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鞋較瘦。
一個致力於打破三觀,顛覆傳統的莆田鞋圈老司機。
今天,我的後臺不斷收到粉絲質問消息:
「較瘦你昨天怎麼沒更新?」
我????
天知道我這兩天一直在回覆你們各種關於「裸鞋」的問題,看來上期的內容大家是真的很感興趣啊。
那這期講點什麼呢?
啥也別問,往下看就成。
大家都知道,毒上面是有鑑定服務的。
正品過鑑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麼鑑定師這個職業產生以後,很多人就會聯想:
假鞋能不能過鑑定?
假鞋過鑑定=做的好?
假鞋能過鑑定其實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拼圖」。
一些平臺已經明確指出:不對拼圖的結果負責任。
也就是說,拼圖間接地等於忽悠鑑定師。
那為什麼很多小白經常喜歡問商家:
你家的鞋可以過毒嗎?
毒上面都是正品,那是不是意味著:
能過毒的鞋子=很接近正品。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還是?
好,今天鞋較瘦會拋出一些問題我們共同探討,以及我會提供一些實際性的依據。
01
拼圖過驗=外觀正確?
拼圖指的是哪幾張圖呢?
鞋碼標、鞋盒標、鞋墊、中底。
拼了這四個圖過了鑑定外觀就100%好嗎?
好,大家看我這個鑑定記錄啊。
這雙鞋是這兩雙其中一雙,是一眼假。拼了正品的圖片後,直接鑑定為真。
並且鑑定師還要求我補了後面的圖片…
只要是關於這雙假鞋的鑑定,除了那四張圖,外觀的圖用的全是假貨!
鑑定為真,但是很明顯它的鞋底就是「一眼假」。
當時我還特意拍了鞋底。
所以,從這個鑑定結果我們可以得出:
拼圖過驗=外觀正確,完全扯淡。
當然,你們會說,我這雙鞋只是個例,那我只能…呵呵了。
並且居然會有人給我發私信,說教我過驗鞋子。我去加他發現後,發現給我一個獨家教程教我怎麼過驗,誰知道其實就是拼圖…
我當時自己都呆了。
02
非鑑定範圍=外觀正確?
有時候你過不了鑑定,發現得出一個「非鑑定範圍」,商家還和你扯。
所以我們繼續來講一下第二個問題:
大家繼續看這兩雙鞋,都是一眼假啊。
但是有一雙拼了正品的4個套件被鑑定為真,有一雙被鑑定為「非鑑定範圍」。
這4個套件都與外表無關,我所有的外圖都是用的一眼假,而且我拍了很多張圖,才來做這個評測。
我個人理解的「非鑑定範圍」意思就是大概率為假,但是鑑定師又感覺不像是假的。
也就是說鑑定師無法通過表面上的數據看出來是真還是假。
這一點聽起來似乎就可以成為了一些鞋販的賣點。
所以在我看來,拼圖得出來的非鑑定範圍=外觀正確,也是完全在和大家開智商玩笑。
不過,我們能因此得出一個結論:
拼圖得出來的非鑑定範圍,告訴我們:
外觀非鑑定重要因素。
注意,是「非重要因素」不是「不重要」,外觀是一定要有的,但是鑑定師不會以外觀去評判。
我簡單舉個例子。
親友限定鞋子。
親友限定指的是品牌方,比如耐克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件推出的鞋款,而這個鞋款不會在市面上流通。
也就是說如果鑑定師拿到一雙親友限定鞋子,他就一定會判為假嗎?
可是明明同樣是耐克公司做的啊。
那鑑定師要如何鑑定親友款呢?
Ok,說到這裡事情就非常明朗了。
在鑑定過程中,有時候外觀不是重要因素。
鑑定的重要因素為4大套件:鞋碼、鞋盒、鞋標、中底。
那麼到底為什麼商家會這麼喜歡說「過驗級別」「裸鞋級別」「無法鑑定級別」?
因為在他們看來:
鞋子過驗=正品
拼圖過驗=接近正品
但你要明白,這句話是沒有邏輯關係的。
正品過驗不是因為外觀。外觀固然重要,但是外觀絕對不是鑑定的主要因素。
再舉個例子:明明新發售的鞋子,可是前兩個月就有人有了。這些人拿去鑑定就一定為假嗎?
市面上還沒發售,鑑定師如何確定細節?
所以,說到最後,本期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一個道理:
拼圖過驗≠接近正品。
等於什麼?
拼圖過驗=能賣高價。
謝謝大家,本期分享,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