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治感冒,這麼多種藥該選哪個?這個處方藥小孩能不能吃?這個藥和老人吃的降壓藥會衝突嗎?有沒有效果差不多但是便宜些的?
作為藥界「小白」,我在選購藥品時有太多的困惑,需要專業的用藥指導。然而,當我向藥店執業藥師尋求幫助時,卻常被告知「藥師不在」。
執業藥師都去哪兒了?
執業藥師「不夠用」
近日,安徽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了執業藥師「掛證」行為查處情況,依法撤銷了125家藥品零售企業的GSP認證證書,依法處理了206名存在「掛證」行為的執業藥師。
所謂「掛證」,即藥店為了節省支出,不真正聘請執業藥師在店工作,而是花費相對較少的費用租用執業藥師的證件進行註冊並開展不合規經營。
自國家藥監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掛證」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已有多個省市對「掛證」執業藥師作出處理。然而,記者近日查詢招聘網站,仍然發現了不少「掛證藥師」的招聘消息。
高壓態勢下,「掛證」為何屢禁不止?
「執業藥師太少了,我們願意招也招不到,不『掛證』就只能關店,實在是沒有辦法啊!」某藥店老闆告訴記者,他們能夠理解國家要求執業藥師在職在崗的好處和必要性,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根據國家藥監局《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數量已經突破50萬家。而國家藥監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同一時間,全國執業藥師註冊人數僅有46.4萬人,距離「二類零售藥店配備至少 1 名執業藥師,三類零售藥店配備至少 2 名執業藥師」的目標仍有差距。
與此同時,執業藥師的準入門檻也在持續上升。今年新修訂的《執業藥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將執業藥師的學歷準入門檻從中專調整為大專,並提高了相關專業考生的工作年限,如:取得藥學類、中藥學類專業大專學歷的人員,需在藥學或中藥學崗位工作滿5年後,才能申請參加執業藥師職業資格考試。
考試的難度和選拔標準也更加嚴格,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事考試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2018年度,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報考人數為687584人,實際參考人數為566613人,合格人數約7.99萬人,合格率僅有14.10%,創近年新低。
在近日舉辦的「尋找身邊最美藥師」表彰大會上,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註冊管理處副處長李朝輝展示了我國六大地區執業藥師人數和各省(區、市)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兩組數據。
從執業藥師地區分布來看,我國西北地區執業藥師人數較少,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不足2.4人。
「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是反映國家醫藥衛生水平和公眾可獲得的藥學服務水平的一個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的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做了一個評估,中值數是5.09。」李朝輝介紹。
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國每萬人口執業藥師數僅有3.7人。
執業藥師「不好用」
執業藥師隊伍專業素質整體偏低,是制約執業藥師日常工作開展和服務水平提高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由於歷史原因,一直到2020年年底,中專、大專人員都可以報考執業藥師,目前註冊在零售藥業的執業藥師也以中專、大專人員為主,佔比超過80%。」李朝輝說。
李朝輝進一步對已註冊執業藥師的專業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非醫藥學相關專業畢業的執業藥師佔比接近一半。
按照國家藥監部門規定,執業藥師的職責包括處方的審核及調配,提供用藥諮詢與信息,指導合理用藥,開展治療藥物監測及藥品療效評價等臨床藥學工作。
這樣一項對專業知識有著較高要求的職業,其從業人員的專業匹配度僅有50%,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比不足20%,顯然有待提升。
李朝輝進而提出了我國執業藥師隊伍建設的第二點問題:繼續教育流於形式。「醫學知識、藥學知識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執業藥師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繼續教育,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但我國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流於形式、針對性不強。」李朝輝說。
