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學習不自覺咋辦?那是因為你沒有做好這幾點

2020-09-22 熊媽碎碎念



一、孩子不自律,問題在家長身上

最近受疫情影響,怕5歲的大寶變得懶散,所以跟他一起制定了一張時間表,並應他的要求貼畫板旁。然而,這張時間表卻形同虛設,疫情快結束了,這表上的項目卻沒有按期進行,哪怕它那麼醒目,我依然忘了它的存在,甚至從沒有過對孩子做出提醒。

是孩子的錯嗎?如果我敢冒出「這孩子一點都不自律」的念頭,那我真的會為自己臉紅。但現實中卻有很多父母會把一切問題全都歸咎在孩子身上。比如「你怎麼這麼不努力」、「你看你成天只知道玩」、「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等等。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們的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還沒有很強的自控力,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督促與引導,如果父母自身也不夠自律,那麼別指望孩子的學習習慣能夠養好,這是一個必然。

而習慣一旦沒養好了,自然就上演了「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場景,從「不好」到「好」是一個過程,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蛻變,如果你覺得習慣養成的前期工作太難了,那麼就不要抱怨輔導孩子學習太苦了。

對於自己,我們總是過於寬容,會用一些藉口、理由來自我麻痺;相反,對於他人,我們卻是近乎苛刻,總用一些打擊、挑剔來對他們進行心理懲罰,並試圖於此來喚醒對方的「覺悟」,這種方式,在成人的世界裡都未必行得通,更何況於孩子?

二、想要孩子愛上學習,家長要先改變觀念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奮力託舉的父母」,這個觀點不容反駁。這個疫情,徹底暴露了父母的底子,孩子的學習情況也「唰」地一下拉開了差距。有些孩子能自覺上網課、自覺完成作業,有些卻是拿著鞭子跟在後面還是一塌糊塗。什麼原因?這就是差距——教育的差距。

前兩天,媽媽群一個媽媽「聲俱淚下」地控訴她家上三年級的孩子,說:「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這孩子真的沒法管了,天天手機電腦不停,一讓做作業就跟我大吼、對著幹,好像學習是我的事一樣,真的太糟糕了!」

然後,群裡就炸開鍋了,各位媽媽激烈回應,各種吐糟,瞬間成了一場孩子的「批判大會」。這期間沒有一個媽媽是在反省自己的,全部都在抱怨、指責,孩子不好好學習竟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很多父母從其他人身上找到了「共嗚」,原來,不只是我們家孩子難管,大家都是。抱怨完突然變得更心安理得了,並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種現象,所有孩子都一樣!

傾訴是釋發壓力的一種,但卻容易讓人迷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群裡,一般比較優秀的孩子的父母通常受到排擠與冷落,因為是少數,他們的育兒觀念可能不夠「大眾」,提出來也得不到太多認可,即便要借鑑也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努力,大家為了不給自己「添麻煩」,寧願相信是孩子的問題,也不願意接受是自己教育出現問題。

這就是「共嗚」的力量。

三、培養孩子自律,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當你錯過了孩子早期的習慣培養與建立,就不要指望通過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有些成人一輩子也沒辦法做到自律,何況於孩子,但你有理由堅信,孩子還小,可塑性比較強,不要怕麻煩,不要偷懶,為了彼此的未來,趕緊給孩子來一場「改頭換面」!

