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勒·柯布西耶的建築與色彩中,住著一位孤獨的巨人

2020-12-18 澎湃新聞
1月10日,《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特展在蘇州美術館開幕,呈現了勒·柯布西耶兩百多件原作,「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在現場看到,此一展覽包含建築手稿、模型、水彩畫、油畫、木雕,對於這位20世紀偉大的建築大師的種種遐思,都可以在展覽中尋到部分答案。

作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儘管柯布身後也引起過觀念上的爭議,但他留下的建築及思想、繪畫、文本,乃至粗野又蘊含典雅的木雕,以不凡的智慧和靜謐純淨之美閃耀不衰。

「我們以手給予 我們以手收穫」,這是蘇州美術館「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特展中一面展牆上的文字。手,是這位20世紀偉大的建築大師所鍾情的造型,他的手給予後人的是現代建築的氣象萬千,無數後輩建築師從他手中收穫靈感和智慧。

勒·柯布西耶,1887-1965

出生於瑞士的法國人勒·柯布西耶,緣何登頂現代建築領域,他創造了哪些垂範的建築,這些建築的內部空間與手稿是何模樣?建築設計之餘,他怎樣在水彩、油畫、雕刻方面釋放靈性?柯布除了最著名的《走向新建築》,還以多少文本貢獻思想菁華?種種疑問,不妨在這場籌備了兩年的特展中尋找答案。

展示:聚焦「色彩」

1月10日,展覽正式開幕,開啟一段穿越一代建築大師60年創作生涯的旅程,並展現一個新的視角:色彩。

為了回應「色彩交響曲」的名稱,蘇州美術館邀請了室內樂團在外場大廳演奏。遊走於建築的模型、建築圖紙、繪畫間,耳畔迴旋著《聞香識女人》等等耳熟的曲目。

展覽的重點是呈現10件柯布的建築作品,如法國普瓦西的薩伏伊別墅,馬賽市的光芒之城以及聞名遐邇的朗香大教堂等,此外,勒·柯布西耶跨領域創作的藝術作品、畫作、雕塑、塗琺瑯的裝飾品和書籍等都一一亮相。

朗香教堂內景照片 1950-1955年建造

薩伏伊別墅 法國普瓦西 1928年建造

印度昌迪加爾城市高等法院掛毯模型(按比例)紙面石墨鉛和水粉 1954年

為了帶領中國觀眾穿越時間跨度較大的創作階段,展出為勒·柯布西耶劃分出創作年代:1920-30年代的「純粹主義」、1940-50年代的「粗野主義」、1960年代「抒情和光明」的色彩運用。同時配以不同色塊的展牆,加深「色彩」主題。

以「色彩」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是策展人突破建築專業限制、結合繪畫、雕塑立體展現柯布的策展思路。勒·柯布西耶基金會董事米歇爾·理察(Michel Richard)曾表示:「近年來最主要的一個研究,是關于勒·柯布西耶對建築室內外顏色的運用。」理察說, 對於非建築科班出身的勒·柯布西耶而言,是藝術引領他進入建築領域,因此其對色彩的敏銳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其風格的一致性和延續性。

值得商榷的一點是,雖然展覽中提到「薩伏伊別墅」體現了柯布西耶最重要的思想「新建築五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但這五點用灰色印在展廳內一個有機玻璃頂棚的背面,體現柯布設計靈魂的要旨被閒置一旁,多少會令觀眾錯失一把讀懂柯布的鑰匙。

王澍:深深感恩柯布西耶

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來到現場,作為柯布西耶的仰慕者與思想受益者,王澍表示,這場展覽讓公眾認識到柯布西耶對中國城市和現實有多麼重大的意義,更還原了他的真實面貌:一方面他極具原創性,為眾多中國當代建築師提供了原始的建築語言;另一方面,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推倒古建築,高樓四起,正是他在法國未能實現的「光輝城市」規劃在中國的全面開花。然而看過展覽,人們會卸下誤解,發現柯布其實是一位樸素而有詩意的人,畫著小小的圖紙,只有連他總共3人的小小團隊,過著樸實而孤獨的內心生活,生命最後居住在僅僅14平方米的小木屋。

