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個人用一年的時間自駕中國9萬多公裡。
其中有一個目的地就是到平潭,想酷酷的從平潭坐船進入臺灣。所以在出發前,便在大連把入臺的相關手續全部辦理就緒。從大連-上海-烏鎮-歙縣-黃山-婺源-景德鎮-廬山-南昌-沙縣-福州,走走停停15天後到達福州,從福州進入平潭。
平潭村落
澳前碼頭
澳前碼頭的海峽號每周有三班到臺北,四班到臺中。
第二天準備買票時,因準備藏區支教的學校需要提前到達,在平潭,我還是留下了臺灣行的遺憾。
這份鄉愁的衣角就淡淡的時不時的撕咬著我的心……
2015年,大連開放臺灣自由行,3月我便迫不及待的一個人背上行囊,去一探鄉愁的惆悵。
環臺灣島火車行走手繪圖
我承認:在旅行中,我是一貫的特立獨行風格,行走臺灣亦不例外。
出發到臺灣之前,不做任何攻略,甚至第一天的酒店都沒有提前預定。
想到哪裡走哪裡,走到哪裡算哪裡吧。
高雄臺灣的第一天
在飛機起飛之前,我第一天計劃目的地的確是臺北!臺北!臺北的。
傍晚下了飛機,桃園機場大雨紛飛。迅速查看臺灣天氣,南方晴好溫度偏高,便臨時改變主意:南下高雄,由高雄進入墾丁,再由墾丁北上。
坐在的士上,臺灣駕駛員問:就您一位?
我:是的。
臺灣駕駛員:您這是來辦公?
我:額,不是。
臺灣駕駛員:您來看朋友?
我:不是啊,我來旅行啊。
臺灣駕駛員:(回一下頭,深深的看看我)額......您可真行!
我:現在自由行了,一個人的不很多麼?!
臺灣駕駛員:還是很少,團的多,或幾個人一起出來的多。
臺灣駕駛員:您明天轉高雄包我的車吧,600人民幣。
我:太貴了。
臺灣駕駛員:那到墾丁您拼我車吧,40人民幣。
這價格還可,要了張名片。
抵達臺灣第一天的印象,臺灣人民都是溫文爾雅的,計程車司機亦不例外。
大連起飛16:30,19:06準點到達桃源機場。下飛機第一件事,換1000元的臺北;買一張15天電話卡700臺幣。
乘機場大巴至桃源高鐵站30臺幣;Train687,21點高鐵至左營終點站1275臺幣;22:36到達左營,打車至火車站295臺幣;入住康橋商務酒店2000臺幣。
機場便有銀行兌換處,現金可以在櫃檯辦理,手續費30臺幣,銀行卡可以到提款機自行辦理,手續費不詳。
電話卡在行李提取後前行不遠處,可以諮詢工作人員。按你實際在臺灣的天數買即可,15天的贈送一天。即刻開通,網速很棒。
入住高雄火車站的康橋商旅,沒有預定,來了還可以講價。含早餐和晚餐。
酒店提供的非常簡單明了的交通地圖,一目了然,省時又省力。在家裡做再多的功課,不及此時的一張地圖。
漫步高雄。
國內國外走的夠多時,你對臺灣的期待就不是景致的期待,是對臺灣保留的民族文化及人文氣息的期待。
在高雄的兩天,走路或坐地鐵,感受臺灣的市井文化。
有一位老媽媽怕我找不到美麗島的穹頂,走遠三次又折返三次,非要給我刷她的地鐵卡,親自把我送到美麗島,讓我有幸觀看了七分鐘的炫彩鋼琴表演。
美麗島,世界最美四大車站之一
在高雄轉乘地鐵、走愛河、逛誠品書店、遊駁二藝術區、坐輪渡、散步旗津海岸線、看世界十五大最美車站第二名的美麗島的五彩穹頂、吃六合夜市的臺灣小吃……
高雄,臺灣的第二大城市,處處的人文景致於無聲處的深厚。
潤物細無聲的人文,不張揚不驕狂,謙和有禮數。進到這座城就沒有疏離感。
即使在街邊攤吃碗30臺幣的小吃,老闆也會樂顛顛的雙手把碗送到你的面前,並說聲謝謝,是非常自然的流露。他們在感謝你光臨他的店,支持他,認同他的手藝。
整座城市,有種古風,有種儒雅氣質,不急不躁且勤勤懇懇的生活著。
駁二藝術區的誠品書店
簡素。高雄,可以這樣表達!