這裡,有幾個小小的建議。

1、父母要享受育兒過程並起到引導作用

孩子的不自覺通常源於父母的偷懶,他們普遍認為「教育孩子是件麻煩事」,當父母無法從教育當中享受到樂趣時,註定會跟孩子頻繁發生權力之爭。我們要的是孩子合作,而非服從;要得的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

所以,父母應該把養育孩子當成一種樂趣而非負擔,當你懷著這種心態去看待孩子的學習問題時,你就會變得耐心、包容。

另外,父母要嘗試改變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並且,多學習育兒知識,只有自己掌握了足夠充分的理論,才能結合到實踐中來,起到了正確引導的作用。

2、從最容易做到的開始堅持

我跟大寶列的時間表上總共有二十幾項,想每天都按照上面的進行,確實是件挺考驗家長的事,但也並非沒有可能,這需要時間與自律,假如你自認為不夠自律,那也沒關係,我們可以選一項最容易堅持的事先進行,等這件事已經融入到生活了,我們再來執行下一件事。

比如,我選擇從大寶的英語複習開始,因為培訓班會要求把音頻作業上傳到群裡,他們那個班的學習氛圍又特別好,當你不想讓自己在群裡太難堪時,唯有「逼」自己下點功夫。

於是,跟大寶約定,把每天洗完澡後定為複習時間,在堅持了三個星期後,大寶從剛開始不斷地抗拒到不停地動來動去再到現在能夠自動屏蔽弟弟的幹擾,並能夠自己拿著書複習一整課時,我感覺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

如今,大寶已經習慣了洗完澡複習,有時我忘記了他還會自己提醒我,我想這就是堅持的力量吧。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而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堅持,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寫作營有個老師目前正在裝修房子,她跟設計師說:「裝修整體感覺以原木、清爽為主,然後,要到處都有放書的地方,我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並且客廳不放電視機。」

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夠為孩子營造這麼好的學習氛圍,也很少有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做到不看電視,這就是差距——教育的差距。

現在,我除了書房放書外,客廳、 臥室也有放書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想看書時隨時隨地都能夠拿到。另外,改變了「見不得亂」的習慣,不再把書整理得太整齊,書房的小床地板基本都扔滿了書,現在兩個孩子每次一進書房都會坐下來靜靜讀一會兒。


4、關掉家裡所有的電子產品

疫情期間,經常聽到很多媽媽說:「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天天看電視、玩遊戲怎麼辦?愁死了!」

其實這些父母都只是嘴上說說,如果他們真的擔心孩子絕不會沒有辦法,說到底,要麼自己也想看,要麼太寵孩子,要麼不願意陪孩子,所以才會導致孩子深陷電視不能自撥。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關掉家裡所有的電子產品,孩子又怎麼會有機會看?

數字時代,屏幕正在搶佔人們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很多家長會認為,看電視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其實不然。研究表明,常看電視的孩子性格會更暴躁,並且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影響睡眠,導致孩子睡不好、長不高,還會影響學習、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等。

因為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父母給予互動與回應,無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所以,關掉家裡所有的電子產品,除了讓孩子更專注於學習外,還可以幫助他們注意力的集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寫在最後

總之,孩子不好好學習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監管的不到位,當你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別忘了看看別人家的媽媽。只有在自已身上下功夫,孩子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改變。而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辛苦的,只要你邁過了這道坎,你將會迎來春天,孩子也會持續給你帶來驚喜!


