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一、「莆田鞋過得物(毒)APP驗證」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得物APP線上鑑定球鞋真假需要拍攝那些圖片(最好在自然光下拍攝,切勿使用閃光燈防止出現色差)整體外觀,球鞋鞋標,中底走線,鞋墊,鞋盒側標,鞋盒鋼印等如下圖:正常只要滿足這6點,鑑定師就可以通過你拍攝提供的圖片給出真、假、或者「非鑑定範圍」這三種鑑定結果。
球鞋外觀:要求露出整體鞋型為準,這點容易被忽略其實很重要,除外觀材質、顏色勻稱色差、整潔程度外,深層次的方便鑑定師能夠從外觀整體來判斷鞋楦是否鞋楦符合人腳生理機能,貼合人腳骨骼,因為現代鞋楦設計牽連多種學科。一名專業的鑑定師既能看出鞋身各部位比例、蹺度等是否科學,又可以通過整體鞋型反應出工廠生產工藝技術與成型設備的特點,當然絕大部分野生鑑定師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因為沒有從事或接觸過鞋類開發設計供應鏈等環節,僅僅停留在「識別」的維度。
球鞋鞋標:要求拍攝出清晰的鞋標字體(鞋標正鞋不一定正,鞋標假則鞋一定假!)如果標都假那也不用看別的了,因為鞋標就是鞋的身份證,首先SIZE標列印出來的油墨是特製的,這種印表機每臺都有獨立編碼(不對外銷售)其字體、基數線、間距組合排列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律,而鑑定師正是熟知這些規律、所以用作輔助鑑定依據。即使你能找到正品SIZE標材質也無法完全掌握其規律。
中底走線:要求拍攝清晰的鞋底走線與紋路,一方面觀察中底布材質,另一方面是觀察中底拉幫用線粗細、股數、是否均勻密實(雖然邊距和間距都有明確的規定,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變數挺大,所以是比較玄學的東西,要綜合起來看)包括針線的物理性能,例如COATS線具有柔軟、高強度、不起毛開線等物性。總體來說中底能反應出球鞋的做工細緻度,因為它是藏在鞋內的,是顧客看不到的隱蔽工程,反之也不會有任何低劣的鞋子去注重中底的製作,這點是肯定的。
鞋墊膠水:要求拍攝鞋墊背面整體,每雙球鞋刷膠樣式也不盡相同,使用錯誤刷膠樣式和鞋墊膠水厚薄,過膠機因溫度產生的膠水顏色色差都能看出端倪,比如AJ1的滿印間隔刷膠樣式,AJ4滿印無間隔刷膠等等...
鞋盒側標:要求以能夠看清側標文字為準,鞋盒側標包含尺碼、球鞋名稱、球鞋的配色方案及產地、貨號等諸多信息,能作為球鞋身份認證的重要標識之一,其次與鞋標一樣字體大小、間距組合排列都有規律可做鑑定參考,當然如果出現鞋盒側標破損或者故意遮擋側標是不會通過平臺鑑定的,即便是真鞋也只能自穿無法再次轉售。
鞋盒鋼印:要求拍攝清晰的鞋盒鋼印,如果某些款式鞋盒沒有鋼印可拍攝鞋撐,包括鞋盒底部的基礎信息和產品說明,國內公司貨還會貼上合格證也可一同拍攝。
二、為什麼會「非鑑定範圍」無法鑑定的情況?
到這裡你可能要問,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怎麼還會有「非鑑定範圍」一說?有些莆田假鞋賣家會教顧客如何真假鞋拼圖或者利用刁鑽的角度燈光來欺騙線上鑑定師,這種情況怎麼來判定真假?