散走到郵局,進去想買幾張漂亮的郵票。
一位60多歲的老員工很認真的,把"漂亮的"郵票推薦給我,"不漂亮的"絕對不推薦。
貴的郵票她會很貼心的提前報一下價格,計算總價格時,她邊計算邊喊出數字,算兩遍才OK,好認真哦。
遇到臺灣郵局一百二十年的紀念郵票。還買了幾張猴票。
臺灣太小,所以就有寸土寸金之感,高雄的臨街房無論是主道偏道還是小胡同裡邊,只要是臨街,從上到下都經營著各種項目。
門臉大多不大,招牌也沒有我們內地的醒目,更不豪華奢侈金碧輝煌。感覺他們是全民在經商,有一種生活的通透力!是一種市井生活的務實風光。
觀察穿戴,不時尚,老人甚至比較保守老氣,但穿行在街頭巷尾特別是旗津比較原生態的生活氣氛裡,是一種厚重的滿足感。
瞬間感覺,滿足感的力量遠大於幸福感!
墾丁,臺灣的天涯海角
旅行挖小眾,好像已成為行者的嗜好,最好是越遠越好,最好是人煙稀少,最好是天涯海角……那麼墾丁可以滿足你。
去墾丁,去臺灣的天涯海角……這可是文藝青年的嚮往。
墾丁到底有多美,墾丁到底有多純淨,墾丁到底有多原生態,墾丁到底有多藍的海,來看上一眼便知道了。
墾丁大街並不長,街兩側有點類似於廈門的曾厝垵,只是少了「鬧」氣,也少了人氣。店家多閒散也不吆喝,更沒有震耳欲聾的音樂噪音,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意。
大街的一側靠山,另一側靠海,有鋪就好的石板路方便遊人隨意親近大海。
另一側是太平洋,層層疊疊的藍;層層疊疊的浪;瓦藍瓦藍的海;白細白細的沙灘......
不要多,只需一個角落,就想停止一下呼吸,仔細看進我的眼睛裡……
行走的目的是什麼,對於我,沒有目的,此時此刻只有親近與感受當下。
恆春古鎮與安可民宿。
安可民宿老闆娘
早早就聽說墾丁,卻未聽說過恆春古鎮。
不能不說遇到恆春的確是我的小確幸。
從高雄出發,終點是墾丁,但到了恆春轉運站,提前下車,入住在恆春古鎮「安可的家」民宿。
大多數到墾丁旅行選擇住宿,一定是在墾丁,恆春古鎮只是作為旅行中的選項景點之一,恆春只是一個過客。
很少有人真正為她停留,好好端詳她的美,大多對恆春古鎮的了解也僅限於海角七號還有阿嘉的家。
放下行李,老闆娘就一定要開著她的吉普車帶我去墾丁兜風。先是帶我看墾丁的大灣小灣,再看帆船石還有天涯海角的鵝鑾鼻,最後把我送到墾丁大街讓我自己慢慢轉轉。
恆春古鎮,其實是現代化與古文明結合在一起的古鎮,有人文有景色有美食有民宿,有豐富的海底潛水資源。
其實行走臺灣,美食與民宿都是必體驗的內容之一,而恆春古鎮,質樸的民風,古老的鎮子,靜謐的街道,美食,民宿,樣樣都有,距離墾丁很近,有專線往返,非常便捷。
恆春古鎮一角
安可民宿下午茶
恆春古鎮街景
清晨,漫步在恆春古鎮,有一種時間倒流之感。
入住恆春民宿的記憶是令我難忘的,老闆娘每一天親切的相處,蘭嶼島乘船,都是老闆娘免費車接車送。
從蘭嶼島回來時,船晚點,當船停靠在岸邊,便見老闆娘已站在棧橋上等待。上車,副駕駛座位上帶給我熱乎乎的紅豆包,一切都是暖暖的......