拜佔庭教堂內部 紙面蠟筆和水彩

年輕時的柯布西耶遊歷近東,伊斯坦堡,雅典等等所到之處,以文字記錄見聞,繪圖臨摹建築,出版了《東方遊記》,生命終結前他重新修訂了這份屬於自己的「建築聖經」。王澍向柯布西耶借鑑了這一「遊學」方式,直接問道於南京城、古民居等,由此在意識上真正建立起對建築的認識,他以「心存深深的感恩」致敬精神導師。

貝聿銘曾說:「我至今仍記得勒·柯布西耶來到麻省理工時的情景,與勒·柯布西耶在一起的那兩天可以說是我建築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天。」

安藤忠雄說:「因為勒·柯布西耶是一個偉大的人,現在有一種很有的意思的現象:如果你問100個建築師,可能有99個人會說喜歡勒·柯布西耶。」他曾這樣評價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 另一位普裡茲克獎得主諾曼·福斯特也特別提到,他追隨勒·柯布西耶的腳步,改變人類居住壞境。

柯布西耶:首先是一位藝術家,而不僅僅是建築師

勒·柯布西耶,原名查爾斯·愛德華·讓訥雷-格瑞斯(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 1887-1965),勒·柯布西耶是他的筆名,這個在建築界最具分量的名字,代表了建築史上的現代主義革命。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以及弗蘭克·洛依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並稱四大現代建築大師。然而實際上,在建築以外的世界裡,勒·柯布西耶一樣天賦異稟。

他作為一位建築奇才的身份為人們熟知,但同時他還是傑出的設計師、畫家、美術圖案設計師、造型藝術家以及諷刺作家,他獨創的家具品牌「卡西納」一度風靡世界。勒·柯布西耶曾提到,他首先是一位藝術家,而不僅僅是一位建築師。他所精通的多種藝術形式相輔相成,相互給養,賦予了其作品跨領域的生命活力,其建築師的身份尤其耀眼,甚至以一己之力改寫了人類建築歷史。

拉圖雷特修道院內部 法國裡昂附近的艾布舒爾

拉羅歇別墅內部 法國巴黎 1923-1925年

勒·柯布西耶一生在全球五大洲建造了上百座建築。他設計了一整個城市(印度的昌迪加爾市),完成了四百幅油畫,創作了五十件雕塑,書寫了八十多本書籍和雜誌,設計了一百多件家具,勒·柯布西耶是20世紀當之無愧的的創作大師。2016年7月17日,勒·柯布西耶的17件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收編進名錄,並為其題寫「對現代主義運動有著卓越貢獻」。

巴汝奇 紅木雕塑 1964年

琺瑯板,1965年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從創作、建築到理論各個層面都富有挑戰和創新。對於人性關懷和改善人類居住條件孜孜以求的精神,使他成為世紀英雄。

瀏覽完這場展覽,能看到到除了王澍提及的柯布的小小的木屋、小小的建築圖紙,還有他小小的水彩畫、不大的油畫、曲折而優雅的木雕、小開本的對朗香教堂的解讀手冊,以及他畫中的小手……種種皆發自建築師藝術家內心深處,純淨而牽動人性的設計,靜謐沉靜,令人久久駐足。

延伸閱讀:勒·柯布西耶的17件世界遺產

2016年7月17日,勒·柯布西耶的17件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收編進名錄,並為其題寫道「對現代主義運動有著卓越貢獻」。

1. 拉羅什-讓訥雷住宅

法國,1923年,住宅

勒·柯布西耶自己這樣評價這件作品:「雖然別墅被賦予了一種略帶文雅、華麗以及稍微有點張揚的建築風格,但是它們仍然有著某種結構秩序。」

2. 母親之家(萊芒湖畔小別墅)

