面額小於500元。
2、優點:(1)採用通用格式,便於發票管理。(2)減少發票聯次,節約納稅人成本。(3)發票核定方式變化,核定數量,不核定種類和號碼。(4)領購方式變化,可以網上申請、通知領票,付費採用POS機。(5)開具形式變化,網上錄入、開具,系統可記錄並生成記帳清單。(6)實時查詢、數字防偽,杜絕假票。(7)驗銷形式變化,開具即自動驗銷。
3、缺點:(1)發票核定和發票數量調整,還沒有實現網絡申請和網上辦理。(2)發票的領購方式,雖然可網上申請,但仍需上門領票,付費和配送方式沒有根本解決。(3)發票的開具依靠於網絡,當發生故障或業務量比較大時,影響開具效率。(4)發票監控管理的指標,還沒有真正形成。
(四)虹口分局發票驗舊、銷售現狀
1、發票驗舊情況。2010年度共計驗舊發票152491次,其中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和稅控收款機、器開具的發票驗舊次數佔驗舊總次數的32.98%.
2、發票銷售情況。2010年度共計銷售各類發票74117次,其中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和稅控收款機、器開具的發票銷售次數佔發票銷售次數的58.98%.
表1 2010年度虹口發票驗舊、銷售情況統計
3、2010年度完成稅收97.02億元,其中增值稅稅收18.06億元,營業稅稅收28.66億元。
4、對應稅收比例。購買增值稅發票(代碼1140、1170、20602、20605)的納稅人實現增值稅稅收8.28億元、佔增值稅總稅收的45.85%(8.28/18.06=45.85%),購買商業零售稅控收款機、器發票(代碼212022、21203)的納稅人實現增值稅為0.63億元,佔增值稅總稅收的3.49%(0.63/18.06=3.49%);購買稅控發票(代碼22702、22700、22204、22905、22103、22403)的納稅人實現營業稅稅收9.63億元、佔營業稅總稅收的33.60%(9.63/28.66=33.60%)。
5、稅控類設備的網上報稅情況。如下圖1所示,94.5%的納稅人已經實現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的遠程報稅,採用度非常高;稅控收款機發票目前主要依靠納稅人到辦稅服務廳採用ARM自助或手工操作完成報稅,納稅人對稅控發票納入網上報稅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圖1增值稅防偽稅控和稅控收款機各種報稅方式所佔比例圖
綜上所述,鑑於目前稅控設備的推廣使用情況和納稅人普遍使用網絡進行報稅,探索稅控發票的網絡驗舊的硬體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三、存在的問題
(一)從納稅人的角度
1、每月申報、報稅已能網上操作,發票驗舊、銷售卻只能到辦稅廳手工辦理,往返次數多,辦稅費用高。
2、報稅與驗舊相分離,同樣的數據需要分兩次報送,辦稅效率比較低。
3、發票驗舊需要攜帶發票存根聯(或記帳聯)和其他資料,比較繁瑣;特別是用票量大的企業用時多、佔用窗口時間長,排隊等候時間較長。
(二)從稅務機關的角度
1、報稅與驗舊相分離,納稅人報稅進來的數據與驗舊操作所在系統分離,報稅進來的數據在驗舊時幾乎無用。
2、發票驗舊採用人工操作,對於用票量大的企業耗時多、效率低,易造成窗口擁堵;個別情況下(輸入或修改多條驗舊數據時)易發生差錯。
3、從發票管理的角度,發票信息化管理的目標就是便捷高效的獲取信息、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目前發票信息化應用和管理的水平不高。
4、個別分局在試點發票網絡銷售,但稅控類發票的驗舊、寫卡、傳遞等問題仍未根本解決,售票系統與症候群管系統不能實現實時交互。
5、個別分局在試點普通發票網絡開具、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對稅控類發票沒有涉及,發票管理鏈條還不夠完整。
四、解決方案
(一)項目目標:為了為納稅人提供多元化的辦稅方式、拓展辦稅服務廳功能,針對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發票驗舊、銷售耗時較長的問題,擬以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和稅控收款機、器發票網絡驗舊為突破口,探索發票網上驗舊、銷售的可行性,努力實現發票驗舊、銷售的網絡化管理,提升利用網絡和信息化手段管理髮票的水平。發票網絡銷售總體架構如下圖2所示。