這些行走中的故事,讓臺灣行走的記憶尤為深刻!
蘭嶼島,比墾丁更小眾的文藝打卡地。
蘭嶼島
去蘭嶼時遇有狂風亂作,船隻在巨大的漩渦中顛簸前行。
我是海邊長大的,卻也沒有遇見過這樣的風,這樣的浪。
浪尖把船頭打成直立狀,再一個俯衝進入漩渦。海水更是直接打入船艙,船艙在東倒西歪左搖右擺中前行。《少年派》電影在現實中體驗到了。
經過風浪的島上土著居民,不斷的安慰島外的人,讓大家儘量看遠方,要能看多遠看多遠。
船長也在廣播中不斷提醒:「遇到不規則風浪,風向沒有規律,船隻會顛簸的很厲害,請大家不要到甲板上,在原位坐好,注意安全。」
一船的人此起彼伏一片吐聲。工作人員手拿塑膠袋,給在嘔吐邊緣的乘客及時遞上「道具」。
我懷揣著緊張,依然不舍船艙外的景色,間或挺起胸膛,勇敢的欣賞一下危難時刻的美景。
當踏上蘭嶼的土地,一切恐懼與不適瞬間都風吹雲散……
蘭嶼,無數的美片要擠著呈現。
此時,我只想把我自己融化在蘭嶼中,嵌入在油畫裡,把一幅幅大美寫真集就奉獻給藍綠紅的色彩視覺裡……
騎著自行車遊蘭嶼島
臺灣的火車。
臺灣的鐵路是非常發達的,整個臺灣可以一直坐著火車到達每一個城市。
從恆春古鎮出發依然選擇坐著火車一路向北,遊臺南、臺中、臺北、花蓮......
臺灣的火車班次非常密集,隨時買票隨時上車,既不用候車也不用檢查行李,買好最近一班的車票,進站等候即可。
站臺工作人員極少,入口處只有一位工作人員,但站臺的標識非常清晰,按自己的車廂號及座位號坐在大大的木椅子上,靜靜等待。
火車來來往往,人流穿梭不息,卻井然有序得讓人驚訝。
車廂的空間非常大,椅子腳踏設計的很人性化,最喜歡的是視野開闊的車窗,一路可以把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餘。
車上有專門的空地可存放大件行李或是放不到行李架上的重行李。
整個乘車感覺非常的舒適。
注意觀察上下車的旅客,像我這樣的旅行者極少,大多是臺灣本島人,車廂很靜,沒有音樂,沒有大聲說話的聲音,年輕人基本都是耳朵上塞著耳機,聽著音樂;商務一點的人士就打開電腦瀏覽信息。
偶爾會有乘務員推著迷你小推車輕聲的叫賣便當及飲品,頻次不多,買的也寥寥。
到臺南出站時,乘務員要收火車票,我是想著留作紀念,問是否可以。
男乘務員溫和對我笑笑,問:「大陸來的?那邊自己蓋個章就可以了。」
那一刻,自己就像是做錯事的小女孩,紅著臉,出了站臺。
臺南古蹟巡禮。
在臺灣流行一種說法:「一府二鹿三艋胛」,分別指臺南的安平,彰化的鹿港,臺北的萬華。從中可看出臺灣歷史與這三個地方密不可分。
到了臺南,第一站便是安平。
安平實際有四個景點,相距很近。走走安平樹屋,順便就看了與安平樹屋連著的景點德記洋行;相反方向是安平古堡,安平古堡是荷蘭人統治時所建的第一座城堡,其實也不大,半個小時就可以出來了;在安平古堡的東邊就是安平老街,是三百年前荷蘭人在臺南安平地區建的第一條街。
延老街走上一走,吃吃當地最有名的棺材板小吃,還有蝦片蝦餅,再來一杯現調的大杯飲品,安平半日行走就非常的圓滿了。
棺材板
3月底正值臺灣旅遊淡季與旺季的交接點,遊人不多,氣溫正適宜,繞小路走走,嗅一嗅古氣息,坐上觀光大巴繼續著下一站—赤坎樓。
赤坎樓是臺灣的一級古蹟,古紅牆體與北京故宮一脈相承,但規模卻無法相提並論。
赤坎樓繼續前行不遠,便是孔廟,建於明朝年間,是全臺第一座孔子廟、最早的文廟。
回酒店的路上,遇鄭成功廟,雖天色已晚,還是進去觀光一下。
臺南,實際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古蹟較多,但比較集中,一天的古蹟巡禮豐富而飽滿。
行走臺中的故事。
旅行還有一個魅力,就是可以遇到有故事的人與事,這些故事穿插在行走的過程裡,為旅行增添了色彩。
從臺南到臺中,依然是乘火車。故事就開始了!
