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孟郊所寫的《遊子吟》,大家應該從小時候就會背了,那它其中的深意你又知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這首詩的故事和關於母親的這一偉大的形象。
寫作背景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詩人。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後卒。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詩文賞析
在這首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想到那個畫面我就滿滿的回憶,想起了很多事。想像一個畫面,就是在昏暗的光線下,有一位蒼老,眼中有血絲,滿身疲憊的老母親眯著眼,幫孩子縫著衣服。每當我想到這個畫面,眼淚就不聽話了,止不住地往下流。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至少我是這樣做的。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讀後感受
我相信每個人在讀這首詩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但不管怎麼變,不管他們變成什麼樣,他們對我們的愛是不會變得。每當看影視,刷抖音刷到這種正能量的視頻,都會忍不住發評論,然後想給母親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因為父母是我們永遠的保護所,是一個不用背負太多責任,壓力,可以稍微休息,停靠的港灣。可能我們現在體會不到這種感受,但是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們一定是那不會拋棄你們的最好的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讓他們等太長時間。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事情發生,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
孝順不是說說而已,要用真心交換真情,也是永遠不會背叛,不會拋棄你們得最愛的人,珍惜對你好的人,因為遇到了就是緣分,就要倍加珍惜 。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感觸,也希望大家再讀一遍《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新的收穫,不要等待了,去吧。