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細細的線,化作了遊子身上厚厚的衣

2020-12-20 孫美麗說資訊

今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還沒有體會到秋的輝煌和壯觀,落葉紛飛寒風呼嘯,冬一夜之間悄然來襲。

  這是一個周末,午後一點的陽光輕柔而明亮,映著一室的溫存與美好。我擁著被子,望著瀑布一樣的暖陽,想起了母親的雙手和懷抱,仿佛聞到了母親特有的味道。媽媽,你精心為我縫製的棉被,溫暖我的全身溫暖我的心。

  家裡好幾年都不種棉花了。今年,母親只是漫不經心地嘟囔了一句孩子家的棉被該換新的了。父親便不聲不響地種了半畝地的棉花。

  育種、鋤草、施肥、打藥,這一系列的活兒,我統統沒看到。漫長的過程是從春到秋,我能想像父親怎樣細心地侍弄這半畝地的棉花。我沒看到過棉田,我看到的是剛剛彈出來的新棉花。一大包一大包的,母親託人捎來了。

  我把臉埋進棉花裡,小時候我就常常這樣。我喜歡新彈好的棉花裡那種味道,有淡淡的草木清氣,還有陽光的味道。人如果包裹到裡面,就像嬰兒進入了一個溫暖的搖籃,任憑狂風怒號冰天雪地也溫暖如春。

  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離開父母和家庭,在學校裡寄宿生活,一直到高中畢業,歷時六年。德州那時四季分明,冬天就是冬天,天寒地凍,常常下雪,馬頰河河面上結冰,屋簷下有冰柱,窗戶上有冰凌花,根本就沒有暖冬這個詞。

  每年一到冬天,媽媽就會到去街裡棉花坊裡去彈棉花。記得棉花是用厚紙包著,捲成圓筒形狀,一捆一捆運回來的,棉花彈好後,媽媽就用硬紙板在藍土布上裁成棉衣樣,再在布料上填上棉花,用針線縫製而成。

  我至今還能憶起,在家中昏暗的燈光下,媽媽為我縫製棉衣時的情景。她把潔白的棉花攤鋪開,厚薄均勻,待成型後便開始穿針引線,一針針地縫製了。一件棉衣要用十幾個晚上的時間,才能縫製好。白天上地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就這樣在燈下熬著夜,為她的兒子縫製禦寒的棉衣。我那時小,還不能體會到這種母愛的深情,好像覺得是天經地義似的。稍大一些讀到唐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時,我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母愛是人間的大愛,是最無私的愛。於是,媽媽在寒冬季節裡為我縫製棉衣的情景,便定格在我的記憶裡,成為一幅永恆的、溫暖的畫面,歷久而彌新。

  在媽媽一件件棉衣棉褲的溫暖下,我們姊們幾個長大成才,一個個走出鄉村在城市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這是家鄉的父母在人前人後掙足了面子,我們成了鄉村的驕傲。

  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冬天儘管家裡都有了地暖,可是為我們每年縫製一床棉被已經成了母親的習慣,即使現在年老眼花,也沒有落下。

  母親在家把舊棉被拆了,然後洗乾淨,把被裡被套準備齊整,算計好了一床被用多少棉花,然後就開始做了。母親現在眼花了,韌針很費勁,眯著眼,走到陽臺前,小心翼翼仔仔細細要好長一陣時間。韌好了針,母親便開始穿針引線,她雙臂高高舉起,然後埋下頭來一起縫好長的一段,小小銀針在她手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遊走成一條直線,陣腳勻稱錯落有致,密密麻麻的線頭隱藏在被裡,一點也看不出來,母親動作嫻熟飛針走線,棉被留下了結實好看的陣腳。

  母親一邊飛針走線,一邊絮絮叨叨現在啊,不管什麼鴨絨被還是太空被,都不實惠耐用,如說暖和和養人,還是正宗的棉花被,既暖和又舒服,冬天再冷,有了一床母親親自縫製的棉被,便會溫暖如春。

  對於我們來說,母親給予我們的的愛,何嘗不是一床厚厚的棉被,雖然有點笨拙,但踏實、厚重、溫暖,無可取代。棉被裡的愛,是深深關切的愛意,是縷縷不斷、密密麻麻的的深情。