準備在清境農場住一晚,一早便坐最早一班大巴,不到三個小時到達。
時至三月,花開的有點零零碎碎,草還是秋黃色,羊群也是稀稀落落,海拔較高,氣溫偏低。
在民宿區看見清境布拉格民宿招牌,見字起意,尋路而進。
忍不住,想要住。
隱匿山中的民宿
「有人在嗎?」
推門進去,冷冷清清。
「來了,來了。」
壯壯實實的黑臉漢子從樓上「嗖」的一下出現在我的面前。
「想看看房間。」
「好的,好的。現在優惠價格2500新臺幣。」
「怎麼這麼冷啊,沒有空調?」
「我們這裡是避暑山莊啊,來的都是避暑的,不需要空調的。」
「我們這裡的所有民宿都沒有空調的啦。」
實在是太冷,準備下山。
算好最後一班回程大巴的時間,便提前坐在路邊等車。
「下山嗎?」
一輛黃色計程車停在我的面前。
「是啊。」
「去哪裡?」
「臺中火車站。」
「大陸妹,上車,我帶你下山。」
我剛要詢問價格,嚼著檳榔的司機已經繞到我的面前,拎起我的行李箱就塞到後備箱。
「我,我,我是在等大巴,一會兒就到了,我不坐你的車…….」
我被計程車司機的一系列動作嚇得已經是語無倫次。
「大巴多慢呀,要三個小時呢,我一個小時就把你送到位。放-心-啦!」
戴著墨鏡,看不清他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看看。
他懂,摘了眼鏡。一雙善意的眼睛,沒有一絲的讓你不安。
「到山下多錢?」我放心的問了一句。
「我說帶你下山,沒有說要你的錢啊!」
這怎麼可能!!!
「這樣我更不能坐了!」
「我是剛剛從機場拉了一家四口到上邊的酒店,明天他們還要包我的車。」
「是你們那裡的大款。」計程車司機詭異的衝著我擠擠眼睛。
「我空跑也是下山,拉上你也是下山,我就想一路有人陪著說說話,還是漂亮的大陸妹子,哈哈。」
「我給你300吧,來時坐大巴是244,不然我就不坐了。」
司機看我態度是堅決的,也不堅持,開心的應著。
一路,他愉悅,我開心。
一路,他就沒有停下來讚美大陸。
花蓮,景色美,人更美!
十五天的臺灣行,第九天走到花蓮。
在蘭嶼島時相遇兩個女孩子,她們微信告訴我,在花蓮遇到一位大叔,大叔就帶著她們遊了花蓮。
我吃驚不小,想著提醒她們,千萬別被騙啊。
接著我也到了花蓮。
第一天,在青旅結識了一位北京來的女孩子。
女孩子一個人租輛單車騎行太魯閣,往返十公裡。神奇的不是她的體力,而是晚上還車時,店家男老闆竟開車帶著她去吃夜市,又開車帶她去兜風。
女孩子一開始非常的警惕,各種豐富的想法也是洶湧而至,最後,證明自己想的太多。說給我聽時,自己都有一點的不好意思。
我想到昨天大叔的故事,又是不可思議。
下午遊覽太魯閣回來的車上,一位西安小夥子講述的他的親身經歷。
「姐,你說花蓮人為什麼這麼好。」
「是嗎,我是才到,就是覺得公共服務方面特別好,遊客中心完全是免費服務,太貼心了,問什麼都是那麼耐心的回答。」
小夥子不屑的搖搖頭:「姐,這都根本不算什麼。你知道我這兩天都遇到什麼情況嗎?」
小夥子興奮的把手機拿出來,迅速的翻開手機相冊。
「姐,你看,這兩個花蓮的小夥子,昨天帶著我逛夜市,還請我吃東西。」
我瞪大眼睛問:「為什麼?」
「他兩個坐在我的對面,跟我點一樣的東西,我看他們吃法不一樣,就問了一問,結果就帶著我又吃了幾家正宗小吃。」
天哪,花蓮的人民怎麼這麼的好。我被驚呆了!