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做好這3點,成功防止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疫情當前,不出門、不串門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但是,孩子長期待在家裡,沒有了學校嚴格的紀律約束,不免容易懶散,還有的孩子在不經意間愛上了刷劇、打電子遊戲等,沉迷於其中而無法自拔,耽誤了學習不說,還必將對眼睛等帶來傷害,怎麼辦呢?其實,將心比心,我們不少成年人也抵制不住電子產品的誘惑呀,何況自制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呢?
  • 孩子沉迷電子設備,你真的做對了嗎?
    ,在過去沒有相應的設備與條件,自然這些電子產品的需求也會很低,但如今我們離不開各種電子網絡設備,有的孩子的作業都需要在線完成,可想而知,如果讓孩子完全遠離電子設備,其實並不現實。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是正確的引導孩子使用這些設備,讓孩子可以物盡其用,真正利用這些電子設備幫助自己成長,並且要避免過度上癮。在這裡你們有幾點建議給大家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你希望孩子不一直沉迷於電子設備,但自己卻是手機不離手,在成長中的孩子對於外界更多的是陌生的,往往就是模仿家長的行為來跟著做。
  • 電子產品是把雙刃劍,孩子如何使用好?防止沉迷是關鍵!
    這讓西西的媽媽很是無奈,和她溝通多次也無效,而且還要面臨與其他家庭成員的衝突,讓教育孩子這件事也成了無奈之舉。   西西媽媽也沒收過孩子的電子產品,和她商量在作業完成之後,可以適當地玩一下。可是這完全不行,一方面孩子沒有自制力,各種折騰,另一方面家人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的教育問題變得矛盾重重。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傷的不僅僅是視力,對身體的傷害也不容忽視
    而長期盯著電子屏幕,對於孩子們的視力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除了對視力有不利的影響之外,因為長期的盯著電子屏幕,會使孩子們的頸椎不自覺的一直保持著非常僵硬的姿勢,幾個小時不動。譬如說,如果孩子喜歡長期玩電子產品的話,那麼運動的時間都會大大的減少,孩子就缺乏運動能力,容易生病。另外,一直沉迷於電子產品,沉迷在網絡上的話,就會被網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們的社交能力減弱,甚至可能會非常不適應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流。因此一定要避免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怎麼辦?需要讓孩子別玩嗎?
    「很多時候你不能依賴以往的經驗指導孩子,是因為你對孩子的世界感到陌生,這世界變化的如此之快,以致你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德沃拉•海特納說。對於那些電子產品「忠實愛好者」孩子們來說,真是很歡喜,家長竟還沒有理由反駁,上課還是要上的,落下課程,學習退步。這個「鍋」家長不想背,也背不動。於是開始了長達數月的網課學習,天天能看電腦,ipad和手機。
  • 在家學習的學生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幾條建議
    目前,全國中小學延遲複課時間,很多學生在家裡網課學完了過後,或者根本沒有學習網課的時間裡,總是抱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玩個不停,家長勸阻無效。恨不得學校早日開學把孩子送到學校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整天沉迷於遊戲或者其它事情。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4招引導孩子放下手機
    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並逐漸成為我們現代生活中的社交工具,並融入了我們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由於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他們越來越沉迷於電子產品,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兒童與父母之間關於電子產品的「戰爭」。
  •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我們要怎樣解決
    在現在的社會裡,如果我們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和網絡,把他保護在真空裡,那真的是非常的不現實,我們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些自然的東西固然是好的,但是完全脫離電子產品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首先我們先從頭腦上不要把手機這樣的電子產品當成洪水猛獸,先放鬆一點兒,其實手機跟孩子的其他的玩具
  • 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太沉迷電子產品了?
    但這是否意味著絕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都對屏幕上癮呢?許多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清楚的一點是,他們的屏幕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我們如何識別孩子過度沉迷於手機或遊戲的跡象呢? 讓小孩玩多少時間可能是最困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遊戲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放鬆,和他們的朋友玩得開心(大多數遊戲可以在網上,遠程進行),並讓他們的思緒遠離擔憂,這將是有益的。
  •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電子產品?
    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因為有了電子遊戲的誘惑,孩子作業開始敷衍了事,每天草草寫完,書寫龍飛鳳舞,每天念念不忘的就是遊戲裡面的東西,幹什麼都沒了興趣,雖然每天只是玩一會兒,可是那一會兒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簡直像個魔力磁場一般吸引著孩子!