瑞士,1923年,住宅

柯布西耶為母親設計的房子,母親在這裡度過了剩下的漫長時光,直至101歲。

3. 弗呂傑城

法國,1924年,住宅區

弗呂傑城是繼萊格住宅區後的低造價勞動者試驗性住宅,這是一次工業化生產住宅標準化的成功嘗試。

4. 吉耶特住宅

比利時,1926年,住宅

這是為畫家吉耶特建造的居所,這件作品打破了地基及面積的局限,並實現了平面布局的自由。

5. 薩伏耶別墅

法國,1928年,別墅

薩伏耶別墅像「白色女王」,這是他在20年代「白色時代」最後的傑作。

柯布在設計的時候居然忽略了這個別墅的居住體驗:這棟房子的許多角落漏水,冬天來臨時,大量的落地窗使房內熱量大量流失。這也讓柯布因此差點吃了官司。

6. 克拉爾泰大樓

瑞士,1930年,公寓

這是一套出租公寓,共有45間套房構成的出租公寓,套房均為躍層,內部設施有玻璃牆和屋頂露臺等,豐富多樣。

7. 聖迪耶手工工廠

法國,1946 年,公寓

8. 馬賽公寓

法國,1952年,公寓

這件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對於住宅和公共住居問題研究的制高點,結合了他對於現代建築的各種思想,尤其是關於個人與集會之間的關係的思考。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粗野外觀,與戰後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觀形式形成鮮明對比,引起了當時評論界的爭論。

9. 摩利託門租住公寓

法國,1934年,公寓

10. 庫魯切特博士住宅

阿根廷,1953年,住宅+診所

診所兼住宅的結合,柯布的設計讓人感到漫步在建築裡。

11. 朗香教堂

法國,1954年,教堂

這座位於群山之中的天主教堂,突破了幾千年來天主教堂的形式,有著怪誕神秘的氣息。這也是一件代表著勒·柯布西耶創作風格轉變,從理性主義轉至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的作品。

12. 勒·柯布西耶的小屋

法國,1951年,住宅

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張固定的工作檯,一對貨櫃形狀的凳子和一個儲物櫃,廁所位於入口過道盡頭的小隔間內。有人將其比喻為子宮和靈魂的居所。在小木屋建好後的十年裡,每年的8月,柯布西耶換上老舊的麻衣布鞋,呆在小木屋裡讀書,創作和設計草圖。

13. 政治中心建築群

印度昌迪加爾,1955年,城市規劃

1951年,尼赫魯邀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來主掌新城昌迪加爾的總體規劃,這個規劃貫穿了勒·柯布西耶關於城市是一個有機體的規劃思想,並以「人體」為象徵進行城市布局。

14. 拉圖雷特修道院

法國,1960年,修道院

當勒·柯布西耶接手這個工程時,他沒有沿用羅馬風格,最終造出的新教堂,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的宗教建築。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再獨具古典形式來表現宗教。

15.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日本,1959年,美術館

柯布西耶早期「可生長美術館」概念的實現。在他一生的建築生涯中,只有在印度的兩個項目和在日本實現了該想法。美術館最具特色的是它像螺旋的貝殼一樣增伸,當需要擴建的時候,可以把原有建築向外側擴展。