第二天,我一個人一大早跑到七星潭去拍雨花石。
我拍雨花石拍太平洋海浪拍手拍腳,最後脫鞋開始拍鞋……
一位老大爺走過了:「姑娘,我幫你拍照吧。」
溫和而親切,自然而然。於是便留下一組難忘的七星潭美人照。
老大爺幫拍的照片
回到酒店,見到北京姑娘,我也興奮的講述了我的奇遇記。
我想,花蓮的人民一定是非常愛自己的家鄉,珍惜家鄉的名譽,對家鄉的美是自信而自豪,每一個人都甘願做花蓮的一個小窗口。
透過她們,你會感受到久違的老街坊般的親密友善,雖是隔海相望,卻在這座島淋漓盡致的感受一次溫文爾雅的溫情。
在花蓮的最後一天,與北京女孩子準備結伴一起遊鐵道藝術園區和松園別館。
她忙著用谷歌導航,我見酒店經理走過來,就順口問了一句。
「請問…….」
女經理看看我倆問:「你們介意搭我的車嗎?我正要回臺北,可以順路帶你們過去。」
激動的一遍一遍的說謝謝,謝謝!
「不會啦,我也是順路嘛。」
女經理操著好聽的臺灣話,微笑著把我們送到目的地。
淳樸的不能再淳樸的民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怎會相信這和諧社會的感受竟是這樣的真切!
我發自內心的想說:花蓮,花蓮,你的名字應該叫雷鋒。
住住青旅,也是旅行小情懷的一部分。
喜愛,是一件發自內心的東西,如喜愛喝酒的人,不喜歡的就很難懂得他樂在其中的妙處。
旅行也是一種喜愛,一個人的旅行也是一種旅行中的喜愛。
喜愛是要超出常規的,對一份喜愛的程度不是單純的執著,也不是痴迷,是融入生活中的熱情,並在這份熱情中找尋到快感。
就如我的行走臺灣,每一個清晨,穿漂亮的衣服,興奮的打扮好自己,帶著未知的美麗憧憬,出發!
每天遊走在景色裡,沒有厚此薄彼之心,只要是感興趣的,一面牆也會發呆個把小時。
睡懶覺常常有,也不會心痛失去行走的時光,因為感受當下的日起日落就是行走的一部分嘛!
常常是披星戴月的回歸,店家總是驚疑我一個人一天的活動範圍到底有多大!
夜晚,一個人靜一下心,敲一敲鍵盤,把一天的感受傾瀉於文字中,完美的一日旅程,就沉沉甸甸的有了一個小句號。
大大的句號就等待整個旅行結束之後,再圓潤飽滿的寫上一個。
我懂我的「癮」,我人生的其中快樂之一,也是這「癮」所刻下的痕跡。
有情懷的旅行總是會帶著一顆文藝之心,在一處能讓你能文藝起來的地方,發揮出文藝之情懷,會賦予旅行更多的內容,讓旅行飽滿而生動。
當行走至花蓮,這種情懷就有一點的小爆發,強烈的想住一次青旅。我也要裝一裝文藝小青年,哈哈!