  • 預防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最有效的辦法,是父母的陪伴
    朋友向我訴苦,說她四歲的兒子已經開始沉迷手機,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和睡覺前最後一件事就是吵著要玩手機,不給他玩就大哭大鬧,所以經常搞得全家不得安寧。朋友因為工作比較忙,有時候為了讓孩子不吵鬧,在挺長一段時間裡,她一般都是只要孩子要求玩手機,她都是二話不說就答應。有時為了得到片刻的寧靜,甚至主動慫恿孩子玩手機。
  •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怎麼辦?記住這幾點,孩子輕鬆改善
    首先,我們不得不說,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必需品,作為孩子自然也會有接觸到手機的機會,他們非常容易就對手機沉迷下去,這些電子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他們拓展視野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過度地使用它,更多地會帶給孩子一些傷害,沉迷手機非常容易使孩子的眼睛進視,注意力沒辦法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等,下面我就給大家提幾點,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於手機這幾點一定要記住。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該怎麼做?教育專家支招
    網際網路時代,電子產品已經融入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產品在給孩子帶來便利同時,其合理使用問題也是每個家庭幾乎要面臨的挑戰。11月28日晚,市教育局聯合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文質教育研究院共同組織開展「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家長可以這樣做」愛家慧家——家長成長直播公開課。
  •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的4大危害,新生代家長應該知道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的4大危害,新生代家長不得不知!其實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學習壓力大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長期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孩子身體機能還未發育成熟,眼睛晶狀體還未定型,長時間地盯著電子屏幕的畫面,眼睛的睫狀肌會一直處於收縮狀態,孩子眼睛得不到放鬆和休息的機會,就會導致孩子視力驟然下降。
  • 育兒專家:容易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往往是這五種類型
    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子產品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中,比如手機、平板電腦和遊戲機等,讓許多孩子沉迷其中,許多父母感到頭疼。實際上,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孩子,通常與自己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知名育兒專家陸慧萍說過:以下這五種類型的孩子,很容易沉迷電子產品。各位父母可以對照一下,提前防範哦。
  •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爸媽應該做對這幾件事
    可是電子產品裡面的內容太吸引人了,很多時候孩子們很難做到「適度使用」。這就讓電子產品成為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戰爭的導火索。它們給孩子帶來的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傷害,根源在於「沉迷」。那麼,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是家長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時間、加強自律等能力的一個良好契機。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家長做好這幾點,就能有效避免孩子沉迷
    引言 網絡時代來臨,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迅速,手機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貼身物品。對家長而言,將手機交給孩子自行玩耍,能獲得他們片刻的休息時間,既不用忍受孩子的起伏情緒和大吵大鬧的噪聲,也可以通過育兒視頻讓孩子吸收知識。
  • 別把電子產品妖魔化,放下評判和預設,孩子也能放下執著與沉迷
    「媽媽,你給我講講這本書好嗎?」媽媽高興地接過繪本,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起來。心想:從小就愛學習的孩子,給我來一打!「媽媽媽媽,帶我去遊樂園玩好嗎?」「好呀!等周末媽媽安排一下,我們還去上次那家跳蹦床?」
  •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電子產品?4條建議家長必讀
    這期間,孩子們在家學習,很多家長在家辦公,這樣的場景讓很多父母開始擔心起來:孩子被宅在家裡,不能正常上課,也無法和小夥伴們出去玩耍,似乎接觸電子產品就變得更加光明正大難以控制。孩子們以學習為理由,可很多時候卻是過於沉迷玩遊戲、刷抖音、聊微信。屏幕上各種眼花繚亂的遊戲很容易讓孩子玩的忘乎所以,信息泛濫的網絡和雜亂的媒體內容也讓家長憂心。父母的苦口婆心,孩子的我行我素,常常碰撞出激烈的家庭矛盾。
  • 孩子沉迷手機不愛學習,家長可以試試這3招,讓孩子自覺放下手機
    經常有父母反映自家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還不愛學習,成績一塌糊塗。還有的寶媽甚至一怒之下在孩子面前將手機摔爛,可是這樣的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孩子愛玩手機的問題,甚至疏遠了親子之間的感情,孩子也變得更加叛逆。有些父母甚至為了不讓孩子吵鬧,直接扔給孩子一部手機,孩子得到手機之後也發現了新的興趣,父母也屢試不爽。這樣,孩子沉迷手機也變成了一種必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