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137路公交火了。
137路共計29.3公裡,共有50個站點。
因公交站名太過相似,網友直呼,「這是一趟不能看手機的公交」、「隨緣下車得了」。
吃瓜群眾大呼頭暈,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從地圖上看,137路是下半圓,它還有個上半圓——136路。
136路略短,26.4公裡,站名同樣一言難盡:
有網友感慨,終於明白趙雷為啥要「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了:
不要看137路站名奇葩,它也曾「努力」過。2010年,137路開通。2014年就因站名複雜,改過一次。現在被吐槽的站名,已經是「優化版」了。
公交方面也很冤:
「因為它是在三環路上,三環路只有一條路(開通時附近大部分是農田、空地),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區分。目前的區分主要使用了內側、外側、橋東、橋西、一段二段三段等表述。為了區分站點,不讓乘客混淆,所以只有這種方式」。
現在,有不少網友通過投票方式給乘客支招,如何不下錯站:
手機一定要充好電!
也有不少人為137路「抱不平」:
還有貢獻改名技巧的:
放眼望去,成都137路並不是個例。
各地群眾紛紛曬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站名。
武漢以字多「取勝」
13個字:姑嫂樹路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
14個字:漢口北大道軌道1號線漢口北站
15個字:知音湖大道中法友誼大橋蔡甸橋頭站
「逼死」文科生的杭州數字站名
同一個站名,東南西北都有的西安、北京
上海的「XX路+XX路」組合
8D重慶的「重慶北站南廣場」
文藝範的長沙
踏雪、映日、沐風、聽雨、賞月
那麼,公交站名字怎麼來的呢?
城市公交站的命名,一般用區域/地標/道路 + 方向 + 幾段 + 內外環的方式。
近年來關於公交站命名科學化、人性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015年,為避免公交車站名混淆和名不副實,福州市16個公交站進行了改名。
烏山路上的「烏山」站,更名為「福州市政府」站。
烏山西路上的「烏山西路」站,更名為「烏山祥嶼路口」站。
白馬北路上的「烏山路」站,更名為「烏山小學」站。
此前,烏山附近的五個站名,一度讓乘客傻傻分不清,它們分別是烏山路口站、烏山站、烏山路站、烏山橋西站、烏山西路站。
你知道哪些好玩的公交站名,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