一方面,當鑑定為假他會拿著圖出去說「我往得物(毒)上面扔真鞋也算假,得物(毒)根本無法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如果鑑定為真更好,他自己就打廣告直接說「過驗版本」......但其實平臺一旦發現是拼圖,就會給假。或者不是當時所選的那個鑑定師的鑑定範圍內(需更換鑑定師重新鑑定)也會蓋「非鑑定範圍」,除此之外部分高危鞋款有些細節讓鑑定師猶豫的,給非鑑定範圍也有暗示「您另尋高人」勸退的意思。
畢竟鑑定師也是人,是人就不是萬能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可能什麼都會。
三、「莆田鞋過得物(毒)」這個謊言的秘密
①「用得物(毒)假套裝、假裝過得物(毒)」
在得物(毒)APP買鞋,平臺會發出一雙鞋的專屬套裝,其中包括得物(毒)盒、得物(毒)扣、得物(毒)卡片、得物(毒)膠帶,這點難不倒大莆田,買莆田鞋可以要求莆田賣家給你安排一套Fake套裝,畢竟假的就是假的,包裝也是假的啊。
②得物(毒)APP鑑定師誤判?
曾有媒體計算,得物(毒)App上知名鑑定師「weeeellll」平均每天鑑定4851雙鞋,累計鑑定「功績」為180多萬雙。如果按每天工作24小時無間斷推算,平均鑑定1件商品的時間僅為18秒。效率如此之高,得物(毒)App是如何保證鑑定方法和結果的準確性的?
首先這種計算方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一個鑑別師是不可能24小時在線工作,得物(毒)的線上鑑別師是排班制度。線上鑑別師是人,是人的工作就有排班和休息,不可能24小時在線提供服務。
其次,線上和線下的鑑別是兩回事。線上鑑別只是依靠圖片,但線下拿到真的鞋看聞摸,出錯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③「莆田鞋拼標、拼鞋盒過驗」?
顧名思義就是把鞋子一些最重要地方的照片偷梁換柱換成正品的圖片然後混著拼出一組圖給鑑定師看。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法美曰其名叫做:拼圖百分之百過驗?
然而,當你買了莆田鞋高仿,拼正品鞋標鑑別的情況下,你認為你鞋子的好壞對鑑別的結果會產生幾分影響呢?答案幾乎沒有關聯。這裡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拼圖絕對過不了驗。有人會反駁說:「我看到很多微商整天都在曬照片說今天這個顧客買了他家的鞋拿去得物(毒)鑑定過驗了,明天那個顧客拿去又過鑑定了。感覺很牛逼的樣子。不像是在騙人的!」其實,這些全都是文案鞋,所有的事情都是鞋販子裝神弄鬼騙小白買家,讓你疑心生暗鬼、不然你用腳趾頭想一想「真的能過得物(毒)為什麼販子不直接在得物(毒)上賣,價格還美麗,還有這種好事落在你頭上」?
④得物「售假」翻車?不存在的!
此前曾有多家媒體爆料球鞋鑑定服務屢受質疑,真鞋被鑑定為假、假鞋被鑑定為真的情況都有發生。對此,得物(毒)App公開回應稱:「在持續提高鑑別能力和鑑定準確率的同時,得物(毒)App對售假零容忍,對惡意售假等情況制定了包括但不限於封號等處理方式。」
其實這裡面我反正看出來了很關鍵的一點——得物沒有動機縱容售假。售假對他一點好處也沒!「一家毒大」是因為他靠鑑定幹掉了假貨,球鞋愛好者把他當權威,業績也持續漲。他有必要自毀長城?
那麼什麼讓得物有動機努力做呢?得物(毒)App平臺不是做慈善的,他們有著更大的商業目的,引入鑑定機制,給買賣雙方搭建一個交易平臺。最終以平臺的角度做品控,解決了中國人長久以來的痛苦「電商有假貨」的問題,同時收取佣金,實現口碑和利益的雙贏。「得物(毒)APP作為球鞋市場平臺,通過C2B2C的模式,扮演中間鑑定方和平臺方的角色,將買家賣家聯繫起來,得物App自身並不存在銷售自營的情況,所以即便是從法律角度來說,談不上平臺售(甩)假(鍋)的可能」。
總結下就是:他們根本沒動機售假,法律上也說不通啊!
四、對莆田鞋想說的話?
別以為耐克阿迪的防偽真就輕易被攻破,隨便復刻都像真的一樣,因為假貨越多,真正受傷的是國產品牌。等到國產的市場被盲目跟風的穿假打擊的體無完膚,奄奄一息的時候,市場就會充斥著無論真假都是阿迪耐克這樣的品牌,阿迪耐克在背後默默的跟你搶市場,而你以為自己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