一直沒有機會嘗試,這一次的臺灣之行,青旅的處女住就獻給了花蓮。
儘管住青旅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一直是想探究青旅裡五大洲的背包客到底獨有著怎樣的故事。
朝氣,活力,親切,自信。
這是進入花蓮洄瀾窩青旅的第一感知,且被這強烈的磁場衝擊著。
我與其他背包客同住一個房間,便有幸結實了北京的女孩子。
兩天的相處,沒有講彼此的故事,不問年齡,不問職業,不問家庭,卻如老友一般親近溫暖。
花蓮真的適合呆兩天,一天轉轉山(太魯閣)玩玩水(七星潭);一天住住青旅,裝裝文藝小青年。
在花蓮第一天的晚上,一個人跑到有演藝的咖啡館,聽老歌手唱經典臺灣老歌。
我點了一首梅豔芳版的《親密愛人》,老歌手唱的非常投入。
有質感的生活,是你扎在生活的土壤裡,盡情的過活。
再淡薄的生活,在九份也會找到鮮活。
九份的白天不會懂夜的美;九份的夜晚也不會懂清晨的靜。
在九份如果只是看了白天的美是不夠的;如果你只是觀賞了九份夜晚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不完美的。
看九份白天的清爽;夜晚隱忍的熱鬧;星光下的漁光閃爍;清晨踏石階而上或而下的腳步聲;與流浪貓對視;與青苔野草擦肩;感受寂靜是什麼樣的味道;感受時間就窒息在我的呼吸之前。
或許繁花似錦,或許失意落寞,一切止於清晨遊走九份的這一刻。
大多數人到九份是從臺北出發,而我卻從花蓮出發。
瑞芳火車站
在瑞芳火車站下車。不知為何一下子就讓我想起李春波的《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
拖著行李,腦子裡搜索著這首歌的歌詞,無目的的走入輕便路,看到「拐角」簡單的招牌。
沒有過多粉飾的咖啡店,一個視野寬闊的大平臺,是一個居高臨下純粹的民宿,再也沒有另尋住宿之意,只想急急的入住這個「拐角」,把一顆心就落在一個古老的故事裡。
在九份一定要住上一宿,看看夜景逛逛老街吃吃芋圓,再到全臺灣第一個電影院──昇平戲院看一段老電影。
街上的人摩肩接踵,但卻絕無大聲叫賣和喧鬧的音樂。人們慢慢地走,細細地看,喜歡什麼就停下來問問價錢,儘管人多,卻沒有喧囂嘈雜之聲,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夜闌人靜時,趴在大平臺帶著溫度的石頭護欄上,遠眺漁火閃爍的漁港,享受著山城晚上的萬籟寧謐。
九份的夜,一切歸於寧靜,細品著九份寧靜,往下看,僅剩盞盞漁火於海面之上。
第二天,「拐角」的老媽媽還沒有起床,我已踏著晨光尋著《千與千尋》貓咪的輕盈與詭異,飽覽九份乾淨的陽光普照。
九份的房屋順應山勢,鱗次櫛比地蓋在一起,狹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階,高高低低,彎彎曲曲,就感覺是走在別人家的屋頂上。
窄窄小小的石階恣意長著苔蘚及雜草,隨處慵懶撒嬌的貓貓們卻挑逗著我喜愛的神經。
九份的名字很有意思,據說是在早前這裡只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其中一戶人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帶回給每家每戶。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份曾因盛產金礦而興盛,礦藏挖掘殆盡後而沒落。又因日本動畫師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及獲得威尼斯大獎的電影《悲情城市》,讓九份的寂靜再次打破。
坐著小火車看平溪看菁桐。
小火車曾經是裝載金礦石的鐵運線,如今是盛滿快樂的小火車。
沿途可以探訪平溪、十分、菁桐......
小火車一站一站,人們一波一波,終點是菁桐。
菁桐,古老靜謐的終點站。分明就是被忽略的孩子。不豔美,卻耐看得需一看再看。
沿溪水,石板路,青草香,走入更盡頭。
菁桐
菁桐老街獨有的冰激凌
菁桐其實就是一個小村落,有人識與無人識,都在哪裡,靜靜的可以孤芳自賞,遇有知己便同樂樂的綻開笑容。
菁桐老街獨有的冰激凌,芋頭冰棒和花生香菜卷冰激凌,挨樣吃一吃,都是意猶未盡。
臺北的微笑。
微笑是有力量的,在臺灣的整個行走中,我記得每一個對我微笑的面龐。
臺北的四天,是在微笑的美好中揮別,至今仍心有念念。
如果再來一次臺灣,我一定只在臺北虛度好時光!
