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觀和方法

2020-12-16 外人娛樂圈

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眾所周知,然而,其基礎的本位究竟何以體現,該書第一章從思想政治教學原理體系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根基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重要指導3個層面指出了其根基性地位,並指明通過研究可於學域內坐實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根基,於學域外獲得廣泛的認可。

總結了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必然的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吸收其他學科知識」三大命題的核心內容。分別就「該不該有及有沒有理論基礎、為什麼要有理論基礎」、「要不要及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為什麼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要不要借鑑和借鑑什麼的問題、為什麼要借鑑其他學科知識」等問題展開了邏輯思考和解答。

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內涵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理論基礎和基礎理論展開了辨析,並緊抓「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這一本體概念進行了解讀。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應是揭示意識形態理論發展與教育規律的相關理論和思想,並指明狹義的理論基礎特指無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理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科學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廣義的理論基礎應是揭示人類意識形態發展和教育一般規律的相關理論和思想,除馬克思主義之外,還應堅持揭示人類意識形態一般規律的其它理論思想和知識,以此為依據並按學科進行相關理論思想與知識的劃分。

相關焦點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在新時代對客觀規律重要意義的認識上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馬克思主義通過揭示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深刻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指出了走向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和講話,不難發現,他深得馬克思主義的真諦,把對規律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想要認識和學習哲學,這10個常識你得知道!早看早受益
    想要了解和認識哲學,下面這幾個常識是必須要知曉的。都哪些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精細進入。1何為哲學?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最一般規律的學問,哲學具有極端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包含有十分廣泛的內容。
  • 考研政治馬原劃重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考點六】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1.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辯證關係   (1)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的任務不僅在於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於為改造世界提供理論基礎。   (2)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歸根到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
  • 高中政治《社會發展的規律》教案
    很多考生對於如何寫教案總是很頭疼,教學目標究竟如何制定,教學重難點如何定位,教學方法如何選擇,教學過程如何設計……這一系列的問題的確都需要考生認真思考和準備。今天,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關於《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完整教案範例,希望能夠為各位考生的考前備考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
  •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原標題: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世界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他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馬克思立足於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在革命實踐和理論探索中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深刻揭示了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先進、最科學、最嚴謹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馬克思主義做出了高度評價,讚譽「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為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
  • 張全景:毛澤東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歷史巨人
    毛澤東時代,他的改造世界的理論和實踐,是使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全社會得到普遍認可,特別是青年一代和黨員幹部。整個社會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基礎性變化。這一變化不斷作用於思想政治路線,又堅定著人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從根本上決定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方向。敵對勢力拼命反毛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這就是毛澤東百年樹人的偉大意義。
  • 共產黨員應該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因而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是不是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目的,是人生有無價值的根本標誌。在人類歷史上,從階級屬性上說一切剝削者都同廣大勞動人民處於對立的地位。
  • 2014考研政治:主觀和客觀世界分化統一的基礎
    31.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和統一的基礎是A.物質B.意識C.實踐D.認識[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現實基礎。  實踐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現實基礎。第一,實踐使統一的物質世界分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正是在實踐活動中,物質世界發生了分化,它被反映在人的頭腦中並轉化為主觀世界。
  • 新時代領導幹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回味...
    辯證唯物主義既是關於人與世界總體關係及其聯繫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理論,又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首要的是學好辯證法,深刻掌握這一哲學武器。馬克思指出,辯證法對一切既定的形式都是從它的不斷運動中去理解。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風華正茂正需要正確的世界觀什麼叫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世界觀可以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凡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就是唯心主義。具備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認識和利用規律是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這就是務實的思想。反之,也是務虛的思想。
  • 試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四)
    「良知、良能」是說知識是天生的或不學而知,是唯心主義先驗論;孔子的「學而知之」和「困而學之」以及荀子的觀點,承認人的認識是後天學習所得,是樸素唯物主義思想。(2) 孫中山借人類文明說明知識的來源和認識的發展,指出這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人的認識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孫中山的知行學說包含了在實踐中需要理論的指導(以行求知)和在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知先行後)這樣的實踐—認識—再實踐的意義,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2.認識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人的目的、願望要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它不斷地適應著時代發展的需要,結束了長期以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相分離的局面,不僅在總體上而且在每一個觀點、每一個原理中,都把唯物論和辯證法融為一體,且科學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指導著世界社會發展的方向。
  •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全球戰疫,一堂生動的哲學課
    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決定著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出了問題,人生觀和價值價觀就會出問題。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從小就有。世界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跟個人的年齡、閱歷、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信息都有關係。
  • 思維慣性和客觀規律的關係
    這種語言上的習慣和定勢,和思維的習慣和定勢是同一的,這和人類所發現的客觀規律其實是潛在地同一的。之所以稱為「潛在地同一」,是因為表面上存在一種經常性的誤解:客觀規律僅僅是屬於客觀世界的。形成於主觀內部的這種習慣和定勢,從來都是和客觀生活須臾不離的。主觀客觀的分離,是文明時代的意識特徵,在漫長的原始人的生活中,並沒有主客的分離。
  • 2018考研政治複習: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其中,「一個關係」指的是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這不僅屬於高頻考點,同時也是唯物論部分唯一可能命制材料分析題的考點,2018考研考生需要著重複習:   一、知識點闡釋   正確認識和把握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必須處理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 B. 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 C.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一 D. 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統一 17.「社會經濟形態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句話說明了 (    ) A.社會發展受思想影響 B.社會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 C.社會發展是道德發展的過程 D.社會發展是自發的 18.
  • 符合人類進化方向,它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舉例說明語法的變化帶來句子含義的深刻變化,來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來認識英語的嚴密性。縱觀我們人類的語言發展進化歷史,我們人類所處的地理位置、生活習慣、趨向愛好等等的不同,這些都影響了我們人類語言文字的進化發展狀況,以致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不同的語言,和各種各樣相似的語言。例如我們中國,在原始時代的先民就使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表達對事物的記錄,而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始先民使用蘆葦杆在溼泥塊上刻錄他們生活中事物的信息。
  • 2015年山東選調村官考試: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015年山東選調村官考試: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指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社會基本矛盾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1.生產力(1)生產力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力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的最終決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