納稅人通過CA證書安全登錄網上辦稅服務廳,通過網絡發送發票驗舊申請或發票購票申請,稅務機關網上辦稅務服務廳響應納稅人的需求,自動審核和處理納稅人的申請,按照規定動作完成發票驗舊、銷售操作(其中發票工本費的收取可通過網上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發票的傳遞可由納稅人上門呢領取或通過快遞傳送)。
圖2發票網絡銷售系統架構示意圖
(二)業務原則
1、網上辦稅與實體辦稅相結合的原則,網上辦稅不影響現有的實體辦稅,實體辦稅可以借鑑和使用網上辦稅的部分功能。
2、依據總局和市局相關規定,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發票驗舊數據的自動比對和生成,提高辦稅效率。
3、驗舊與報稅相結合的原則,報稅完畢後自動發送並完成稅控發票網絡驗舊,方便納稅人操作。
(三)業務方案
1、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網絡驗舊業務方案
功能概述:凡已按照要求完成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遠程報稅的納稅人,可經由網絡申請、並完成防偽稅控系統網上發票驗舊。網上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驗舊模塊,可自動提取、比對、生成、存儲發票驗舊信息,向納稅人發送發票驗舊結果通知書,納稅人可在網上查詢驗舊結果、並下載。業務處理規則流程如下圖3所示。
圖3增值稅防偽稅控發票網絡驗舊流程圖
2、稅控收款機、器發票網絡驗舊業務方案
功能概述:凡已按照要求完成稅控收款機、器發票驗舊數據報稅的納稅人,可經由網絡申請、並完成稅控收款機、器發票驗舊。網上稅控收款機、器發票驗舊模塊,可自動提取、比對、生成、存儲發票驗舊信息,向納稅人發送發票驗舊結果通知書,納稅人可在網上查詢驗舊結果、並下載。業務處理規則流程如下圖4所示。
圖4稅控收款機、器發票網絡驗舊流程圖
3、發票網絡銷售業務方案
功能概述:有購票資質的納稅人登錄網上購票模塊,向稅務機關提出發票領購申請,並選擇通過相應的付款方式和提貨方式獲取發票。網上售票模塊根據納稅人申請購買的發票種類、數量以及支付、配送方式,自動調用相應模塊響應納稅人的購票需求。業務處理規則流程如下圖5所示。
圖5發票網絡銷售流程圖
(四)其他需注意的事項:
1、注重調研和論證。業務需求要切中要點、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利用外區和外省市調研成果,結合本區的具體特點,深入研討和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2、注重項目準備。根據項目開展的需要,成立發票網絡銷售試點突破項目組,確定人員並分清職責;按照上級稅務機關的要求,完成試點項目申請工作;並會同業務主管部門和軟體公司詳細討論業務需求和實現方式,確定項目開發計劃書。
3、注重測試和完善。網上系統正式推出前,有針對性的選取不同類型、不同票種的試點企業,逐項完成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務必要類型齊全、並有代表性;對於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開發和完善。
4、注重建立網上驗舊、銷售崗責體系。建立發票網絡驗舊、銷售崗責體系,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的「三定」原則,將每項業務、每個環節的職責落實到每一個負責網絡管理和操作的稅務人員;並組織崗位技能培訓,使相關稅務人員和納稅人能夠熟練進行操作,發揮發票網絡驗舊、銷售的優勢。
5、注重建立完善的推廣和應用機制。制定詳盡的推廣和應用計劃讓,讓儘量多的納稅人享受項目成果,減輕納稅人攜帶資料往返的負擔,減輕稅務人員忙於簡單實務的現狀,使徵納雙方共享信息化管理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