對臺灣最好感的印象不是來自於瓊瑤的小說和電視劇。是孟庭葦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還有蔡瀾的《蔡瀾食材》。
孟庭葦寂寥的、落寞的臺北雨讓我很是嚮往,想像著冬季不下雪而是下雨的臺北是怎樣的光景;想像著一個人走在冬雨的臺北街頭是怎樣的景象……
一邊是落寞,一邊又豔羨著蔡瀾的美食誘惑,繁雜心境進入臺北。
不去淡水的陽明山,我只想看看金山老街,我只想看看臺灣的最西頭,在最西邊的碼頭上散散步。
101大樓、陽明山、士林夜市、寧夏夜市、阿里山、日月潭……是大多數遊臺灣人的必選。吾棄之,另闢蹊逕到金山老街看真正人擠人且不人聲鼎沸的臺灣人遊逛的老街;吃臺灣本地老人用古法製做的大腸包小腸;走一走臺灣人的假日遊玩路線;真正感受一次臺灣當地的風土民情。
老人家說:你好有福氣哦,能吃上老式的大腸包小腸,好吃著哩!老人家說:你好有福氣哦,能吃上老式的大腸包小腸,好吃著哩!
一個人行走的機動性就是隨時制定下一個目的地。
每一天回到酒店才會做第二天的行程,與酒店的服務生交流也是每一天的必修課。他們會把攻略上看不到的地方告訴你,老梅石槽就是這樣被我欣喜的發掘。
老梅石槽在富貴角更遠一點,在臺灣最北角的海岸線上,千百年海浪與海風的淘蝕,把熔巖構成的火成巖衝刷成一條一條像石槽般的獨一無二的美麗海岸線。
正值有陽光的日子,一片片乾淨的綠海苔依附在火成巖的石槽上閃爍著綠瑩瑩的暗光,海浪就在火成巖的縫隙中歡快的跳躍。
迎著海風赤腳走在其中,感受童真未泯的喜樂。
士林官邸我想看的只是宋美齡。
我喜歡宋美齡,好多緣由,她是好多方面值得敬仰的偉大女性。特別是宋美齡在外交舞臺上的最大表現—1943年「徵服」美國的訪問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三巨頭開羅會議,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無論歷史有沒有公正的評斷,但事實會留在歷史。
去士林官邸,想踏著她曾經經過的玫瑰花園,拱橋曲池,感受浪漫美好的花園風光,感受她的氣息……
在士林官邸逗留一整個下午,在士林咖啡館,一杯咖啡、一碟釋迦,一部完整的宋美齡紀實紀錄片,伴過美麗的士林午後時光。
臺北故宮,考古學家是不是都會垂涎三尺。
未走入臺北故宮之前,但看其外形,既不宏偉也不隆重。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簡單風格,清麗典雅。
當步入到故宮內部,頓時瞠目結舌啊,那些在北京不可目睹的寶物,竟然在隔海的這一邊飽了眼福!
遊覽臺北故宮不僅累腳,最累的還是眼,應接不暇流連忘返,就一個清明上河圖,趴在玻璃罩前,已是進入到那個朝代的繁華中去,遲遲不肯離去。
留出了一天的時間,只為飽看六十九萬的寶物,且有幸遇到《天國的寶藏》教廷文物特展,如此大規模的教宗文物展示還是第一次。教宗聖器每一件都製作精美奢華,卻典雅賦予內涵,極有震撼力。
戀戀不捨戀戀不捨,是對臺北故宮的最真實的詮釋。
臺北的電影院。
在臺北看了兩場電影,第一場是在威秀影城看《功夫熊貓3》,威秀影城是臺灣最大的連鎖影城,影片都是最新的國際大片,放映的檔期與全球同步,比我們內地早的很多。
真是羨慕臺灣的文化土壤,飽滿而豐富。
第二場是在西門町的真善美劇場看了一場小眾電影:《藤田嗣治與乳白色的裸體》。
西門町的紅樓、真善美劇院(原夜巴黎),是鄧麗君事業起步的地方。劇院上映的通常不是商業大片,大多是小眾的,獲獎的,甚至是禁播的,非常適合喜歡純粹電影的文藝青年。
觀影感受是最難忘的,整個過程沒有交頭接耳,沒有吃東西的聲音,甚至沒有咳嗽聲。
影片畫面唯美得極致,影院的音效超棒,螢屏清晰度極高,在真善美劇院的這場電影,是我有史以來觀影感受最為美妙的一次。
影片結束時,整個影院的觀眾沒有立即起身離座,而是把完整的影片結尾曲欣賞結束,最後一個字母定格在螢屏上,才安靜的離場。
猶如在欣賞一場精彩的音樂會,只差掌聲了。
這就是文明!這就是素養!這就是文化啊!
