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女子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工作,相關部門讓她回家等上班通知,女子等了23年也沒等到。女子通過查詢發現,早在1997年,她已被分配到當地一家鄉鎮衛生院工作,2000年轉正、工資定級。
當事人包宏芳很納悶:到底是誰把她的工作弄丟了?23年來她一直未上班,怎麼會轉正、定級?
包宏芳
包宏芳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人,1974年10月生。2020年8月20日下午,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談起自己被分配工作、苦等23年未等到上班通知一事,包宏芳異常憤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誰應該對她改寫的人生負責?
包宏芳介紹,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家人希望她通過高考改變命運。1993年7月,包宏芳參加了當年的全國統一高考,之後被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2001年4月改名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錄取,專業是婦幼醫士專業。
「我們當時還是『統招統分』。」在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就讀三年後,包宏芳拿到了中專文憑。按照當時政策,1996年7月,包宏芳被派遣到烏蘭察布市勞動人事局,隨後被派遣到興和縣勞動人事局報到。1997年8月,興和縣勞動人事局告訴包宏芳,她被分到興和縣原衛生局(現衛健委)工作,當時一起分配的畢業生有38人。「我到興和縣衛生局詢問報到事宜,當時的衛生局薛局長告訴我,手續已接收,讓我回去等上班通知。」包宏芳沒想到,這一等就是23年。「期間我多次去詢問什麼時候可以上班,答覆都是讓我再等等。」
上班通知一年一年地等,但包宏芳的正常生活不能等。
在興和縣老家等了幾年後,為了生活,2004年,包宏芳來到北京,利用自己在衛校學到的醫學知識,開了一家小藥店。
生活雖然有了著落,但包宏芳一直惦記著自己在老家被分配工作的事,一直在等興和縣衛生局的上班通知。包宏芳一直與興和縣衛生局、縣人事局等單位保持著聯繫,詢問事件進展。每年回老家探親,包宏芳也會去相關部門詢問,但一直沒有消息。
2014年,包宏芳聽到興和縣安排了一批以前的畢業生,「我以為這次有我,就再次詢問興和縣衛生局負責人。」和以往一樣,包宏芳得到的仍然是否定答案。包宏芳急了,如果事情再不解決,她可能永遠都沒機會了。包宏芳從北京趕回老家興和縣,去查找當年的派遣報到手續及人事檔案。「當時興和縣衛生局負責人稱,當年管理檔案的人員已退休死亡,我的檔案找不到了,相關手續無從查證。」獲悉此情況後,包宏芳氣憤不已,開始向各級政府反映此事。
幾經周折,包宏芳從烏蘭察布市勞動人事局找到了當年的派遣證,複印後交到興和縣人事局。這時,人事局相關負責人才說包宏芳丟失的檔案已找到。
包宏芳被分配的文件複印件
包宏芳被分配的介紹信存根
從興和縣人事局提供的檔案中,包宏芳看到,她於1997年7月24日被分配到興和縣衛生局下屬的鄉鎮衛生院工作,2000年5月17日,相關部門為她辦理了轉正定級。「工資定的是二級,含基本工資和津貼。」
包宏芳很疑惑,自己根本沒上班,何來工資定級表?為此,她再次到興和縣衛生局了解情況。「當時縣衛生局一位女工作人員說,你就是包宏芳,你不是在縣衛校上班嗎?」包宏芳停了後很吃驚,就問該工作人員是怎麼知道的,該工作人員稱,她之前在縣衛校上過班。
懷疑自己被別人頂替,包宏芳立即前往興和縣人事局、信訪局了解、反映情況,後來又找到興和縣衛校負責人了解情況。衛校負責人稱,衛校當年確實有個叫包宏芳的,他曾經聽學校出納說過做過包宏芳的工資表,時任會計證實當時單位有包宏芳這個人。
2014年11月27日,包宏芳又到興和縣信訪局反映情況,但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為了此事,我一直在反映,一直在等待。」包宏芳說,當年她和丈夫都沒有穩定工作,孩子嗷嗷待哺,一家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在維權、反映問題的路上,包宏芳不知道哭過多少次,「我覺得自己太難了」。包宏芳說,為了給自己一個交待,所有的困難她都能克服,所有的苦累她都能承受,她相信,真相一定會水落石出,她的事情一定會得到圓滿解決。
2017年10月,包宏芳向興和縣人民法院遞交了行政起訴狀,將興和縣衛生局、興和縣勞動人事局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判令縣衛生局按照縣勞動人事局的相關文件為她落實工作,並按照法律規定為她評定職稱及職務;要求興和縣衛生局、縣勞動人事局在烏蘭察布市黨報、電視臺向她賠禮道歉;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興和縣衛生局、勞動人事局賠償1997年至2017年的工資損失、五險一金損失共計173萬餘元;請求法院判令興和縣衛生局、勞動人事局賠償交通費、誤工費、職務工資及職稱工資浮動損失、精神撫慰金共計87萬餘元。申請賠償總額共計260萬餘元。
包宏芳說,興和縣法院沒有向她送達立案通知書,而是以口頭方式通知她已過訴訟時效。「我諮詢了相關律師,律師認為法院應該立案。」
2019年9月16日,因不服興和縣人社局、衛健委等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包宏芳向興和縣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複議,請求對原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和裁決,確認興和縣人社局、衛健委的行政行為違法,停止侵害。
在行政複議中,包宏芳懷疑「假包宏芳」以她的名義申請使用了她的衛校檔案,獲得了醫師資格,竊取了她的工資保險等待遇……興和縣人民政府審理查明:興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於1997年7月24日將包宏芳分配到衛生局下屬的鄉鎮衛生院工作,且在2000年5月轉正定級;興和縣衛健委在答覆函件中提供的證據證明2000年已將包宏芳分配到衛校工作,但在2007年衛校被撤銷前職工名單中沒有包宏芳。2008年興和縣衛校被撤銷後人員被調往興和縣衛生局培訓中心工作,職工名單中沒有包宏芳。2019年現興和縣衛健委職工名單中沒有包宏芳,不存在包宏芳所說的「假包宏芳」以包宏芳名義繼續工作一事,興和縣團結鄉衛生院職工人員中並沒有包宏芳,興和縣人社局、衛健委等部門沒有對包宏芳作出過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行為,且不存在包宏芳所說的「假包宏芳」。2019年12月9日,興和縣人民政府駁回了包宏芳的行政複議申請。
興和縣人民政府駁回包宏芳行政複議申請決定書
包宏芳的複議申請被駁回
近日,包宏芳的事情經媒體報導後,興和縣相關部門證實,包宏芳反映基本屬實。至於包宏芳為何未在興和縣衛生局下屬的鄉鎮衛生院上過班,但2000年卻有轉正定級一事,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對此不清楚。
目前,包宏芳所反映的問題,縣信訪局已報至縣上,縣裡準備開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此事,目前列上議事日程。
2020年8月20日下午,興和縣紀委、信訪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華商報記者,採訪包宏芳一事需與興和縣委宣傳部聯繫,記者多次撥打興和縣委宣傳部的電話,一直沒有聯繫上。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外漂泊,這件事情改寫了我的命運和人生軌跡,希望相關部門儘快為我落實工作,追究相關人員在此事件中的刑事責任,還我一個公道。」8月20日下午,包宏芳說,她尚未接到興和縣相關部門就此事與她聯繫,「希望事件早日解決」。
華商報記者 陳有謀 編輯 劉妮
(如有爆料,請撥打華商報熱線電話029-88880000)
本文由作者【華商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