16. 白色院落

德國,1927年,住宅

由密司·凡·得羅於1927年領導,為了表示建築新精神而做的建築實驗。柯布西耶參與了項目設計。

17. 費爾米尼文化中心

法國,1964年,文化中心

柯布在世時最後一個建成的作品。

(延伸閱讀資料參考自微信公號「良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勒·柯布西耶|對規劃場地漠不關心?假的!
    如果說在有關勒·柯布西耶卷帙浩繁的文獻中有未能觸及的盲點,那一定是他與景觀的關係。 這些敵對者持續地攻擊柯布西耶對建築場地的漠不關心。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創造了通用型的項目,可以放在任何無特異性的環境中。
  • 孤獨者私享插畫:他記錄了生活中的孤獨,也釋放了孤獨中的溫柔
    ——加文(Gavin)每個人的心裡,似乎都住著一顆寂寥的星球。因為只有孤獨,我們才能選擇最淡的心事,與自己對話,慢慢在安靜中學會成長。人生中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在和自己相處,這段代表著自由的「私享時間」難免又會衍生出孤獨感,而正是這份難以言表的孤寂,卻也成為了韓國插畫家加文(Gavin)最好的精神食糧。
  • 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說每天都要畫畫,他的畫作你見過多少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辦兩場關於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展覽,相較他著名的建築成就,展覽「海邊的柯布西耶」和「柯布西耶——版畫」關注柯布西耶的繪畫。柯布西耶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最終將記憶和感觸以抽象的形式定格在位於巴黎工作室的畫布上。
  • 評展|看柯布西耶的建築與繪畫,米開朗基羅的情感與重生
    本期評點的展覽有蘇州美術館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用「色彩」主題點出柯布建築與繪畫中的重要線索;北京紅磚美術館的「儀禮·兆與易」群展則試圖以莊子的《逍遙遊》作為策展導引,關注亞洲文化與哲學;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比爾·維奧拉/米開朗基羅」展則呈現兩個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對於生命、死亡等問題的探索。
  •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的10個作品,最後一個一定是你所熟悉的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20世紀世界最傑出和最具爭議的建築師,並受世界各地建築師的推崇。他的一生中創造了諸多影響後人的作品,設計了300多棟建築,撰寫了24本書,他還是一位敏銳的作家,雕塑家,家具設計師及畫家等諸多頭銜。
  • 幼兒園建築中的色彩和造型設計
    通過本次幼兒園方案設計,深入了解了幼兒園建築,同時透過環境心理 學的課程,希望能從更加細節的,諸如建築中的色彩和外觀造型等等,這些 能影響人們心理感受的視覺心理元素去探討這次的方案設計。 一.不僅僅是探討色彩和造型對行人、對教師心理感受的影響,同時更重要 的是對兒童心理上的影響。
  • 進擊的巨人:現實中的阿尼!100%神似,是巧合,還是原型?
    在《進擊的巨人》中,每個主角都是命運悽慘的。在其中的眾位女角色中,小灰灰最喜歡的便是阿尼·利昂納德了。她身材雖然不高但格鬥術卻強大,她說話語氣強硬但又內在的她卻又充滿溫柔,她不管到哪都是孤獨一人,是一個孤獨的悲慘女孩。不過,儘管阿尼在動漫中比較悲慘,但現實中喜歡阿尼的漫迷卻很多。因為阿尼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美麗,給人一種「異國他鄉」的別樣風情。那麼,現實中,有像阿尼這樣擁有獨特魅力的女孩嗎?
  • 建築色彩的爭議
    本文來自黃杉笛的投稿城市設計投稿郵箱:mr.city@whatscity.net如果說英雄主義的現代性接受了臨床衛生的白色作為空間純淨的形象,那麼後續將原始材料納入主色調的概念修訂,仍未放棄禁慾風格中摒棄色彩的理想性,使得建築與色彩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複雜關係。
  • 《進擊的巨人》中巨人真實存在?大人國傳說是真的?揭秘巨人真相
    《進擊的巨人》中巨人是真實存在的麼?大人國、小人國傳說是真的?文章即將揭秘巨人真相童年睡前讀物《格林童話》中有一篇「豌豆與巨人」的故事,還有葛列佛遊記中的「大人國」等,數不勝數的記傳與通話都在不同時期不約而同的記載過巨人這種設定。