忠孝路上散散步,尋一尋小書店。
在忠孝路的太平洋商場,各種的名牌奢侈品一應俱全,但看來來往往的臺灣民眾,穿著卻是乾淨整潔低調樸實。女生像鄰家妹妹姐姐,男生像鄰家弟弟哥哥,喜歡聽他們講話的語調與語氣,是慢條斯理的斯文。
曾經看有關臺灣的影劇,總以為臺灣人太拿腔拿調。來到臺灣才知道,他們的語感就是這樣子的。有時與情侶擦身而過時,會短暫的猜想,他們如果吵架的時候,會用怎樣的語調與言辭呢。
易拉罐藝術館
臺北當代藝術館
總統府。
總統府大道,靜穆的很!
有戎裝站崗的軍人,也有著統一服裝的便衣警察,個個佩戴著耳機,隨時在通報著各個角落的情況,就好像隨時要待命出發的一級戰士。
不知是否是因為周一的緣由,圍繞著總統府的馬路上寥寥幾個遊人,遇到一老外與我一樣,神秘兮兮的偷拍總統府,相視一笑,給彼此都留下一張與總統府的合影,算是給緊張兮兮的神經一個交代了。
沿著總統府的相反路線繼續行走,遇見一個方向散步的臺灣老伯。牽著他的狗狗興致勃勃的給我介紹臺灣與大陸之間的一些調侃話題。可以感受到他嚮往大陸的心情。
鶯歌陶瓷老街,手藝人的匠者之心。
臺灣的手作製品非常多,不僅僅是體現在美食上,麻糬啦、臺灣香腸啦、各式小點啦……在陶瓷上也是非常有造詣的。
早就聽說過臺灣的鶯歌陶瓷老街,聚集著臺灣的很多陶瓷手藝人,當地人淘陶器是必到鶯歌陶瓷老街的,就如我們淘好瓷器必到景德鎮一樣。
在臺灣最後一天回程機票是20:30分,一個白天歸我遊蕩,便去鶯歌老街淘寶去!
淘到的寶貝們
告別臺北的路上,再遊覽一次基隆。
要與臺北揮手告別,要與臺灣揮手告別,心悵悵然,竟然上錯了到去往機場的大巴士。
基隆終點站到了,才發現是背道而馳!
沒有等我慌慌噠,司機和幾位臺灣乘客已經比我還要著急了。
大巴司機堅決不收我的車費,一再道歉是他沒有問清楚,讓我搭錯了車。
我看時間,打車是來得及趕到桃源機場的。心裡竊喜著:「基隆也算是臺灣的最北端了,臺灣的東南西北這下就算是走全了。」
準備打車,一位同車的臺灣女性急急的追上我:「我幫你打車哦,我幫你講一下價格哦!」
根本不容我回答的餘地,就直接叫了一輛計程車。我傻傻的站在一旁,如同她的女兒般,乖乖的等著上車。
我唯有感動啊,上車後,她揮揮手,又一次叮囑司機:「先生要快哦,要安全哦,她要趕飛機的哦。」
我唯有微笑可以給她,她也回一個暖暖的微笑……
這是我在臺北遇見的最美最溫暖的微笑!
在臺灣行走的日子,每一天都被包裹在溫暖之中……
有質感的生活,
是你扎在生活的土壤裡,
盡情的過活。
微 信: 15542357573
新浪微博:芸香生活
抖 音 : 萌寵&美食
芸香生活
虎牙直播:391326
bilibili: 芸香生活
「你的喜歡 是芸香繼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