今年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第二督查組在山西省藥師協會明察暗訪發現,山西省藥師協會利用承接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管理的機會,巧立名目收費斂財,弄虛作假,為執業藥師註冊出具不實學分認定證明。
根據《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管理試行辦法》,執業藥師每年應當參加不少於15學分的繼續教育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常見病症診療、國內外藥學領域新理論等,每3學時授予1學分。
而山西省藥師協會用「購買指定雜誌頂學分」等手法弄虛作假,不落實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學時學分有關規定,實際執行中遠低於相應標準。
這樣的情況並非山西一省獨有,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提升執業藥師整體素質,今年新修訂的《執業藥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對執業藥師的繼續教育和註冊管理作出了更加細緻的規定,如:執業藥師的違法違規行為、接受表彰獎勵及處分等,將作為個人誠信信息記入全國執業藥師註冊管理信息系統,執業藥師的繼續教育學分,也將記入該系統。
執業藥師並非「按方抓藥」李朝輝介紹,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執業藥師獲得資格人數有103萬餘人,註冊人數51萬餘人。這意味著,僅有不到50%的資格人員真正註冊上崗,投入到執業藥師工作中。
這一點,或許與執業藥師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同感偏低有關。
按理來說,當患者到藥店購買處方藥時,需要先將醫生開的處方交給執業藥師審核,藥師查驗處方中的藥物有無相互作用,並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身體狀況、診斷情況等因素,為患者建議最合適的藥物劑量和劑型;當患者購買非處方藥時,執業藥師負責提供科學用藥諮詢服務,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然而,現實情況是,患者普遍重視醫師,卻不重視藥師,藥師對處方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其作用受到限制,價值也無法體現。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有證的營業員,說的話顧客也不大信,更別提審方了,我連藥方都見不到幾張。」某連鎖藥店執業藥師告訴記者。
「我國醫藥分業改革尚在推進過程中,醫院的電子處方很少外流到零售藥店,藥店執業藥師面臨著『無方可審』的窘境。」李朝輝指出,不少執業藥師僅僅扮演著藥房「抓藥人」的角色,沒有獲得應有的認同和尊重。
千辛萬苦考取證,一身功夫沒人認,執業藥師難免心理落差大。除此之外,執業藥師還面臨著工資低、待遇差的現實難題。
記者在招聘網站查詢發現,即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執業藥師的工資也很難突破一萬元。
李朝輝認為,其背後的原因是醫療保險政策與執業藥師管理尚未有效銜接。「審核處方、降低不合理用藥、節約醫保經費,這是執業藥師的職責所在。在發達國家,執業藥師有藥事服務費,以肯定執業藥師的專業價值和作用,但我國醫療保險政策與執業藥師管理沒有銜接,藥店執業藥師只受僱於藥店老闆,藥店為了利潤難免會推銷藥品,這又導致公眾對執業藥師的專業性產生質疑。」讓公眾信賴執業藥師在「大病進醫院,小病上藥店」已經成為人們日常行為習慣的情況下,藥店執業藥師實際上是公眾安全用藥的最後一道把關人。可如今,執業藥師既沒有足夠的審方權,也沒有相應經費來支持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這成為我國公眾用藥水平偏低、用藥不標準現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指出,我國執業藥師用藥服務作用發揮不到位,不合理用藥問題突出。對此,李朝輝提出5點建議:第1,實行執業藥師差異化配備。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執業藥師人員分布存在很大差異,應當按照地域差異,結合經營處方藥和經營非處方藥的藥品風險差異,來優化執業藥師的配備政策,讓公眾獲得更多的高質量藥學服務。第2,實行執業藥師分級管理。應當把執業藥師分為高、中、初三級進行管理,將駐店藥師、從業藥師納入初級執業藥師的管理範疇,以提升整個行業的規範程度,保證服務質量。第3,對藥店實施分類管理。零售藥店的分類分級管理應該和藥品的分類管理、執業藥師的分級管理統籌考慮、協調推進。 第4,加快執業藥師立法進程。應該把執業藥師制度和執業藥師群體納入立法進程,以法律形式明確其法律地位、法定職責,以保證其專業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第5,促進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醫院處方應當外流給藥店,醫保定點藥店應當配備執業藥師,這樣才能發揮執業藥師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