  • 10 ICONIC BUILDING - 現代主義標誌建築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現代主義建築中一些非常有名的標誌性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流水別墅 (弗蘭克·勞伊德·賴特,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米爾溪,1935年)流水別墅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日本建築的懸臂桁架。實際上,賴特所喜歡的草原式住宅的形式也在這裡得到體現。
  • 非典型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常人,心裡都會住著一個小怪獸
    美劇《非典型孤獨》主要是講述了主人公山姆從小就患有自閉症的障礙,而逐漸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從而獲得成長面對大眾的故事。除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其他人都會認為山姆是不正常的,是異類。因為從他的思維和行動來看的確不同於大多數。
  • 新生特輯│20世紀建築名作再現
    基礎構成課程告一段落令人憧憬的建築名作再現終於開題了下面,小築想在這裡簡介一下將由小鮮肉們重現的各個經典作品及其設計師勒·柯布西耶位於巴黎近郊地區的薩伏伊別墅是一個完美的功能主義作品,也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體現其建築觀點的作品之一。簡單的柏拉圖形體和平整的白色外牆,唯一的可以稱為裝飾部件的是能最大限度地讓光線射入的橫向長窗。
  • 世界十大頂尖建築設計師及他們無可超越的作品(下)
    六: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是法國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作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他在建築設計中善於結合自然條件,利用地形,運用地方傳統材料;形式和空間塑造上常採用曲線、曲面和靈活布局的手法。他也是著名的工業產品設計師,設計過家具、餐具等。1957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1963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 電影《圓夢巨人》的啟示:一場關於童心和自我認知的冒險
    之後,蘇菲被巨人從床上小心翼翼地抱起,並將她帶回到了巨人國。在巨人國裡面,蘇菲和巨人從一開始的互相不信熱到最後的相依為命,最終兩人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整部作品充滿了奇幻的色彩,從一路的冒險到生死的交付,蘇菲和巨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童話始終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蘇菲最終還是不得不面臨與巨人分離的現實。
  • 天使愛美麗--隱藏在絢爛色彩下的孤獨眾生
    為啥要花那麼多筆墨給那副畫和畫中的少女?滿臉寫著神經質以及行為上明顯透露著控制欲的酗酒男約瑟夫和眼估計是瞎的賣煙女馬德琳怎麼就讓艾米麗兩句話給撮合在一起了?而且還一刻鐘都按耐不住在廁所轟轟烈烈不可言表起來了?他們都只用下半身思考的麼?你在火車站看到一個撿大頭照的男人會對他一見鍾情嗎?
  •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日本
    1907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維克多·拉盧處學習。德國孟德爾松事務所工作,埃瑞許·孟德爾松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功能主義建築的思潮。
  • 柯布西耶經典建築賞析
    馬賽公寓 L'Unite d'Habitation de Marseille 1945 年盟軍攻克柏林前夕,勒·柯布西耶受到法國重建部邀請,設計一個能夠容納1600人的大型單體居住建築。
  • 米蘭理工資深教授8月深圳上海開課,致敬大師與國際設計趨勢(燈光、色彩、新材料)
    我們崇拜大師們充滿力量感的設計,但從未有一位學者系統研究大師及趨勢。本次課程主要圍繞大師趨勢(燈光、色彩、新材料),教授將其研究的大師趨勢成果濃縮成3天課程形式,向更多的中國設計師傳播她多年設計心得。這與阿爾瓦阿爾託的有機主義,建築必須具有建築和人與自然的相互有機關係一脈相承。
  • 來野·莫幹山民宿/杭州時上建築空間設計事務所
    由於原本空間的局限性,設計師沈墨和張建勇分析規劃後,決定將整體建築拆除,重新構造了一個新的現代化建築。對「水中的一顆樹」的概念進行了詮釋與重組,讓建築像樹一樣自由生長,充滿生命力,以此來回應莫幹山美麗的風景。材質的選擇與穿插構造的處理方式,建築在環境中變得純粹又孑然獨立,消除了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