相關焦點

  • 走近紡織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的針線,織成了遊子的身上衣物。代表著深沉的母愛以及期盼遊子早日歸家的情感。    此時的孟郊流離失所,早已與母親失去聯繫。人到中年,他遍嘗人間冷暖,唯覺與母親的臨別之情感難忘。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在日常的細節中體現出來令人動容。慈母手中線,牽掛的是即將遠離家鄉的孩子。而遊子離開家之後,母親仍舊在紡織機前為他織衣,期盼遊子早日歸家。
  • 每天一首古詩詞|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了遊子臨行前慈母細細縫衣的場景,謳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慈母用手中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照大地那般深厚的慈母恩情呢?詩人抓住遊子遠行,慈母縫製衣服這一看似尋常的場景,通過對慈母動作及心理的刻畫,深化了這種骨肉之情。
  • 歌曲簡介:周安《慈母手中線》
    慈母手中線作詞:趙凌雲作曲:潘振新編曲混音:多劍平錄音:周輝策劃:左愷監製:馮夢攝影封面設計:呂彬MV攝像:馬靖宇 王晶MV導演:席正明演唱:周安鳴謝:溧陽市慈善總會        溧陽市新歌音樂工作室出品:溧陽市南渡鎮人民政府童聲: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母親節快樂!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母親節快樂! 來源:小林漫畫編審:楊柳風原標題:《慈母手中線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4: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詩句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的背後,是殷切期盼與濃濃愛意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生時代這首耳熟能詳的經典《遊子吟》被搬上銀屏,改為頗有中國風的動畫,沒有煽情、沒有生搬硬套、沒有浮誇01.傳統家庭關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將當下流行的手繪動畫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頗具特色的創新,使得傳統文化更易於傳播與吸收。
  • 孟郊的一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寫出了母親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這種情愛藏得越久才越濃,這種惦念離得越久更越難割捨;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遊,但現實往往是兒女為前程、為例事業等等各種原因離開了父母,獨自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打拼,我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想念的家鄉,家鄉的父母也在記掛著遠方的遊子。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的《遊子吟》你錯過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郊所寫的《遊子吟》,大家應該從小時候就會背了,那它其中的深意你又知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這首詩的故事和關於母親的這一偉大的形象。詩文賞析在這首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想到那個畫面我就滿滿的回憶,想起了很多事。想像一個畫面,就是在昏暗的光線下,有一位蒼老,眼中有血絲,滿身疲憊的老母親眯著眼,幫孩子縫著衣服。每當我想到這個畫面,眼淚就不聽話了,止不住地往下流。
  • 詩詞鑑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原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闋小詩,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作者:劉 以 林 校稿:遊金地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人類從懵懂的遠古時代發展到文明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變。古代人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狀態,用自己的聰明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生活奇蹟。生活中誰也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衣服從古至今的巨大變化,其實完全可以映襯出手工業發展的足跡。
  • 老婆讓老公帶慈母手中線是什麼意思 慈母手中線梗段子內涵
    老婆讓老公帶慈母手中線有什麼內涵,老婆讓老公帶慈母手中線什麼意思。段友出徵,寸草不生,又有段友給小編留言了!問小編慈母手中線有什麼內涵!  老婆:老公,我想你了,還要多久下班呀?老公:別著急,快了!老婆:哦,回來時順便帶點東西。老公:啥東西呀?老婆:「慈母手中線」。老公:好的,寶貝!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大家都會,但你是否知道背後的故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大家都會,但你是否知道背後的故事?文|新角度侃歷史在大唐時期,古代詩歌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是因為出現了很多偉大的詩人,比如李白,只要有酒有劍,就會有詩。但是詩人當中也有差勁的人物,唐代的孟郊就算一個,但他也有佳作傳世,就是《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大家都會,但你是否知道背後的故事?孟郊被稱為詩囚,是比較悲哀的一位詩人,他出生的家庭是比較貧寒的,並且他早年性格很孤僻,不願意與別人有什麼交往。當然,前期他也沒有什麼作為,一直隱居在嵩山,後來還從中原遊歷到江南,除了寫一些詩以外,就沒有任何作為了。
  • 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劈,課本上的腦洞塗鴉
    有同學給下面的塗鴉題詞:慈母手中劍,遊子身上劈。確切來說是:慈母手中槍,對子突突突。然而有的網友卻為她配上了燕雙鷹的臺詞: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
  • 中國詩詞大會,慈母手中線,孟郊寫《遊子吟》,感動了古今很多人
    董卿在詩詞大會上吟詠出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董卿說:「無論我們走多遠,走多久,我們都會忍不住回望出發的起點,那是孟郊心中的 三春光暉」。董卿舉手投足之間都非常的有魅力,正是因為董卿熱愛詩詞,從小就喜歡詩詞,在詩詞的滋養中成長起來的,說的話語都蘊含著詩情畫意。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伴隨人一生的。在這裡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孟郊的《遊子吟》。
  • 每日賞析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離家的孩子,周末記得回家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能說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賞析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 孟郊慈母——《遊子吟》場景
    微弱的燈光,儘量照亮著簡陋的屋子,燈光下,母親顫顫地瞄準衣縫,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母親就這樣用那細細的針長長的線,手中的針線縫製衣服,每一針,認認真真,每一線,飽含深情,看著母親滿頭的銀髮和被歲月的風雨衝出的溝壑縱橫的臉,淚水禁不住淌滿了他年輕的面頰.縫好了,母親又比試著,覺得滿意了,才套到他的身上,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遊子吟》?感恩慈母心,學寫《遊子吟》
    01 感恩是母親,學寫《遊子吟》三首其一慈母手中錢,遊子身上花。其二慈母手中拿,遊子身上掛。臨行密密記,意恐遲遲加。其三慈母手中金,遊子身上銀。臨行密密藏,意恐遲遲尋。誰知道那出門流浪的遊子就如同浮萍小草一樣,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那溫暖如同陽春三月的家裡面呢?其二意譯慈母手中拿,遊子身上掛。現代的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是手機普及的時代。兒子出門在外離不了手機,經常在脖子上掛一部手機。就連天天在家的老母親,也是手不釋「機」,形影不離。
  • 溧陽新歌《慈母手中線》正式上線!
    「中華第一詩」《遊子吟》誕生於溧陽,具體說來就是唐代溧陽縣城所在地,即如今的南渡鎮舊縣村。孟郊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炎涼,更覺親情可貴,於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與母愛相關的詩句還有這些
    2、《遊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3、《十五》——宋 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8、《慈烏夜啼》——唐 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節,致敬天下母親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了。雖然自古以來,我們也不乏宣揚母愛、讚美母親的故事、詩詞等,比如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比如孟郊的《遊子吟》,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卻沒有一個比較正規化的母親節。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不會有。事實上,「中華母親節」目前尚在待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